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悲歌:崇祯皇帝是怎样一步步丢掉大明江山的

崇祯皇帝即位不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祸乱朝纲的阉党。朝野上下,一阵欢呼,大有中兴大明、开创治世的气象。然而,好景不长,接踵而来的饥民暴乱、党争、后金的入侵,受困于财政危机的两线作战,让这位猜忌多疑的皇帝应接不暇,他的"猜忌心重、擅杀大臣、不敢担责、秋后算账"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明末,虽然已经大厦将倾,然亦不乏忠臣勇将,若崇祯能大度一些,大明断不至如此惨淡收场。

大明悲歌:崇祯皇帝是怎样一步步丢掉大明江山的


01

铲除阉党,独断朝纲。福兮,祸兮?

1627年,刚刚即位3个月,年仅16岁的崇祯,应用"先麻痹、后铲除"的策略,逼得魏忠贤自杀,而后迅速铲除祸乱已久的阉党集团。重新重用东林党人,朝野上下一片欢呼。

大明悲歌:崇祯皇帝是怎样一步步丢掉大明江山的


然而问题也就出现了,明朝的党争从嘉靖朝就越演越烈,隆庆皇帝对党争做过一次大清洗,扳倒了徐阶党。万历皇帝时期,因为立储风波,万历皇帝跟大臣们闹的不可开交,索性几十年不上朝了,党争越演越烈,朝政日益腐败。天启帝即位,这家伙酷爱木工,做皇帝反倒成了副业,不过他并不完全糊涂,知道东林党人大多是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于是任用魏忠贤来制衡东林党人。虽然朝政腐败,但国家税收还能维持。

崇祯扳倒阉党集团后,以江南人士为主的东林党人,代表了江南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把原来可以从江南收到180万两的矿税和工商业税,缩减到50万两。把缺额税收转嫁到了农业税上。使得甘陕农民雪上加霜,饥民暴动连绵不绝。

02

错杀袁崇焕,自毁长城。

袁崇焕何许人也?

大明悲歌:崇祯皇帝是怎样一步步丢掉大明江山的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广东东莞人,明朝末年蓟辽督师,挂兵部尚书衔。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

天启年间,袁崇焕在辽东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进士出身的文人会带兵打仗,此时还身为信王的朱由检非常仰慕他。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即重用袁崇焕,升任他为蓟辽督师,挂兵部尚书衔。全权负责辽东军务。

袁崇焕采取的战略是"凭坚城、用大炮",稳扎稳打。坚守关宁锦防线,再派出精锐的少量骑兵,不断袭扰后金。这一套战略战术是继承了熊廷弼和孙承宗的。因该说还是很有效的,当年的宁远大捷,让努尔哈赤吃尽了苦头,最后忧愤而死!

然而,袁崇焕犯了几个错误:

在崇祯面前夸下海口,说五年就能复辽。

擅自诛杀毛文龙,失去重要军事力量,使后金敢于长驱直入。

卖粮食给蒙古,最后粮食落入了后金。造成了变相的资敌。

与后金协商议和,没有如实细致的上报崇祯。

1629年,在毛文龙被杀的几个月后,皇太极率领大军绕道蒙古,从长城喜峰口入关,直扑北京城而来。崇祯急命各路兵马进京勤王。袁崇焕闻讯,大惊失色,急派赵率教领兵5000驰援,自己亲率9000骑兵从关外驰援。然而,皇太极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采取的是"围点打援、攻其必救",赵率教的人马在半路上中了埋伏,全军覆没。袁崇焕的9000骑兵比皇太极提前一天赶到了北京城下。北京保卫战,满桂战败,袁崇焕惨胜。崇祯皇帝扣押了袁崇焕,八个月后凌迟处死。

大明朝唯一能抗衡满清的将领,被崇祯杀了。崇祯皇帝自毁长城。

03

民生凋敝,烽烟四起,内乱堪忧!

大明悲歌:崇祯皇帝是怎样一步步丢掉大明江山的


早在万历时期,就有大臣吕坤上书陈奏,甘陕之地地瘠民贫,民不聊生,天下积怨已久,应采取扶农政策。万历皇帝置若罔闻,奏书石沉大海。

"明亡实亡于万历"之说,不无道理。

天启年间,甘陕已有暴乱发生。崇祯元年,崇祯二年,陆续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逐渐发展至好几万人,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崭露头角。

猛将出山!

