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屍檢全程!法醫界“福爾摩斯”出馬,能否帶來轉機?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屍檢全程!法醫界“福爾摩斯”出馬,能否帶來轉機?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多方奔走呼籲20多天後,法醫劉良終於有了第一個可供解剖的新冠肺炎死者遺體

1月19日,武漢新冠肺炎出現首個死亡病例

接下來幾天,確診病例成倍增加,死亡數字時刻變化,面對這種一無所知的新型病毒,人們的恐懼如影隨形

屍體解剖無疑是認清病毒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劉良對此確信無疑。而想開展這項工作,有幾道需要逾越的“關卡”擺在他面前:家屬同意、解剖地點選擇、解剖風險控制

眼看死亡過千例卻尚無一例病理解剖,劉良“急了”。

他發朋友圈呼籲,向湖北省政府提交緊急報告,奔走多家醫院希望提供協助,隨時做好準備衝向“戰場”。

最終2月16日,遲到已久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死者遺體解剖工作終於得以實現,與病毒的“正面較量”也由此拉開序幕。

作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繫系主任,劉良從業37年,解剖過的屍體上千具,其中不乏一些疑難重大案件的協助偵破工作,如湖南湘潭黃靜案、山西討薪案、聶樹斌案複查等,業界稱其為“法醫界福爾摩斯”

工作之外,劉良希望破除法醫工作的“神秘化”,他設置網上答疑窗口,教過的學生遍及全國各地公安系統,連網紅“法醫秦明”也自稱是劉良的學生

01 現場:每一刀都小心翼翼

第一例新冠肺炎屍體解剖的地點,選在了此次防疫戰最先打響的武漢金銀潭醫院

2月15日晚上9點,劉良接到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電話,說首例解剖可以做了。

早在等這個電話之前,劉良團隊已經做好了十足的預案,包括誰操刀、誰做後勤保障、手術後怎樣自我隔離等。在人員選擇上,劉良也深思熟慮過,以往都是老同志、老黨員先上,但

這次的新冠病毒明顯更喜歡“欺負”老同志,所以中青年骨幹被推上了解剖臺。

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模擬,箭在弦上。

2月16日凌晨一點,全副武裝進場前,劉良意識到還是“輕敵”了。

手套三層,口罩外面套面罩,最後再罩上密不透風的一層防護服,劉良馬上感覺到身體熱量由內而外開始蒸騰起來,眼鏡、護目鏡也朦朧起一片水霧。不到5分鐘,還沒正式進場,他就已經滿頭大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 劉良(左)身穿防護服。

和劉良一起進場的還有另外兩位法醫,按照預案,由劉良和其中一位操刀,剩下一人當助手。

由於武漢沒有符合要求的P3(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級別)解剖室,操作間只是金銀潭醫院一個相對獨立的手術間。他們事先準備了很多可以吸掉血水的毛巾,裝屍體的袋子已經過防水測試,確保血水不會流出來。操刀手法必須輕柔,以防在開顱時有骨粉漏出。

面對並不是完全瞭解的新冠病毒,他們每一刀都小心翼翼,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對方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 常見的法醫工具箱。源自網絡

解剖工作進行到一大半,意外發生了。

58歲的劉良畢竟身子骨不比從前,多重口罩造成的呼吸不暢,加上防護服內裡早已溼透一片,周身的不適讓他彷彿產生了高原反應一般,心慌、氣短、頭暈,進而引發低血糖。他實在無法繼續堅持,把手術刀轉頭交給了身旁的助手。

平時從解剖、取樣再到縫合整個過程,劉良本人的最快紀錄是40分鐘。這次3個人組合上陣,卻足足花了將近3個小時。

3點50分解剖結束。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 劉良(中)和團隊成員

回家沒有休息多久,中午11點,劉良再次接到張定宇的電話,又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要進行屍檢。

他再次緊急召集人員,前往金銀潭醫院。儘管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次的屍檢也並沒有輕鬆很多。下午16時開始屍檢,18時30分結束,又是接近3個小時的“鏖戰”

一天內完成兩例新冠肺炎患者屍體解剖,這樣的工作強度,劉良第一次體驗。當天晚上,他在私人博客上記錄瞭解剖的過程和感受。

他明白,這不過只是個開始,後續病理研究可能還需要10天時間, 每一步都是在和死神搶時間

02 為何這次解剖這麼難?

屍體解剖在控制流行病蔓延過程中的重要性,在2003年SARS爆發時就已經有所印證。

當時國內專家普遍認為衣原體是其病原體,直到第一軍醫大學病理學家丁彥青教授對SARS死者解剖後,才得到強有力的證據支持了廣東專家組提出的“非典型病毒,不是衣原體”感染的論斷

,將抗擊非典戰役引入新的階段。

此次對於新冠肺炎死者屍體解剖的呼籲,劉良早在1月22日就發出了。

他覺得病理解剖就像是打仗之前要去前沿陣地進行偵查,瞭解敵人的軍種、兵種、火力之後才能打好仗。無論影像學怎麼樣檢查,最後還是要靠細胞學才能確定疾病的真相。

“做CT就像隔著玻璃在看,和遙感衛星一樣,它可以看到有一片森林,但森林裡面藏著什麼東西,基本上沒有辦法識別。”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 新冠肺炎患者的CT圖像。

既然病理研究如此重要,為什麼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出現近一個月後,研究才開展?

