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實驗中學:網課,傳遞知識,更傳遞關懷

今日泉州網2月14日訊 (吳沿) “是的,當意外與責任來襲,我們最能把握也最應把握的,一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是‘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我們選擇做好自己,在居家的日子裡,可以高效地學習線上課程,可以和父母暢談溝通,可以撿起很久沒有觸碰過的興趣愛好,可以就地運動一下出身大汗。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就是我們對抗戰疫情的貢獻。”

兩天前,泉州實驗中學微信公眾號上,推出了《此身,此時,此地》這則致全體實驗人的微信,給焦慮和無奈包圍中的人們送去了一瓣馨香,也送去了一個堅持的方向。

疫病無情,網課有愛,這就是福建省泉州市實驗中學在落實此次“停課不停學”中給人們的深刻印象。

學校遲遲上不了課,最急的莫過於高三的家長和學生了。按往年的習慣,每年正月,剛到初六、初七,就有許多高三的學子自覺回校學習。今年,大年初三,一則封校的公告,讓廣大師生措手不及。農曆初十前,筆者就在微信朋友圈領教了實驗中學老師們花式網課的十八般武藝:沒有支架,就拿老式長柄飯勺和橡皮筋綁上手機錄網課;更有的找來磚頭、椅子,所有能派上用場的工具,全都用上了……

所幸,學校很快就啟動了規範的平臺課程,僅用了短短兩天時間,就建立了從初一到高三的各類釘釘群,不論是從流量穩定性,還是畫面、音質明顯改善許多。據瞭解,為了開好此次網課,實驗中學老師全員動員,學生全員上課,不漏掉一個學生。全校所有的老師全部投入到網課開發中,計算機老師負責平臺技術、軟硬件支撐問題,其他老師負責各學科的教學問題,力求開發出高質量、切實有效的教學網課。考慮到網課的有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學生的自覺性,為了不讓學生們在網課教育中掉隊,學校要求每個老師強化一對一的檢查督促。據介紹,目前,該校已開通了從初一到高三的網課,滿足學生們停學不停課的學習需要。

經歷過自創DIY直播授課的高三年段段長、語文老師吳琴玉告訴筆者,從剛開始的手忙腳亂,到現在基本有序,他們也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比如學校正常上課,一節課45分鐘,但線上教學學生容易疲勞,所以上課時間縮短為30分鐘,其他時間多為線上一對一的私聊。吳老師說,她每天至少要回答50份的一對一的私聊,極大地考驗著老師的工作量。現在,每天7:20,學生們就會發來早讀的視頻,全天的教學常常要持續到晚上10、11點。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泉州實驗中學教書不忘育人,通過各種方式的引導,讓學生們去體會這場不可多得的“人生大課”。 高中語文組的老師抓住學科特點,結合當下情境,開設了加繆小說《鼠疫》的推介課。小說中虛構的事件與當下疫情有著極大的相似。

“比鼠疫更可怕的是人類自身精神裡那樣的一種平庸,那樣一種傾向於死亡的狀態,所以鼠疫從一個外在的病理轉換成了一個精神的症候。但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感悟到了一種力量:這個世界根本的意義在於人,在於人內在的價值,只有人是不會放棄的。”網課中,主講老師蔡曉妮的一段點評,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老師的言行,在學生眼中,就是言傳和身教。實驗中學在施教過程中,十分注意人文關懷。根據摸排,目前全校在湖北及浙江溫州的,初、高中學生各有五位。老師對這些身處疫區的學生給予更多的身心關注。班主任或科任老師會定期選擇幾名學生進行電話聯繫,詢問孩子在家學習的情況,及時瞭解情況……接受筆者採訪的高二年語文老師王娟娟還特地強調“我們不方便直接提供學生的具體名字”。

在關心學生學業的同時,實驗中學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注蒼生的人文情懷。正是基於這樣的共識,吳琴玉老師也在網上開了堂班會課,“在不能見面的情況下,開個班會課,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緩解緩解壓力,互動調侃一下。”這是吳老師在網上開班會課的第一層用意。所以,一段音樂之後,同學們紛紛以自創無聲動作亮相,收穫笑聲一片。而她更深的用意在於:“人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聊起疫情中的國家動作、百姓訴求,一堂學生們關切的家國情懷課就這樣在網上誕生了。

今天,老師的一句話,就可能是未來的一座豐碑。學校的重任更在於此。實驗中學多年來的育人苦心,在此次疫情中也得到了回報。大年初一,心繫疫情的實驗中學學生會的同學們就自發行動起來,聯合泉州其他幾所中學的學生在網上發起“武漢募捐行動”。據實驗中學學生楊樂琪介紹,短短几天,就募集了25萬元的錢款,其中22萬元的物質已送往武漢醫院。捐款的學生中,有初一的,也有高中生,其中實驗中學高三特優班的一個學長,把自己參加全國化學競賽獲得銀獎的1000多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