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历史收银机


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我是临石观海,我来回答

曹操身为一代枭雄,深谋远虑,爱惜人才,但他在面对张松时却没有了这一人设,冷落了张松,致使张松转投刘备,益州易手。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此时曹操已经拿下荆州,击溃刘备,到达人生巅峰,已经在展望一统天下了,张松丧失了谈判筹码,错过了示好的最佳时机,加上曹操看出刘璋动机不纯,所以当时曹操会冷落张松,致使后来益州落入刘备之手。

曹操拿下荆州,击溃刘备,信心爆棚所以冷落张松

事实上张松已经是刘璋派去的第三位使者了,刘璋在听闻曹操要打荆州之后,马上做出反应,先派了阴溥去向曹操表白,得到了曹操热情的回馈,曹操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刘璋他哥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璋一看有戏,又马上派出了张松他哥张肃带了礼物出使,而曹操也很上道,封张肃为广汉太守。

有了前两次成功的经验,刘璋又派出了益州名士,别驾张松前往示好,张松也信心满满的去了,可此时的曹操却变了个人,相当冷淡,张松碰了一鼻子灰,狼狈的回了益州。

按这思路看,貌似是张松出了问题,难道真的是张松长得太过猥琐,恶心到了曹操?不至于,以曹操的容人之量,再难看的人也能容忍,再说就算张松长得丑,曹操见了只会产生惺惺相惜之情。曹操的相貌连尊曹魏为正统的陈寿都不敢描述,可见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那么曹操态度由热转冷,其答案只有一个,其原因不在张松,而在形势。那就是此时曹操已经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战略要地—荆州,击溃了人中之龙—刘备。拿下荆州,使得东吴引为屏障的长江被曹操共有,击溃刘备,使得天下反曹者心惊胆战。

而此时的曹操信心爆棚,夺取天下指日可待,等灭了东吴,益州还不是唾手可得,给张松脸色,就是给了刘璋不要太高看自己,现在的形势是我为刀俎,你为鱼肉了的信号。

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冤。—《三国志》

其次,曹操看出刘璋示好并非真心实意

刘璋作为益州之主,其标签就是暗弱,而当时的刘璋日子相当不好过,外面是有血海深仇的邻居张鲁,内有东州集团,益州集团的相互博弈,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已有力不从心之感。

璋累遣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三国志》

而刘璋向曹操示好无非是借当时风头无两的曹操之威名震慑内忧外患,以求自保。

而英明神武的曹操当然明白此间深意,因此在没打下荆州,形势不明之时,也欣然接受刘璋的示好,但在他认为大局已定之时,刘璋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格。到了踏平江东之时,刘璋也没机会再叽叽歪歪了。

总结:综上所述,曹操之所以冷落张松,是因为他当时刚刚拿下了战略要地荆州,击溃了心腹大患刘备,意气风发,整个天下都已经是囊中之物,当然也包括刘璋的益州。

所以曹操冷落了张松,暗示刘璋不要讨价还价,加上曹操看出刘璋并非真心实意投诚,故而准备等打下东吴,灭了刘备之后再来收拾益州,那时候就是予取予求了,但没想到他遭遇了赤壁之败。


临石观海


这所谓的三国迷局完全是人为美化奸雄曹操造成的。曹操无情冷落著名谋士张松导致失去益州足以证明曹操“唯才是举”的虚伪性。

曹操拥有史上最庞大的谋士集团,孔融、杨修、崔琰、荀彧、荀攸、娄圭、陈宫、许攸、毛玠、周不疑等众多著名谋士都死在曹操手里,因为曹操手下人才多如牛毛,“才大气粗”的曹操并不特别珍惜人才,因此曹操冷落张松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在三国鼎立形成之前,东汉王朝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就如益州被刘璋占领,不过这并不是刘璋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得来的,而是祖上积攒下的一份家业,他只是幸运的继承了父业而已。

刘璋是一个没什么野心和抱负的诸侯,每天只管着吃好喝好,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就行。若真要说刘璋有什么理想的话,那就是好好守住益州这块地盘就行。

公元208年,当曹操攻打荆州之后,刘璋为了自身的利益便开始抱大腿,于是想依附曹操,心想有了曹操这座大靠山,总可以保自己无忧了吧!

