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根源是哪本经典书籍?

国学紫微


回顾一下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学术文化繁荣的时期,即所谓的"百家争鸣",后人归结为"九流十家"(包括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九流即去小说家)。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儒、道、法、墨"四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较大。而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儒家学说,它占据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文化领域的半壁江山。

先秦儒家开创了中国学风方面的两个派系,一个是经学,一个是理学。所谓的经学,就是考据先朝典籍,追古索旧,在这一点上,历代儒家经学大师在保存中国文化典籍方面可以说功不可没,后世的训诂学、考据学、分类学等也是由经学演化而生,在这方面儒家的代表经典主要有《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种经典的合称,从中可以看到儒家对于早期口述历史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先朝文化信息搜罗记录的广博和仔细,这是为中国后世治学文化奠定基础。

所谓的理学,是儒家总结出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与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概而言之就是一个"礼"字。儒家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概括了他们理想中社会秩序所应具备的一切理法规则,这是中国封建制度文化及宗族文化理念的发源。应该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

再简单说一下其他三家。道家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庄子》,体现了顺应自然、"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商鞅的《商君书》、韩非的《韩非子》等。法家经典奠定的思想基础是中国整个吏治文化的根基,可以说中国法家文化造就了中华文化中最可贵的精神之一即实用主义精神。墨家的经典是《墨子》,墨家倡导"兼爱"、"非攻"、"节用"等,提倡的是注重实效、反对铺张和奢靡的物质追求,倡导人人平等、互惠互利的普世价值雏形。其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是有意义的。这几家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欢迎批评。


逸志2


越是深入学习中华历史和文化,就越会发现,真正奠定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本质的内容,都是在先秦(春秋战国)以前便已经出现过了。

一般对中国历史稍有研究的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过大规模的学风思潮和思想碰撞过程,即所谓的“百家争鸣”,也有后人归结为“九流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九流去小说家,余同)。下面我就来简要概括一下这“九流十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儒、道、法、墨”四家的主要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所在。

首先是占据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文化领域半壁江山的儒家:

要明确的是,儒家同现代所说的儒学、儒教并不是一类东西,儒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其所展现的精神纲领与宋明之后的程朱理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先秦儒家可以说开创了中国学风方面的两个派系,一个是经学,一个是理学。

所谓的经学,就是考据先朝典籍,追古索旧,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历代儒家经学大师于保存中国文化典籍这方面功不可没。后世训诂学、考据学、分类学等也是由经学衍化而生,在这一方面,儒家的代表经典有《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典籍的合称,在这《五经》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于早期口述史的严谨记录态度及先朝文化信息搜罗记录的博学与通览,这是影响中国后世治学文化的奠定基础。

另外所谓的理学,就是儒家总结出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与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总结起来就是一个“礼”字。儒家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概括了他们理想中社会秩序所应具备的一切礼法规则,这一部分是中国封建制度文化乃至宗族文化的理念发源。

接下来说一下道家:

如果说儒家经典是支撑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庙堂秩序的基础的话,那么道家的思想就是中国人精神追求与艺术浪漫的源头所在。道家不同于道教,主张的是“休养生息”,无论是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庄周的《庄子》,体现的都是顺应自然,“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可以说道家养成了中国人顺应时势,知白守黑的传统性格,尤其在艺术文化领域,道家的飘逸、灵动、不拘一格形式无处不在。

接着说法家: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体系架构一直是“外儒内法”,即所谓的礼数纲常用儒家,秩序治法用法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商鞅的《商君书》,韩非的《韩非子》等。后世儒生攻击法家,多斥责法家著作“多严刑酷律”,这是不正确的。法家经典奠定的思想基础是中国整个吏治文化的根基,即所谓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可以说中国法家文化造就了中华文化中最可贵的精神之一即实用主义精神,法家思想也为后世的阶级更迭、基层吏员推动高层变革等历史转折提供了思想依据。

最后说墨家:

如果说儒家主要影响的是中国学界,道家影响的是出世者和艺术家,法家影响的是吏治,那么墨家主要影响的,是中国真正的民间匠人与劳苦大众。

与以上几家或洋洋洒洒或慷慨激昂的经典不同,墨家的经典《墨子》即便如今读来,也非常接地气,墨家习惯用最平直的语言向普罗大众传授知识与道理,总结下来墨家的经典思想有“兼爱”、“非攻”、“节用”等,提倡的是注重实效、反对铺张与奢靡的物质追求,倡导人人平等、互利互惠的普世价值雏形。故而墨家曾经是与儒家齐名的“显学”之一,其思想哪怕在如今看来,也非常有吸引力。

除以上四家以外,其余十家中也颇有能代表中华文化先进思想的具体理念存在,比如纵横家的“近攻远交”、“合纵连横”等外交手段;名家的哲学辩证思想启蒙;小说家的文化陶冶等,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大家能在我的回答中获得一些知识上的启迪,对中华文化对一份好奇与尊重,多了解一些古人真正的智慧,为今世所用。


