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资管日报」中融信托认购首只民企“战疫”债券

股权管理新规落地有利于信托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股权管理,规范股东行为,促进信托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银保监会制定了《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强调“三位一体”股权管理体系,突出信托公司股东、信托公司、监管部门三方主体从股权进入到退出各个阶段的股权管理职责。《暂行办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进行穿透式管理,这和对银行业、保险业的要求一致。

上周集合信托募集规模再创新低

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周报显示,近一周(2月3日至2月9日),集合信托市场继续探底,募集规模再创新低。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上周共有25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41.86%;募集资金27.99亿元,环比减少38.29%。上周集合信托产品的募集规模不到30亿元,创近年来单周募集规模的新低。

信托公司抗疫再出招 中融信托认购首只民企“战疫”债券

2月10日,中国首单民企疫情防控公司债成功发行,中融信托成功认购3500万元债券以支持防疫工作开展。据悉,该公司债由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规模2亿元,期限为1+1年,票面利率5.98%。东阳光拥有国家级抗感染实验室,不仅是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的重要生产厂商,同时也是生产消毒液主要原材料双氧水和次氯酸钠最大生产单位之一,在此次新冠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慈善信托抗“疫”战: 兴业等62家信托公司齐上阵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信托公司积极发挥本源作用,践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信托业协会第一时间倡议发起“中国信托业抗击新型肺炎慈善信托”,短短3天时间内,信托公司纷纷响应,募集资金达3080万元。除了各信托公司直接给予灾区物资支持外,曾名声大噪的慈善信托在本次战“疫”中起到了先发作用。

收益率显著回升?金融类产品不受疫情冲击?

用益信托今日发布数据,截至2月7日,2020年1月共有61家信托参与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发行规模1738亿元,环比近乎腰斩。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也受到影响,成立规模为1449.83亿元,环比减少41.52%。值得一提的是,或因春节假期前市场流动性季节趋紧,1月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出现短期显著上行,收益率重回8%“关口”,环比增加0.14个百分点。

疫情后保险资管权益投资展望:看好中长期趋势 把握加仓好机会

继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三大股指全线低开,A股迎来连续4日上涨。截至2月7日收盘,上证综指涨0.33%,报2875.96点;深证成指涨0.10%,报10611.55点;创业板指涨0.18%,报2015.80点。多家保险资管公司、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疫情下依然看好2020年中长期市场趋势、险资可加大权益投资比重的观点。

“分道制”试点正式启动,首家私募T+0完成产品备案

协会于2020年2月7日启动私募基金备案“分道制+抽查制”试点。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官网看到,北京泰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产品“泰铼联泰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2月7日成立,产品备案也是2020年2月7日,意味着该证券私募产品实现了T+0日的批准,是截止目前官网可查询的唯一一家实现了T+0产品备案。

银行理财子公司普遍看好A股

记者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处获悉,在疫情冲击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资金逆势流入,积极加仓A股。业内人士称,市场短期的震荡将带来长期配置机会,因疫情冲击形成的市场底部,有可能将成为全年最佳的配置时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