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導語:森鷗外,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與夏目漱石同被視為日本近代文學的開端。他曾留學德國,吸收了"美與自由"的歐洲精神,致力於解剖日本社會,重建日本文化。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森鷗外像

森鷗外代表作有《舞姬》、《青年》、《遊戲》等以明治時代知識青年的悲哀和苦惱為主題的中短篇小說,其後期的的文學創作轉向了史傳文學方面,《阿部家族》《山椒大夫》《澀江抽齋》皆為名作。他的文體集漢文的雄渾華贍、西文的明晰通透、日文的婉約優雅為一體,形成其端莊、典雅、清新、明麗的風格。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魯迅像

魯迅與周作人合編《現代日本小說》中《遊戲》和《沉默之塔》就是魯迅所譯森氏之作。就小說創作而言,魯迅的凝重犀利與森鷗外的輕靈纖穠彷彿並無相通之處,但以魯迅對森鷗外的獨到評價為經,以他們各自的時代背景為緯,就能清楚地定位出他們的文學作品在執著理想的浪漫精神、強烈關注現實的意識、複雜沉痛的內在矛盾、融貫中西的文化品格等方面的共同點。

一、魯迅與森鷗外理想及觀念的異同

魯迅在《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言道:"記得當時最愛看的作者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鷗外。"森鷗外是公認的浪漫主義作家,而魯迅卻一貫以冷峻的現實主義者、精神界戰士的形象出現。何以魯迅會喜愛森鷗外的小說,但又沒有更多地介紹和翻譯森氏的的作品,因為魯迅對森鷗外思想的接受是一個認同兼揚棄的過程。

1、個人氣質的契合

從個人的氣質和時代要求上來說,魯迅喜歡森鷗外的小說都是很自然的。陳湧在《魯迅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問題》中說:"即便在他的現實主義的小說裡,我們也會感覺得到那種有時埋藏得很深的理想和激情的潛流。"且看魯迅在《現代日本小說集》附錄是怎樣介紹森鷗外的:

"(森鷗外)他又在《杯》裡表明他在創作的態度。有七個姑娘各拿了一隻雕著'自然'兩字的銀盃,舀泉水喝。第八個姑娘拿出一個冷的熔岩顏色的小杯,也來舀水。七個人見了很訝怪,由侮蔑而轉為憐憫,有一個人說道,'將我的借給伊罷?'第八個姑娘的閉著的嘴唇,這時候才開口了,這是消沉的但是銳利的聲音,'我的杯並不大,但我還是用我的杯去喝。'"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魯迅像

"用我的杯去喝",這也正是魯迅一貫的獨立精神。從"發自由獨立之抗聲"這一角度來說,這兩個同處時代和民族劇變之際的先覺者,正是兩個具有同樣浪漫精神的孤獨旅人。那麼魯迅對森鷗外的喜愛也就不難尋找到個人氣質的鍥合點了。

2、思想的共鳴

魯迅留學於日本的1902至1909年,正值日本極力引進西方先進制度和思想的高峰時期,這種社會氛圍與魯迅當時的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懷抱是一致的。魯迅當時從進行精神革命這一總的指導思想出發,相信文學能轉移性情、改造社會。"個性之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他的"重個人,張靈明"也就是轉移性情的同義語。經由這一途徑,他必然地要傾向於浪漫主義。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魯迅畫像

《摩羅詩力說》簡直可以看成是一部浪漫主義簡史,集中反映了"不為順世和樂之音,不隨順舊俗,不取媚於群,地爭天拒。"的文藝思想傾向和理論觀點。奠基森鷗外日本浪漫主義文學先導地位的《舞姬》與後來的《修建中》、《青年》、《雁》等一樣,也正"寫的是封建的人轉變為現代人的精神變革史

",並對日本文學的現代轉型卓有建樹。

森鷗外1889年創辦評論刊物《柵草紙》,提出該刊的宗旨是"以西方美學與詩學為基礎,以審美之眼光評論天下之文章,明其真偽,曉其優劣,以助自然之力,加速盪滌之功,以滔滔文壇之流,設一柵門",不由得讓人聯想到魯迅早年在日本辦而未果的《新生》,同樣是希企在文化上進行全面啟蒙,展開戰鬥的文藝批評。