可是汉中的张鲁却一直觊觎益州,很想占为己有。刘璋见势不妙,等到曹操攻打荆州,刘璋派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河内人阴溥,曹操也很给面子,给刘璋加官了一个振威将军,并给他哥哥刘瑁也加了个平寇将军。可惜刘瑁没福气,刚当上将军没多久就以“狂疾”而死了,剩下他的漂亮老婆吴氏就做了寡妇,这位漂亮寡妇吴氏就是后来的昭烈皇帝刘备的皇后、季汉太后;果然是有母仪天下之相。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的半路上,刘璋又派了别驾张肃带了三百叟兵和大量礼品前去讨好曹操。这次曹操仍然很客气,宣布征辟张肃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

而张肃有了中央官职后,益州二把手别驾的位置就空出来了,刘璋于是又将张肃的弟弟张松提拔为别驾,让张松再去见曹操一次。为什么还要去呢?因为这时曹操已经接收了刘琮的投降,并打跑刘备拿下了江陵,刘璋必须再表示表示。

但曹操此时被胜利冲昏头脑,认为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根本不把其貌不扬的张松放在眼里。

因此曹操对张松非常冷淡,冷淡也就罢了,连基本的礼数都没有,竟然只授予张松一个比苏县令的小官,比苏就是今天的云南省云龙县,当时是正宗的蛮夷之地,流放犯人的地方,张松怎么说也是益州的二把手,曹操这么做,简直就是啪啪啪打脸侮辱人哪!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张松身为才高八斗的蜀中名士,那也是要脸面的,这么灰头土脸回去,比杀了他还难过。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觉得曹操这么冷落甚至侮辱张松,一定是因为张松长得很丑陋造成的。

事实上,陈寿的《益部耆旧杂记》只是说张松“为人短小”,远不如他哥张肃“有威仪,容貌甚伟”,但这并不是曹操侮辱张松的主要原因,大家都是男人,又不是找美女做妻妾情妇,曹操不会特别介意张松的相貌。

何况曹操的爱将乐进也是“容貌短小”,他的宠臣王璨也是“容状短小”,曹操自己也是“姿貌短小”,他凭啥歧视张松啊!正所谓“短小”何必为难“短小”,曹操之所以看轻张松,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曹操膨胀了,曹操集团吞并天下在即,因此曹操不可一世,加上手下足智多谋的谋士多如牛毛,当然不把其貌不扬的张松当棵葱。

但曹操侮辱张松的确有点过分,张松虽然长得其貌不扬,但他卓有才干,志向远大,并且拥有过目不忘的奇才,张松就是冲着宰辅军师的理想去的。

你曹阿瞒居然狗眼看人低?你居然让我张松去鸟不拉屎地的贫困县当县令!所以张松出离了愤怒,我张松这辈子归顺谁都可以,但就算死,也不可能归顺曹操!现在,天下谁是曹操的最大敌人,谁就是他张松的未来与希望。

而天下皆知,曹操一生最大的对手,就是刘备,唯有刘备,连曹操自己当初煮酒论英雄时都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刘使君与我曹操两个”。

因此,张松对曹操有多恨,就对刘备有多爱,张松于是投奔刘备,而刘备果然没有让张松失望,他看到张松喜出望外,热情似火,让张松如沐春风,与曹操冷若冰霜的态度可谓天渊之别。张松遇到刘备觉得遇到了苦苦寻觅一生的明主。

因此有势利文人因此责怪张松背叛刘璋完全是吹毛求疵,刘璋本来就是要把益州投降曹操,与其把益州投降曹操还不如献给同是汉朝皇族的刘备,既然刘璋胸无大志要投降曹操,张松良禽择木而栖把益州献给刘备也无可厚非。

张松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结好刘备;其后,张松又劝说刘璋迎刘备进蜀以抗击张鲁,皆为刘璋所采纳。

但张松的哥哥张肃因为受到曹操的重用而反对把益州献给刘备,于是张肃向刘璋出卖了弟弟张松,导致张松被满门抄斩,张肃才是无情无义出卖弟弟的势利小人。

而张松的遇害,不仅让刘备集团失去了一位宝贵超一流谋士(刘备集团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位超一流谋士,而且后两位都英年早逝),也让刘备集团失去了整合益州人才资源的关键人物,使刘备集团与益州豪强集团的关系破裂,刘备不得不倚仗荆州派与东州派的力量极力打压益州本地势力,张肃、严颜等益州豪强首脑虽然最终投降了,但仍被刘备弃用。好不容易有个黄权还算可靠,夷陵之战时也被迫投降曹魏。


厚德载物49847


这问题我来答。

曹操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前,用9年的时间,消灭了袁氏三兄弟、并州高干以及打垮了乌桓,成为北方独一无二的霸主。

接下来,曹操趁刘表病死,准备南下夺取荆州,当曹军走到新野的时候,刘表不肖的儿子刘琮竟然举手投降了,曹操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荆州。与此同时,有三方势力比较紧张,那就是寄居樊城的刘备、江东的孙权和益州的刘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结果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共同抵御曹操。益州刘璋那边也派来了张松来见曹操,甘愿做曹操的小弟。对于这种送上门,不用战争就能把益州纳入自己势力范围的好事,曹操居然一反常态,冷落了张松,拒绝认刘璋这个小弟。曹操为什么拒绝到嘴的肥肉呢?