患者家屬是第一個障礙。

雖然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為了查找傳染病病因,醫療機構在必要時可以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對傳染病病人屍體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屍體進行解剖查驗,並應當告知死者家屬。”

這裡的“告知”,在中國死者為大的傳統觀念裡,就必須得到同意

最終,第一例新冠肺炎屍體得以解剖,也是院方與死者家屬溝通兩小時後才獲得的許可。

此外,解剖地點和解剖安全性成為更大的問題。

劉良稱,他1月24日給湖北省政府發了緊急報告,29日也收到了省裡的批覆,意思是可以做,但沒有作為文件向下傳達。之後他跑了很多家醫院,所有醫生都表示支持,但涉及到具體方案,

比如解剖場地、屍檢流程規範化、可能存在的風險,這些都需要在完成評估之後才能下達批文,過程複雜冗長

救人要緊,最終國家衛健委“特事特辦”的指示,以及對醫院口頭通知代替文件審批的流程,終於促成了首例屍體解剖。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 醫生查看新冠肺炎患者CT圖像。

03 與屍體打交道30年

2016年網劇《法醫秦明》的熱播,讓人們開始聚焦法醫這一看似神秘的職業。當屍體被像洋蔥一樣層層剝開,背後的真相浮出水面。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 《法醫秦明》海報

作為業界公認的“劉一刀”,劉良解剖過的屍體有上千具,經他抽絲剝繭最終沉冤得雪的案子也不計其數。

2004年,湖南湘潭黃靜案中,死者屍體先後經歷5次鑑定,家屬均難以接受,讓司法鑑定的公正性遭遇到嚴重的信任危機。後經包括劉良在內的5位法醫學專家反覆審閱材料及相關鑑定意見,進行各項檢驗,最終作出客觀公正的鑑定結論,為此案畫上句號

2014年,河南籍民工周秀雲非正常死亡案備受關注,民警執法現場的視頻爆出,各種猜測眾說紛紜。檢察院接連推薦了三家鑑定機構,家屬均不同意,提出要遠在武漢的劉良到場負責鑑定。最終2016年案件判決,很重要的一個依據就來自劉良做出的鑑定報告。

此外還有山西討薪案、聶樹斌案複查等知名案件,劉良都沒有缺席。

“我就要劉良負責這個案子!”這句話,恐怕是劉良抵達現場後聽的最多的話。

對於公眾的信任,劉良深感責任重大。他對這個職業的理解就是——死者的“翻譯”,既要有能力也要有職業道德,讓真相公之於眾。

“做法醫要頂得住壓力、頂得住誘惑,敢把真相講出來,這是我的使命。”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 劉良

初入行時,劉良本來學的是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後分配到了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內科系。看起來前途似錦,卻不是他的興趣所在。剛好他的一個同學被分配到了法醫病理學教研室,而那個同學又死活不願接觸屍體。倆人私下一合計,歡天喜地地換了專業。

沒想到這次意外“交換”的人生,讓他與屍體打了30多年的交道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法醫職業沒有得到重視,待遇並不好。為了維持生計,工作之餘,劉良不得不去擺地攤、搗騰錄像機,甚至還跑去公園裡給人量血壓賺點小錢。進入新世紀以來,司法系統逐漸對法醫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劉良由於學歷夠高、經驗豐富,也開始嶄露頭角。

2012年通過的新《刑事訴訟法》首次加入了“有專門知識的人”這一概念,首次將司法鑑定專家輔助人制度引入到刑事訴訟中來。第二年,劉良成為國內以專家輔助人身份出庭作證的第一人。

2016年,劉良當選CCTV201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也是唯一一位獲此稱號的司法鑑定人。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工作之餘,劉良沒有忘記將法醫職業推廣普及。他長期從事法醫病理學和法醫毒理學教學、科研工作,先後主持1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公安部等省部級課題,他帶出的學生更是幾乎“佔領”了中國各省市的公安局。

也正是這樣的機緣,讓劉良和法醫秦明有了“師徒之情”

2014年安徽省公安廳組織全體法醫參加一個培訓班,秦明既是活動組織者,又是聽課者,課下還虛心地向劉良請教了不少問題。而

秦明學法醫時用到的教材也是劉良編寫的《法醫毒理學》,這才有了老師的說法

揭秘首例新冠肺炎死者尸检全程!法医界“福尔摩斯”出马,能否带来转机?

· 劉良和秦明(右)師徒合影

不論是為偵破案件、處理醫療糾紛,還是此次為確定傳染性病毒的真面目,法醫的宗旨就是讓屍體開口“說話”,“自陳”死因,這是最準確、最公正的手段。

耽誤了太久,首例新冠肺炎屍體解剖終於達成,對病毒無疑是致命打擊

劉良認為,後期還需要更多的病理解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的語氣仍然急切:現階段,有可供解剖的我們就要,對遺體標本沒有要求。等後期我們對新冠肺炎理解增加了,或許會將年齡組、性別等因素考慮進去。每個年齡組最好十來例左右,那樣總數就很大了。

希望劉良的這次拼命,能給這場“戰疫”行動帶來轉機。

本文系授權發佈,環球人物,微信ID:globalpeople2006,環球人物微信公號是《環球人物》雜誌官方微信,秉承雜誌“以人物記錄時代”的宗旨,以報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高端人物見長,兼具權威性、時效性和可讀性。在這裡,你能看到最傳奇的人生,聽到最真實的聲音,也能讀懂最有趣的靈魂。我們還有環環大家庭,陪你玩陪你嗨,就等你來!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