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诊疗方案为何取消临床诊断病例?专家解读

2月20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救治经费保障、医务人员待遇落实工作情况。

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王贵强对第六版的变化做了解读。

第一,传播途径方面,第六版明确了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持续暴露的高浓度气溶胶可能存在传播风险。但这种风险是有限定条件的,不是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传播。

第二,确诊病例的核酸检测方面,上一版写的是上呼吸道标本或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阳性可做诊断,这一版把上呼吸道和血液标本去掉了,如果是大便标本检测出了阳性,也可以做诊断。希望通过这样的改进,提高核酸检测的敏感性,确诊得更确切。

第三,重症患者诊断标准方面,在原来的三条标准以外增加了一条,即在24小时到48小时,肺部的影像学快速进展大于50%的情况,要按照重症病例进行管理,使治疗更积极,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第四,诊断方面,取消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出现的背景,是因为在武汉地区由于大量的病人集中发病,导致核酸检测不能及时进行而不能确诊。为了解决诊断和救治的矛盾,在湖北地区出台了临床诊断这样一个标准,目的是使那些可能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但现在湖北地区的情况已经改变,核酸检测能力已经大幅提升,结合这种情况,经过专家组讨论,取消了临床诊断这个病例标准。目前的诊断能力,尤其实验室诊断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现在的诊断还是按照“全国一盘棋”。

第五,有效药物方面,第六版把一些临床可能有效的、初步研究有一定效果的药物纳入诊疗方案。经过专家研判,认定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这两个药可以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疾病的进展风险。

第六,进一步明确恢复期血浆治疗在临床救治中的价值,明确推荐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可以使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进行治疗,并且现在的初步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七,临床救治方面,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浆置换、滤过、灌流等等,可以清除体内的炎症因子,减缓疾病的进展,降低病死率。

第八,进一步强调中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价值,不论轻型病例、重型病例,还是一些恢复期的病人,都应该采用中医中药进行针对性治疗。其中,“清肺排毒汤”明确纳入诊疗方案,还有很多方剂目前都在广泛使用。

第九,增加了出院病人的管理,因为新冠病毒对我们来说很多还是未知数,出院以后的转归情况、有没有复发的风险、有没有再传播的风险、有没有后遗症等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讨的。希望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很好的对接,把这些数字及时反馈给社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