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韶关历史文化之传承,积攒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传承非遗文化, 认识美丽韶关”

大型纪录片《韶关非遗印记》,从2017年拍摄至今,根据项目类型制作了十集内容。


《韶关非遗印记》之《技艺》中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片段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韶关,群山环绕

山川秀美,凝聚天地灵气

人才辈出,融汇南北文化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千年的文化积累

使这座城市及其周边地域

传承了众多的民间工艺与艺术精粹


仁化土法造纸技艺

造纸技术起源汉代洛阳,而1885年有那么一句话:

“长江纸贵有胜洛阳”,韶关仁化的土法造纸技艺在清朝时为鼎盛时期。

仅长江镇年产土纸少则数千担,多则几万担。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玉扣纸的制成,是造纸匠人们代代钻研的智慧结晶,历经数百年。

要驯服竹子硬、脆的桀骜,竹才能在匠人繁复的技艺中化作纤细柔韧的玉扣纸。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踏踩是为了将纸纤维分离,这是竹到纸浆变幻的步骤。

看似简单,脚下却是积年累月练就的技巧功底。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竹泥、泉水、植物胶凭几十年的经验混合,分寸拿捏到位。

特制的竹帘从池中抄出纸浆,两人的默契精确的控制着纸的厚薄。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另一位匠人一整天的静坐,手里一牵一引将糅合的纸张分离,

这需心无旁骛,稍一分神便枉费了同伴的辛勤。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历经春夏秋冬,一年的时间,

二十二道大小工序,环环相扣,

薄如蝉翼、莹润如玉、竹香四溢的玉扣纸方才大成。

「韶关非遗」长江纸贵有胜洛阳

“仁化土法造纸技艺”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为保护、传承“仁化土法造纸技艺”,

2011年,省文化厅在长江镇凌溪村建立了“仁化土法造纸技艺”生产基地,恢复了“玉扣纸”的生产。

2014年5月,仁化县委县政府划拨专项经费,对基地纸坊进行修缮,对传承人和土纸生产进行补贴。

2009年,仁化土法造纸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