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到孩子跟男方姓就开始讲传统,说到彩礼就开始讲法律?

董其斌


如果硬要说传统,那么彩礼它本就是传统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东西,彩礼是什么?相之匹配的嫁妆又是什么?这些来由不可不说,它不是钱,不是买卖不是交易,古时社会男尊女卑大家都知道,但即便如此社会还是给男方一些硬性要求,《七出三不休》可以自己了解一下,这是题外话,回到彩礼一说,上面我说它不是买卖不是交易,那是什么?它我自己认为是尊重,尊重什么?女孩娶进门自然是要和她原家庭宣告离别的,这个彩礼交给女方父母意思不言而喻,一是表示尊敬感谢她的父母二是对女方过来之后对她父母的一种担保,这个时候另一传统文化“嫁妆”就应运而生了,女孩父母看到“彩礼”知道了男方的决心和态度,那么女方父母肯定要收的,可一想女儿嫁人他家,从此离家之后去了别人的新家,自然会惋惜不舍,怕过去受欺负得不到尊重,嫁妆就是女孩父母给女儿的信心和支持方式,告诉男家以后多担待多包涵,如果有刻意欺辱她那女方家庭还存在着呢(一个警示作用),这就是我的理解和看法,至今很多地方嫁妆比彩礼还高就是这个原因,希望男方家庭对自己女儿足够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传统主要是封建时候没有相应匹配到细无巨细法律文书当中,靠的是自我约束自我构建的一个“形式”,保障婚姻的开始,至今很多地方还是把办酒席比领证看的重要的多得多其实也是这种“形式”的延续,结婚证书始终是外在的,而他们举行的仪式才是重要有意义的——而彩礼嫁妆就是粘合剂、润滑剂、助燃剂。

对此我几个想说的点探讨一下:

第一、古有媒婆、证婚人、乡绅村长、乡里乡亲亲戚朋友在场,对婚姻的见证,对小两口的祝福,对男方彩礼女方嫁妆会有一个评论,假设男方彩礼出了100女方嫁妆回了200自然大家清楚孰高孰低,里面尊重程度自然烘托女方以后的地位

第二、嫁妆远超彩礼的性质大家都清楚了,可为什么非得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古代男的有三妻四妾这种说法(古代陋习文化),正妻有一个,还有偏妻下妻还会有纳妾,还有婢,懂了吗,正妻的地位靠什么巩固,娘家的作用就出来,影响力就是嫁妆,正妻地位低于偏房很多都是娘家的参与,而妾,因为不算妻位,所以男方会给足一定的彩礼而不需要任何嫁妆(你给也是大忌,正房不弄死你才怪)纯粹是弥补妾的原家庭的,一种补偿,把女儿给别人做妾本来就是贫穷人家无奈的办法。

强调上面种种是很多人不清楚彩礼嫁妆的由来,不清楚这种传统存在的意义,看了上面我所说的心里基本就了解七七八八了,那么看待现在社会彩礼一事自然就轻松容易很多,彩礼为什么这么引起热议无非以下几点:

一、不清楚彩礼嫁妆的故事

二、无脑跟风以为是买卖

三、纯粹认为彩礼就是感情的重要标杆

四、把彩礼当做一种敛财手段

五、面子问题

看明白了嘛,现在不是古代了,没有那种文化陋习捆绑每一个人,女士的地位比起男士只高不低(某些西部地区男尊女卑依然存在),时代在发展,钱的意义无线放大,造就了现在社会唯钱论事,把什么东西都以钱去衡量,浮躁不安的社会风气把一部分人拿婚姻当做改变人生的转折点,这无可厚非,人各有志,喜欢钱的必然会找有钱的,喜欢才华的必然在乎对方的修养智慧,但有的人把感情当做敛财工具,金钱第一而把婚姻当儿戏想如何就如何自然法律会有所针对,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才会有法律出台,大千社会无所不有,所以,选一个和你三观一致的最好,最后说一句对方有你需要的前提你同样要具备对方所需的资本,以钱为目的同样你要有相应的条件,没有人是傻子只会付出不求回报。



百折不饒的五韻七律


你好!