曹操志在奠定一统大势,益州暂不考虑

曹操拿下荆州后热血沸腾,决定立即东下击败刘备、孙权。曹操为什么决定先打刘备?因为刘备是当年曹操“煮酒论英雄”认定的大英雄,最具称雄的实力与威胁,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绊脚石,所以曹操的当务之急是消灭孙刘联盟,奠定天下一统大趋势。反观偏安一隅的刘璋却没什名气,曹操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益州只不过是打败孙刘联盟后的囊中之物而已。谋士贾诩劝曹操先安定荆州局势后,再图谋天下。但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孙刘联盟志在必得,完全听不进去劝告,自然也是对益州的张松爱搭不理的。

益州方面诚意不足,似投机分子

刘璋一开始结交曹操甘愿当小弟的想法,是在公元205年,确切的说,张松是益州方面的派出的第三批使者。

汉中的张鲁一直对益州虎视眈眈,刘璋有深深的危机感,于是想拜曹操这座山头,以寻求保护,其目的就是让曹操出兵灭了张鲁,刘璋第一次派出使者联系曹操。当时曹操正忙着对付袁谭,哪有时间收拾张鲁。对于主动投怀的刘璋,曹操既然暂时帮不上忙,但也不想失去一个盟友,于是就尽量安抚,封刘璋的兄长瑁为平寇将军。

2年后,曹操正讨伐乌桓,北方马上就要彻底平定。刘璋虽然没多少能力,但总有深深的危机感,又第二次派张肃(张松的哥哥)结交曹操。送给曹操300老弱病残士兵,就这诚意明显不足啊,把曹操当成了养老院!曹操还得陪笑脸,又给张肃封官了,反正天子在手,封谁都是一句话的事。刘璋略显诚意不足,益州方面似乎就是来要官的。

208年曹操拿下荆州,不光刘备、孙权慌了,刘璋也慌了,于是第三次派别驾张松来结交曹操。这一次曹操对益州方面很反感,对张松爱理不理,直接封他为一个县令的芝麻官,你要知道张松是益州的大官,别驾相当于州里二把手。这样的结果就是张松很生气,劝刘璋放弃曹操的大腿,改换刘备。

张松矮矬丑,正逢曹操对士人的反感期

张松是三国史中记载的一个丑八怪,史载张松身材矮小行为放荡,还居然能言善辩!曹操当时刚杀死孔融,弥衡也曾经讨曹操的反感。对于这种能言善辩,耍嘴功夫厉害的士人,曹操唯恐避之不及,所以曹操对张松也很讨厌。看来以貌取人的例子古已有之。

总之曹操最后冷落了张松,就代表冷落了刘璋,把刘璋推给了刘备,为后来夺取益州提供了便利,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也没想到赤壁之战会以失败收场!


李跃汗青


因为张松出使的时机不好。



公元205年,刘璋第一次派人出使许昌。

(建安)十年,璋闻曹公将征荆州,遣中郎将河内阴溥致敬。公表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华阳国志卷五》

当时曹操因为正在河北对付袁谭、袁尚、高干和乌桓,无暇分心。见刘璋这么懂事,他也就卖了个面子,重赏使者阴溥。并且曹操还让阴溥带话给刘璋带话,让刘璋在益州好好干,给他封了个振威将军的职务。

注意,这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职务,相当于朝廷承认了刘璋在益州的统治权。所以刘璋对此任命是非常的重视。

公元207年,刘璋第二次派人出使许昌。

当时曹操已经准备南下荆州了,对刘璋的谄媚其实已经无所谓了。但可能因为对拿下荆州还没有把握,再加上刘璋和刘表一向不对付,所以曹操见到刘璋送钱送人过来后,为了拉拢刘璋,也还是重赏了使者,安抚了刘璋之心。

(建安)十二年,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公辟肃为掾,拜广汉太守。——《华阳国志卷五》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出使的人叫张肃,他是张松的哥哥。



公元208年,刘璋第三次遣使示好于曹操。

由于有了前两次的成功,所以刘璋听说曹操拿下荆州后,就让张松再次出使,打算跟曹操搭上关系,为自己留条后路。然而张松见到曹操后,却发现今夕不同于往日,曹操对他的态度非常傲慢,远不如昔日阴溥和张肃出使时享受的礼遇。

(建安)十三年,(刘璋)仍遣肃弟松为别驾诣公(曹操)。公时已定荆州,追刘主,不存礼松;加表望不足,但拜越巂苏示令,松以是怨公。——《华阳国志卷五》



至于曹操为什么会对张松态度傲慢,原因不言而喻: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心态狂傲到了极点,他既然能拿下荆州,便自然认为拿下益州也不在话下。张松的出使在他看来,完全没有拉拢的必要了。

