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一种文化特色,来说出美丽的家乡,可以吗?

龙城之影


我的家乡汝州市温泉镇徐桥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乡村,村后一里地是闻名遐迩的崆峒山,黄帝问道广成子之所。村前一里地乃是史上有名的广成泽,汉家狩猎之苑。镇政府所在地温泉镇也是有名的旅游圣地。

我家乡一代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温泉古镇东濒汝水,西掖广成,南瞻伏牛,北望嵩岳,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曾使历代帝王后妃文人雅士纷至沓来,醉心山水,流连忘返。温泉镇域内的娘娘山,銮驾山,官庄,武后池,汉帝祠,汤王祠等名胜古迹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温泉地热资源得天独厚。温泉水温在57°c一75°c之间,水中含有五十多种化学原素和七种化学成份,素有"温汤神泉"之称。

温泉境内有九龙山,銮驾山,牛涧河,广成湖等名山名水。九龙山上满山松柏郁郁葱葱,风景迷人。广成湖水面开阔,清水如镜,中间有两个半岛,形成天然的旅游开发资源。牛涧河全长39公里,是温泉八大景之一"黄牛涧"所在地。温泉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温泉自然溢出及轩辕黄帝沐浴的记载。此后历史上先后有十个黄帝,三名后妃前来温泉沐浴观光,史称"十帝三妃浴温泉"。据«庄子»记载轩辕黄帝沐浴温泉住过的小山就是现在的銮驾山,镇北有黄帝为广成子奏«钧天»之乐的钧田村。汉代在今广成湖一带建有广成苑,为汉帝校猎乐园,游览胜地。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都曾多次校猎广成苑,在温泉沐浴,饱享神水之乐。在当时,广成泽(现已建成广成湖)是一个"周回百里,水草丛生"的好地方。唐太宗曾四次临幸温泉,唐高宗李治曾五次到温泉沐浴视察,女皇武则天曾三次临幸温泉,唐玄宗李隆基也来温泉沐浴。古汤神泉引得历代名人雅士纷至沓来,吟诗作赋。东汉大儒马融曾多次来到广成泽周边详查民情。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畅游温泉之后,为«汝州温汤流杯亭付宴诗»作跋。曾任汝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和其弟苏辙多次到温泉游历,苏轼在他的«汤泉七记»中写道:温泉七其一,盖此地也,且沐浴可疗疮疾。前人引水行数步为浴池,珉甃甚洁,规模颇宏......想必他对温泉一代的风物非常熟悉。

崆峒山在我家乡徐桥村北一里地。远望犹如孤岛。传说上古时期的广成子在此山上修道,轩辕黄帝曾驾临崆峒山向其问道。山上现有广成庙,广成殿遗存。唐代汝州剌史卢贞作«广成宫记»对此事进行过考证。广成子修道汝州崆峒山之说代代相传,有迹可寻。崆峒山四季如春,景色独秀,"崆峒烟雨"被称为汝州八景之一,在秋天多雨季节,附近的村民站在村头眺望崆峒山,就可以看到这种奇景的出现。


崆峒龙泉君


家乡,永远停留在那个最美好的童年时期。

因为自送上了初中,就一直在外读书,每周回家的时间也就那么多,后来上了高中,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仅有的暑假,还要提前开学,暑假补习。上了大学,虽然一放假就回家,但是还是回去的少。这几年离家更远了,回去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怀念那时的青山绿水,怀念那时简单而又傻傻的自己。

我的家乡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虽然在外面,一直自称是泰安,也以泰山出名而称,但是对于泰山的感觉总比不上家后面的那座山的感情深,作为一个泰安人,连泰山都没爬过,似乎说出去很丢人(有机会一定去爬一次)。但是每次回家,依然会到后面的山上去转转,还是那么亲切。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也没时间管我们,哥哥姐姐也提前辍学,外出打工。唯独只有我读到了现在,上了研究生,算是给父母争了口气吧(有点夸张,勿喷)。小时候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家后面的那座山了。

