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當面投了曹操,你覺得曹操能統一三國?

一生要強的利指導


估計曹操可能會殺了諸葛亮,因為諸葛太牛逼,這麼牛逼的人才曹操就會擔心他死後諸葛會不會攛掇權力,所以這樣出眾的人是皇家人很擔心的,


視小影


很有可能,但是諸葛亮不會加入曹操陣營。

曹操沒有能統一天下,很多人歸結於赤壁之戰,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曹操人才凋零,謀士減少,這也是為什麼曹操會在赤壁之戰之後嘆息郭嘉的原因。

赤壁之戰之前,曹操的五大謀士中,郭嘉去世,荀彧在後方,荀攸生病(後來徵東吳去世),程昱被猜忌,賈詡又是一個你不問我不說的人,所以曹操實際上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沒有能用的謀士,這是赤壁之戰失敗的重要原因。

諸葛亮若能加入曹操的陣營,那麼正好可以替補曹操謀士青黃不接的情況。諸葛亮雖然年輕,但是不能否認他擁有極強的戰略眼光,他在曹操的陣營中絕對也是頂尖的人物。從一個謀士和臣子的角度看,諸葛亮的智慧要高於司馬懿,司馬懿最後都能成為曹丕的託孤重臣,所以只要諸葛亮能加入曹營,一定能得到重用。

諸葛亮是劉備能成帝王之業的重要人員,他除了向劉備提出《隆中對》以外,還建議劉備收納流民,這樣劉備才開始有兵源,並逐步走向強大。同時赤壁之戰勝利的很重要原因是因為“孫劉聯盟”,而諸葛亮一手湊成了孫劉聯盟,若沒有諸葛亮,孫劉聯盟還很難成功。

如果諸葛亮跟著曹操混,那麼劉備在赤壁之戰之前將不會有兩三萬人馬,孫劉聯盟也很難形成,這樣曹操對付劉備的壓力就會少很多,所以曹操一統天下的機會的也會增加。

然而諸葛亮是不會加入曹操陣營,因為諸葛亮是一位有政治理想的謀士,他清楚曹操是不會興復漢室,這就與他的政治理想相違背,所以說到底曹操與諸葛亮不是一路人。根據相關野史記載,曹操是有請過諸葛亮出山,不過被諸葛亮拒絕,裴松之在《三國志》中有說過這一段傳聞。

總體而言,以諸葛亮的智慧,他加入曹操陣營正好解決曹操內部謀士青黃不接的局面,對曹操統一天下有很大的幫助,若是天命所歸,曹操一統天下還是有可能。可惜諸葛亮與曹操不是一路人,他們不可能走到一起。


帝國烽火


曹操的個人形象已經不是書中那個臉譜化的存在,從司隸校尉起步,這期間他有過立志救國,也有過生不逢時的低迷,但更有百折不撓的雄心,也正是看似一個接一個的敗仗使他愈挫愈勇,最終41歲時北方一統,可以說他的起點並不算太高,但發展道路絕對算得上教科書式的,而後期的轉折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的出現才導致變數,

眾所周知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但很輕鬆的一招離間計,就導致北伐功虧一簣,可以說諸葛亮雖然有興復漢室的決心,但畢竟不是曹操一樣的梟雄,他沒有絕對左右朝局的野心,所以會被處處掣肘,這是他絕對難以成功的關鍵,就好比一個公司只有職業經理人奮發圖強,而其他中高層更願意享受既得利益,這種所謂的一個團隊多數人是覺得被脅迫工作,那工作結果可想而知。

換言之,諸葛亮投靠了曹操,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負會放於何地呢?好比一個人沒有了訴求,投降與否已經不重要了!諸葛亮如果選擇離開蜀漢可能有一萬條選擇,但絕跡不會選擇曹操,因為那是人設和夢想的坍塌,如果說諸葛亮選擇偷開曹操,曹操陣營裡最接近諸葛亮理想的其實是荀彧,

希望曹操在興亂除痺後光復漢室,但後期發現了曹操的不臣之心,最終選擇了以生命的結束離開曹操。


歷史逗你玩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

導讀: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東漢末年數一數二的大謀士,可謂是天降奇才。昔日劉備在沒有見到諸葛亮的時候,就聽聞他本領非凡,得其便可以安天下。及至在隆中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以後,他的一番話讓劉備受益匪淺。後來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羽翼漸漸豐滿,最後建立了蜀漢。

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貢獻了許多心血,要知道劉備請他出山時,連一塊正式的地盤都沒有。後來的赤壁之戰,諸葛亮作為劉備的代表,前往江東聯絡孫權,幾乎靠著個人魅力,完成了劉備給予的使命。接下來的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迫使他不得不放棄統一天下的夢想。說到這裡,假如諸葛亮投降了曹操,能不能幫助他統一天下,答案是有一定的可能性,但不是絕對。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曹操能否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接下來分析一下。