所以曹操在见完张松后,便只是封了他一个越巂郡苏示县县令(蛮夷之地)。相当于是打发了叫花子。

PS:在《三国演义》中,张松出使邺城是在赤壁之战后,但历史上是在赤壁大战前。

张松本来是怀揣着加官进爵的期望去拜见亲爱的曹大佬的,然而让他没想到是,曹操却不待见他。要说曹操不待见所有益州来的使者,张松估计也就忍了。但是他哥哥张肃出使时,封的是郡守,而且还是广汉郡守;他出使时,封的却只是个县令,而且还只是西昌那旮沓的小县令,待遇差距太大,让他一点面子也没有。


所以张松回去后,为了报复曹操,就在刘璋面前大骂曹操,让刘璋别拍曹操马屁了,然后张松开始吹捧刘备,说咱们可以利用刘备帮忙打汉中。当时恰好刘璋也听说曹操派钟繇等人打汉中的传言,想到汉中被曹操拿下的后果,刘璋也开始心虚了。于是他便紧急采纳了张松的建议,结交刘备,请他入川。

后面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建安十六年,刘璋派遣法正和孟达带领四千兵与大批物资到荆州请刘备入蜀,同时,法正向刘备等人交代了自己和张松归降的意图,以及益州的地理环境。诸葛亮和刘备相视一笑,呵呵,机会终于来了。


Mer86


历史上,张松出使曹操是在赤壁之战前,而《三国演义》却把这段故事放在了赤壁之战后,更加润色了整个小说脉络。

因史实对这段故事的描写笔墨并不多,我们姑且来就《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内容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后让曹操有所飘飘然,认为一统全国指日可待

赤壁大战之前,曹操诛吕布天下哗然、灭袁绍一统北方、征乌桓平定异族、夺荆州震慑江东,这一系列的优异战绩让各诸侯无不震惊,这时候中原绝大部分的地盘都已经归于曹操,全国还有极少部分势力不屈服。这些年曹孟德“挟天子以令不臣”,南征北战获打了很多胜仗,无论是兵力、粮草、地盘,都无不让曹操渐渐有些飘起来了,特别是他亲率大军来袭准备夺荆州,不料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这更令曹操认为自己十分厉害,渐渐地自我陶醉起来。

其实我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战前,部队多为骑兵、步兵等,且北方人居多,到了南方不仅不习惯水战,更连水土气候都不服,所以,没有荆州这个巨大的前哨站,曹操是不会动心思去谋江东的。

不仅曹操没想到,连刘备、孙权都没想到的是,刘表后代如此之无能,将经营了数十年的荆州拱手相让。

这一切的到来,让曹操的野心欲望达到了空前的顶峰。

二是张松是三国里最不合适当使者的人之一

刘璋为什么派张松出使曹操?一是曹操已经是实力最强的割据诸侯,天子也在他手上。二是汉中张鲁对益州沃土虎视眈眈,让刘璋感到不安。

世人皆知刘璋暗弱,故而他希望能够跟曹操达成合作关系,先来示好、抱大腿,表示自己的臣服。

无奈,刘璋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选错了人,虽然张松有才不假,但是刘璋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外交人员的选派,不仅是要有才,更应当具备以下要素:

  • 外交官应当具备能够代表本国形象的良好个人仪表样貌
  • 外交官应当具备高屋建瓴的政治眼光和坚强的心理素质
  • 外交官应当能够代表并牢牢坚持本国或者是自己主子的利益

而我们回过头来看张松,可以说他这三样要素都不具备。

仪表样貌就不用说了,

“操见永年粗鄙不堪,便拂袖而去。”

曹操见到张松如此丑陋,连看都不想看了。

第二,张松的政治眼光是够的,在刘璋这吃了二十多年的饭,看到有点风吹草动,就立马琢磨着要易主。这确实是有卖主的“眼光”。

但是心理素质可是差的不行,同样是求人办事,诸葛亮舌战群儒,不仅把事办了,还把东吴诸臣给羞辱了;张松带着刘璋和益州的利益去示好曹操,人家刺激了他两句,他立马就开始卖弄自己的学问,反而火上浇油。

杨修知张松大才,引见于曹操,张松说《孟德新书》蜀中小儿都能背诵的事,曹操一气之下扯碎《孟德新书》。曹操让张松观看军容,张松说:“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曹操不爱听,他说:“大军过处,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汝知之乎?”张松说一番话,彻底激怒了曹操。他说:“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恼羞成怒,要斩之,杨修求情,曹操命人将张松乱棒打出。

三是益州相对常年封闭,政策制度与曹操心中所想矛盾甚多

但是从张松离开曹操投奔刘备的时候,我们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张松投降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投降,而是带着一大批人投降的,这其中包含了计谋堪比诸葛亮的法正等人,也就是说,在当时刘备进攻四川的时候,刘璋手下的主要谋士基本上都不是坚定追随刘璋的,大部分成了刘备的内应。他们对刘备甘心效力并不仅仅是因为刘备贤德有才能,更是刘备答应了他们的某些诉求,而这些述求正是曹操所不能答应的。

经分析得知,关于以张松为代表的川蜀集团主要有以下利益诉求:

  • 保留现有官员体制。在原有基础上加官进爵,这一点一般所有人都会同意,也是所有招募对手投降所用的手法,包括当初赤壁之战以前,曹操招降孙权的方法也是如此。
  • 政体结构保留不动。这点从刘备进川之后,受钱粮制控严重可以推出刘备许诺给了这些人相当大的封赏,这些封赏都是从国库里出的钱。只是这点钱曹操肯定也不放在心上的,事实上,曹操在征服张鲁以后,为了安抚汉中地区的民众以及张鲁等人,也是采用这种办法的。
  • 军事体制保留不动。这一点也很好理解,那就是让武将们继续带兵,带着自己原来的部队,这也是对现有利益集团的自有保护。这一点就让曹操很不痛快了,因为曹操一路走来,他太知道了:让武将带着原来的兵就会滋生结党营私之事,不仅让上层难以管理,又不能派靠得住的人去掌管,这使得曹操即便拿到西川那也是名义上的获得,并没有实际的行事权。这种投降并没有实际意义,孙权曾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投降曹丕,但是曹丕势力却也同样无法染指孙吴政权内部。
  • 民事政策延续不变。这点估计也是曹操最受不了的地方,都知道曹操能够以弱胜强打败袁绍除了曹操更能打仗以外,曹操也比袁绍更得人心。因为曹操采用的是屯田政策,政权对民权不干涉。用军户去生产,并用钱采购军粮,而不是搞摊派。而以张松为代表的西川利益团体则完全不同,他们是士阶层,他们要求得到特权,对治下百姓采用奴役的方式,这不符合曹魏政权的执政方针。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恐怕才是曹操冷落张松、不珍惜刘璋投靠他的主要原因吧!


关注 ,带你畅游历史的星河,品读历史人物,汲取文化的滋养~

随手转发是美德,

欢迎在下方留下宝贵评论,和我一起交流三国那些事儿~


戰國君


我是向日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曹操在进行北方大扫荡的时候,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也没闲着,他们两时有军事摩擦,张鲁见曹操初定北方,为求自保,赶紧向曹操示好,刘璋一看,不甘人后。派出别驾张松,去见曹操,也向曹操示好,结果曹操见张松样貌丑陋,身形短小,一副小人的样子,曹操心里的厌恶之心,顿时由心而起,不理张松,曹操放弃了这次收复刘璋的机会。

《后汉书》:张鲁以璋暗懦,不复承顺。璋怒,杀鲁母及弟,而遣其将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

曹操为什么会放弃这个送上门的机会那。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样貌丑陋的张松。(见上图)


第一,曹操在中原地区分别击败吕布,袁绍,刘备等强人,拥有了中原地区,气势无比壮盛。对于刘璋这个二流的诸侯,则是不屑一顾。

首先曹操分别通过用兵,战胜了中原地区各大诸侯,吕布、袁绍、刘备等强者,皆是曹操的手下败将,曹操不仅通过战争,统一了北方地区,还收降了这些强者手下的兵士,已经是当时东汉时期最大的军阀了,对内,挟天子,以令群臣。对外,雄兵百万,虎视天下。

其次,益州的刘璋,在曹操的眼里就是一个“二流”诸侯,在曹操眼里根本没有“牌面”,对曹操构成不了威胁,在曹操眼里能够可以和他一分高下的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备这些强人,但是这些人最终都被曹操打败,袁术先死,吕布袁绍后亡,刘备出逃,所以曹操现在放眼天下,已经难有可以与他匹敌的人了,因此他根本没把张松的主公刘璋放在眼里。这也是曹操不搭理张松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曹操就没有瞧得上益州的刘璋,主公刘璋都没让曹操看得起,你一个二流诸侯的下属,在曹操眼里,更是如草芥一样,现在看来,冷落张松,都算是轻的。


<strong>

曹操击败各大诸侯,统一中国北方,虎视天下(上图),懦弱无能的二流的诸侯刘璋(下图)


第二,曹操见张松样貌丑陋,身材短小,曹操以貌取人,轻视张松,所以张松事不能成。

首先,张松这个人,样貌很丑陋,身材也短小,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东汉有名的爱美之人,他自身的形象就是比较伟岸的,他身边的幕僚跟班也皆是,风度翩翩,貌美之人,

杨修,郭嘉等人,皆是形象俱佳之人,要不曹操也不会接纳于他们。

其次,曹操看到刘璋派这等丑陋的人来出访自己,顿时感到刘璋在羞辱自己,轻视自己,一个偌大的益州竟然没人了,这让曹操心中很是愤怒。觉得自己脸上没光,因此在会谈中,一直都是正面回避张松的。

《后汉书》:十三年,曹操自将征荆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璋因遣别驾从事张松诣操,而操不相接礼

