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为什么没形成妻子随丈夫姓的传统?

堀北真希fan


事实上,我国是有过女性嫁给男性之后冠夫姓的传统的。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这种旧习惯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现如今在某些农村地区还有着这样的习惯,这个不值得提倡。

在古代女子是没有名字的,将就“三从四德”,未嫁冠本姓,婚后冠夫姓。这是建立在古代男权社会上的落后习惯。随着近代民主思想的深入人心,人们率先在男女平等向封建观念发起猛攻,女冠夫姓这种习惯也被废除。

当然,女冠夫姓也不能完全代表男女不平等,在我国的台湾,港澳地区还有着这样的习惯。比如我们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她夫姓林,她本姓郑。蒋宋美龄,夫姓蒋,本姓宋。



岂几山人


冠夫姓这个传统,在我国的香港等地区其实是仍然存在的。

例如,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女士,就在原姓名前冠以丈夫的林姓。另外,还有香港首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世界卫生组织首任华人总干事陈冯富珍,等等。

当然,冠夫姓的风俗在逐渐消失。

这种传统之所以能消失的比较彻底,主要就是因为古代对姓、氏的区分。在当时,这种传统特设到婚姻中,也就是女子出嫁后保留原父姓,但要改成为某氏。例如,在《红楼梦》中,贾母的正式称呼就是“贾门史氏”,林黛玉生母贾敏也被称作是“贾夫人”,贾宝玉的母亲被称为“王夫人”等等。

解放以后,封建糟粕的习俗彻底被取缔。由于女性一直能够保留原父姓,导致这种习惯消失得非常彻底。

日本和欧美的情况则不同。

首先,日本有法律规定,即《民法典》第750条《夫婦同氏の原則》,要求夫妇同姓。

至于欧美,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coverture(受夫监护)的普通法律条文,规定已婚妇女要受到丈夫的权力控制,同时丧失部分自主权,其中就包括形式的权利。虽然后来女性解放做的不错,但由于欧美没有中国那样的姓、氏区别的传统,致使今日仍有大量女性冠夫姓。

总而言之,在女性解放这个问题上,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


HuiNanHistory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的妇女地位低下,普通人家很多女孩连名字也没有,只有一个姓氏。

家族的家谱中,也只有男丁,不记录女孩。

所以男人是要有名字的,女人就无所谓。

直到民国时期,还有很多女人是没有名字的。

建国以后,进行户籍登记,一些乡下妇女才取了名字。

至于婚后改姓,其实古代也是有的。

比如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里面,那个被冤枉的少奶奶 就叫做戚秦氏。

因为她本来是秦家的女孩,嫁到了戚家,所以就加上了夫家的姓。

这是普遍的风俗。

如果大家去看以前妇女的墓地,墓碑上也就是某门某氏。

不过,平时大家互相称呼,也就是说某氏而已,不会说某门某氏这么麻烦。

建国以后,由于大陆搞妇女解放,认为这是封建压榨妇女的东西,就取消了。

但今天台湾、香港等一些地方,还保留这种习俗。

其实,民国时期宋美龄,一度也叫作蒋宋美龄。

今天台湾连战的夫人,就叫做连方瑀。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就叫做林郑月娥。

不过,台湾香港新一代女性,也没有这种习俗(嘿嘿嘿)。

现在名字前出现夫家姓的女性,多是属于60,70年代以前结婚的女人。


萨沙


中国人认为“天下人皆可为你夫,但唯有一人可为你父”,所以女性婚后都不改姓,中国妇女也没有冠夫姓的传统,就算嫁给皇帝也不改!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姓氏的民族,没有之一。早在战国末期,中国平民就已经普遍拥有自己的姓氏了。古人常言:“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句话无论男女皆适用。

首先先澄清一点,我们平常说听到的“王夫人”、“李夫人”、“张太太”等称呼,其真正意思是“王先生的夫人”、“李先生的夫人”、“张先生的太太”,并不是说这几位女士姓王、李、张。在中国历史上,女性从来没有“冠夫姓”传统!

古代中国是男权社会,中国人是靠父亲确认血统的,“子从父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正常情况下,无论男女一般都是不得改姓的,因为姓氏代表血统,血统是不可改变的,也无法改变!所谓“指鹿为马”,鹿就真的变成马了吗?

例如在家谱中,母亲、祖母等女性成员可以不记录名字,但绝对必须留下姓氏,像:张氏、李氏、王氏、刘氏等等。中国古代女人即便是嫁给皇帝,也照样不改姓,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正牌皇后都会留下自己的姓氏。(武则天曾经当过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改姓李了吗?)