那时候家里还有羊,所以我的一个事情就是去山上放羊,美其名曰放羊,其实是为了找理由可以出去玩,到了山上,只要羊不吃庄稼,一个下午都不用管,遇上好时候,可以在山上搞点野桃吃,秋天还可以到树上摘柿子。亦或者有一些水坑,在里面游泳(泡着玩)。

后来知道了蝎子可以卖钱,就又开始约着小伙伴一起到山上逮蝎子,逮回来放到一个瓶子里,等着别人来收哦,当时价格应该是100元一斤,虽然逮不了多少,但是乐趣还是无穷。再后来听说又买一种手电筒的,晚上照到蝎子身上,可以发白,这样逮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且可以弄很多。在之后白天去的人就几乎没有了,而我们随着上学,也没时间去了。现在基本没人逮了,因为都被别人逮得差不多了,挺可惜的。

还有就是夏天会到小河里去抓螃蟹和泥鳅,虽然不会吃,拿回家养起来,过不了几天就都死掉了。哎,残害生命啊

这些有趣的事情一直埋在心间,十多年过去了,感觉后山也荒了一些,原来用来爬山的小路都被杂草盖住了,看来很久没有人来过了。国庆回家,一定再去转转。

如果用文化形容家乡,目前没有想到好的说法,暂且写这么多吧。


小熊的丽丽


家乡坐标广西玉林,地处广西东南,与广东交界。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多雨,气温高,农作物生长快,物产丰富!

记得小时候在家乡过年,过年必须吃鹅,有无鹅不年的说法!鹅在当时主要是家养的,吃五谷杂梁,长得慢,肉质好,味道鲜美!

鹅的吃法主要是水煮,因为鹅在过年时主要是用来拜神和祖先的!也就是祀社中不可少的祀品!

鹅在祀拜后吃用方法,主要是白切鹅,还有就是炒鹅,可以加入各种食材,那味道现在也忙不了!当然现在什么时候都能吃到鹅肉,在当时只是过年才有的味道!

现在人生活好了,物产丰富,虽风俗习惯仍在,味道不同了!


虹余哥



我的家乡在甘肃黄土高坡的一个小农村。黄土墙,青砖瓦就是地标象征。

小时候家乡在我的记忆里,家乡就是妈妈手里端的一碗黄登登的小土豆;是爸爸手里那根赶牛的长长皮鞭;是那条通往学校和家泥泞的小路。

长大了,家乡在我的记忆中渐渐地更清晰了。长年在外的我更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家乡是每次回家远远的听见爸爸的摩的声;家乡是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妈妈准备的那碗浆水面;家乡是无论风雨依然会有个人将你送到车站看你渐渐地消失在雨中。

无论身处在那个角落,心中总有放不下的牵挂。生活如何艰难想想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神,还有离别时那双皱皱巴巴却将你紧紧握在手心的手时,你有何理由不去努力,不去让他们放心呢?

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浓,爱只有故乡有!


悠雪59



俞远通


一句话: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旗草原上的明珠,浓缩了内蒙草原所有美景。

内蒙人除了偏河套平原的以外,我想几乎无人不知道吧。外地人旅游内蒙的首选地。

广告:CTCC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用来播放克什克腾旗的纪律片,真不是闹着玩的。舌尖上的中国,也详细的描述了那里的美食。

厉害在哪: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大兴安岭山脉南缘,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交汇处的东端,有一个叫做克什克腾旗的地方,这里是三大地貌区的结合部,自古以来就有“塞上金三角”的美誉。

1.阿斯哈图地貌,不懂自行百度,全世界都稀奇。

2.中国超5A景区,内蒙三大草原贡格尔草原就在这里。

3.世界珍惜野生鸟类保护区,每年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特别多。

4.瓦氏雅罗鱼,不懂自行百度,好吃!