所以说,从上面的概述看,这次张松的出访没成功,一是和他的样貌有关联,二是因为曹操觉的自己被轻视了,被羞辱了,所以他才会全程冷落张松。


<strong>

张松的形象使他的这次出使,大大折扣。


第三,张松恃才傲物,人丑不说,情商还低,言语上与曹操发生冲突,令曹操内心不悦,至此,张松出使,事必不成。

首先,张松能够作为刘璋的别驾,必定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物,但是张松应该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处境,自己作为刘璋派来的一个说客,他的任务是说服曹操,能够和刘璋和平共处,而不是来激化矛盾的,但他情商低的缺点,在这件事情上,被无限放大了,曹操因为他的样貌丑的问题上,多少会在言语和形态上表现出厌恶,但张松却没有很好的处理,而是争锋相对,致使大家都很下不来台。

其次,曹操这个人一直讨厌恃才傲物的人物,杨修,许攸这些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身死曹操之手,而张松相对于杨修这些人来说,还是一个外人,曹操内部的人,就因为这个原因,不受曹操待见,你一个外来人还在曹操面前,玩恃才傲物的这一套,不是自寻死路吗?曹操没杀他,就是算烧高香了。

所以从上面的阐述来说,张松恃才傲物,情商低,也是他这次出使失败的一个原因。

张松言语刺激曹操这件事,使的张松恃才傲物,情商低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见(上图)。曹操听完张松,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下图)


第四,曹操喜欢用战争的方式来让对方臣服,这是曹操的一贯伎俩,比起让对方投诚,曹操更喜欢用战胜对方的方式来让对方投降。

首先,曹操这个人,是个热爱战争的狂热分子,这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杀戮,而是他喜欢征服别人后心中的那种快感,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大大的战役和战争基本都是曹操发动起来的,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尤其他在击败袁绍后,问鼎中原后,那种内心的愉悦达到了顶峰,这也是他为什么后面要强势当魏王的原因,他喜欢众人对他的膜拜。

其次,曹操是个权利上瘾的人物,他享受膜拜的感觉,不管是对自己人,还是敌人,曹操在击败吕布后,吕布作为一个曾经的诸侯,向曹操求饶,曹操顿时,感到内心愉悦,要接受吕布的投降了,可这个时候,刘备跳了出来,悉数吕布的过往,说到丁原和董卓的下场,曹操才派人杀了吕布,本身曹操还在享受吕布对他的跪拜之中,但是因为刘备的劝诫,才动了杀心,杀掉了吕布。

《三国志》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而东汉的另一件事情,则更说明曹操喜欢降服对手,曹操在宛城事件中,纳了张绣的婶娘,使的张绣起兵造反,杀了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后续,曹操对张绣用兵,张绣兵败,张绣被迫向曹操再次投降,本来,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和大将,曹操必定会杀死他来报仇,但曹操却一反常态,接受张绣的投诚,还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曹操这么做,一是理亏,自己先搞了人家的婶娘,理亏在先,二是因为张绣作为封疆大吏,向曹操下跪,投诚,让自己心里很是舒服,愉悦。所以曹操才会对张绣的过失既往不咎。

《三国志》: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众降。语在诩传。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

所以说,曹操是个喜欢用战胜别人的方式,来让对方臣服,曹操在对待益州刘璋的问题上,早都做好了规划,他不接受刘璋的投诚,他要用战争的方式来让刘璋臣服于自己的脚下,所以说张松来不来,作用不大,曹操对对于张松的态度,也是曹操对刘璋的暗示,自己必定会率兵打益州。请你做好准备。

<strong>

曹操享受用战争击败对方后,对方臣服于自己的快感,(上图)为吕布兵败后,向曹操求饶的场景,(下图)为张绣向曹操投诚。


综上所述:曹操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接受刘璋的投诚,在加上刘璋派了一个不懂规矩,并且样貌丑陋的张松来当使官,使的曹操感到被羞辱了,以此加深了曹操对刘璋用兵的信念。所以说,张松出使荆州,当说客,只是曹操用兵益州的一个小插曲。


向日葵爱历史


三国豪杰中,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善纳贤才之人,这也是他们能走到三足鼎立这一步的原因。

曹操的确冷落了张松,但放弃刘璋这种说法从何谈起?刘璋是益州牧,割据一方,曹操拉拢他还来不及呢,之所以冷落刘璋派来的张松,并不是要放弃刘璋,完全是看不上张松这个人。

先介绍一下前因,建安十三年(208年),已经打赢官渡之战、平定北方且天子在手的曹操成为最强势力,亲自率兵征讨荆州,刘璋心生惧意,派出使者向曹操示好,曹操便上表汉献帝,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

为了加深双方的联系,刘璋派极得他重用的别驾从事张松到曹操账下听令,但曹操看不上张松,对他很冷淡。

(电视剧中的曹操)

