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VS《镜花缘》: 曹雪芹和李汝珍的女性关怀,谁更直接

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长达2000多年,在世界史上建立最早并且维系时间最长。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并且一度成为重大的社会矛盾问题。在漫长的封建制度统治下,社会上一直存在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在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具有先进思想的文人终于意识到女性需要人文关怀的事实,也深刻认识到女性问题的严重性,,涌现出一批对于女性问题有一定思考,并着力于对封建社会的女性问题进行探讨的作家。

《红楼梦》VS《镜花缘》: 曹雪芹和李汝珍的女性关怀,谁更直接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写的著名小说《红楼梦》,首次对女性进行了大胆而细腻的描写,首次正视女性问题。这是对女性的一种解放,而且让女性在文中吟诗作赋,是对传统封建社会的那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路的挑战。

清代的李汝珍是继曹雪芹之后又一位对女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也对女性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和描写,其代表作《镜花缘》也是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对女性的解禁和封建压迫的批判小说。

《红楼梦》VS《镜花缘》: 曹雪芹和李汝珍的女性关怀,谁更直接

《镜花缘》和《红楼梦》都把女性作为小说的叙述中心,对于女性的刻画不仅停留在对其外貌的观赏或者举止的品鉴。由于两位作者均出于封建社会,而二人代截然不同的文化视角,而成为中外众多文学研究者的研究对象。

两部小说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文学观感,更多的是深入到女性这个群体的核心当中,对这些女性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进行深刻的探索。尤其是这两部小说当中所充盈着的女性关怀思想,显示出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同样预示着文人精神世界的转变。

《红楼梦》VS《镜花缘》: 曹雪芹和李汝珍的女性关怀,谁更直接

《红楼梦》和《镜花缘》的女性立场,对封建时代的女性观念均有所突破,却又各有不同。

01.在封建社会“正统”观念下的女子,命运让人不胜感叹。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宣告了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非常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由于受到父系氏族的权力过渡和发展的影响巨大,中国女性一直都被认为在生产力当中作用不突出不明显,并且是依赖于男性才能生存的角色。

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女性一直处于非常沉重的被压迫的地位和角色中,承载着许多的悲凉和沧桑。儒家的先贤孔子就认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女性人物,但是最终的结局也未能扭转乾坤,仍然身不由己,人男权社会摆布。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虽然是大儒蔡邕的女儿,也是建安时代的著名的女文豪,最后也面临家庭破碎的折磨,流离于匈奴和东汉之间身不由己,并且在家庭和封建社会的逼迫下,三次成为人妇。

而生在两宋之际的著名词人李清照,生于官宦家庭,从小饱览群书、才高八斗、享誉文坛,却也因为国家破碎和民族危机,家庭也遭逢变故,最终也是命如流水,不得不让人心生感叹女性在封建时代的悲剧。

南宋之后程朱理学的兴起,让女性的地位面临了再一次的压迫,特别是贞洁思想,以及相关的缠足恶习等封建礼教的盛行,已经完全地摧残了女性本来就不多的自由。尤其到了满清时期,中国封建主义和封建集权达到了顶峰,对女性的压迫也越来越严重。

《红楼梦》VS《镜花缘》: 曹雪芹和李汝珍的女性关怀,谁更直接

02.曹雪芹和李汝珍意识到了女性悲剧的根源,从而有了觉醒和关怀。

曹雪芹和李汝珍意识到这一重要问题,看到了封建时代的女性问题以及女性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强,已经处于一种针锋相对、矛盾激化的时期。二人成了这个时期对女性与社会之间矛盾思考的先行者,并且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红楼梦》第一回对女性问题有所涉及:“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镜花缘》第一回提出以下的言论: “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

《镜花缘》与《红楼梦》在开篇的第一章都近似开门见山地谈到了女性的问题。两位小说家从第一回开始,就开门见山对于女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女性不比男性差,女性也有一些出众的,她们蕙质兰心,有自己对社会、对各种不同艺术的见解,有深刻的思考和思想。

《镜花缘》与《红楼梦》对女性都充满关怀,但关怀思考的角度却有所不同。

01.《红楼梦》对女性充满着悲悯和同情,但是却充斥着消极思想。

曹雪芹虽然在《红楼梦》中尖锐地提出了女性问题,但是对于这个尖锐的社会矛盾,却没有找出解决的方法。曹雪芹对于女性问题和女性的关怀更多地提出一种同情,甚至充斥着与自己身世之哀同悲的消极思想。

