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疫情前线医生接受本报专访——“抗疫斗士”讲述隔离病房里的春节


防治疫情前线医生接受本报专访——“抗疫斗士”讲述隔离病房里的春节

2020年的春节,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然而,今年春节没有烟花、鞭炮,没有喜气洋洋的走亲访友,而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而困守家中。

同样被困守的,还有在隔离病房内忙碌的人。别人还可以在家中观看春晚,他们却只能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穿梭于各个病床;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他们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吃上一口仅有余温的饺子。

他们,就是我们口中的“白衣天使”,是奋战在“防疫战争”最前线的斗士。他们其中的一员,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重症医学科的丛云峰主任接受了本报采访,讲述了这个不一样的春节。

1月22日,丛云峰和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商量,今年春节一定要好好陪陪女儿,全家人一起去上海旅行。结果当天医院召开紧急会议,下发了第二版冠状病毒的诊断指南,要求各部门第一时间组建发热门诊。

丛云峰是发热门诊的第一班站岗人。大年三十的早上,他6点多就起床出发,前往医院准备接班,很快就接收了一对来自武汉的疑似患者。“那是一对夫妻,妻子是黑龙江人,过年回家来探亲。她是武汉一家社区医院的医生,感觉身体症状不对,第一时间前往就诊。”

随后,第三例疑似患者也出现了。“他在驾校学车,同一班的学员中有一位武汉人,接触不久后,他出现了咳嗽、发热的症状……”丛云峰和同事们忙碌起来,“最危险的工作是为病人采集咽拭子标本,要在病人张大嗓子冲你喊‘啊’的时候,用咽试纸进行采集,这时病人会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或者是咳嗽咳痰,最容易造成飞沫传染。”

原本进行这项工作的护士刚毕业没多久,丛云峰干脆自己出马,“她们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发热门诊留观室),都非常勇敢。有人连续工作24小时布置紧急病房,有人天不亮就告别家人毅然投入工作。”但在他看来,这些“白衣天使”大多是换了一身工作服的孩子,刚上班就要与病魔相遇,和死神抢人。

一位护士跟他坦诚,其实自己有点怕。“差点被您感动哭了,有您在我们就很安心。”丛云峰说,“要说害怕,谁能不怕?我不仅是医生,也是别人的儿子、丈夫、父亲,医护人员最知道哪里才危险,但是害怕也不能后退,只有我们冲上去了,才有可能将病毒拦下来。”

为了防止被传染,每个医护人员都要穿上防护服。丛云峰说,标准防护服要穿三层,手套有三层,口罩要戴两层,帽子戴两层,还要配备护目镜。每次光穿上这一身,就要花费20分钟。防护服不透气,病房里温度高了会出一身汗,很容易虚脱;温度低了又会很冷。

医护人员只能自我调节,热了找地方凉快一下,冷了再到暖和地方缓一缓。一线人员在值班的六小时内不喝水、不吃东西、不去厕所,很多人甚至穿上了尿不湿。长时间全身穿戴防护设备呼吸阻力很大,口罩和护目镜勒得大家头疼、耳朵疼,摘下的护目镜里全是汗珠,护士们的鼻梁和脸上,全是深深的勒痕。

忙碌到晚上,除夕夜同样在医院值班的妻子刘丹丹,给丛云峰送去年夜饭。隔着隔离区的玻璃门,这对“全副武装”的夫妇拍了一张合影,没有反光的隔离门,让两人好像共处一个空间。随后,拎起饭盒的丛云峰匆匆而去,只给妻子留下一个背影,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句安慰的话。一直忙碌到凌晨跨年的钟声敲响,他才和几个同事找到一间小屋,打开窗户透透气,吃上了已经变凉的饺子。

防治疫情前线医生接受本报专访——“抗疫斗士”讲述隔离病房里的春节

跟疑似病例接触之后,为了大家的安全,丛云峰在办公室里自我隔离,春节再也没回过家。大年初三,排除感染可能的他走出了医院,不是为了回家,而是前往另一处需要他的地方——大庆市第二医院。原本,他只需打开车厢,将四名患者送上车就可以,可是,考虑到其中一位患者有心衰迹象,他还是选择陪伴对方,跟四个患者在封闭的车厢内呆了90多分钟。

大年初八,他再度“出征”,“绥化有几个被感染的重症患者,急需重症科医生。”每天,不仅要为患者做检查、做诊断,丛云峰还要与患者们的各类并发症做斗争,“有患心梗的,有截瘫的,有一侧肢体不好使的病人,也有患肿瘤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也会引发各种问题,非常危险。”

晚上九点交完班,丛云峰还要跟同事们讨论病情,或是检查化验单、撰写报告,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每天都要凌晨一点之后才能入睡。他说,“经常身体已经很疲倦,脑子还在运转,飞速地奔跑,奔跑。”

回顾这个忙碌的春节,经常浮现在丛云峰脑海中的画面,是“暖”。原本质疑、抵抗、充满负能量的患者,在入院后情绪逐渐平稳,除夕夜还将收到的水果分给他们一半,说“你们太不容易了”,那一刻,很暖;并肩作战的战友,互相鼓励彼此打气,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写下“加油”“平安”,那一刻,很暖;年幼的女儿给丛云峰画了一瓶消毒剂,说能消灭病毒,让爸爸早点解放回家陪她,那一刻,很暖。

他内心的感觉则是“沉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上。丛云峰说:“家里(省医院)放心不下,身边的病人也要牵挂,我们要跟病毒赛跑,跟死亡赛跑,跟时间赛跑,说实话压力很大。”

身体的感触是“累”。虽然已是深夜十点钟,但是在不到一小时的电话采访中,丛云峰依然工作不断。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困得闭上眼睛就能入睡,但还要挺住,还要等一份化验结果。“昨天晚上,我三点半刚躺下,四点钟对讲机响了,病人出现险情,等抢救过去,第二天的工作又要开始了。”

比身体劳累更拖人的,是心里的疲惫,不过他说,坚持就会胜利。采访结束时,记者看了一眼手机,2月4日,立春。春天的气息已经到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本报记者 李熙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