曹操为什么看不上张松呢?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张松长相不佳,曹操是个颜控

大家都知道,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以貌取人的时期,朝廷选官,首先看的就是容貌,容貌气质上乘的,不管实际上有没有才华,先加几分,如果其貌不扬,上司先在心里判定这是个没本事的人,如果长得丑,那就抱歉了,丑人没有在魏晋朝堂立足的资格。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种风气,其实并不是魏晋时才开始,东汉末年就有了,曹操更是个标准的“颜控”,不但女色上颜控,用人上也颜控,气质儒雅、容貌出众、风姿不凡的谋士,相貌堂堂、身躯修长、目光如炬的武将,在他这里都有印象分。

为什么曹操一见关羽就很欣赏?正是因为关羽很符合他心中绝世武将的形像。

估计他信奉的是“相由心生”,认为一个人的长相外貌和他的才能、品德是成正比的。

而张松长得很丑,个子矮小,形容猥琐。曹操怎么看得上他?

二、张松恃才傲物,曹操很烦这种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人

张松已经长得很丑了,还不安分,丑而多作怪。史书上的描述是“短小放荡”,这个“放荡”,倒不是说男女之事上,而是指性情放荡不羁,恃才傲物。看在曹操眼里,这就叫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小说《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杨修想帮曹操收服张松,就把曹操撰写的兵书《孟德新书》拿给张松看,但张松为了显示自己过目不忘的能力,就说这是战国时代无名氏所作的,自己早已看过,一字不差的背诵了出来。

杨修不相信曹操会抄袭古人的著作,看出张松有超凡的记忆力,把他推荐给曹操,但曹操一见张松,宁愿相信自己和古人撞文了,也不愿相信张松有这等奇才。

但这件事情无论曹操信不信,张松都等于是踩着曹操的名声往上爬,想说自己过目不忘就直接说,为什么非要扯上曹操抄袭?曹操又不傻,能不恼火吗?

虽然这只是小说家言,正史里没有相关记载,但也能说明张松的性情,实在不是曹操欣赏的那一种。杨修倒是挺欣赏张松,可曹操连杨修都烦了,又怎会待见张松?

(张松献益州地图给刘备)

总之,曹操冷落张松是实,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是假。后来的事情也证明,曹操完全没有看错张松这个人。

就因为曹操不赏识他,张松回到刘璋身边就能不顾主公的利益,劝说刘璋和曹操绝交,后来更是把益州出卖给了不因他丑陋而嫌弃他的刘备,刘璋基业因此而毁于一旦。

这种有颗玻璃心还记仇的小人,真是有多远离多远,曹操不用他是正确的,否则就等着他因各种小事背叛吧。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答:三国历史中我最看不懂的一个人就是张松。这位大哥的人设之崩塌大概只有蒋干和他有一比。他对于刘备、刘璋、曹操三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但是呢最终结局是不好。你能说他是爱国呢还是害人真不好说。

一、张松和刘璋的关系

张松自认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刘璋手下已经官至益州别驾,可是可惜其貌不扬,个头矮,放荡不羁,看起来很不起眼。这一点也许在看颜值的时代却是是差了一些。所以被刘璋也是怠慢。张松就不服气啊,凭什么长得丑就要看不起我。一心就想出卖自己的老板。

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但是刘璋不会管理,和汉中的张鲁打了那么多年仗也没有个所以然。而中原的局势可以说是一日千里的变化。曹操已经平定中原但是在赤壁吃了亏,可是呢依然是统一天下的最大机会者。张松想的就是我要是投靠明主自然会升官发财而且能成功。

此时恰好又那么一个机会让张松出使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二、曹操对张松的冷落

曹操可是天下枭雄,一般的人才是看不上的。况且对于丑的人曹操心里就不乐意。但是杨修不这么认为。张松的本事就是记忆力好。杨修都很佩服他,便向曹操引荐,认为这人必须留下。曹操不理,只是认为张松不过是一般的文臣罢了没有什么了不起。张松气不过自己被冷落。

“脩以公所撰兵书示松,松宴饮之间一看便闇诵”——《三国志·刘备传》注引《益部耆旧杂记》。

张松在曹操这受了气,回去复命时自然不会说什么好话,他劝刘璋还是拉拢刘备吧。等刘璋询问谁能作为使者时,张松也就顺势推荐了法正,法正出使归来给张松的反馈是:刘备有雄才大略,这也使得他们决定倒向刘备。

三、刘备的热情和张松之死

建安十六年曹操征讨张鲁时,张松再次劝说刘璋拉拢刘备势力,刘璋也下定决心要请刘备入蜀,黄权、王累等人苦谏无果。法正也再次作为使者去拜访刘备,他和张松把益州的兵马部署、要塞道路全都告诉了刘备,也让刘备了解了益州的虚实。

这时张松还特地写信劝说刘备“如今益州唾手可得,不要轻易放手呀”,但刘备还是沉得住气,他面对张松、庞统的劝谏只是说“这是大事,不可仓促”。建安十七年,张肃因为内心惶恐把张松举报了,谋逆事发张松也就没了活路,刘备为此感叹“张肃杀了我的内应呀”。

张松死了,但是刘备最终得了益州。张松之子张表后来也接任了庲降都督。这也算是一个补偿吧。

不过我并不喜欢这个人。天生背骨之人又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呢?