但是在受近代西风东渐的影响,许多女性在婚后也冠以丈夫的姓氏,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仅为个例。而其中国妇女的冠夫姓也不是完全使用丈夫姓氏,而是将夫姓加在父姓前面,例如孙夫人宋庆龄在许多场合下就自称“孙宋庆龄”。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男女平等政策的推行下,冠夫姓的情况早就消失了,不过目前港澳台地区仍旧有少量冠夫姓的情况,例如: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

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之妻——连方瑀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陈冯富珍,其本姓陈,后嫁给陈志雄先生,隧在名字前加上丈夫的姓氏)

不过这些人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了,今天港澳台地区的女性早已经没有了冠夫姓的情况,毕竟冠夫姓本来就不是中华文化。

当然,有些人或者举例“某门某姓”,但这并非改姓!

说实话,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妇女还是要在婚后冠夫姓的,这种文化起源的西方,同样也是男权社会的表现。因为女性嫁给了丈夫就变成夫家的人了,所以使用夫姓在逻辑上也说的过去。而中国人则认为,不论你嫁给谁,你的血统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父姓是不能改的。

受汉文化影响,东亚地区民族妇女都没有冠夫姓传统,唯独日本是个例外。

其实日本冠夫姓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在近代以前日本人压根就没有姓氏!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平民的一生就只有个名字,日本平民使用姓氏的历史到今天也不过一百多年,连男人都没有姓,女人冠啥夫姓!

在明治维新之后,政府为了方便征税、征兵和统计户口,于是颁布《平民苗字容许令》,允许国民拥有姓氏。但因为日本人根本没有使用姓氏的习惯,所以该法律颁布之后响应者寥寥。

眼见民间反应冷淡,明治政府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要求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这才日本人都用上了姓氏。

此后在1899年修订的《明治民法典》中规定妇女在婚后必须使用夫家姓氏,入赘除外。此后冠夫姓的习惯正式日本确定下来。

二战之后为了体现男女平等,日本法律将冠夫姓换了个说法,叫“夫妻同姓”。日本法律规定日本夫妻必须同姓,但至于到底是跟着男方姓还是跟着女方姓,这个随便,但一般都是妻子跟着丈夫姓,因此日本冠夫姓的习惯仍旧是没有改变。

近年来日本要求“夫妻别姓”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保守社团的反对,这一民俗文化改革一直举步维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夫人安倍昭惠)

不过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不断崛起,就算是在西方,很多有地位的女性婚后也不再使用丈夫的姓氏了,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长女伊万卡在婚后就仍旧坚持使用父亲的姓氏!(伊万卡·特朗普)


千佛山车神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姓氏那些事儿。(约550字,阅读需2分)

欧美的老外来到中国,经常会对一件事感到迷惑——张先生的王太太。

这确实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因为在欧美国家,男女结婚后,妻子要随丈夫的姓。

因此特朗普总统的夫人叫梅拉尼娅·特朗普;奥巴马的夫人叫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
这个现象不仅存在于欧美,日本也是这样的风俗,当然了,日本是在近代学习西方的结果,不仅跟在西方的屁股后学习,还制定了法律,规定嫁出去的女孩必须随夫之姓。

在我国的香港,以及民国时期,国内也有婚后女方冠以夫名的例子,但这都仅是个例,并不不能代表中国的普遍情况。

在中国,就算是男女婚后,也是各姓各的。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标榜自由的西方,竟然在这一点上,貌似还没有中国做得好。
在中国,婚后女方不改姓,可能是源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婚配制度,并非基于男女平等之思想。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以皇上为例,不管三宫六院有多少妃子,始终只有一个正宫皇后,其他的数量再多,也就是妃、贵人、答应之类的。

而达官贵人之家,也是一房正室,其他都是侧室,而这些人怎么命名呢,如果都随夫姓,都跟着丈夫姓,成了张夫人,那么众多夫人坐一起的时候,叫一声,哪个答应呢?所以还是王夫人、刘夫人、马夫人这样分开比较合理。

此外,中国的一个传统就是子随父姓,坐不改姓行不更名,女性虽然无法和男性平起平坐,但是百年之后,也是要记入家谱中的,虽然无法留下名,但是会记上,夫人“×氏”,这也是古人重姓氏的一种表现。

西方嫁女改姓的这个习俗,可能与其宗教和风俗中的一夫一妻制有关系。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妻冠夫姓”,其实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很普遍的传统。只是在我们这里,自几十年前鼎故革新以后,反倒陌生了。以至于前些年某贵胄之妻,附以夫姓见诸报端时,我们还会非常错愕。