跟谁姓和要彩礼不是一档子事。

按过去的传统,孩子必须跟父姓,但是,现行法律是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则,规定了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并没有规定必须按传统跟父姓。法律的这个规定,就打破了旧的传统。

同样,彩礼也是过去买卖婚姻留下的旧习俗,目前法律并没有完全打破这个习俗,只是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规定了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要求退还彩礼。那就是:1、给付了彩礼没有登记结婚的;那么,你跟人家要了彩礼又不跟人家结婚,那彩礼还能不退吗?2、结了婚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就离婚了的,这当然也要退给人家呀!3、婚前给付了彩礼,因此而导致给付一方生活困难的。你这边把彩礼钱存到银行,而男方的父母却因为把养老的钱都给了彩礼,自己有病无钱医治,这种情况彩礼不退,从情理和道义上都说不过去吧?除此之外,彩礼是不能要求退的。所以,法律对彩礼这种旧习俗也并没有完全禁止。

不过,现在,索要彩礼之风有些过甚,从而给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男方择偶造成了一定困难,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深圳刘芳律师


这个问题,我曾回答过多次,这里做一下简要回答。

彩礼风俗,源于中国特有的传宗接代思想,核心是把以“延续家谱”为标志的传宗接代说成是男人的使命,那么婚姻就意味着“女人帮助男人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按理应有酬劳。而且女人在出嫁后会被禁止出门、以防与丈夫之外的男人接触。对女人的父母而言,嫁出的女儿就成了泼出的水,于情应有补偿。酬劳加上补偿,就是彩礼的依据。几千年来,两性通过“女人帮助男人完成使命,男人养活女人后半生”的方式实现了平衡。

而现在,传统的平衡被两件事打破:一是现代科技的发展缩小了男女挣钱能力的差距,即女人不必再一味依赖男人提供物质保障;二是避孕措施的出现,使女人有了生与不生的选择权。但社会意识仍然认为婚姻的意义是女人给男人传宗接代,所以女人必然对男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更高的要求,表现为两方面:

一、无休止地向男人索取物质和精神关怀,包括各种传统和人为制造的、可以索取礼物的节日和纪念日,婚前索要房车彩礼甚至还要变更房产所有权;

二、既要男女平等,又要保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福利,同时还要把贞操观、三从四德等传统妇道当做封建糟粕统统抛弃。

本来按照传统,男人是不拒绝对女人付出的,但是女人的上述要价对他实在太高,令男人认为女人是“以爱情之名、行压榨男人之实”,所以对女人的行为提出质疑。



用心爱你40


不是传统,太阳系里面,没有哪个星球的人是孩子随母姓的吧?谁提出这种要求的? 越落后越可怕,越要挨打。



伊科伊


哈哈,又是这个脑残的问题,听的长茧子了。既然老是纠结彩礼问题,那古时候是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你这水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娘家的事也是不能管的,娘家父母的养老更不是你该管的,相当于彩礼买断了姑娘的一生,你愿意吗?一段婚姻里,若始终纠结于彩礼,注定走不长,或者没开始就结束了。

至于姓,你先去把自己的姓改了表示诚意吧。现在的社会姓什么的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跟妈姓的孩子也不是没有,人家也没上门。彩礼嘛,适当的要也正常,就怕碰到那种把收彩礼当敛财的工具,非把男方榨干净的女子,谁碰到谁倒霉。


翩翩红叶飞


首先这是很明显的双标,你跟他讲彩礼,他跟你讲法律;你和他谈孩子的姓,他和你讲传统。

有双标倾向的人心理上很自私,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允许别人做,习惯对别人道德绑架。

一旦别人没有做到的事,就会耿耿于怀,非常介意。如果是朋友或同事还可以远离,和这样的家庭或对象结婚,就惨了。

我有个远房亲戚,女方快结婚了,男方妈妈给她一万块买新衣服,女孩回去后就被妈妈拿走了,也不给她买衣服。

彩礼开口要18万,给女方弟弟娶老婆用,新郎不愿意,两家打了起来。

男方妈妈就说,我女儿嫁给你,你给点彩礼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女儿结婚后,妈妈也没有给一分钱嫁妆。

等到女方弟弟结婚的时候,弟媳妇也没有给嫁妆,男方妈妈就很生气,觉得儿媳妇娘家不懂事,凭什么不给嫁妆?