其一:曹操可以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沒有了諸葛亮,劉備不知何去何從。

可以試想一下,若沒有諸葛亮的協助,劉備在失去新野之後,面對曹操的追殺,能否順利到達江夏。即使成功到達了江夏,下一步的行動安排怎麼進行,還有面對魯肅前來,誰又能作為特使前往江東。以後赤壁之戰勝利了,沒有諸葛亮的指點,在周瑜的精心謀劃下,劉備能否取得荊州。說到這裡,沒有了諸葛亮,劉備的行動失去了支撐,要想建立蜀漢,恐怕很難。在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爭霸中,劉備很有可能率先出局,然後曹操與孫權對決,經過一系列激戰後,曹操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夢想。

其二:曹操不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沒有了諸葛亮,劉備或許會得到龐統的竭力相助。

要知道除了臥龍以外,還有一位鳳雛,在當時龐統可是與諸葛亮齊名。面對曹操南下攻取荊襄,劉備在龐統的運作下,或許能夠做好聯孫抗曹,還有奪取荊州的計劃。另外曹操多疑的性格,諸葛亮可能與他不能很好地相處。因為諸葛亮需要的是讓他放手去幹的主公,而不會受到猜疑,顯然曹操這一點比不上劉備。還有曹操手下謀臣眾多,面對諸葛亮上門來投,說不定不會特別器重他,僅僅把他當成諸多謀士之一。這樣一來,諸葛亮投奔曹操,就不能發揮出應有的能力了。然後劉備在龐統的輔佐下,實現了三足鼎立,曹操還是沒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

總之,曹操沒能統一天下,是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在這些因素中,或許諸葛亮的影響比較大,但不會起到改變歷史走向的決定性作用。因此諸葛亮投奔曹操以後,曹操統一天下的可能性還是隻有一半。


子正尋道


難道是認為曹操不是一個伯樂?以曹操的謀略,他手下那麼多謀士?貌似就不能留個諸葛亮了?回答: 但是他們的性格又有很大的不同,諸葛亮喜歡一個人出謀劃策,不喜歡和其他人共享。 但是曹操又是一個極富“民主”色彩的陰謀家,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和自己帳下的文成共商的。 所以曹操和諸葛亮是不容水火的,諸葛亮很可能會步楊修的後塵!補充: 諸葛亮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復漢氏,而曹操是一位比較激進的激進黨 他雖然是一位能識將才於草芥的伯樂,但是他也是一位嫉賢妒能的領主,楊修,荀彧等的下稱就是非常好的例子!追問: 恩,人要學的變的聰明,伴君如伴虎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人鋒芒太露。畢竟不是好事?一個君主也是嫉妒比他有才幹的人?尋秦記裡面的秦始皇就是嫉妒項少龍比太厲害,比太有才能。才想把他給除了。以免威脅到他的地位。雖說只是電視不過也說明了人心?人心難測。回答: 原因一:諸葛亮一直視曹操為漢賊,並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政治對立! 二:曹操智囊團中人才濟濟,郭嘉、賈詡等都是軍事天才,深得曹操信任,諸葛亮沒施展才華空間! 三:投靠曹操,就沒有在蜀國時的大權獨攬,就沒有其自由發揮表現機會!補充: 諸葛亮之所以遲遲不出山,是因為他在等機會,劉備不僅政治理想(興復漢室)和他相同,更重要的是可以給他足夠大的舞臺(因為在眾多有能力有抱負的英雄中,只有劉備實力最弱,是最佳輔佐對象),兩人一拍即合!所以諸葛亮選擇劉備而非曹操!



十年一夢悠哉


曹操的雄才大略遠遠勝過諸葛亮,諸葛亮只有在劉備這個假仁假義的文盲面前,才有機會表現,劉備什麼都聽諸葛亮的,他不是也沒有本事統一天下嗎?可見結果才是最好的證明:曹操才是百姓支持的領袖。劉備只是小說作者刻意美化的。其實再美化,也掩蓋不了他悲哀無恥的偽君子本質。

諸葛亮如果在曹操帳下,會死得很早,而且也不會有晉朝,司馬懿活得久的價值就是因為魏國忌憚諸葛亮,應該說沒有諸葛亮也不會有蜀的誕生,按照曹丕曹睿的個性,魏國會統一強盛,但如果司馬懿早早的離開了魏國,奔向了吳或者蜀…算了, 編不下去了 ,愛咋滴咋滴吧,哈哈哈!