(图:民国时代的宋美龄,正式场合一律称“蒋宋美龄”)

如今,已经男女平权的时代。 “老娘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在大陆早已是“小姐姐”们理直气壮的口头禅。可反差的是,在港台、日本、西方等民主社会,妻以夫姓却还是习见作法。所以,现在回头看, “妻冠夫姓”习惯的彻底废除,到底是女人地位提升的标志呢,还是对文化传统的颠覆呢,还真不好贸然断言。


“妻冠夫姓”在中国,至少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论实质,一句话归纳,过去女性没什么地位,人身依附性也强,所谓“既嫁从夫”,嫁人说难听点等同卖身,被冠夫姓,是有点被宣示“主权归属”的意味的。

这种习惯,大概始于秦汉时期。之前的贵族女子,一般在父姓前加国名。到了秦汉时代,中国社会逐渐“姓氏合一”,女人出嫁,一般就以夫姓相称了。这是有古书《左传》、及秦简牍户籍文书、汉代文书简牍等考古文献作证据的。

汉以后,女人随夫姓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里面的成因,我自己的阅读推测,一方面,是人身依附;另一方面,则是礼教治国。封建时代,女人的地位太低了,规矩也多,不要说有自己的姓名权了,其实连把闺名告知外人,都是违背礼仪的,名与生辰八字只至亲才能知道。公开的场合,一般称谓是“夫姓+本姓+氏”。比如,霍元甲的妻子姓王,一般称“霍王氏”,我们根本不知道她名字是什么。

(图: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之妻安倍昭惠,原名松崎昭惠)

因为,在古代中国,平民女子特别是贫苦人家生的女娃,往往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一般有个外号,或者二丫头、妞儿,妮子之类的乳名而已。比如,《红楼梦》里,很多丫鬟其实本身都没名没姓,什么紫鹃、鸳鸯、香菱、金钏等等,不过就是贵族名门“大发慈悲”,赐给个物件的使唤符号罢了。

但是,在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平日称呼,一切从简,不随夫姓也是常有的,也没有那么必须。比如我们熟悉的李清照、武则天、乃至潘金莲等等,都是以父姓留名的。而且,还有一些确实是不便的,比如有些姓氏组合念起来确实“不雅”,什么“朱史氏”、“齐马式”、“邢焦氏”,你叫人听都羞不羞嘛!


“妻冠夫姓”的传统,在大陆至少维持到了1949以后;在港台地区,则至今还有此流风余韵。

(图:连战之妻连方瑀,本名方瑀)

虽说民国是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当时政府也至少在形式上号召男女平等,但在 “妻冠夫姓”这个问题上,却是首次加以法律保障的。1929年5月,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民法》,明确说明,“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赘夫以其本姓冠以妻姓”。直到1998年6月17日,对岸修正了《民法》,才改革说,“夫妻各保有其本姓。但得书面约定以其本姓冠以配偶之姓,并向户政机关登记”。也就是说,在当代台湾,女子嫁人之后,可以单以父姓行世,但你登记时、书面上还是得加丈夫的姓。典型如连战的妻子,就叫连方瑀,而马娘娘的妻子,正式姓名则为“马周美青”。

我们这里,在1949年以后, “妻冠夫姓”逐渐是灭绝了。一方面,是以妇女解放为由,行政命令放弃女人的婚后从夫姓惯例;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自建国以后,中国女人半边天,地位提升了,没有男人可以这么要求了。现在,你要提什么腐朽的“妻冠夫姓”,中国女人会炸雷:神马,你踏马没生我养我,赚得钱又不比我多,我自己姓好好的,你有病吗!中国的父亲们,好好的闺女结了婚,连姓都要跟了别家男人了,大概也接受不了。所以,眼下大陆, “妻冠夫姓”不但永无可能,反倒是小孩要不要随妈姓,才是新的焦点。

(图:香江两大女强人范徐丽泰与梁爱诗——梁爱诗之所以不冠夫姓,只因不婚)

也因此,我们如今,大概也只能从台港澳及部分海外侨胞中才可看到依稀端倪了。像香港,虽然长期为英属殖民地,但在当时的前港英政府,所取的是怀柔政策,关于婚姻、冠姓、继承权等法律沿用的是满清旧例。后来,男女平权不再强制,但婚姻注册时,也会询问是否需要在身份证姓名上冠上夫姓,已经纯属个人意愿问题了。

这点,我们可以看到,至今香港那边,什么林郑月娥、范徐丽泰、陈方安生、刘淑仪等等,虽都是政界女强人,却清一色地冠以夫姓。而在我们这里,唯一留下的痕迹,大概就是清明扫墓时,还可以在一些墓碑上看到冠夫姓的个例吧。


