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铁生《病隙碎笔》:任何灾难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个“更”字

一个好端端的人,突然之间面临一场灾难,该如何去面对?如果某一天,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时,你是否做好了准备?这场席卷中华大地的疫情,让我们人人自危,是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病隙碎笔》发表于2002年,是史铁生的一部长篇哲思散文随笔。史铁生21岁时便以轮椅为伴,后来又身患尿毒症,在病床上,他前前后后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随笔。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任何灾难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个“更”字

史铁生以一个哲人的视角,提出了他对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苦难等问题的思考,他用深沉的话语,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将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娓娓道来,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辉。他又像你的一个知心朋友与人们促膝低谈,让人感觉到亲切而温暖。

这本书,对于史铁生来说,不是一本简单的随笔,包含的是他对人生的彻底思考。他明白,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因此,他要挤出时间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全部记录下来。

他说,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努力去消解命运给他带来的一切苦难,将视角投向宏大的时空中,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却理解人生。

史铁生说:“生病的经验就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明白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才明白端坐的日子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明白,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个‘更’字。”

对于在黑暗中踽踽前行的人来说,读到这里就像是注入了一剂清醒剂,让人醍醐灌顶。一个人只有在遭遇到不幸时,才会怀念以前的时光。

笔者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女子,丈夫出轨,女儿夭折,便来到了海边,纵身跳入水中。后来她被一位老和尚救了起来,女子醒来后说:“我没有了丈夫,也失去了孩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老和尚不仅没有安慰她,反而大笑了起来。女子于是问他为什么笑。

老和尚问她:“三年前,你来这里时,有丈夫吗?”

女子摇了摇头。

老和尚又问:“三年前,你来这里时,有女儿吗?”

女子又摇头。

老和尚又问:“三年前,你来这里时,是准备自杀吗?”

女子沉默了。

老和尚于是说:“三年前,你没有女儿,也没有丈夫,今天你也是一样,你不过是还原了最初的自己。但是,你增加了人生经历,这是一笔无价之宝,让现在的你和以前的你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人明白自由的日子是多么可贵,让人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眼前人,懂得感恩与惜福。

一位游客曾经问一位大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大师说:“只有不断地感到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是一个证明题,而是一种满足感。外在的东西,带给人的幸福感永远是短暂的。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止境的。一个欲望满足后,我们又会去追逐更多的欲望,欲望无法满足时,人就会痛苦。贪婪的人,即使拥有了全世界,也不会感到幸福。拥有一颗知足之心时,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萦绕。

史铁生认为,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如俄罗斯思想家弗兰克在其《生命的意义》中说:生命的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提出的。

史铁生又说:“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放弃希望。”苦难,是一个人无法逃避的事实,指不定哪天就会降临到人的身上,我们只能祈祷苦难是一个永远不会落到自己身上的小概率事件。就像上飞机前,很多人都会默默祈祷这架飞机千万不要罢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苦难终有一天会落到每个人的头上。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到。坦然地接受你无法改变的事实,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会懂得什么是幸福。

曾经看到一个公交站的站牌,最后一站是“某某殡仪馆”,让我感慨良久。人的一生,也如同坐一次公交车,不管你多么辉煌,还是多么落魄,终点站不都是殡仪馆吗?人生百年,放在时光长河中,也只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渐渐地我们都会老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最后不带走一片云彩,回望这场旅途,不禁会感叹这一切如同一场大梦。

史铁生以打趣的口吻说,生病对他来说,也是一场旅行,和游览名山大川没有什么区别。没错,来到这个世界,苦难就是人生这场旅途中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我们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有人评价说,在消费主义的时代里,多数作家放弃了面对人的基本状况,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这场疫情告诉我们,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苦难,去浇灌埋藏在心中幸福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可以骄傲地说一句——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我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