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焦虑”

在父母眼中,孩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珍贵 “礼物”,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父母就会开始为迎接孩子的到来做准备,爱化妆的妈妈会闲置精致的化妆品,爱抽烟的爸爸会不染烟尘。无论怎样,父母会尽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当孩子呱呱坠地,父母焦虑的更多了,“孩子喝的奶粉合不合格?”、“每天的营养够不够?”、“天气不好孩子会不会冷?”等等。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焦虑”


这些担心不会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消失,反而父母担心的会更多,孩子的情绪、性格、习惯,都牵挂在父母心中,一方面父母担心孩子误入歧途,而对孩子管教颇多,另一方面,父母又担心自己会让孩子的童年不够快乐,甚至留下遗憾。管与不管的天平一直在父母心中来回摇摆,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可能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有可能是他们心中积压已久的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么,面对各种焦虑,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焦虑”


一个孩子的自述

小时候,我总是生病,在8岁之前,中药是我另类的饮料,大多数情况下我不能做剧烈运动,爸爸会把一整块花岗石做成大小差不多的小石子,或是把扁平的玉米用线穿起来,让我拿着玩;妈妈会把旧毛线剪短教我玩“花绳”,我似乎没有看见过父母黯然失色,在我面前,他们总是笑意盈盈,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我没有因为多病而敏感多疑,反而更加积极乐观,我会坦然的面对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强,明白了自信,知道了在逆境中迎难而上。

如今我已经长大,可是知道的越多,我越感受到父母的伟大,我的衣食住行,性格素质,原来都有他们无数爱的“焦虑”。

故事的主人翁在长大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父母容易焦虑的原因有哪些呢?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焦虑”


1、孩子的身体健康

不同与植物,人类大多数的营养都来源与饮食,从孩子出生后,爸爸妈妈最为担心的也是这个。孩子吃的少,怕孩子长不高,看见孩子挑食,担心孩子营养不够,父母总是担心如何搭配饮食才能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总之,家长就希望孩子多吃一点,有时候甚至希望能强制性的让孩子多吃一点东西。怎样给孩子均衡搭配饮食,成为了父母心里最焦虑的事情。

想要孩子身体棒,自然少不了锻炼,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床上、沙发上玩,但是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不满足于小小的“方寸之地”,随时可能消失在家长的眼前,家长要担心他们是否摔倒,和小朋友相处是否和谐,会不会被别人欺骗。家长希望孩子活泼,又不希望孩子太过活泼。

最后还有一个家长最害怕的问题,孩子生病了,先不说看见孩子难受,家长恨不得以身替之,就是孩子吃药,都是一个难题,可是不喝药,病又不会好。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焦虑”


2、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小时候,总会犯一些错误,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既有后怕,又担心孩子屡教不改,所以,父母可能会通过一些比较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过教育完孩子之后,很多家长又会担心,刚才的话会不会太严了?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孩子之后会不会就不“亲”自己了?不教育孩子万一他以后误入歧途,怎么办?这些问题往往会困扰家长,让家长非常焦虑。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焦虑”


3、孩子的未来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担心的更多了。首先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有孩子在学校会不会惹祸,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与同学相处的不好?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目的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孩子成绩不好了,要给孩子报补习班,又担心孩子压力太大。年龄小的时候,担心孩子早恋,耽误学习,孩子年龄大了,又担心孩子不愿意成家。

这些“焦虑”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深沉的爱,但是,家长也要学会应对焦虑,多给孩子一些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不会让你失望。

技巧一:多读书

家长多了解一些育儿知识,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多提供一些助力,在书中家长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孩子在今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了解到,家长知道育儿知识,当孩子出现一些行为时,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比如:越阻止,孩子越想做,通过育儿知识可以了解到,这可能是“白熊效应”,家长可以从中帮助,让孩子远离“白熊”,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听家长善意的教导。

技巧二:多交流

其实许多孩子在少年时期都会有一些相似的“毛病”,家长可以和“过来人”多交流交流,身边的家长还有相关的专家,肯定会有许多经验和心得,多与他们讨论,就会了解到孩子的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没必要过于担心。就像孩子总是挑食,其实可能是孩子身体里不需要,也可以用其他食物代替,不用担心孩子身体发育不良。在讨论的过程中,家长就可以清楚的认知到,有些自己很担心的问题根本就不算是问题,甚至通过一些小方法就可以轻松解决。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焦虑”


技巧三:多调节

孩子的成长可能不会一帆风顺,遇见一些“困难”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不过家长作为成年人,更应该明白单纯的“焦虑”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有问题的时候,家长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

心理暗示法是比较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方法是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在紧张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的孩子需要我;在焦虑不安的时候,心里默念“相信孩子,他可以的”;在生气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再教育孩子等等。实践证明,这种暗示对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既可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又可用来安抚自己。

(文章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