《红楼梦》中表现出对封建社会女子的同情,但是却没有真正找出对女性关怀的真正出路,充斥着一种“梦醒梦中”之间的悲伤和迷茫。在大观园里面,那些充满着善良而美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多才多艺并且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女子,最终仍然没能逃脱悲剧和毁灭结局。

曹雪芹自己的身世悲惨,所以心灵是无比沉重的,所以以充满独特的悲悯与同情的态度,对这些多才多艺的窈窕淑女进行了悲剧的设定和描写,甚至对“金陵十二钗”的叙述,最终只是归结在红颜薄命,不能从自己悲剧命运中解脱出来。

《红楼梦》中的女子仍然对传统儒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理念有着一定的信奉,比如薛宝钗曾经在小说的第四十二回当中对林黛玉谈道:“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这是曹雪芹对于女性才识的一种绝望态度。

曹雪芹没有认识到,才学的积累对于封建女性的解放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进行谋生技能或者知识文化的积累,那么不可能真正获得女性的独立和解放,不可能真正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

《红楼梦》VS《镜花缘》: 曹雪芹和李汝珍的女性关怀,谁更直接

02.《镜花缘》对女性关怀更加大胆,并且提出了“叛逆”的思路。

李汝珍的《镜花缘》不仅仅对于封建时代的女性提出自己的关怀思想,更多的还是提出了如何进行女性解放的思路和方法。《镜花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等,并且真正地落实男女才学上面的承认,鼓励女子参加社会活动。

李汝珍在小说中,通过文学艺术表明,只有真正让女性学习文化知识,并且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够真正迈出自己的自由大步,走向男女地位的平等。在《镜花缘》当中,有不少的女子是通过自己博取功名。

这些女性都明确地表明自己和男子是完全相同的,并且认为女性要发奋读书,求取自己的理想之路。这是李汝珍通过小说的艺术手段,为女人搭建了一个突破自我、翻身解放的理想世界。

在小说书中的第七回,小才女唐小山就向自己的叔叔请教科举的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男有男科,女有女科,不知女科几年一考? ……当今既是女皇帝,自然该有女秀才、女丞相,为女君辅弼……”

李汝珍从小说中透露出自己的观点:女子有才能了,就可以受到社会的重视,可以像男性一样,参与到社会当中,成为官员中的一名。作者认为,女性应该成为公共权力的一部分,成为男权主义社会的分割力量,真正否定 “男尊女卑”的思想,解放女性的地位和智慧。

《镜花缘》做出了大胆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女儿国。这个女儿国男女之间尊卑是和传统封建社会相颠倒的,男子负责家里面的细事,而女子则负责外面的事情。李汝珍想要表达的就是当女子成为社会的主宰的时候,或许社会也不一定会出现乱局,反而可能会出现更加良好的社会秩序。

李汝珍运用女儿国,对于传统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种种压迫进行了反讽,传统现实社会当中对于女性的压迫,在小说中的女儿国反而是针对男性的压迫。在小说中,要求全部的男性都要穿耳孔,甚至要缠小足。

这些都是意味着封建社会一些苛刻的要求,其实男性反过来成为女性却不能够真正承受得来,这一方面是说明了封建现实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女性的坚忍和善良,不是男性都能够真正学得来,也成就得来的。

《红楼梦》VS《镜花缘》: 曹雪芹和李汝珍的女性关怀,谁更直接

结语:曹雪芹和李汝珍对女性的关怀,是悲观和乐观的态度之别。

《并楼梦》大观园的女性,对于自己的解放仅仅只是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诗词曲赋以及琴棋书画之中,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里面的尊严以及属于自己真正的自由。而曹雪芹对于女性的解放,则寄托在封建王朝的覆灭和封建家族的解体中。

用封建王朝和封建家族的必然解体,来表明封建的思想以及对女性的压迫也是必然结束的。但是这里面所包含的无助与失望,悲凉和痛苦,却只是停留在封建主义对女性的压迫的批判,而没有真正地对女性的压迫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而《镜花缘》是大胆的,尤其是在妇女问题上面极其大胆的表述,可以说是破天荒的。李汝珍对于女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两个字——读书,只有有文化的女性才能够解放自己,只有有知识的女性才能够真正获得和男性平等的地位。

李汝珍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揭露和讽刺,也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思考,在《镜花缘》中所流露出的对男女平等的美好向往,反映了社会上对于女性与社会矛盾思考后,提出通过知识来解放女性的思想的解决方案,具有时代前进的意味。

曹雪芹充满悲观主义色彩,李汝珍更具有积极进取的乐观意识,这也是《红楼梦》和《镜花缘》两部作品对女性关怀思想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李汝珍更加大胆和直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