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到底是隱忍還是打回去?李玫瑾教授給出正確答案

前兩天,在家沒事看了一部讓我感觸頗深的電影,叫做《少年的你

》,是一部講述校園霸凌的影片,在電影中,周冬雨飾演的女孩,在學習中被同學霸凌,從開始的隱忍到最後的反擊,這其中的轉變無不讓人感覺到心酸


孩子被欺負,到底是隱忍還是打回去?李玫瑾教授給出正確答案


其實霸凌的問題,不是近年才有的,只是因為現在網絡發達,信息流通快才讓大家逐漸關注起來,家長都很擔心孩子會出現被霸凌的情況。

尤其是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好多家庭都進入了二胎時代,雖然歡樂和幸福都變成了雙倍,但是也有一些問題逐漸顯露出來,首當其衝的就是兩個孩子矛盾的處理方法。

上下牙還經常碰呢,別提朝夕相處的兩個孩子了,都是需要父母關愛的年齡,最希望的就是自己是爸爸媽媽最喜歡的那個,這樣矛盾就產生了,大家都是如何來處理的呢?是更加偏向老大還是更加偏向老二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向誰都覺得對不起另外一個。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討論下孩子打架的處理方法吧,不僅適用二胎家庭,更適用於霸凌與被霸凌的問題。




孩子被欺負,到底是隱忍還是打回去?李玫瑾教授給出正確答案


孩子打架無論因為什麼,都會出現兩種情況,<strong>一種是孩子主動挑事引起爭鬥,另外一種那就是孩子被別人欺負然後還手。

對於這兩種不同的打架情況,家長們也要採取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

我們先來說說大家更關心被別人欺負的處理方式吧。每個做家長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更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尤其是近兩年來,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了現在大家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如果孩子經常被欺負,並且一味的讓孩子隱忍,會對身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心理,會產生焦慮或者是抑鬱等負面情緒。

李玫瑾教授曾經針對校園霸凌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如果孩子被攻擊了,不能只讓孩子忍著,讓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進行回擊才是合適的方式。

大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保護都處於<strong>過度

的狀態。經常因為孩子的安全問題而殫精竭慮甚至是杞人憂天,害怕孩子被欺負、害怕孩子膽小懦弱,但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本真具備的自我保護意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為自己戰鬥的潛質。

道理雖然是這樣,“護犢子”的心態仍然是每個家長都不能避免的,尤其是當孩子不在自己勢力範圍,當孩子脫離老師、家長保護範圍的時候。那麼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做呢?只要教會孩子兩件事就可以。


孩子被欺負,到底是隱忍還是打回去?李玫瑾教授給出正確答案


第一件、告訴孩子,不要自己主動去挑起爭鬥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小朋友以及家長,並且每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素質都是不同的,這時候,要教會孩子以不變應萬變。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請告訴孩子,不要主動去挑起事端,不要與人爭搶爭鬥,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解決的。讓孩子牢記“沒有理由的攻擊都是錯誤的行為,也沒有必要揪住問題不放”。


第二件、捲進戰鬥中,不要輸

有的人認為“不要責怪別人欺負你,而是你自己不夠強大”。要讓孩子學會什麼是自立自強,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內心足夠自信,並且擺脫“受害者”的心理。

打架是一個雙向傷害的事情,所以家長在告訴孩子反擊的時候,要做好孩子也受傷的準備。同時也是讓孩子通過反擊的方式,讓欺負人的孩子知道,在欺負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可能會受到同樣的傷害。




孩子被欺負,到底是隱忍還是打回去?李玫瑾教授給出正確答案


有研究表明,從家庭氛圍的層面上來說,經常被霸凌的孩子,家庭教育環境都有一定的共性。

被霸凌的男孩子家,大部分孩子跟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過分的親密,例如:男孩子和媽媽的關係過分親密,經常被媽媽過度保護。

<strong>當男孩子被過度保護,會讓男孩子失去勇氣,變的膽小和懦弱,同時缺少責任心。

被霸凌的女孩子家,普遍家庭成員聯繫較少,或者是單親家庭。例如:影視作品中多有提及,《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家庭都是單親家庭,母親和孩子的溝通較少。

<strong>當孩子出現被霸凌的情況,家長也一定要先自己反省下,尋找家庭中存在的問題。因為家庭才是教育的根本,尤其是父母關係,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如果父母關係不和睦,經常爭吵,孩子的性格就會膽小、懦弱、自卑、孤立。


孩子被欺負,到底是隱忍還是打回去?李玫瑾教授給出正確答案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處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正式自我意識萌芽的時期,孩子在這個時候都是以自我為主的,在孩子的眼中只有自己,所以才會跟別人爭搶或者是護東西。孩子的這些行為沒有惡意,都是出於孩子的本能,因為不能很好的進行溝通,自己的想法表發不出來,所以搶奪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在這個時期,家長要做的就3點。

<strong>第一點、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表達,用溝通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strong>第二點、如果發現孩子有爭搶的勢頭,家長要及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是快速帶孩子離開事發現場。

<strong>第三點、如果孩子已經發生了動手打人的動作的時候,一定要當時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一定不要用暴力來解決,以暴制暴只能讓孩子認為,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就是動手,無形中會助長孩子養成打人的壞習慣。


孩子被欺負,到底是隱忍還是打回去?李玫瑾教授給出正確答案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來說,搶奪可能就是欺負人的行為了,對與少年時期的孩子來說,就是霸凌行為了。

孩子會產生霸凌行為也是有原因的,<strong>根據競爭假設理論推斷,孩子的霸凌行為,多是因為學校中的競爭環境,是孩子對於挫敗和挫折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根據外部特異性假設理論推斷,孩子的霸凌行為,多是因為對自身特徵不自信,像肥胖或者是身體殘疾等;根據依戀理論推論,孩子出現霸凌行為是因為孩子缺少安全感,缺少安全的依戀。

從這麼多的推斷中可以得出結論,孩子會發生霸凌行為,主要是因為缺少安全感、自卑、不自信,孩子希望通過霸凌的行為引起他人的注意,轉移他們自身的負面情感,通過別人的痛苦來填補自己的心理缺失。


孩子被欺負,到底是隱忍還是打回去?李玫瑾教授給出正確答案


家長們就可以根據上面的這些情況,來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孩子的霸凌行為。

第一、讓孩子瞭解社會共情

要糾正孩子錯誤的偏見,並且讓孩子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只有和別人有同樣的感受,知道被霸凌的痛苦。引導孩子正確衡量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後果,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行為,並勇於承擔自己造成的後果。

第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對自身特徵不滿意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盡力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並且給予孩子鼓勵。像孩子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定減肥計劃,並且給孩子看一些成功的案例,鼓勵孩子。

第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愛要大聲說出來,中國的家長都很含蓄,很少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護,但是不說出來孩子怎麼能知道呢?所以一定要多對孩子表達關心。

霸凌行為不只是社會現象,根本問題還是在家庭中,如果當自家孩子出現霸凌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先從家庭中尋找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