言歸正傳,曹操手下能人謀士不少,荀閥,楊閥,崔閥等各個門閥士族,諸葛亮要是過去基本就是被埋沒的命運,看看司馬懿,司馬家也算是不小的門閥了,但曹操活著的時候極力壓制,直到死後才有出頭之日。

在三國後期的蜀國裡諸葛亮才能代表荊州勢力,曹操打荊州的時候荊州的官方代表劉崇和當地最大的地方士族代表蔡冒兄弟都已經投降了,換句話說當時的荊州已經基本被曹操掌控了,諸葛亮在當時的荊州分量太輕了除了能代表他自己誰都代表不了。其次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也沒什麼大的功勞基本都是周瑜的功勞。如果諸葛亮當時投靠曹操做多也就看出周瑜的計謀然後提醒曹操,但是當時好像也有人提醒曹操曹操沒當回事。所以曹操得道諸葛亮也改變不了什麼。

曹操如果得諸葛亮將一統三國,各大軍閥全部投降!曹操得諸葛亮並不是諸葛亮的能力統一中國而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勢力投誠!曹操得全荊州後東吳將失去長江優勢,周瑜能力在強都不能抵抗曹操。益州望風而降。西涼的馬超也不會做無用之功而投降曹操。幽州的公孫家族也會比馬超之前投靠曹操!






歷史名人物


首先,以諸葛亮的性格分析,他就不可能投效曹操。而已曹操的性格來分析,他也不可能像劉備一樣那麼重用諸葛亮,起碼不會讓諸葛亮掌握那麼大的權利。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是同一類人。只不過司馬懿走上了篡魏之路。而諸葛亮只是當了一個權臣。嚴格來說,所謂的“臥龍”能力不過如此。千萬別把演義中“神話”對諸葛亮套進真實歷史當中。

坦率的講,諸葛亮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但其能力更多體現在內政上,軍事能力諸葛亮真的很一般。之所以說諸葛亮不可能投靠曹操,並不是因為什麼大義問題。我們從諸葛亮的性格來分析,諸葛亮是一個權欲心十分重的人。他喜歡的是獨掌大權,也就是說他想要的是主公對他絕對的唯命是從。這一點曹操滿足不了他。諸葛亮出世時期,當時曹操麾下謀士陣營已經趨於完善,不論是內政方面,還是軍事方面,曹操帳下謀士已經非常之充足了。也就是說曹操並不缺謀士,而且其麾下謀士甚至比諸葛亮還強。所以諸葛亮知道自己去了曹操麾下並不會被特別重視。而劉備就不同了。當時的劉備帳下武將倒也不少,但關鍵是沒有一個核心的謀士,諸葛亮正是劉備所急需的人才。所以諸葛亮知道自己去投靠劉備肯定會被重用。畢竟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可完全是兩回事。

或許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曹操的出身也影響了他的名聲。曹操畢竟是大宦官曹騰之後,雖然曹騰不是什麼禍國殃民的太監。但經歷過宦官亂政之後,士林中普遍對於宦官都沒有好感。而曹操雖然並不是曹騰的親生後代,但畢竟曹操名義上還是曹騰的孫子。所以這也讓很多人對曹操敬而遠之。就好像歷史上曹操徵召司馬懿入仕,但司馬懿就因為曹操是宦官之後,所以司馬懿一直拒絕為曹操效力。要不是曹操後來強逼著司馬懿出仕,司馬懿或許也不會效力於曹魏,也就沒有後來的司馬篡魏了。諸葛亮或許也有這方面的顧慮。

我們再從曹操方面看待這個問題。曹操是三國曆史上出了名的愛才,但曹操愛才也是有條件的。曹操本身就十分的多疑,他絕對不會把權力都交到一個人手裡。畢竟那樣風險太大了。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出,曹操麾下的所有謀士都是各管著自己那一攤子事。根本沒有誰可以獨攬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諸葛亮的本質就是權臣心態。而曹操也是一個權臣。正因為如此,所以曹操才絕對容不下諸葛亮。即使諸葛亮投靠曹操,曹操也絕對不會賦予他過大的權利。

最後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諸葛亮對於曹操重要嗎?很多人都是被小說演義給洗腦了,認為諸葛亮此人多智近妖,得到他就可以奪取天下。但實際上,真實的諸葛亮本事雖然也很大。但絕對稱不上妖孽。而且歷史上諸葛亮的能力更多的是體現在內政方面。軍事能力諸葛亮真的是一塌糊塗。那麼問題來了。曹操陣營中,軍事方面,賈詡,郭嘉都遠勝於諸葛亮。內政方面荀彧又可以吊打諸葛亮。那麼你覺得諸葛亮對曹操來說還重要嗎?或許曹操不會嫌棄多諸葛亮這麼一個人才。但諸葛亮絕對算不上曹操麾下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統一國家這種事情,並不決定於在一兩個人,而決定於天時、地利、人和以及運氣。

