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9家、入股超24家上市公司,萬億資產中植系“狩獵”A股

文 | 楊萬里

十幾年前,唐氏兄弟利用德恆證券、金新信託等金融平臺構建千億資產帝國德隆系。然而,隨著股市被整頓,莊股血流成河。德隆系因資金鍊斷裂,倒在了2004年的春天。

雖然德隆系無奈淡出江湖,但江湖遊戲卻未結束,依然有人延續著德隆系的基因。

正值德隆系淡出江湖,東北一位解氏大漢走出了山海關,創立了中植系。此後,中植系通過眼花繚亂式資本運作,在A股掀起一片片水花。

控制9家、入股超24家上市公司,萬億資產中植系“狩獵”A股

2020年2月10日晚,中植系下屬企業西藏五維受讓易聯眾5.44%股權。僅相隔兩天,融鈺集團宣佈第一大股東匯垠日豐與中植系旗下北京首拓融匯簽署合作協議,解直錕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這意味著,中植系持股比例超過5%的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24家,實際控制的公司達到9家。

一家掌管萬億資產的資本系,近年是怎樣在A股拓展版圖的?對上市公司有什麼影響?目的又是什麼?

當你走進中植系,會發現,它既神秘也高調。

一、中植系操盤術

“著名歌星毛阿敏的丈夫,時任中國光大集團執行董事的解植春的弟弟.....”當外界對解直錕紛紛猜測時,中植系已在A股廣撒網。

在資本運作中,中植系密集設立空殼公司,通過自身持股、親友或是部下等多個關聯方,陸續成為A股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

中植系是個“狠角色”,做事高調,常見的操盤方式有4種:

其一,通過定增方式入主上市公司。

2014年3月,中南重工發佈重組方案,中南重工通過向中植資本、嘉誠資本、常州京控等多家公司增發股票方式,併購唐國強、陳建斌等知名演員持股的影視公司大唐輝煌。定增完成後,中植集團一躍成為中南重工實際意義上的第二大股東。

藉助中植系等資本力量,中南文化的業績迅速提升。2015至2017年,中南文化實現淨利潤1.39億元、2.11億元和2.91億元。

不過,隨著影視行業步入寒冬以及收購標的業績不及預期,2018年,中南文化計提商譽減值15.29億元,鉅虧20.89億元。

其二,通過旗下金控平臺,為資本運作提供資金。

2010年,恆天系拿下中融信託36%股權,成為控股股東。不過,最大受益者是中植系。它既獲得了國資背景,也繼續掌控著中融信託管理層。至今,解直錕的外甥劉洋為中融信託法定代表人。

控制9家、入股超24家上市公司,萬億資產中植系“狩獵”A股

事實上,中植繫有多個“錢袋子”,信託平臺中融信託、典當平臺中泰創展、4家財富管理機構等都是常見主角。

在利益鏈上,中融信託是中植系主要的平臺,既承擔著資金融通的職能,又是與上市公司合作的重要籌碼。中融信託一直是上市公司青睞的信託產品發行方,去年被20餘家上市公司認購逾30億元。

典當平臺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它的影響力與中融信託相當。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樂視、易到事件真相浮出水面,14億貸款資金不是來源銀行,而來自中植系旗下的中泰創展。在A股,中泰創展多次增持康得新,至今持股比例超8%。

其三,通過資產重組、受讓股權方式入主上市公司。

2013年6月,上市公司SST華新通過引進中植系變相重組借殼並完成股改,操盤主體五嶽乾坤(中植系背景)成為SST華新(現名:*st美麗)第一大股東。

控制9家、入股超24家上市公司,萬億資產中植系“狩獵”A股

在重組後,SST華新從烏雞變鳳凰。在資金瘋狂炒作下,其股價大幅上漲。

入股SST華新三年後,中植系再次出手,將目標指向美爾雅。

2016年,中植系旗下的中紡絲路從美爾雅集團股東之一的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手中拿下79.94%的股權,成為其實控人。美爾雅也成為了中植系第一家直接掌握控股權的上市公司。然而,由於美爾雅業績繼續虧損,僅運營一年後,中植系選擇脫手。

