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绩效真的是教育“毒瘤”,校长“敛财”的工具吗?

俺油菜


职称确实会引起部分老师的心理不平衡,但谈不上是教育“毒瘤”,说是校长敛财的工具,也有些言过其实。不过绩效工资的实行严宽觉得是“弊大于利”。

一、老师现在已经被搞得很疯狂了,绩效工资会让老师们更加疯狂。


各种考试、各种考核、各种排名让老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教学根本不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而是急火攻心、歇斯底里的怒吼,"已经讲了几十遍了,你为什么还不会?","这么简单都考不好,你究竟有没有脑子?""我真倒霉,碰上了你这样的……”。于是题海战术、成套的试卷、无休止的作业纷纷登场。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老师也断送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拿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老师,这究竟是哪位专家的主意?



企业里可以根据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核算,从而确定工人的工资或奖金。然而老师面对的是人,不是机器。能进行量化考核的主要就是教学成绩、工作量等。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塑造根本无法核算,所以造成老师只教书,不育人或少育人的畸形结果。上级对教师的这种非人性化管理体现了对老师的不信任,老师也只能把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工具。缺乏爱的教育会让学生变得自私、狂妄、暴力,各地频发令人发指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正是这种教育带来的后果吗?

三、绩效工资的目的是奖优罚劣,可是往往良币却被劣币驱逐。



部分优秀老师可能会得到奖励,但挨罚的却总是那些勤勤恳恳、老实善良的老师,真正工作干的少却善于投机钻营、欺上瞒下的老师却不敢罚,因为领导也害怕得罪这些人。如果他们的绩效少了,他们就会背后搞事情,把学校搞得鸡犬不宁,校长也会焦头烂额,更有甚者会公开大吵大闹,胡搅蛮缠,弄的领导根本下不了台。

国家号召立德树人,教育部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地方在搞绩效工资,这三者能相辅相成吗?严宽看来,其中有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吧!


严宽并济


压垮教师的三座大山分别是:职称、绩效、成绩。

职称、绩效确实是教育的毒瘤。

第一:职称工资差距逐年扩大,已成了教师矛盾的导火索。

昨天发今年的取暖补贴。小一发1540,小高发1820,中高发2100.

一看见工资单,办公室小李就在牢骚,难道我工资低就不能比你们这些高级的暖和?我活该挨冻吗?

其他同事都在改作业,只有小李在休息。我不改了,我工资低,取暖费低,啥都低,我自己减轻点工作量吧。你们这些高工资的多干点,别对不起国家给你们发那么多钱。

说着说着,另一个已评上中高的老师就和她吵起来了,各说各有理。我们费了半天劲才劝开。

实际大家也都是无心。不过被职称给人为的制造了矛盾而已。

第二:绩效发放明细,老师们从来不知道。

老师们每月具体扣多少工资用来发绩效,实际很多都是不清楚的。

学校绩效发放办法大家也是不清楚的。每次发绩效工资,会计只把总数公示一下,但具体明细,从来不公示。

我们学校,副课老师比主课老师发的多,办公室人员比主课老师发的多,都是常见的。学校的解释是人家的工作量大,你去哪说理去?

音乐一周15节,数学13节,人家每周多两节所以工作量大。但人家不用改作业,不用要成绩,学校从来就不考虑这些。老师们怎么不寒心?

教主课的尚且拿不到本来属于自己的,比自己被扣的还少,那么钱去哪了?

至于职称、绩效是不是校长“敛财”的工具,咱没证据,也不敢瞎说。但做校长没任何好处,谁信呢?

个人建议尽快取消职称吧。让老师们按年限自然晋升,特别优秀的那怕提前晋升也行,但至少让其他老师也有机会晋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毫无希望,毫无盼头。就算累死在讲台上,该评不上还是评不上,合理吗?

绩效也是,尽快取消吧。我也不求多干活多拿,至少把我自己的给我吧。

把这两项取消了,校长的权利也削弱了很多,教育腐败也会少很多。无论对国家还是对教育还是对老师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期望快一点到来吧!期望!


人生如梦LLH


教师职称的评选,太多无奈太多“你懂的”,不提也罢。我来说说,教师的所谓绩效,看看这个谁懂得。

我们这所谓教师的绩效被称为结构工资,并没有工资以外的额外投入,绩效的来源大概是这样的,高级老师从工资里拿出900元左右,一级拿出700元左右,二级拿出600元左右,放在一起,然后根据工作量进行再分配,分配给到个人的,就是工资里的结构工资。

以语数外为例,满工作量是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可以勉强拿回自己拿出的那部分,但人多粥少,大部分人只教一个班,所以拿不回来;史地生政的满工作量为一周16节课,全校有两个老师是这个工作量,所以大部分人也拿不回来。

那么,大多数老师拿不回自己拿出的钱,钱哪去了?谁能多拿回来?答案,中层以上的干部。

学校自行规定,中层以上的干部,结构是学校里与中层干部同一级别的老师的,结构排在前六名的平均数。也就是说,有六个老师拿回来了自己拿出的那部分,干部们就拿回来了。再有能干的老师,累死累活既教两个班的主科又当班主任,多拿点结构工资排名进了前六,校长和中层干部就都水涨船高,都多拿。

不仅如此,除此以外,干部们还总加班啊,也不知有多少工作白天干不完,工作日干不完,总之一定要加班。不知加班多长时间,不知加班干了什么,总之既解决了平常的晚餐,又解决了周末的午餐,最重要的是,额外领取了加班费。

某一月,干大发了,一个校级干部连加班费带结构工资是3800多元,仅这一块,就是一个年轻教师的全部工资。

一个教数学的班主任拍案而起:我教两个班的课,当班主任,每天八小时的工作量,一个月结构是800多,你tm不眠不休24小时工作,也就是我的3倍2400,我就问你,这3800多结构是怎么算出来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终于有人举报了,换校长了。当然,换的原因还有许多,我们老师不知道的别的事。结构事件只是导火索。

这就是老师的绩效也好,结构也罢,割自己的肉熬汤,薅自己的毛做衣,你懂了吗?有意思吗?