話說,如果曹操統一了中國,也就不存在三國了。不過,我們還是來看看曹操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吧。

曹操,他的策略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策略,導致他無法在動亂時期稱帝(因為他並沒有漢家的淵源),否則他就無法調動很多資源。他只有在藉助皇帝的權威時把全國肅清得差不多他才能稱帝。但在他有生之年,大夥還是不服,他也沒法一下子把大夥打服。這是天時不利於他。

其次,蜀地與東吳,都有山、川的天險,易守難攻。赤壁之戰後,曹操再想組織一次滅東吳的行動比較困難。所以吳國一直在西晉才滅亡。而蜀漢帝國,如果不是因為人才缺乏,也並不容易撲滅。這是地理對曹操的不利。

最後,在人和方面,曹操算是做得很不錯的。這方面是利他的。所以,多一個諸葛亮並不會影響大局,但如果郭嘉不要死得太早,倒有可能會影響。

研究歷史,離不開地理知識。研究紛爭的三國尤其如此。《三國地圖》利用地圖來讓我們更清晰地把握三國曆史脈絡。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6230788356992221"} --}

知行史話


首先,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是雙方最好的選擇。

所謂的三顧茅廬,其實是一而再再而三,多次的意思。而且過程中並不是劉備一廂情願的單相思,諸葛亮也多次去探望劉備,這既是禮節性的回訪,也是兩人之間的良好互動,有些互相“面試”的意思。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需要一位明主去展露才華;劉備身邊缺一個真正能幫得上忙的智囊和參謀。二人在互相試探、互相瞭解的過程裡達成了共識,才有了之後的精誠合作。

其次,諸葛亮沒有去投孫權,有家族原因。

諸葛亮娶了個“醜女”,並不是史書上說的所謂賢良淑德得不成樣子,而是諸葛亮看中了人家的家室。妻子的姨夫是劉表、舅舅是蔡瑁,這樣強大的家族背景,諸葛亮完全可以在劉表那裡混個一官半職。但是,諸葛亮也有識人之明,感覺劉表沒有前途。諸葛亮的兄弟諸葛瑾在江東侍奉孫權,也是開國的名臣,兩兄弟為了諸葛家族的長盛不衰,也必須各自輔佐不同的勢力集團,因此諸葛亮就不能投孫權。

第三,曹操身邊臥虎藏龍,諸葛亮難以出人頭地。

曹操身邊謀士無數,荀彧、郭嘉、荀攸 、賈詡、程昱等人都是當代奇才,曹操是“見過世面”的,雖然曹操也愛才如命,但諸葛亮如果到來那就得比較、試用和權衡。諸葛亮有才華,但需要跟別人比較,出頭也需要時間,這個過程或許會很漫長。與其做牛後,不如當雞首,選一個有野心、有魄力的“藍籌股”,比在紅海里“淹死”強太多。

第四,諸葛亮的政治才能高於軍事才能。

諸葛亮剛到劉備軍中時,職位不過是軍師祭酒,類似於行軍參謀長這樣的職務,也不是劉備軍中最重要的核心層,但是他的眼界和政治才能讓劉備逐漸感受到了能力和學識,這才一步步成為蜀漢的第一謀士以及後來的託孤重臣。在幾次北伐中,諸葛亮不擅軍事的弱點暴露無疑,幾次征討都兵敗而歸。

因此,如果諸葛亮去投曹操,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光環將大打折扣,而且統一天下需要的是軍事天才,諸葛亮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歷史轉角359度


在我看來,曹操並沒有看中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打算投靠曹營。為什麼這樣說呢?根據司馬徽的推介詞,諸葛亮和龐統得一人可安天下,如此經天緯地之材,曹操豈能毫無所聞?而關於諸葛亮的讚語,似乎都專門針對劉備而來,也就是說,諸葛亮是針對性推銷給劉備的,估計是先讓徐庶投劉,推薦諸葛亮,再由司馬徽在民間造輿論。而所謂三顧,諸葛亮的種種做作,顯然是學姜子牙釣周王,以他跟司馬徽的關係,大概率是他拜託司馬徽向劉備推銷的,故可視為諸葛亮本來不打算投曹。以諸葛亮的抱負,他必定要找一個可以讓自己得到重用的組織才行,曹營人才眾多,他沒有這樣的機會,東吳也不乏傑出之士,瞄準劉備順理成章。所以,沒必要分析諸葛亮投靠曹操的可能性,因為不可能,而且,就諸葛亮的實際才能看,他不足以輔助曹操統一三國,不說他志大才疏,起碼也是能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