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明朝很腐败吗?为什么?

用户6093132260070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在朱元璋当政的31年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朱元璋总结了元朝败亡的教训,认为纲纪废弛,官吏放纵,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这是元王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为此,他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杀戮贪官最多的皇帝。

同时,明王朝的俸禄也低的不正常,正一品官月俸米八十七石,正四品二十四石,正七品七石五斗。合成银两,一个县令月收入不过五两,折换成现在币值,一千元左右。史称明代“官俸最薄”。然而,朱元璋却从道德高度出发,认为官员应该不计报酬,敬业奉献;朱元璋相信酷刑重典可以取代一切其他努力,造成一个绝无贪污的纯而又纯的盛世。

为此,明太祖还设置了设立了御史台、并且定期考核官吏、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还允许老百姓告御状等制度,但这并未有实效,反而导致了被权臣之间互相利用,而且使反腐变成了快速追求利益的方法。著名的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前后历时十四年,牵连至死的有四万五千多人,无数人财产或者充公,家人被发配。导致了大量的利益被重新分配。

用朱元璋自己的话说:“自开国以来,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设所有司官,未尝任满一人。”此种现象,不就说明了在朱元璋时代,反腐仅是一种工具,而非真正实行吏治吗?反腐缺乏标本兼治,成了形式主义的象征作用,成了官僚集团相互制衡的手段。

朱元璋一系列的手段看似稳定了明朝的统治,可以千秋万代,但是他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些制度潜移默化的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从皇亲国戚下到县令都腐败至极。所以在后来的起义军面前不堪一击,走向灭亡。

明朝亡国皇帝崇祯帝时期

1644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分成两路向北京进军,崇祯皇帝面对形势,心急如焚,明朝到了生死存亡之秋,崇祯帝要求大臣们捐款,组建军队,可是这些王公贵胄只是象征性意思下,最多的出银也就几万两,很多都是几百两意思下,到了这里,已经看出明朝的腐败是多么的根深蒂固,都要将死之人,亡国了,还不舍得自己的金银细软。

举个例子,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被朝廷封为嘉定伯,家里十分有钱,当上皇亲国戚之后更是贪污受贿,十分贪婪,才拿出二万两。还是崇祯百般哀求,就可见一斑了。

当然据说崇祯皇帝也暗藏着私心,当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后,李自成就从皇帝的国库和小金库中抄出了上千万两白银,而各家皇亲贵族更是数不胜数,最后搜出的白银竟然达到了七千万两之多,而其他的一些金银器,华丽服饰等等不计其数。

最后,明崇祯帝于公元1644年4月25日年李自成破京师时将后妃子女(除太子外)尽数杀死,并与太监王承恩于煤山上吊自杀。

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明朝,就此灭亡。

本人认为

朱元璋反腐行动更多的是为了巩固皇权,为保江山社稷。对贪污的人确实也出手惩治,但是侧重面我觉得不对的,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前后历时十四年,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的。所以,明太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同时官员的低薪制又加剧了腐败的蔓延。如果不贪污,一个大明的官员根本活不下去。官员们糊口的生存权利,那底层的官员贪污,加剧的是阶级矛盾,人民的生活就会更加水深火热,也给以后的起义军埋下了伏笔。一棵树,根烂了,再郁郁葱葱的树叶是将死的,只是时间问题。

明朝的灭亡确实让人惋惜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