南阁水哥


刘璋和曹操“建交”先后派了三个人,张松是最后一个,也是唯一被冷落的一个,这个历史事件和大家印象中的可能有所不同。要说明白这件事,最恰当的一句话就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曹操在中原能够发展起来有他实力的因素,当然也少不了运气。与之争霸的对手既有强敌也有弱旅。吕布、陶谦、刘备等接连失败,随着冀州袁绍的惨败,曹操是彻底无敌于北方,大有一统天下的气势。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江南。

(《三国》剧中法正和张松)

江南面积虽然大,但依然不如北方人口多,发达程度也不如。荆州刘表的死更让荆州高层无法面对曹操,刘琮直接投降。曹操这段时间前后的活动不仅惊动了孙权,也让龟缩于益州的刘璋有反应,刘璋正是在这个时候去和曹操“建交”的。刘璋先后派了三个人,最后一个人是张松。

刘璋第一个派遣的是阴溥,这个名字应该比较陌生,他出使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是在刘璋听说曹操要征讨荆州的时候,此时刘璋可以说已经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了,而曹操对他也是给足了面子,封刘璋振威将军。

(《三国》剧中刘备)

第二个是张肃,此行张肃带了些人和礼物又见曹操,曹操也表示出友好,封了张肃个官。第三个张松去的时候就没那么幸运了,此时曹操可以说是声势滔天,荆州归附,刘备兵败,因此就给张松打发了,正印证前面那句话“此一时彼一时”。

张松很不高兴,所以劝刘璋不要和曹操交往,极力诋毁曹操,张松建议刘璋和刘备结盟。这才有了之后的事。而曹操大败也是原因之一。

(《三国》剧中曹操)

以上便是历史上的事件,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后,有些朋友把这个事件还停留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小说中的描写。小说里张松见曹操是在刘备入川前,和历史不是一个时间点,张松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张鲁。张松长得不好看,而且言语傲慢,曹操对他非常不喜欢,张松还嘲讽曹操:“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让曹操无法忍受,所以赶了出去。张松才考虑刘备。


泊图泊途


曹操冷落张松,发生在建安十三年。

这一年,曹操统一了北方,战胜了袁绍,开始挥师南下,目标直指荆州。

荆州牧刘琮惧怕曹操的实力,开城投降,曹操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而刘备和刘琦退守江陵城,因不忍心夺取刘琮的荆州,被曹操大军所破。

和荆州相邻的益州牧刘璋,听到荆州刘琮投降的消息后,非常担忧自己的命运。

加上曹操虎视眈眈,想要一统天下的决心,让刘璋寝食难安。

于是,刘璋询问手下建议,大家都同意主动投降,可以和刘琮那样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他派别驾张松出使许昌,献出益州的地图,以表示投降的诚意。

曹操对刘璋投降已经是默许的,当然曹操也不害怕刘璋反悔,因为即使用武力他也能拿下益州。

那么,这个别驾张松和曹操接下来的会面,成为益州命运的转折。

张松这个人长相丑陋,第一印象就减了不少分。

加上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干,让曹操下不了台。

所以,曹操最后把张松用棍棒打出了门。

在曹操看来,刘璋除了投降自己别无选择,即使怠慢了这个张松,也不会影响双方达成的共识。

可这个举动惹恼了张松,他连夜向益州返回,途中被刘备截胡。

刘备对张松是一天一延,夜夜笙歌,让张松觉得受到了礼遇和尊重。

张松见刘备有诚意,加上刘璋性格软弱,他决定劝告刘璋不投靠曹操,等待时机,暗中却和刘备私下联系。

他不仅献出了益州的地图,还作为内应引刘备入蜀。

后来张松和刘备暗通被发现,全家都死于刘璋之手。

刘备趁势和刘璋翻脸,最终占领益州,成为一方霸主。

张松这个人其实很有才干,如果不死对刘备有更大的帮助。

就连罗贯中都有一点惋惜张松,他说道。

一览无遗世所稀,谁知书信泄天机。未观玄德兴王业,先向成都血染衣。

在笔者看来,张松并非卖主求荣的奸臣,而是他代表的益州本土系,急需要一位有远见卓识,能够和曹操平分秋色的人物,来维持他们的既得利益。

刘璋的父亲刘焉做到了,所以他们拥护刘焉。

而刘璋连张鲁都害怕,也没有向外扩张的实力,所以张松和法正选择换掉他,让刘备接替刘璋,重新维持益州本土派的利益。

曹操虽然是一位最佳选择,但他没有和张松搞好关系,也就得罪了整个益州派系的人。

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捡到了一个益州,从而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