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到底是什麼原因?

宗教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當人們失去現實依靠的時候,都會把宗教拿出來作為寶貴的精神寄託。而佛教作為眾多教類中的佼佼者,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宗教問題,更是直接的與政治掛鉤,成為統治者加強統治的重要手段。而伴隨來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興佛與滅佛運動。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歷史上的

“三宗一武” 滅佛運動

“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到底是什麼原因?

佛教在中國的興起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由大月氏傳入西域各國,又通過西漢到西域的使者或商販傳入中原,在傳入中原早期,中原人並未把它當作用來信奉的宗教,西漢後期由於官府的不斷壓榨,百姓民不聊生,佛教中有今生多行善事死後可以進入極樂世界的教義,人們開始寄希望於此,逐漸對佛教感興趣。東漢漢明帝時期,在洛陽修建了著名的白馬寺,那個時候皇室開始信佛,之前的皇帝們多信奉黃老之術。但是佛教在東漢並沒有在民間普及,局勢還相對穩定,沒有太多戰亂,人民的生活相對穩定,直到魏晉南北朝這個戰亂時代降臨,佛教才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

佛教傳入中國後迅速漢化,中國的佛教文化是傳統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統治者們也曾利用佛教來加強思想控制,更好的管理國家。但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當佛教阻礙了當時封建經濟發展或危害到統治集團的利益時,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封建勢力的打壓,中國歷史上就有過四次較為出名的大規模滅佛事件。

“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到底是什麼原因?

北魏太武帝滅佛——太武法難

北魏是鮮卑人建立的政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後,為統一北方而四處征戰,先後消滅了大夏,北燕諸國,北方逐步又統一起來。由於連年征戰,很多人為了躲避徭役紛紛出家,因為僧人可以免除徭役,所以北魏時期佛教在民間盛行。同樣由於連年戰爭,北魏需要源源不斷的得到兵員補充和糧草補給,國家也要通過稅收來維持戰爭的巨大開支,而國內青壯年大多都出家,使得大量勞動力流失,軍隊裡甚至出現了兵荒,嚴重削弱了北魏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太武帝下令強制五十歲以下僧人還俗,民間不準藏匿僧人,這拉開了太武帝滅佛的第一步。

太武帝雖信奉道教,但他開始時也並不反對佛教,強令部分僧人還俗也是無奈之舉。公元445年,北魏發生叛亂,據《魏書》記載,太武帝在長安一處寺廟中搜出大量兵器,之後他下令搜查整個長安的寺廟,不僅發現了兵器,還有大量酒器及金銀珠寶。原來部分僧人與叛軍勾結,太武帝大怒,誅殺了寺裡所有和尚,“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

。北魏佛教一蹶不振。北魏太武帝滅佛雖短時間內緩和了危機,加強了皇權,但其手段過於殘酷,對中國佛教文化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太武帝死後,滅佛令也隨之終止,文成帝開始大力興佛,北魏的佛教才得到復甦。

“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到底是什麼原因?

周武帝滅佛——溫和廢佛

北周周武帝宇文邕自幼崇尚儒學,當時北周佛教盛行,有近萬所寺廟,數百萬僧人,不僅佔據大片良田,還不用納稅服徭役,周武帝試圖改帝,曾經召集群臣和僧人道士討論三教優劣,想降低佛教地位。但是當時是宇文護掌握實權,而宇文護又是一個堅定的佛教信徒,這件事最後也不了了之。之後周武帝誅殺宇文護,真正成為北周的掌控者,開始了他的改革,先是沒收了寺院的土地,又拆了部分寺廟,令僧人還俗,增加勞動力和兵員,北周得到快速發展,統一了北方後,在原北齊境內實施改革,北方的佛教被全面禁止。

雖然周武帝滅佛的意圖與太武帝相同,但兩者還是有很多區別,周武帝並沒有屠殺僧人,也沒有大量摧毀佛教寺廟和經書,還允許有才能的僧人做官,邊做官邊研究佛理,相比較而言,周武帝的措施都更加溫和,也更具成效。

“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到底是什麼原因?

唐武宗滅佛——會昌法難

李淵稱帝后,也曾下令部分僧尼還俗,增加了勞動人口。唐太宗執政初期信奉道教,後來玄奘取經歸來,唐太宗曾親自為玄奘翻譯的經文作序,這表明他開始對佛教的態度出現轉變。到武則天時期,有位僧人曾寫過《大雲經》,書中稱武則天為西方彌勒佛轉世,代替大唐乃是天意。武則天也大力宣揚佛教,用來控制人們的思想以維護統治。安史之亂後,大唐榮光不再,藩鎮林立,人們為了躲避徭役要麼出家要麼成為寺院的佃農,大量勞動力流失,中原地區的經濟難以復甦,到了肅宗、代宗時期,寺院甚至擁有了自己的護院僧兵。寺院無需向政府納稅服役,還擁有自己的佃農和獨立的武裝力量,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小型佛教王國。

唐武宗李炎自幼信奉道教,即位後也曾多次請一些道士入宮講學,還封了他們官,讓他們煉製長生不老藥。長生不老可以說是歷代帝王們一個永不過時的願望了,道教確實有煉製丹藥的說法,但所練的丹藥也只能是強身健體、治病救人而已。佛道兩家自興起之後,歷朝歷代都在爭鬥,而這一次唐武宗選擇了打壓佛教。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徹查全國僧尼人數,《舊唐書》中詳細介紹了廢佛措施,主要包括限制長安和洛陽的寺院數目,並且給寺院分級,規定了各級寺院允許收納僧尼數目拆除了五千多個寺院,沒收土地,強令二十幾萬僧尼還俗,釋放了五十多萬佃農。雖然唐武宗是在全國範圍內下詔廢佛,但各地執行情況各不相同,很多地區根本不聽從中央政府的詔令,特別是河北三鎮的節度使們,大量僧尼逃往河北,這次廢佛力度和殘酷程度雖不及北魏太武帝滅佛事件,但是還是被佛教稱之為“會昌法難”。此次事件雖由唐武宗崇道抑佛而起,但客觀上講也有利於安史之亂後經濟的恢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到底是什麼原因?

後周周世宗滅佛

後周的周世宗柴榮也是亂世中的一位傳奇帝王,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周世宗從郭威那裡繼承了帝位,自唐中後期以來一直在割據混戰,人口驟減經濟衰敗,他繼承帝位後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然而這樣一來國家的收入勢必會受到影響,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中也說“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所以周世宗滅佛很大原因是因為經濟原因。由於此次滅佛也並未強制性的全面禁佛,而且後周只是多個並存的割據政權之一,執行範圍也只在自己的轄區內,對整個中國佛教影響力較小(與前三次相比)。綜合這四次事件來看,滅佛的原因包括政治,經濟和宗教鬥爭。封建社會若處於統一穩定的時期,佛教的興盛有助於統治者維護社會穩定。而不管是北魏,後周還是北周,都是處於國家尚未統一急需發展的時期,唐武宗則是處於國家動盪不安的亂世,在此特殊階段佛教的過度興盛阻礙了封建社會的發展,勢必會受到打壓。


參考文獻:

  • 《魏書·世祖太武帝本紀》
  • 《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二》
  • 《舊唐書·卷十八上 武宗李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