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哄越哭,是家长不懂他的心理,父母要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这段时间,小楠一直带着三岁的女儿欣欣住在乡下。因为可以天天看到孙女,欣欣的爷爷奶奶非常开心,每天都细心地照顾欣欣的生活起居。

这天,爷爷奶奶陪欣欣在院子里玩的时候,欣欣不小心被绊倒了,摔了一跤。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平时,欣欣会自己爬起来,拍拍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一句“没事”,然后就继续去玩了,不哭也不闹的。


孩子越哄越哭,是家长不懂他的心理,父母要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孩子摔倒后,家长抱起来安抚

然而,奶奶看到欣欣摔倒了,赶紧过去把她抱起来,边检查边说:“可怜啊,怎么摔倒了?痛不痛啊,快让奶奶看看有没有受伤……”欣欣被奶奶抱起来后,先是一愣,接着便大声哭了起来。

奶奶越哄她,她就哭得越厉害,爷爷见状,赶紧也过来一起安抚。没想到欣欣竟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把爷爷奶奶吓得手足无措,赶紧叫小楠过来。

小楠了解过欣欣的情况,知道她没有受伤后,便让爷爷奶奶不要管欣欣,而是让欣欣坐在沙发上,然后告诉她,妈妈帮她检查过了,她没有受伤,所以不要再哭了。果然,很快,欣欣使停止了哭泣。

爷爷奶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孩子摔倒后,会越哄越哭,不哄她反而没事了呢?


孩子越哄越哭,是家长不懂他的心理,父母要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孩子哭闹,妈妈冷静地哄他

其实,三岁左右的孩子,他的心理和情绪调节功能都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对事物的判断,都是以大人的反应、情绪作为参照片的。

所以,欣欣摔倒后,看到爷爷奶奶那么紧张,她也会受到紧张情绪的感染,会觉得很害怕,认为自己伤得很严重。所以,爷爷奶奶越哄她,她就觉得越疼痛、越委屈,哭得也越厉害。

而妈妈只是平和地、冷静地抱抱欣欣,然后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她,让她知道自己并没有受伤,欣欣反而获得了安全感,便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孩子越哄越哭,是家长不懂他的心理,父母要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孩子慢慢地平静下来

孩子哭闹,父母应该怎样处理?

其实,在生活中,孩子哭闹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例如:孩子饿了会哭、痛了会哭、不舒服了会哭、紧张也也会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哭,遇到了陌生人也会哭。所以,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先分析他哭闹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应对。

一般情况下,孩子哭闹,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引起父母关注

有时候,孩子哭闹,是因为他希望父母看到他、关注他、并过来安抚他。 这种情况父母可以过去亲亲孩子,抱抱孩子,用身体接触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的情绪好起来。


孩子越哄越哭,是家长不懂他的心理,父母要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父母抱着孩子安抚

二、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

有的孩子会因为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哭闹,例如,孩子想出去玩,父母却不同意,所以他会又哭又闹,希望能够达到出去玩的目的。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一些他能听得懂的道理,告诉让孩子不能出去的理由。而且,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有需求可以平静地向父母提出,而不能动不去就哭闹。

父母也注意,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迁就孩子,以免孩子养成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的坏习惯。


孩子越哄越哭,是家长不懂他的心理,父母要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孩子通过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不要迁就

三、孩子因为不讲理而哭闹

有的孩子很霸道,很不讲道理,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又哭又闹的。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父母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来淡化孩子的行为。等到孩子的情绪稳定后,再慢慢地和他讲道理。

另外,父母还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让孩子停止哭闹的行为。

例如,孩子如果哭闹不止,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那么,父母可以和他商量,告诉他,他可以哭十分钟。这样,可以让孩子把单纯的哭闹情绪转移到时间的控制上,既能让孩子通过哭泣来发泄情绪,又能防止孩子一味地哭闹下去。


孩子越哄越哭,是家长不懂他的心理,父母要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孩子哭闹,父母要分析孩子的行为

总的来说,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要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孩子的行为,只有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父母千万不能生气地责骂孩子,或者惊慌失措地刺激孩子,以免激发孩子的情绪,而是尽量温和地制止孩子。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卡卡妈的看法有道理吗?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