卢象升,明末一员猛将,天启二年进士。

原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满清围攻北京城时,卢象升招募一万士兵入京勤王,入了崇祯的眼球,被一路提拔,总管京师北部三镇兵务。老实说,卢象升可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他不仅加强了长城防线,而且屯田整军,练出了两万精兵,号称“天雄军”。

大明悲歌:崇祯皇帝是怎样一步步丢掉大明江山的


随着农民军的势力一天天壮大,朝廷的剿贼兵马陆续折损,三边总督洪承畴守在潼关不敢出战。崇祯帝调来了卢象升。

卢象升与农民军作战,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打得农民军丢盔弃甲,损失殆尽,逃回了陕西与汉中地区。满清又想入侵,卢象升被调回了京师守边。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破长城而入,此次十几万的清军没有围困北京城,而是进击中原大地,一路攻城拔寨,烧杀淫掠。俘获人畜50余万。

卢象升被任命为抗击清军的总指挥,却被兵部尚书杨嗣昌和监军太监高起潜陷害,仅率5千残兵与3万多清兵作战,力战而死。高起潜坐拥3万兵马而不救。

一代名将,死于内斗,是天要亡大明呼?

04

又出一将才,平定祸乱。却是无端下了大狱。

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比卢象升年长,因在陕西做官时,善于治军安民,屯兵屯田。以三千兵马,击退数万农民军,从而进入了崇祯的眼帘。卢象升被调往京师后,孙传庭与洪承畴共同剿贼。

大明悲歌:崇祯皇帝是怎样一步步丢掉大明江山的


孙传庭在子午谷设下埋伏,大败农民军,活捉了闯王高迎祥。又大败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只剩18骑,逃进了商洛山。

闯王高迎祥被俘,李自成隐匿,张献忠投降。这是剿贼以来最好的战况。

然而,正当剿贼全胜之时,清军又进犯了。崇祯同时调洪承畴和孙传庭往京师。之后洪承畴去了辽东,孙传庭却下了大狱。

如何下的大狱,孙传庭欲返回陕西,继续打击农民军,崇祯让其督河北、山东军务,杨嗣昌亦从中作梗,孙传庭称病罢工,被崇祯下了大狱。

贼兵死灰复燃,张献忠再次反叛。赶上河南大旱,灾民不计其数。李自成再入河南,打出了“李闯王”的旗号。李自成一呼百应,一下子发展到几十万人。不久,李自成攻陷洛阳,杀了福王朱常洵。声威更胜。

05

杨嗣昌剿贼失利,孙传庭战死,大明已无力回天。

崇祯十二年,崇祯派杨嗣昌总督五省军务,进入胡广剿贼。怎奈杨嗣昌并不是带兵出身,自己没有亲兵将领,他并不像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一样能调动兵马。左良玉、贺人龙等部将不听指挥,阳奉阴违。在杨嗣昌剿贼一年多的时间里,被张献忠牵着鼻子走,之后张献忠出奇兵攻陷襄阳,杀了襄王朱羽铭。

杨嗣昌,悲望之极,没几天就病死了。

崇祯无奈之际,想起来监狱里还有个孙传庭。崇祯召见孙传庭。这位仁兄在监狱里关傻了,扬言5000精兵就可以破敌。于是再度上了战场。

在孙传庭蹲监狱的几年里,农民军早已不同往日,拥兵百万,所向无敌。孙传庭复出的第一战,就中了李自成的烊败之计,战败的他只能退守潼关。然而崇祯一再的催促他进击李自成,迫于无奈,孙传庭带十万兵马出潼关,因连天阴雨,在汝南被李自成截杀,损失数万。后逃回潼关,在李自成围困潼关时战死。

至孙传庭战死,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大明再也无力回天。

不是还有关宁铁骑吗?是有关宁铁骑,不过在松锦之战中,被杀数万。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宁远城坚守一年之后,无奈投降。只有吴三桂的几万人马镇守最后的山海关。

06

议和,南迁。或许还有希望!

议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汉朝与匈奴,唐朝与突厥,宋与辽,都有过议和。崇祯朝初期,皇太极就多次提出过议和,然而朝臣这些文官无不口诛笔伐,崇祯皇帝又不敢承担责任。议和之事不了了之。

其实,议和,真没什么不好。对崇祯来说,可以避免两线作战,腾出手来解决内乱。

后来,李自成包围了北京,请求议和,让崇祯封他做西北王。崇祯任然犹豫不决,还问身边的大臣。可见其不愿担责到何种程度。

议和,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缓兵之计。

南迁,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固守江南富庶之地,把西北、中原留给李自成和满清去争斗,再从江南带兵来斡旋,联弱抗强。亦不失半壁江山。

李明睿就公开上书建议南迁,但是面对朝臣的一直反对,崇祯又妥协了。

然而,这些可以选择的选择,都被这个不愿意承担领导责任的崇祯皇帝错过了。

明亡,实可悲可叹!大明朝的灭亡一半在万历与天启,一半在崇祯。崇祯的猜忌、擅杀大将、瞎指挥、任用奸邪、犹豫不决,一步步使自己掉入了深渊。纵然再勤政,已然无力回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