茧破


中国文化的根源在《道德经》这本书籍里面

文而化之,道以立德。《道德经》是伟大著作,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时移世易,社会进步。当今社会,无论是商人还是官员、农民还是工人,都知道《道德经》,都认同其博大精深。却不知《道德经》与道教密不可分,而与中华本土文化深深相连、并具有鲜明中华特色的道教的文化传承,却了解甚微,更不知道对我们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及民间风俗、手工、五谷种植、建筑、医疗等诸方面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文化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甲骨文

先从中国文字及书法说起。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流传至今的实物文字就是甲骨文,而最早在甲骨上刻文的人是道士,因为甲骨是占卜用的,而演绎八卦的是周文王,周文王的老师是道教真人姜子牙。

姜子牙遇文王

大文豪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等所临写的书法碑帖---《瘗鹤铭》,其作者陶弘景,(关于该碑的作者考证,见本人拙文《惶兮惚兮其中有仙---千古迷碑〈瘗鹤铭〉临考》一文)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道士,死后化仙,《神仙传》有其名。仙气十足的《灵庙碑》也是南北朝时期,名道寇谦之的弟子写的。

孙思邈《千金要方》

其次是中国古诗词最早是用于庆典祭祀庙会,古诗词中的古韵及民间戏曲的一唱三叹皆与古代道教祭祀赞颂礼仪有关。现在,中华古曲古韵己频临失传,但道教祭祀音乐流传有序。

舜帝

再次,炎黄子孙能够在历史战乱长河中生生不息,自力更生、利人济物,养人”民间手艺七二行“,其发明传承人亦是历代的高道真人!如:轩辕黄帝留下棉花造衣、玄女娘娘留下织布保暖、孙真人留下医术治人、杨武仙师留下画工艺术、郑元子留下泥象雕塑、吴道子留下丹青翰墨、房玄真人留下船舟渡人载物、洞宾先师留下做黄酒养人、苍頡先师留下字迹记史、华陀先师留下刮骨疗伤、文伯仙师留下烧砖瓦造壶器、徐庶留下地雷火炮、孔明留下火攻战策、鲁班留下石木二匠修房造屋、蔡伦仙师留下造纸、淮南子留下做豆腐熬糖、袁天罡留下算命卜卦、麻衣仙师留下看相测字、周公留下风水罗盘、神农留下草药……

再而,中国历史上,诸圣贤帝王拜师,其师也多是真人仙家。如:尧王拜广成子为师,舜王拜赤松子为禹王拜真定子为师,汤王拜尹喜子为师,文王拜姜子牙为师,周易王拜袁天罡为师,汉高祖拜张良为师,光武拜邓中华为师,刘玄德拜孔明为师……

中国第一本劝善之书《太上感应篇》,是《道藏》经典,宋后历代道士为之宣讲不息,佛门泰斗印光长老毕生推崇,倡印数量亦在佛经之上!以上部分列举,不但看出中国文化在道教中的传承,更加说明了道教的人间化,普世化。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道教文化,何时才能振兴?近年,各种媒体都在呼吁重视普世价值观,反对坑蒙拐骗,倡导善心善行。而提倡善心善行、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支柱---道教,则希望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重视,这也与当今中央提倡深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全民道德修养不谋而合。

路漫漫其修远兮,弘扬道教文化任重道远,此文粗浅,权作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道教及道学爱好者参与讨论,一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小辅料大生意


《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发源于《易》。今天我们所说的《易》,事实上包括了三部分,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伏羲氏、周文王(易经)和孔子(易传),所以才有了《汉书》上说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伏羲创立了“易”,周文王发展了它,孔子给它做传,等于给他插上了翅膀《十翼》。

从“八卦”到“六十四卦”,《易》不仅仅是占卜之书,也是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人类发展之书,更是哲学思想。《周易》的“周”,不仅仅是指周文王或者周朝,它的意思是“周普,普遍”,是易道很大,无所不包,周而复始的意思。

易,从字面来看,也可以拆分成“日,月”两个字,这恰好是“阴,阳”的来源,用“阴阳二爻”组成的八卦符号,两两重合又成了六十四卦,构成了万物。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简单的奋斗思想和处世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思想文化,构成了今天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又包容并蓄的中华文化《易》是公认的我国文化的源头,从古至今,多少学者在里面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探索人类发展的奥秘。