5.蒙古黄金家族时期,最牛逼的马,现在机会绝迹的蒙古铁蹄马只有在克什克腾旗还有200多只。

6.5000年历史,夏、商、金、辽、蒙、清,都有历史可寻,就连中国第一只龙,也是在这里发现的。

7.东西太多了克什克腾旗可不光是景色美、美食诱人,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老绅野语


河南临颍老家的喝汤文化


临颍人日头西(傍晚)以后见面打招呼,如果是饭点前一般都问喝汤了没?如果是过了晚饭饭点了就问喝了汤了吧!问啥见面要问是否喝汤呢?河南人晚上问喝汤,其实就是问吃饭了没有,之所以问吃饭了没有,主要是以前太穷了,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能吃饱饭就是一种幸事,是农民的一种幸福,比问你好不好更接地气更实在。




临颍人早上中午叫吃饭,晚上叫喝汤,早饭和晚饭一样是馍和稀饭炒菜,菜多以素菜为主,甚至是菜干,蔬菜成熟的季节会把菜摘了晒干储存,到了冬天或者荒年可以拿出来吃,例如芝麻叶、红薯叶、萝卜干等。肉类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民也就逢年过节才会吃点。富裕的地主以及达官贵人平时可能有机会吃肉,比较人家有钱,农民是比不了的,农民只要没有断粮就说明年景是好的,但是从历史来看,咱们这个地方容易闹天灾,旱灾、水灾、蝗灾经常出现,农民随即便会流离失所,为了生存逃荒要饭卖儿卖女都是有的,如果你看过1942这个电影,上面说的好不夸张。

临颍人说汤是指早晚的稀饭,跟众所周知的排骨汤、鸡汤是不一样的,土话叫糊涂,最简单的稀饭就是水烧开然后加入面糊,和面糊是个技术活,很多人刚开始学烧稀饭面糊和不好会有疙瘩,喝稀饭时候喝到面疙瘩说明是新手烧的,稀饭以土锅台大黑铁锅烧出来的最好喝,什么都不用放,只放面糊熬至发黄,香味扑鼻,这是很多中原人记忆中妈妈的味道。之所以要喝这种食材最简单的汤,还是跟咱们这里的贫穷有关,例如到了灾年,剩下一把面的话,做成馍不够一个人吃,但是和成面糊烧稀饭,多添几碗水,够一家人喝了,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法考虑营养的问题,能吃饱就行,久而久之哪怕物质不匮乏了,也养成了喝汤的习惯了。


河南临颍老家见面为啥说:喝汤了没有?吃了没有?




烧汤时候也可以放别的食材,例如放红薯就叫红薯稀饭,能不能叫做汤,咱们有自己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和面糊,有面糊了才能叫稀饭,是汤,没有面糊只能叫茶,例如放的红薯在水里煮,没有和面糊,就只能叫红薯茶,放绿豆的就叫绿豆茶,放大米就是米茶,反之放了面糊了,就可以叫红薯稀饭、米汤。这里也说明咱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对好面(和面糊用的小麦白面)的重视,说好面是汤的灵魂也不为过。

咱们中原地区的知名作家李佩甫(许昌人)小说羊的门(据说是以临颍南街村为原型的小说)中曾说,咱们这地方属于绵阳地,几千年来每次有战火都要席卷这个地方,被战火祸害无数次,人换了一代又一代,这种地域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性格,你说是圆滑也好,说装傻也好,说大智若愚也好,总之为了活下去。


河南临颍老家见面为啥说:喝汤了没有?吃了没有?




(图片截自李佩甫老师的小说羊的门)

见面问一句吃了没或者喝了汤了没?生人熟人都会这么问?你看不出是真诚还是客套,然而除了问好之外再说一句“上屋吧”,那多半是真诚的,咱们平原上的人没有山可以依靠,对屋的安全感很有依赖,所以房屋的墙叫屋山,房顶叫山脊。


河南临颍老家见面为啥说:喝汤了没有?吃了没有?