3、對森鷗外的深刻理解

魯迅對森鷗外的喜愛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的。他選譯森氏的《遊戲》和《沉默之塔》明顯是出於更重視其現實意義的原由。《沉默之塔》本是森鷗外為生田長江所譯《查拉圖》所寫之序。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魯迅像

魯迅《譯文序跋集·〈沉默之塔〉譯者附記》說了出魯迅對森鷗外的深刻認識,也證明了魯迅對森鷗外有一種更全面的理解。森鷗外並非只有"冷"的一面,固然政府高官的身份讓他社會批判的觸角有所瑟縮,醫生的職業習慣讓他的寫實冷靜深沉,但執著于思索理想人格與合理社會的熱情沒有熄滅,而是轉化成了一種婉曲的方式。

《沉默之塔》作於1910年的"大逆事件"後,假設印度西海岸的"派希族"以因襲的眼光認為藝術與學術都是危險的。帶有抗議政府對於民主自由的鎮壓的立意。"因為不論哪個國家,什麼時代,在走新路的人的背後,總有反動的人們在窺伺著,一有機會就加以迫害,只是藉口因國家和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把書中寫的和當時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中國社會情況一對照,魯迅翻譯此作的意義也就很清楚了。

4、相同的文學觀

魯迅介紹森鷗外作品時的文學觀,是建立在愛國主義思想基礎之上的個性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文學觀。認為詩人動吭一呼便會令有情者皆舉其首,從而達到振奮民族精神的目的。但他譯介和創作的最高原則都是首先本著時代和民族最迫切的需要而非僅出於個人的喜好,所以他並沒有大量介紹森鷗外的作品。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魯迅畫像

因為森鷗外小說中為數甚多的對愛情的細膩描寫、對知識分子局囿於個人小天地的孤芳自賞、以及某些頹廢情緒是與魯迅的時代使命感相牴觸的。在談到《吶喊》的創作時魯迅明確地說過,為了和當時革命的前驅者取同一的步調,他有意在自己的小說中"刪掉些黑暗,裝點些歡容,使作品比較的顯出若干亮色。"

5、小結

綜上所述,魯迅與森鷗外在浪漫主義上的交融點就在於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個性的張揚,對"不順"之世作"不平"之鳴,但是魯迅的浪漫明顯帶著一種更加高揚的姿態,更加積極入世的勇氣。因而魯迅對森鷗外的浪漫主義文學傾向有出於個人氣質的喜愛,有關注相似社會背景下的理解,更有對個體與現實關係進行全面思考後的揚棄。

二、兩者小說的比較:同中有異的浪漫主義特質

魯迅與森鷗外的小說大多為短篇。對這種體裁的偏愛也決定了他們小說創作更濃厚地聚斂抒情成分的浪漫主義特點,但這二者的浪漫顯然是同中有異的。

1、題材選擇的異同

如果把浪漫主義理解成是:較客觀現實描繪,更重視主觀抒情這樣一種藝術的對話方式。那麼顯然魯迅的小說在題材選取上,是不像接受了哈特曼美學傾向的森鷗外那樣,重視藝術中的理念與理想,更甚於寫實的。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魯迅像

魯迅最為關注的是下層勞動人民的日常世界,以及知識分子的平凡生活;而森鷗外的小說則充滿了異域風情,和日本傳統文化的優雅風致。魯迅與森鷗外都是具有詩人氣質的小說家,他們的小說無一不具有詩的要素:意象、內在節奏、餘意不盡等等。但若將森鷗外的浪漫風格比作"婉文怨刺",那魯迅則是"抗聲沖霄"了。

森鷗外的短篇《棧橋》、《修建中》、《妄想》、《奇妙的鏡子》、《花子》等,可謂篇篇珠玉。作家對社會的批評,對舊俗的微諷之外,對學問與藝術的思考藉著詩情舒展卷中。像散文詩一樣精緻的小說《杯子》,用姑娘、泉水、銀盃與熔岩色小杯幾個清新雋永的意象,表達了不從於自然主義流俗的精神品質,從而得到魯迅的認同。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森鷗外像

而魯迅的浪漫主義小說,《斯巴達之魂》、《鑄劍》、《奔月》藉助復仇的黑色人、昔日的射日英雄表現了自己戰鬥性格、人生理想的一方面。魯迅曾盛讚司徒喬的畫:"如脅下的矛傷,儘管流血,而荊冠上卻有天使的嘴唇。無論如何,這是勝利",這話也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的作品,"是黃鶯便黃鶯般叫,是鴟鴞便鴟鴞般叫",只要表現出了"倔強的魂靈"。

