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亭|第1期|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樂亭籍院士簡介


讀樂亭|第1期|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樂亭籍院士簡介


孟昭英

電子學、物理學家。河北樂亭人。192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33年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研究生,1936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燕京大學副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任由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臨時大學教授。1943年第二次赴美,任CIT(加州理工學院)課座教授。1952年清華大學成立新的無線電系,任系主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1年捐資在清華設 “清貧學生獎學金”。著有《陰極電子學》等著作,及Linear Plate Modulation of Triodes和Oxygen Microwave Absorption Spectrum等論文。還翻譯過不少蘇聯教材。曾在美國取得一項精確測量波導中阻抗的專利。1995年2月去世,終年89歲。

石志仁

鐵路機械專家。河北樂亭人。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科預科,1922年獲香港大學學士學位。1924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鐵道部副部長、研究員。長期從事鐵路機務管理工作,主持設計和建立皇姑屯、戚墅堰和桂林等鐵路機廠。主持和參與制訂了我國機車車輛製造、維修、運營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輔助制度,參與了我國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的設計、試製和生產以及燃氣輪機車試驗和京山線(天津?山海關間)自動閉塞試驗的組織領導工作,還參與了豐臺、蘇家屯和馱峰調車場的改造以及我國第一條環形鐵路實驗線的建設工作。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馬杏垣

著名的構造地質學家、地震地質學家,生於吉林長春,祖籍河北樂亭。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42年西南聯大畢業。抗戰勝利後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曾任教北京大學、北京地質學院。1978年任國家地震局副局長。曾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構造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等。曾任國際地震危險諮詢委員會委員,國際岩石圈委員會執行局委員。研究領域廣闊,尤其是構造地質學,前寒紀地質學,岩石圈動力學和地震地質學。十部論著,影響較大。有中國前寒武紀構造架及研究方法,地質構造形跡圖冊,嵩山構造變形——重力構造、構造解析,中國岩石圈動力學地圖集、江蘇響水至內蒙古滿都拉地學斷面及說明書等。

李季倫

河北樂亭人。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微生物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主要講授普通微生物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代謝調控等課程。研究工作涉及生物固氮、真菌毒素以及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微生物發酵產品的研製。在固氮酶催化機制研究方面,首次提出雙位點放H2途徑模式;在研究固氮螺菌固氮基因表達調控的基礎上,構建了抗銨固氮的基因工程菌。在真菌毒素研究方面,發現了串珠鐮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在微生物發酵產品方面,先後研製開發了玉米赤黴醇、赤黴素GA3和GA4+7、莫能菌素、馬杜黴素、阿維菌素和依維菌素等。目前主持86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編寫《微生物學》和《微生物生理學》等六部著作。

劉瑞玉

海洋生物學和甲殼動物學家。河北樂亭縣人。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系統闡述了中國各海底棲生物組成、分佈、群落和生態特點,首次發現黃海冷水性生物群落,提出區系、群落區劃方案,糾正了前人的錯誤與不足。系統總結全國和山東省海岸帶環境與資源特點,提出合理開發方案,推動了水產增養殖的發展,效益顯著。預測三峽工程對長江口生態資源影響,為工程論證提供了依據。甲殼動物研究中,搞清幾個類群分類區系,發現多個新種、屬,指出黃海形成晚,區系年輕,特有種少;編寫“中國 動物志”蔓足類、糠蝦類、對蝦類、口足類4卷,為重要文獻。首次搞清對蝦生活史,推動全國對蝦人工育苗和增養殖的發展,提出評估幼蝦補充、成活和預報產量方法及合理放流建議,居國際前列。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德馨

女,1936年12月出生,河北樂亭縣人。196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91年11月當選為學部委員(院士)。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長期從事半導體器件與集成電路的研究與開發。完成了半導體平面型高速開關晶體管的研究,打破了國外封鎖,為我國開關管的自給打下了基礎。先後負責和完成了雙極型介質隔離數字集成電路和高阻抗運算放大器線性電路4K、16K和64K位MOS動態隨機存儲器的研究,5微米~3微米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金屬的研究與優化,VDMOS場效應功率器件的研究與開發,以及砷化鎵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的研究等。多項研究成果已推廣至生產。組織和領導了2微米2000門門陣列的研究,並已獲得成功。為發展我國微電子技術做出了貢獻。

葛墨林

理論物理學家。1938年12月生,河北省樂亭人。1965年蘭州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1986年任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數學所副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天文學科組成員,亞洲太平洋地區理論物理中心(APCTP)一般委員會委員等職,早期從事基本粒子理論、廣義相對論研究,之後長期集中研究楊?密爾斯場的可積性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等研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孫燕

1929年2月出生,河北省樂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6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系。曾任腫瘤內科主任,現任國家GCP中心主任,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亞洲臨床腫瘤學會副主席,國際抗癌聯盟(UICC)教務委員會委員,世界衛生組織癌症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創建了我國腫瘤內科治療專業,是該學科的奠基人。在淋巴瘤,小細胞肺癌和睪丸腫瘤的綜合治療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首先應用現代科學方法闡明瞭扶正中藥的免疫調節作用,受到國際上廣泛重視。著有《腫瘤》、 《肺癌》、 《腫瘤學進展--化學治療》、 《腫學治療的臨床應用》及《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惡性腫瘤化學治療學》、 《癌症三階梯止痛指導系列》、 《內科腫瘤學》等23部專著。

葛寶豐

骨科專家。1922年12月26日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1945年畢業於中正醫學院。現任蘭州軍區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骨科研究所所長。我國西北地區骨科專業的創始人,全軍骨科專業組奠基人之一。早在50年代初即首先在國內引進了髓內穿針術,進行了帶血循環骨移植。發現了髖關節後脫位的一個新類型。在實驗中取得了淋巴再生的第一手資料,用以指導臨床,提高了斷肢再植的成活率和功能優良率。對四肢、脊柱和骨盆骨折,自發生機制,生物力學,骨牽引,內外固定,促進骨癒合以至合併症的防治,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和臨床研究,創造革新20餘項,形成體系,自有特色。著有《手術學會集矯形外科卷》等8部專著。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