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灾难来临时,人类唯有坚持这一点,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柏拉图说:“如果哲学家不能成为帝王,就只有设法使帝王成为哲学家。”

事实上,这恐怕只是一种理想。

西方历史上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是罗马的奥雷流士。

他的从政表现并无过人之处,后来病逝于战场。

不过,他以帝王之尊所作的一系列“沉思”,却有特殊的意境。

1 权力巅峰的沉思

站在权力的巅峰,俯视人间,应该别有一番滋味。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生之过程,不过是一个点,其本质是流动的;

其知觉是模糊的,其整个身体之构造是易于腐朽的,其灵魂是一个漩涡,命运是不可测的,名誉是难以断定的。

简言之,躯体方面的事物像是一条河,灵魂方面的事物像是梦,是雾。

人生是一场战斗,又是进香客的旅途,死后的名誉只是供人遗忘。

那么,在路途中能帮助我们的是什么呢?只有一样东西——哲学。

我们稍加思索,就知道这段话如何令人感叹了。

一切有形可见的利益及享受,在当时或许快慰,奈何却抵挡不了时间的侵袭与瓦解。

即使积累了功业与品德,赢得世人的赞美与显赫的名声,也不能保证将来没有变化。

这一切都是游移不定的,能够帮助我们的唯有“哲学”。


傅佩荣:灾难来临时,人类唯有坚持这一点,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2 人生需要这样的哲学

那么,人生的当务之急,自然是学习及应用哲学。

问题是:要学习什么哲学?

依奥雷流士的观点,他所推荐的是一套基于理性、真诚反省、心灵平静的哲学。

譬如,不论自己的遭遇如何,首先要思考前因后果,设法了解状况,然后接受它。

命运有一定的规则,凡事必定有其来龙去脉。

不过,人的痛苦与快乐却可以操之于自己。

苦乐的标准,“在内不在外”。

同一件事发生在张三身上,是一个悲剧;

若是发生在李四身上,可能转为喜剧,因为李四早已承受更可怖的命运了。

其次,人生之苦,多半来自互相比较,只看到别人的成功,而忽视别人付出的代价,从羡慕到嫉妒,只是一线之隔。

若是不能善用理性,设法理解及欣赏别人,那么人与人之间如何可能和睦相处?

我在年轻时,对许多事妄加批评:如果换作是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年龄渐增,经验稍多之后,才不得不承认自己“不知民生疾苦”。

然后,才有真正的宽容与同情。

奇妙的是,有了宽容与同情,并且是出于理解之后的感受,自己反而比从前喜欢批

评的时候,更快乐了。


傅佩荣:灾难来临时,人类唯有坚持这一点,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3 清明的理性与良知

不过,在奥雷流士看来,哲学不仅是理性的了解,它还须有真诚的心意,保持内心的纯洁无损。

孟子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人人都有同样的心,只是未必知道珍惜而已。

因此,当曹交想要追随孟子时,孟子劝他“归而求之,有余师。”

意即,只要回家在自己的内心中找寻,倾听内心的声音,并且遵照行事,那么老师很多,可以受用不尽。

理性与良知并不是两件事。

理性偏向客观超然,良知侧重主观认定,两者是一体之两面,相辅相成,不可偏取或偏废。

有谁在理性分辨善恶时,内心无动于衷?

又有谁在内心准备抉择时,理性毫无所悉?

“良知”一词有个“知”字,即显示了人的内心作用之奥妙。

若无理性配合,人人各求自己良知,那么彼此若有矛盾或冲突时,又该如何论断是非?

这个问题提醒我们:

人有理性与良知,但是还须力求清明,否则很容易陷入盲点,自以为是,反而扭曲了事实与真相。

历史无数次证明,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人类面对共同命运,唯有依靠清明的理性与良知,才能战胜困难。

希望基于理性、真诚反省的哲学,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获得心灵的平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