2、人物刻畫的異同

魯迅的小說創作還有另一種意義上的浪漫主義傾向。《一件小事》、《社戲》、《故鄉》中被肯定的人物不是具有現代民主主義思想並自覺鬥爭的人物,而是自然的人與人的素樸關係。這與森鷗外的《妄想》有不少不謀而合之處,後者在社會的經緯中,哲學的高度上回想了自己一生的思想歷程,充滿懷疑和思辨精神,開首和結尾的對大海的描寫明顯體現出了對返樸歸真的渴望。

魯迅譯這篇作品才可能是更出於個人的氣質所合。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社戲》

浪漫主義的主觀抒情和現實主義的客觀描繪,不像未然的理想描繪同已然的現實描繪那樣,具有彼此不容混淆抵拒力。主觀抒情可以在客觀描繪的基礎上,進行而不失其真摯性,客觀描繪也可以在主觀抒情的輻射中,而不失其真確性。

森鷗外在《雁》這篇小說中設置了一個""作為故事的敘述者和隱性的評述人,向讀者介紹了事件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思想的發展狀態。女主人公小玉逐漸覺醒而主動追求愛情的過程,在作者的客觀描寫下展現得細膩動人。但作為真正思考者的幕後作者,其主觀情緒還是流露於其中。""也是故事本身中的一個角色,除了評述,他時而與旁人,時而與自己爭論。同時推進了情節與作者思想矛盾的發展,起到了這種融合主客觀於一體的作用。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狂人日記》

反觀《狂人日記》,雖然以深刻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的現實意義,確立了它的創作方法導向。但其中狂人大段日記體的獨白,無疑也成為作者主觀抒情性的最佳載體。處於反封建思想鬥爭漩渦中的魯迅,以其對現實思想運動的客觀追求,走上了現實主義的文學道路。但面臨封建抑情主義,卻從未放下個性主義的思想武裝,從未輕視主觀抒情性對封建抑情主義的破壞作用。

3、寫作技法的異同

從寫作技法上來說,魯迅與森鷗外都是更注重浪漫主義的內核,而對傳統要素有一定程度的忽略的。這也是他們對各自民族現代文學的功績之一,只是魯迅的意識更加主動,技巧也更加成熟。

(1)自然景物的描寫

如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森鷗外的小說沒有接受西方浪漫主義,那種大段的主觀直抒的景物描寫方式,而是結合中國文化的點染技法和日本傳統中的含蓄內斂,輕輕一筆就把客觀景物寫得與主觀情緒渾然天成。魯迅較少忘情於自然山水,較多以我化景。他精粹的景物其色、聲、旋律和節奏都配合不同的的情緒,且實景與象徵相結合、自然景物與社會思想環境相貫通。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三味書屋

(2)故事情節的刻畫

再如魯迅與森鷗外的不少小說明顯都有削弱故事情節、加強情緒表現的傾向。森鷗外的《半日》與魯迅的《幸福的家庭》一樣,著眼於大量群眾性的思想意識狀況,著眼於人物的具有慣性力的常態思想表現。魯迅更著眼於那些沒有特殊事蹟、特殊經歷的平凡人物,著眼於人的內心世界的細緻表現。不似森鷗外那樣仍有很多重視由公開的、外部的矛盾衝突組成的故事情節的痕跡。

(3)角度的轉換

具有獨立思辨能力的作家,總是將人與現實的關係放在"有我"、"真我"、"善我"這三個漸進的層面上,去在文本中運作的。"有我"是意識到自我在精神上的存在;"真我"是審視自我精神存在的方式;"善我"是實現自我最具價值的精神存在。魯迅與森鷗外的小說創作皆是在這三個層面上追求著"個性解放、知識豐富、精神獨立、品格健全"的理想人格,這無疑是浪漫的最高層面。

森鷗外在《青年》、《遊戲》等帶有思辨性的作品在日本現代小說中頗具特色。其主人公"把觸角由外界轉向內心",無情地審視自己的靈魂深處,冷靜地探討自我的存在價值和人生意義。作品同時還對當時的日本社會、文明現狀、哲學思想以及道德倫理等展開多方面的批評。