而反倒在西方、日本等地,这一传统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也没有随着民主化、男女平等化而灭绝。

日本是东亚国家,隶属“儒家文化圈”,有没搞过什么新文化运动,还遗留这种习惯挺好理解。过去,她们也都是随夫姓的。二战以后,日本法律虽规定女人婚后可以有不随夫姓的自由,但实际上妻随夫姓者仍然居多。何以故,主要成因是,人家这个传统习惯代代相传,想更改都成了不太容易的事情了,况且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图:建国初妇女解放的宣传画)

但是,何以西方世界才搞这种落后、封建的、腐朽、“歧视女性”的习惯呢?这应该是很多国人所难以理解的吧。我的历史阅读理解,核心原因在于:一方面,西方特别是英国为首的国家,本身有姓都比较晚,14世纪初才开始普遍用姓,后来虽搞妻随夫姓,但性别从属色彩一开始就很淡,主要是为了减轻登记工作的难度而已;到了现代,也多和压抑女权理念无关,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宗教信仰国家,女从夫姓,只要目的在宣誓夫妻一体,是家庭至上爱的表现,所以英美德等国,如默多克等女政治家,贵为一国元首,还是从夫姓,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简而言之,因为没有感觉是性别歧视,只是仅仅一种习俗和传统的沿习,所以在当代日本和西方,不从夫姓是女人的自由,冠以夫姓也不会觉得别扭。

据说在美国,约有3百万女姓每年步入婚姻礼堂,但依然有9成会选择从夫姓,都是自愿的选择。像克林顿的老婆希拉里,是全球独立女性的榜样,开始也是不跟克林顿姓的,但是后来也改姓夫姓,表示遵循传统,就是为了迎合并捞取美国保守群体的选票而已。

所以,在西方及日本等国,女人越是出身上流社会或者混迹在高级名利场的,为示高贵和传统,反倒随夫姓的比例越高。也许,这在我们这里的田园女权朋友们看来,是极其悲哀的事实,这不是暗示女人是丈夫的附属物吗,这成何体统嘛!由此看来,东海西海,还真的不是什么都“心理攸同”的,咳咳~

2019,1,26


刘愚愚


这个问题首先回答为何冠夫姓。

在中国解放以前是冠夫姓的,就是今天,华人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是冠夫姓的,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妇女结婚后都是冠夫姓的,如美国,加拿大,英国都是冠夫姓。

为何全世界都是冠夫姓呢?主要原因是姓和氏是一个家族的代表,妇女既然嫁入这个家族自然是家族的一员,所以随夫姓很正常,整个家族一个姓。一个家族没有外姓人。也可以标志婚姻。

在古代中国是分姓和氏,姓一般是母亲一支,同性不婚,比如赢,姒等,而氏是父亲一支氏一般代表职业和地位,比如张,祖先掌管弓箭,司马祖先养马。现在留下的姓氏大多是氏。所以一个人既有姓又有氏,比如秦始皇,姓赢,叫赵正,氏是赵,在现在姓和氏和二为一,就不分姓和氏了。所以古代夫人确切的是改氏,如张氏,李氏。本人的姓和名没有改,结婚以前的氏一般是父亲的,结婚后改为丈夫的,而本人婚前名和姓是不改的。比如林郑月娥,其实她还是叫林月娥,只是正式一点叫林郑月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非常清楚的标明婚姻和家庭,一看就知道比如希拉里.克林顿。希拉里并没有改名只是冠夫姓让人一看就知道家族和出身。平常人们仍然叫其名不会牵到姓正式表格则必须添夫姓。

解放以后莫名其妙就去了这个传统,名之曰提高妇女地位,难道美国,英国妇女就没有地位了吗?


大青岛老徐


中国为什么女人不改夫姓?

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要人云亦云。我们中华民族近代一部分妇女是结婚时改成夫姓的。如蒋宋美龄,改姓蒋。但是历史上主流不改,各代史书,正史上如汉唐宋明清,皇后和妃子、贵人不改姓,这个厉害,皇帝大小老婆都不和皇帝一个姓,你个土地主破落商人农夫为什么要女人改姓,这和皇帝保持不一致,政治上有一定的风险啊。因此民间也是不改姓。

另外这不改姓的传统应该是从周朝延续下来的。周朝大小贵族讲求门当户对,秦赢氏嫁到晋朝改为姫姓?大秦国能乐意吗?

