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加速整合,又一快遞巨頭陷入停擺,數萬員工面臨失業

快遞行業加速整合,又一快遞巨頭陷入停擺,數萬員工面臨失業


2020年初,最新數據發佈:去年,國內快遞業務量達到630億件,同比增長24%。從行業發展來看,現階段,國內快遞市場正向集約化方向進一步發展,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馬太效應突出。以順豐、京東、中通、運達為首的快遞公司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中小企業的處境更為艱難。快遞業迎來寒冬?據瞭解,去年,全豐速遞、如風達速遞和品駿速遞相繼倒下。而國通快遞處於停業半年多的狀態,官方網站已無法訪問。

快遞行業加速整合,又一快遞巨頭陷入停擺,數萬員工面臨失業


公開資料顯示:國通快遞成立17年,總部設在上海。是一家網絡覆蓋全國的品牌快遞企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集貨物組織、倉儲、銷售、運輸、配送為一體的服務體系。最高峰時,它有超過5萬名員工和數萬輛汽車。

在快遞業迅猛發展的時代,順豐、通達依託電子商務市場的快速崛起,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此期間,國通快遞的前身央企也迎來了黃金髮展期,業務規模迅速擴大。但公司在擴張過程中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慢慢擺脫其他對手。

大約8年前,紅樓集團取締了瀕臨倒閉的海斯,並改名為國通快遞。當時,國通集團董事長朱寶良對國通的發展充滿信心,並表示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陸續注資20億元,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打造國內一流的快遞品牌,我們投入大量資金在華東、華南、華北等地區購地,擴建上海總部直屬的快遞配送中心。重點區域配備自動化流水線操作設備。

過去幾年,快遞市場的競爭遠不如今天激烈。按理說,立足點很強的國通應該能夠發展。然而,當國通快遞成為該集團的所有者時,仍處於動盪時期。國內快遞市場在逐步穩定後,已經形成了基本格局,中小企業更難走在前列。

有媒體指出,國通快遞之所以未能發展壯大,主要原因是沒有明確定位,未能抓住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機遇,導致訂單來源沒有競爭。此外,公司的網絡佈局不夠寬,科技投入不足,與順豐等一線品牌相比優勢不大。另一方面,沒有實現與紅樓集團優質資源的深度整合,錯過了最佳發展機遇。

相比之下,國內幾大快遞公司成功上市,藉助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快遞的市場份額繼續集中在龍頭企業。在這種發展模式下,國通的業務量明顯流失,公司的服務質量不斷下降,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導致公司經營困難。

快遞行業加速整合,又一快遞巨頭陷入停擺,數萬員工面臨失業


業績不佳,加上多年虧損,使得國通快遞的發展難以為繼,已經停牌半年多。近年來,國內快遞市場寡頭競爭格局明顯,在集約化發展的趨勢下,就連唯品會也積極放棄自己的快遞品牌品駿,轉而與順豐合作。目前,快遞業整體上存在發展滯後的趨勢。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各大快遞公司面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