魯迅一以貫之的"立人"思想正是他創作的最終目的。那些頗具浪漫色彩的戰士形象,正是他的理想人格的最好詮釋,堅忍、獨立、愛憎分明。對文學功利性的迴避,既是浪漫主義的特徵,又是它的致命弱點。

三、森鷗外與魯迅歷史小說的比較:歸劍於鞘與再試新鋒

歷史,因有著陳於典籍的"蓋棺定論",彷彿具有最真實的理性色彩,但時空的久遠和歷史材料的簡陋缺乏,又使它有進行文學重創的最大彎曲度,所以它成為許多浪漫主義作家鍾情的題材。魯迅與森鷗外都曾在這一領域大放異彩,但

由於寫作目的的不同而體現出了社會批評意義上的差距。

1、歷史真實與文學虛構的矛盾

歷史真實與文學虛構的矛盾,是任何一個運用古代題材來寫文藝作品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用魯迅的話說,就是"據舊史則難於抒寫,雜虛辭復易滋混淆"。他在《故事新編》的《序言》中把歷史小說分為兩類,一類是"博考文獻,言必有據者",一類是"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者"。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故事新編》插畫

2、森鷗外的應對

森鷗外在"大逆事件"後也轉向這一領域,很多作品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議論的焦點集中在這類作品是不是小說。尊重歷史與擺脫歷史束縛,本來就是處理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最大的難題。森鷗外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也力圖科學辯證地將二者調和,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仍有許多力所不逮之處,以《山椒大夫》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努力和矛盾。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森鷗外像

森鷗外自言:"我為擺脫歷史的束縛,創作了《山椒大夫》,但是當我寫完之後重讀這篇作品時,總感到擺脫得還不夠。這是我的由衷之言。"通過閱讀文本我們可以發現的確如此。無論是塑造歷史人物,還是設定故事發生的年代,《山椒大夫》都沒有擺脫時代的影響。

這就使得這部作品顯得界限模糊,主觀調和的痕跡成為一道道文學硬傷。森鷗外之所以沒能把這個矛盾解決得更好,本質上緣於他採取了合理主義與非合理主義折衷起來的曖昧的立場,這又緣於他對於順應現存制度與寫現代小說之間的痛苦採取了迴避的態度。對比寫作《沉默之塔》時的森鷗外,三尺青鋒雖未斷折,也已有歸鞘作壁懸之勢了。

3、魯迅的應對

魯迅同樣面對了這個矛盾,但他卻出色地把這一矛盾轉化為了不可模擬的歷史小說新典範。他說:"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我們是聽到過的,因為後者須有其事,而創作則可以綴合,抒寫,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也。

"

捷克學者普實克對《故事新編》這種古今雜糅、描寫現代情節、穿插喜劇性人物的手法給予了很高評價,視魯迅為開創了世界文學中歷史小說的新流派的一位大師。何以歷史這一圍困了諸多大家的題材,在魯迅的筆下如此得心應手呢?那是因為魯迅寫歷史小說和寫現代生活題材的小說一樣,都是為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茅盾像

茅盾《玄武門之變序》中論及《故事新編》處理題材的方法時說:"魯迅先生這手法,曾引起不少人的研究和學習,然而我們勉強學到的,也還只有他的用現代眼光去解釋古事這一面,而他的更深一層的用心,——借古事的軀殼來激發現代人之所應憎恨與應愛,乃至將古代和現代錯綜交融,則我們雖能理會,能吟,卻未能學而幾及。"

這段評價能更清楚地凸現出魯迅與森鷗外對待歷史題材,實際上是對待現實的態度的強烈反差。也說明了他們契合於追索理想人格的浪漫精神,是有發生層面以及操作層面上的差異的。

對浪漫藝術寫作的不同追求,魯迅與森鷗外的選擇

魯迅像

結語:魯迅正是憑藉內心洶湧的熱情,纏託於自覺的使命感,才得以解決了浪漫主義本身的特點。魯迅與森鷗外的浪漫有著相同的淵源和產生條件,但更有不同的涵蓋度、目的以及表現形式,而魯迅則更具哲學深度與現實廣度。在比較完魯迅與森鷗外作品之後,可以得出以上結論。魯迅正是因為認知了森鷗外,才使其對作品有了更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