临颍人对别人说上屋吧,就是邀请别人进家做客的意思,通常会说上屋来喝茶吧、上屋来烤火吧,咱们中原地区说喝茶其实就是喝白开水,烧开过的水叫茶,没少的叫凉水,可能也是因为吃饭都吃不饱,哪有茶叶,但是毕竟是礼仪之邦,以开水代茶,如果显得更重视客人会放点白沙糖叫沙糖茶,生活条件好的时候也会买茶叶,放茶叶了就叫茶叶茶。上屋喝茶容易理解,那上屋为啥要烤火,中原地区冬天还是很冷的,以前除了粮食匮乏,烧火的柴禾也匮乏,更别提煤炭了,咱们经常看电视啥的见别的地方冬天有炕啥的,为啥咱们这平原这块没有,不是因为不冷,而是因为没有烧烤的物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柴禾都是不够的,不像山区,地广人稀,虽然粮食也不多,但是在山上拾柴禾总是可以的,所以除了做饭烧柴,烤火取暖烧柴得省着点,大冷天客人来了,在屋里烧柴烤火,也是对客人的重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以前的生活习惯也慢慢的改变了,但是对故乡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以上是我一个临颍农村80后的人对家乡一些习惯的认知,不一定对,但是这代表了我家乡的理解和热爱,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小城临颍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在河北省保定市。

下面我就来说一起保定吧。

中华文化历史悠长,上下五千年更是包罗万象。而保定,游泳之乡、戏曲之乡、我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其中包含着的历史也是数不尽数,享有“长寿之城”和“冠军之城”的美誉,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

戏剧在中国的历史文化是悠久的,古代时期的戏剧到现在也都随着历史延展下来,发展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保定的老调也是十分有名并且有特色的文化。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

  保定老调是中国河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中央的领导同志曾鼓励说:“保定有宝,老调不老”。


肥猫欧巴


您去过辽宁省凌源县大王杖子乡宫家烧锅村吗?那里山青水秀,林里百鸟齐鸣,家家都是北京平顶,窗明几净,院内院外花草飘香。记得前些年的一个夏季,一队驴友进山採蘑菇,他们一进山就惊得大开眼界,喊着:还用去承德吗?这比避暑山庄还漂亮!

山,一年四季常青,满山茂密的油松不仅招来游客也招来许多小生灵。野兔,松鼠梅花鹿…时常躲着游人在林间穿梭,百鸟亮开嗓子尽情地在高高的枝头上歌唱…

水,凌河水在村边潺潺流过,清澈透底。一群群魚儿戏耍着,忽升忽降自由地畅游。每到炎热的夏季总有三一邦俩一伙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游泳爱好者去河里戏水。每到下雨发水时,趁着水浑,总有一溜人坐在河边垂钓…

林,我的家乡杨树林很大。这么说吧:靠凌河边的树林带长有十公里,宽有一公里,每到春季杨树吐叶,绿草生芽,就开始引来一群群孩童戏闹於林间,有的放着小兔,有的躲在树后提迷藏,也有的双手拉开弹弓瞄准树上的麻雀…广阔的林荫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我们的家乡太美了!朋友,有机会可一定来这里哟!好客的家乡父老一定会非常热情地招待你哟…


国学36


东莞麻涌粤剧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久经百年积淀,是全国有名的“粤剧曲艺之乡”。除了长者喜爱以外还至力于文化的传承,在小学阶段就挑选有兴趣有潜质的小朋友,从小培养对粤曲的理解和舞台上的应用,保留传统的同时与现代的主题结合,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舞台作品,在全国也获得奖项。除了节假日有文娱社组织表演外,平时也有不少乡民喜欢三五成群聚于树阴、祠堂,谈天说地、弹唱粤曲。镇政府还设有处粤曲舞台,其中最出名的是在旧址还原的“兰陵古戏台”,位于麻涌镇麻四文化广场,即便是在大白天,当地的老人们也都会凑在一起,通过播放机听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