这里涉及到中国姓氏起源问题,中国古老的姓氏应该从原姓社会开始的,还保留最原始的女性社会的特点。如黄帝子孙早期很多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

早期的姓代表一个女性部落,本身文字姓表示女人生的。如姬、妘、赢、姜等等。战国后,产生多个氏,各个姓可能有相同的氏,如王氏、孙氏。汉代姓氏合一后,仍然保持了女性占姓的主要地位的遗迹。五千年的文化不仅仅是后人宣称的,文化的传承有时是静悄悄的、无声的。

我们还可以看看三言二拍、红楼梦、三国以及一些传奇随笔,中国古代女子改丈夫姓的属于异类,并不多。


汤之铭


并非中国没有这个传统,而是我们近代的变革让女性更加自由。

华夏文明诞生之初,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加上采摘社会,女性的采摘收集能力更强,孩子们围绕着母亲,以母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伏羲为了避免乱伦和近亲繁殖发明了氏,同氏即意味着同母。

慢慢的,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性在生产中的地位上升怕,采摘作为附属,姓诞生了,同姓意味着同父。至此同姓同氏不可结婚成为了华夏风俗。这也从根源上杜绝了近亲婚姻,保证了血统交融进化的速度。

我们会看到华夏姓氏的诞生本就是为了避免乱伦,在社会进入男权社会后,同父者为一族,外族进入的女性也随着而变成同族一员而改姓。这样也便于区分,利于团结和异族斗争。

华夏伦理诞生之早世所罕见,夏商周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礼,后在春秋变成了强制性的法,秦国靠的是变法强国,也因为严刑峻法而灭亡。

华夏文明的迅猛发展让我们在宋朝诞生了资本主义,成了世界工厂,瓷器,服装,香料茶叶,GDP占全球的80%,精神自由,文化开放,思想解放,全球的精英纷纷涌向中原。

这时候的女性也是更大胆了,地位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女性可以自由工作,并被承认,女人可顶半边天,如李清照。女性可以自由追求爱情,可以因为丈夫出轨而提出离婚,分到一半家产和子女抚养权,这在当代也是很多国家做不到的。

后来国破家亡,被侵略后的华夏女性地位一落千丈,工业被毁灭,再无出口商贸,明朝短暂恢复又在清朝彻底失去了进入资本主义的机会。两次外族入侵,受伤最深的是女性。失去了自由的女性终于在近代迎来了革命。

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圣人,一个功德盖过两代先圣的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第一次提出来并践行了四个字:人人平等!

中国的女人真正的站在了历史的中心,各个民族也在中国实现了平等,在地球另一边的马丁路德金,受到感召开始了追求平等之路。

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人敢要求女子随夫姓,生了孩子随母性也不再新鲜。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事实也证明我们是最先进的文明,在今天我们尊重所有人,尊重所有国家,平等对待小国弱国,而号称民主平等高尚的西方对此无法理解。

当然或许有一天我们的女子会要求老公随便自己的姓也未可知,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大同庄园


严格来说这样问是不对的,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到民国都很流行冠夫姓。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陆地区为了显示男女平等,才取消了这种传统。现在,港澳台地区的绝大多数民众也不再冠夫姓,但是在政商界这个传统一直保留下来,形成了一种圈文化潜规则,比如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的“林”就是她丈夫的姓。之所以到了现代还会延续这么一种传统,一定程度上受到古代中国男权意识和英国文化的影响,后来甚至生出了新的作用,比如冠夫姓代表夫妻关系好。

在中国范围内,除了汉人地区以外的像蒙古,新疆,西藏这些地区,也不存在冠夫姓,但原因却不是因为男女平等意识,而是这些地方的人只有名没有姓。所以像新疆人没有冠夫姓传统,而是冠父名,自己的名字在前,父亲的名字在后。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算是大中华文化圈的一员,他们也有冠夫姓的文化,但是这个文化却不是向古代中国学来的。日本人在古代的时候也一样没有名姓氏,直到明治维新以后,全盘西化,才也流行起了妇随夫姓。比如我们熟悉的动画片《蜡笔小新》里,蜡笔小新的全名叫做野原新之助,这是他父亲的姓,而她母亲叫野原美伢,这个“野原”就是妇随夫姓的体现。

当然日本妇随夫姓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人也没有遵守,比如日本皇室就没有姓,自然就不用冠夫姓。在日本没有姓氏反而是高人一等了。

其实西方人冠夫姓也有出于保护儿童的目的。如果妻子没有冠夫姓的话,那么妻子和孩子的姓氏就不同,这样当女性带着孩子的时候,公安机关就无法判断到底这两人是母子关系还是拐卖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