所以,老师补点课收费心安理得,这毕竟是自己的劳动付出所得,凭本事挣钱,不丢人!


三人行有我为师


校长敛财的路多啊:评优选先,评职称,这些评前表面看有评选条件,但条件是校长订的,可因人两异啊。还有学校小卖部、学生食堂都是校长敛财的地方,还有学校每年的维修,都是校长发财的地方,学生的保险校长有回扣,有一千以上的学生,校长每年有十几二十万的收入。学校的帐只有几个人知道,给老师们公布的不是明细帐,只要是加减法做得倒的,帐面没有问题,老师们不知道具体的收支明细帐。


用户7932119335204


作为一名老师,我对此深有体会。

教师职称最大的弊病就是养成了不教学的人工资高,努力教学的人工资低。从而在鲜明的对比下,又让年轻人失去动力。

然而教师职称不和校长搞好关系的人一般真得不到。什么师德考核,什么连续发表论文,都是骗刚入职教师的,还说评职称要这些,你信了就上当了。

我这里的例子比比皆是。2016年我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名字听上去高大上,还以为校长器重我,让我去进修学校培训。在进修学校搞了三天的毛笔培训,从南昌大学请来的教授第一天讲了古代名人的书法史,剩下的都是自己在纸上写(教授上完课就不见了)。最后一天进修学校的校长讲了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他讽刺这种进修根本没有意义,就像我们发表的论文一样,像我们市有上万名教师,你觉得这么多论文有人会去看么?这位校长说得很详细,他说顶多从中以抽签的方式远几篇打上分。再说道师德考核,有多少人不是在网上抄的范文?试问这样的考核对评职称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意义?

我刚工作的时候,在分配的学校里就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两个50多岁的老师,都是03年民办教师转的正,一个老师04年就评到了高级职称,一个直到58岁快退休才给他评。前者是04年送了3000元给某某(已退休),当时3000元都有半年工资了,后者上面舍不得给。现任校长在这里待了也有10年了,58岁给人家评高级职称,想想他和上一任校长有什么区别!

所以,强烈建议取消高级职称和绩效这两颗打击教师的“毒瘤”!真是搞得乌烟瘴气!


小珹教育


我们学校很搞笑的,考勤刷脸,一次不到扣绩效,管机器的满勤,领导满勤,他妈的普通老师经常扣钱,有时老师上课忘记了刷脸被扣钱,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上课分摊为绩效一节12块,而刷脸一次被扣13块,因为领导是不上课的,无须担心被扣,满勤也许有奖,最后弄得普通老师课可以迟到,但刷脸不能忘,钱扣的多。问题是扣的钱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反正校级领导每年下来绩效比普通老师多四五千。


我来说说看看


是不是毒瘤看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教龄将近30年,并且也快退休的年龄,仍在一线教学,却没晋高级,因为晋高级的条件达不到,市级模范班主任证书谁能弄来?市级伏秀教师证书又有谁弄得到?弄不来的人都是踏踏实实教书的人,干的活不比别人少,成绩不比别人差,这样的教师大有人在。高级职称的可以延长退休,也就是说该退休的可以不退休,但也不在一线教学,晋不上高级的到了退休年龄就得退休,就这样晋不上高级的老师还能活下去吗?就这样还怎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就这样还有谁愿意进入教育行业?缺老师的现象不就越来越严重吗?国之大亊,教育为本。醒醒吧,国人。同样年龄教同样多的课,成绩又不差,工资却相差一千多?这公平吗?


用户3970762120467


教师职称,绩效工资的问题,或许成为很多人的关心,但是一直没有满意的心里问题。不管是一线年轻教师,还是有资历的老教师。


职称是教师进修和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教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但是这种的制度当初是冲着那些好的想法设置的。但是现实情况,确实很多无法得到自己该有的职称水平,一是职称指标的限制,让一些教师无法及时得到指标,二是一些管理不到位的学校,存在职称评定有失公平、公正,存在关系户职称指标等等现象,甚至领导优先拿到自己想要的指标。


绩效工资是考核教师的一个学年的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真的教师能拿到自己该有的吗?考核真的公开、公平、透明化管理吗?或许很多有意见的学习和老师,在这些问题上,做得都不够,不然教师不会存在那么多意见。


不过说到校长的这个问题,我们不敢乱下结论,但是现实管理上肯定有人见过这样的现象吧。


思维数学小课堂


本人认为,教师职称评定进行这么多年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学校领导暗箱操作,一些人为过评审关走后门送礼,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准备业绩条件等。但是,作为评定教师业绩和激励教师工作和成长的一种手段,对于促进教师积极认真工作也真正起到很好的作用。需要进一做好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好职称评定的体系、方法、评定标准以及严格的监管机制等,克服弊端,杜绝漏洞,确保这项工作公平、公正、健康的发展。


幸福时光周


对,把老师的个人绩效工资提出了所谓的学校领导班子津贴再发给老师,关键是一个学校无数个领导歪的、斜的、花的、麻的都是领导。更没天理的是同时还用老师的绩效工资去开销学校的差旅费、代课费等,公立学校变成了一线老师的无条件入股的“股份制“学校了。还是没有任何分红的股份制。不知道领导们是怎么研判此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