一般而言,中植系先讓旗下PE突擊入股上市公司併購標的,再與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

在部分案例中,有上市公司成為接盤俠。

2017年,康盛股份將“中植新能源”持有的中植一客成都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拿下。隨著補貼減退、技術標準提高以及中植一客未能完成預計產銷量,康盛股份業績大幅下滑。2018年,康盛股份營收同比下降40.9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42.58%。

其四,通過增持、競拍方式進行資本運作。

只要中植系出手,不少上市公司都會配合,雙方一來一去可以大賺一筆。如果遇到不合作的,中植系要麼與其開展股權爭奪,要麼通過拍賣拿下控制權。

2016年2月25日,A股上演千股跌停,而一向低調的荃銀高科連續兩日漲停。緊接著,荃銀高科緊急停牌。一邊是中植系增持,一邊是荃銀高科反對,雙方上演大股東爭奪戰,一度鬧到公堂之上。

兩年後,ST準油股權司法拍賣又引來了18萬吃瓜群眾圍觀。“國浩科技”此前一度獲得ST準油實控人委託的表決權。

控制9家、入股超24家上市公司,萬億資產中植系“狩獵”A股

不過,半路殺出箇中植系。在拍賣過程中,只要“國浩科技”一出價,具有中植系背景的“燕潤投資”幾秒內就加價。最終,“燕潤投資”以9.08億元、高出拍賣底價94%拿下控制權。

綜合來看,當中植系通過各種方式操盤後,對上市公司的直接影響是股價上漲,比如SST華新、荃銀高科;間接影響是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比如中南文化、康盛股份。

二、為資產證券化謀出路?

近年來,中植系從幕後走到臺前,以其獨特的資本操盤術構建了萬億資本帝國。中植集團旗下主要業務涵蓋六大板塊,包括信託、新金融、財富管理、金融投資、礦業及併購等。

中植系高調現身背後可能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產業佈局(有時可能是以盈利為目標的短期投資),另一個是推動旗下資產證券化。

對於“投資盈利”說法比較好理解,例如在轉讓美爾雅股權後,中植系就淨賺1.1億元;在牽手宇順電子、星美控股旗下成都潤運的資本運作中,彼時中植系投入15億元突擊入股成都潤運。

對於“資產證券化”說法,是業內人士的判斷。

中植繫有一個資本運作策略:先低價投資項目公司,待項目成熟後高價注入上市公司。即 “X+中融信託+上市公司”。其中“X”是“中植系”的核心資產,包括礦產、藝術品或擬上市企業股權等。

聯繫到上市公司,2014年11月,連虧兩年的寶德股份重組保殼,其方案為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向中植系旗下的中新融創慶匯租賃90%股權;2015年4月,金洲慈航以支付26.33億現金以及發行股份方式,從盛運環保和中植系手中收購豐匯租賃90%股權.....

目前,中植系可能進入了產融結合的發展階段。從參股到控股,這是一個質的變化。為了更容易推動旗下資產證券化,中植系頻頻拓展A股版圖也就令人不感到意外了。

結語

身處變幻多端的資本市場,即便是風水大師也無法掐指算出下一步是天堂還是地獄。

德隆系雖已成為遙遠的故事,但A股不寂寞,各種資本派系輪番登場,各顯身手。隨著“安邦事件”塵埃落定,民營金控派系狂飆突進的時代劃上了句號,迎面而來的是強監管時代。

產融結合聽上去很美好,可A股還沒有在二級市場賺快錢轉戰實業成功的先例。無論多麼強悍,在市場環境以及監管共振下,鮮有資本系能長期野蠻生長。

所以,故事再美好,也得理性參與。否則,要麼會變成二級市場的韭菜,要麼就成了金融產品的坑中人。

面對中植系“狩獵”A股,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你們買過中植系旗下的股票嗎?歡迎參與評論!

點擊下方↓↓↓,前往查看德林社更多精彩爆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