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表扬和批评,

都可能成为

“战争”的导火索。

因为

有不平等

就会有战争。

孩子所面对的生活,

何尝不是如此。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相信绝大多数爹妈都没有认真思量过——

对孩子的表扬和对孩子的批评都源自一种高高在上、自上而下的俯视,但事实却是没有人喜欢“低”人一等,被别人评头论足。

我们是如此的,孩子也是如此。

即便是经常被表扬的孩子,也会在得不到表扬时,感觉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心生焦虑、攀比、竞争和……。

身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无法言说这些细致入微的感受,无法洞见背后的真相,而装做什么都不知道,继而延续自己认为“正确”的教养行为。

毕竟,

在人格上,我们与孩子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我高你低”

既然这是事实,当我们的教育违背了这些真相,不尊重事实,必然处处碰壁。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很多人打骨子里都不相信“平等的力量”,甚至会认为“那还了得,孩子还不蹬鼻子上脸”!?

事实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往往是因为人们混淆了两种概念——

把“表扬”等同于就是“鼓励”;把“表扬”了等同于就是“获取自信”。

把“平等”等同于就是“撒手不管”;把“平等”了等同于就是“失去约束”。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担心孩子最终会因为“平等”而变成“任其性”和“无法管教”。

要想走出这一迷局,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身处地地换位反思。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假设我们一直被单位领导“表扬”着,倘若我们无法分辨该如何对待表扬,很可能会在失去它时,我们原本的价值归宿会瞬间崩塌,因为我们的价值认同与喜怒一直取决于周边不平等的评价

假设我们一直被单位的领导“批评”着,倘若我们无法分辨该如何对待批评,最终有一天我们会因为得不到认同而丧失追求自我价值感的勇气,因为我们的价值认同与喜怒一直取决于周边不平等的评价

因为无法正确分辨如何对待“表扬”和“批评”,孩子正陷于此境。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认同取决于生活中点滴细节的积累,但毫无疑问“表扬”和“批评”都不是最好的出路,却更像是一副慢性毒药,因为忽视了“我们与孩子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一事实,一点点毒害孩子的价值认同。

越是如此,教育也就越远离真相。

“平等相待”是尊重的前提,被尊重的孩子才会更快地找寻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会为了不断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凝聚内驱力,才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纷纷扰扰的“表扬”和“批评”所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就是基于“平等”的教育的力量。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平等”之后的教育,之所以能够点燃孩子内心的火苗,是因为它是建立在我们和孩子彼此信赖的基础之上。

归根结底,这种信赖就意味着你相信,你真的相信孩子能够承担起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才会赋予应该属于他们主动成长的权利。

换个角度来说,“不信任”就无法与孩子平等相待

充满信任的平等好处不仅仅限于此,它还是父母和孩子彼此情感相通、平等交流、互听心声、知己知彼的前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才会乐于吸收我们的智慧,父母才不致于只愿意相信自己,而不是相信事实。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只会让孩子体味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的教育,肯定不是什么明智的教育。

既然“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那我们就需要需要考虑如何与孩子平等相待。其实这并不难——

鼓励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

鼓励孩子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无论孩子做得好坏,不要急着先去评判,而是先听听孩子关于“如何是好”、“怎么办”的想法,然后启发和引导孩子自己总结,找到答案

日积月累之下,孩子就会从“平等相待”中习得种种能力,构建自我价值认同。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表扬”和“批评”或许只能治标,但肯定不治本。

古希腊的梭伦早就说过——

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

我们与孩子的相处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仅如此,只有“战争”消弭,孩子才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我发展的“窗口期”。


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留下硬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