生涯教育文史读书士子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从三皇五帝时期起中华文化就出现了著名经典之学《河图洛书》以及《易经》、《皇帝内径》等,发展到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出现,实现了道学理论的飞越。我觉得这些书籍都是咱们中华文化的根源,《道德经》集上古道学理论与实践之大成,把中华道学理论体系完整地建立了起来,并使中华道学理论达到了形而上学的高点。而后的百家争鸣以及儒学都没有超越性的形而上学理论出现,百家之学都是在中华道统理论的统领下的应用文化的百花齐放。至于说主流文化问题也一样离不开道学理论体系的根脉作用。比如中华文化之中的儒家文化自汉朝起至清朝灭亡都是起着主流的作用,儒学是主流文化没有任何异议。但是,总体分析中华传统文化来看,儒家文化不是根脉性的文化,儒家文化发源于孔子,孔子之学主要是整理三皇五帝商周以来的文化典籍,孔子自己说自己的学说是述而不作,述主要是述周礼。那么孔子之前的中华文化叫什么文化呢?准确的说应该叫中华道学理论体系文化,与老子的理论可以说如出一辙。孔子与老子之学都是中华古人道学理论的传承和继承,只是老子在自身修道的基础上,把中华道学理论体系发挥到了顶点。而孔子之学只继承了这个道学体系的理论部分。而且儒学自诞生发展到现代也没有像老子道学理论那样达到过哲学理论的形而上的高度。所以,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是主流文化是显学。百家文化是绿叶,而主干和根脉之学就是中华道学理论体系。说道家理论学说是根脉之学的依据。所以,有理论有实践过程的中华道家理论体系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之学,不管是中华民族众多也好还是有过百家争鸣也罢,亦或是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有过显性的统治地位,都不会成为什么主体和多元性的依据。只有抬高望眼捋清思路,才可以有理论和思想上的突破。




环球号外


《易经》乃群经之首,是人类始祖伏羲氏传承给后世子孙最伟大的遗产。作为炎黄子孙,黄帝文化自然不可或缺,《黄帝内经》、《黄帝四经》,都是人间绝学。还有被世界尊为万经之王的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更是家喻户晓。这四部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不可不知。





研幾


都说《易经》是万经之首。中华文化所有的都是从《易经》演变而来、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源头就是《易经》。从《易经》的伏羲一画开天可以追溯的盘古开天,而盘古就是《山海经》中的一个神话。

所以易经的源头可以找到《山海经》。而只有《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却影响着中华女儿一代又一代。所以中华文化的根源归根到底是《山海经》。所以《山海经》到目前为止是中华文化寻根到底的文化源头。

很难想象在远古时代那样的交通环境下、古人是如何杜撰出《山海经》这样一本千古奇书的?除了史前超高的文明,你还能像到什么呢?



缠参禅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历经数千年创作而成,被誉为群经之首。

《周易》的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卦画的产生;卦爻辞的产生;《易传》的产生。一般的认为,伏羲作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卦画;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易传。据文史专家的研究表明,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而《易传》主要作者是孔子,后又经其弟子补充。即便爻辞确实是周公所作,而文王乃周公之父。周公将授自父亲的爻辞补入《易》。称卦辞和爻辞均为周公所作,也不为过。同样孔子传《易》于弟子,弟子们将孔子所授之精义补充进《易传》,补充的内容亦是孔子之言。说《易传》为孔子所作,亦不为过。

故曰:《周易》历时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圣(伏羲、文王、孔子)而成。《易经》原本是部占卜之书。孔子为其做传后,成为《周易》。赋予了其深刻的哲理和高贵的品格。《周易》大义,一言蔽之——一阴一阳之谓道。惧以始终,其要无咎。与时俱进,适时变革。



桃源小站


易经,古人面对未知,天才的智慧将一半未知一半已知用阴阳二数融为一体,再用其中逻辑信息认识,形象的推导解答世界万物信息。

中国文化所有根源都从易经来,导致包括思想科学等所有外国果实都能被中国文化吸收同化,比如:所有外国科技发明的新产品,没有中国人不能仿造的,甚至仿照的比你发明得还要好千万倍,此易经之不可思议乎。

总结:象形信息学有太多好处,导致逻辑科学发展,难以在中国文化中出现,但是易经信息本身产生于“无”的逻辑,如今只剩下辩证唯物,心道功能失传了。同志们,拯救病毒败坏的宇宙需要你们,多努力研究找回来啊。


天空灵净


我觉得应该是易经吧。这部经典被称为,五经之首,六艺之原。天下一切道理的根本,大道之母。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领域中,易经所占据的位置和产生的作用。

1-中医

治病理论,也是按照八卦五行原理进行辨证施治。五行匹配了五脏六腑,古代医圣药王都是靠它成就。

2-修真

道家修真也是靠它的道理成仙。比如由易经衍生出来的道家典籍,《周易参同器》。龙虎将成,婴姹欲活。抽铅添汞,取坎填离等不同阶段的修真术语都是要借助易经的名词来说明描述。

3-占卜

占卜也来自易经,后世分出好多术数,如传统三式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紫薇。再如六爻,八字,梅花易数,无论哪一种术数都离不开先天后天八卦阴阳五行的运用。

堪舆风水-选择阴宅阳宅,峦头理气,房宅调理。

4-计算机的二进制

二进制也来源与易经的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所有编码都是用01来表示。

5-哲学

易经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经孔子的注释后,除了卦辞爻辞外,还有对因占卜者是君子小人而不同的作出了指导性文辞。分别提出来君子和小人应如何做才会有吉利的结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进一步提出君子修身应法天象地,进德修业,完善修养,以至于止于至善。这是对中国文化最深刻的影响。古往今来的圣贤没有不读易经,不效法它的。

不知易不足以为君子,不知易不足以为将相。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源和易经有着莫大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