儿媳妇也要十几万彩礼,扶持弟弟结婚,这时候男方妈妈破口大骂,说对方卖女儿。

天道好轮回,有的时候自己做不到的是事情,就不能勉强别人。不要轻易对别人道德约束,要求别人之前,必须先要求自己。

双标的是还有很多,以前总是要求女方上环,却从不敢要求男方结扎。

其实男方结扎会比女方上环更安全,更方便,可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女人要求太高。

比如女人出轨一般的结局就是离婚,而男人出轨,亲朋好友都会劝女方,要保持身材、要增加吸引力,要留住他的心。

人心叵测,这就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所以努力把自己变成强者,就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你了。

我是牛油果的生活观,一个暖心的治愈系自媒体人,谢谢你们的阅读。





牛油果的生活观


看了很多男性的回答觉得很搞笑,是不懂什么是公平吗?应该是不想懂什么是公平吧?假如没有彩礼,婚房首付贷款共同承担,婚后男方承受较多的经济压力(不是全部),女方承受较多的家务责任(不是全部)。这样应该是一种较为平衡和公平的婚姻模式,这样的婚姻时,孩子跟谁姓更为公平?应该是跟女性姓更为公平,毕竟在生育中女性付出更多,谁付出多谁收益多。可现实中即使是上述情况下,绝大多数还是男性拥有姓氏权。在这样不平等的情况下,加上越来越多的女性有了平等的意识,才有了彩礼的兴起(在90年代前彩礼大多只是象征性质,少得可怜或者没有),以传统对抗传统,以经济的形式作为生育上的补偿,达到相对的公平!若彩礼和姓氏权由我来选,我个人肯定是选姓氏权的。


娟可3


这些问题都是女人弄出来的。。不接受反驳。。

姓氏是关于家族基因遗传的延续。。

彩礼是在此基础上行成的传统延续。。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都证明了一切,孩子就该跟父姓(排除上门女婿),这就是全国性的传统问题。

就因为国家政策原因才导致了目前很多女性要求孩子随母姓的问题。

至于彩礼,也是传统,但不是全国性的传统。很多地方不要彩礼的。

题主说,一说到孩子姓氏就说传统,一说到彩礼就说法律。这简直就是狗屁不通,自编自导。。


jingm诚实做人踏实做


不理解女方怎么想的,三个情况说一下,第一,在古代也有随母姓,通常是因为父亲或者祖父犯下大罪,才会随母姓。第二,随母姓不过是就是随外公姓,中国传统文化里按照姓氏来区分,叔叔和舅舅,阿姨和姑姑,堂姐和表弟,爷爷和外公,大家庭里面要是随母姓,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叫了,张三叫李四叔叔,喊王五小姨这样好吗?最后一点,随父姓是为了家庭和谐,孩子是女人怀胎十月生下来的,不过他姓什么和妈妈总是亲的,但是父亲不一样,他没有分娩,也没哺乳,如果孩子不随他姓,他对这个孩子一点感觉都没有,孩子对他也没有什么感觉。时间久了稍微受点气估计都要吵架,严重的可能会出轨,影响家庭和睦,而且女人如果说只是想要个孩子觉得没男人也能过,你结婚干嘛呢,女人想要孩子很难吗?不难吧多的是人愿意帮忙反正孩子随你姓管他父亲是谁呢,总不能说你结婚只是想为父母收个彩礼钱?


微风夜舞


题主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对传统一无所知!

传统里结婚是没有彩礼一说的,那叫做聘礼,明媒正娶的正妻,下的是聘礼,而聘礼是由男方准备的各种土产米布牲口等等,最多再有点金银首饰,绝对没有钱财,那是对女方家庭的不尊重。相反女方需要准备大量的陪嫁,金银土地田产之类的,提高女方在男方家庭的地位。

而传统里所谓彩礼,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穷苦人家卖女儿的钱,美其名曰彩礼,女儿多是卖人为妾为婢,在男方家庭地位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