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門技術活:3大誤區,4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哪有那麼難


溝通是門技術活:3大誤區,4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哪有那麼難

一、使用“暴力”卻不自知

“氣死我了!”一回到座位上,楊尚就憤憤地把手裡的方案拍到了桌子上。

上週公司來個新人,領導讓楊尚帶帶他,楊尚很上心,安排了一些工作給新人練手,可新人總是做不好。楊尚也有些著急。

“給了你這麼多時間,這點小事,你都完成不了,就沒見過上手這麼慢的”。

最終效果並未得到改觀,新人也稍有點牴觸。

溝通是門技術活:3大誤區,4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哪有那麼難

其實新人開始工作,受個體差異影響,難免適應工作有快有慢,不能過於著急,言語上略加暴力的催促,反而會令人產生逆反心理。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

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的確傷人!言語上的職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聖雄甘地說:這種隱蔽的語言暴力,就像是地獄之火的燃料供應,拳打腳踢是一種暴力,另一種暴力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那就是語言上的暴力。

因此,學會非暴力溝通

很有必要。

二、暴力溝通的三種表現形式

學會非暴力溝通前,讓我們先了解暴力溝通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職場上,我們擔心踩到地雷得罪上司,說話總是小心翼翼;我們害怕說出自己的請求,讓我們的處境如履薄冰;我們總是著急說出自己的想法,以為可以博得滿堂喝彩。

實則不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如果忽視暴力溝通的三種表現形式,便會導致各種問題。

溝通是門技術活:3大誤區,4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哪有那麼難

第一,用自我道德的標準來評判別人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或者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正確的、不道德的。這就是過分“以自我為中心”了。

比如,楊尚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以自己為標準,新人理應取得他期盼的進步一樣,要承認每個人先天的差異性,否則難免拔苗助長。

第二,遇事總想回避責任

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可是在我們的語言當中,總是包含很多“不負責任”的詞語。比如“領導是這麼要求我們的,所以我也就這麼做了……”,這顯然是在逃避責任。

這種行為表面上看是依命令行事,卻忽視了執行時的主觀能動性,出了問題,便將矛盾轉移,不利於溝通,更談不上解決問題。

第三,過分的要求有些強人所難

我們總是希望別人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和請求,然而當別人不能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生氣懊惱,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甚至進一步的報復。

正如生活中一些貪婪的人,一想一味索取,但不懂感恩一樣,覺得別人幫自己是理所應當的。

溝通是門技術活:3大誤區,4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哪有那麼難

要明白,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請求無疑是在強人所難,別人幫助是情分,不幫助是本分,我們應該坦然面對別人的回應。

三、學會四要素,懂得非暴力溝通

用《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話說: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明確自己的觀察感受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通過對“非暴力溝通”定義的闡述,我們明確了它的四個要素,即: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這也是《非暴力溝通》整本書的精華所在。

01 學會描述觀察,而不是妄加評論

當我們作為聽眾時,聽到對方說話,如“你永遠這麼笨”“你怎麼每次都錯”等數落性的語言時,我們的直接反應是心裡很難受。

溝通是門技術活:3大誤區,4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哪有那麼難

雖然你試圖安慰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效果甚微,你仍然覺得心裡憋屈。那怎麼辦?

非暴力溝通中,第一步區分“觀察”與“評論”。我們馬上能區分出評論其實是對方的一種主觀想法,一種觀點而已,只是漂浮在空中的幾個字罷了。

其次溝通中不要用“老是”“每次”“永遠”“經常”等類似這種詞語。因為它們殺傷力與破壞力極強,有人稱它為“不負責任的靜態語言”,即一棍子把對方打死的語言。

並且不要將觀察到的客觀事實和主管評論混為一談。

比如:

她花了一整天時間做計劃。(觀察)

她做事效率低下。(觀察評論混為一談)

02 學會表達感受,而不是吐露想法

什麼是想法,什麼是感受?

我們常常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會表達內心的感受。比如說:你怎麼怎麼,就是想法。

在我們的腦海中,有許多關於“心情”和“感受”的詞語,比如高興、難過、害怕、悲哀、激動、遺憾……

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鼓勵我們將這些描寫“心情”和“感受”的詞語,引用到日常的交流當中。

舉個例子:

說法:“你不能理解我!”(想法)

說法:“我很傷心,因為我覺得你不能理解我!”(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如果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無疑會更容易引起聽者的共鳴和認同,更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試想一下,為什麼我們在網絡上文字聊天的時候,發一些表示心情的“表情包”,會讓人們感覺更加親切。這和“非暴力溝通”的“感受”是相同的道理。

溝通是門技術活:3大誤區,4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哪有那麼難


03 明確自己的需求而不另對方迷惑

傳統文化並不十分鼓勵個人表達需要,漸漸的,我們也不會表達需要了。

如果你不看重自己的需要,那麼別人也可能不會看重你的全部,如果直接說出需要,就有可能獲得對方積極的反應。

有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兩者道理也差不多。

比如,當你完成一項重大任務或者業績有很大突破的時候,應該主動找上級表達自己升職加薪的需求。

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影響時,更要勇於表達需求:

比如旁邊同事吵到你工作:

說法:“你太吵了”(模糊)

說法:“請不要發出噪音,吵到我工作了”(需求)

馬歇爾博士說:不幸的是,我發現極少有人善於表達他的需要,相反對於批評,侮辱之類的溝通倒是很在行,而在這些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隔閡。結果原本可以輕易解決的衝突也變得無法解決了。

04 準確提出請求而不是命令

首先,請求必須具體,而非抽象的語言。

好的請求,必須具體!具體!再具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具體到可以做的某一件事。

你可以和同事說:你可不可以把用過的文件放到指定文件袋裡,而比“你把文件收拾好”的請求具體多了。

最後,好的請求,不是“要求”和“命令”。

不要命令,不說:你馬上給我怎樣,你必須怎樣,趕緊怎樣諸如此類的話,否則,對方的反抗是必然的。

我們很少用協作的態度把事情做完,而喜歡用操控的方式要求對方做事。如果我們把“你必須怎樣”換成“你可不可以”或者“你可不可以和我一起……”,那達到的效果就不太一樣了。

溝通是門技術活:3大誤區,4個要素,非暴力溝通哪有那麼難

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被逼著去做事,而喜歡自願去做事,更加喜歡協作去做事。


總結一下,“非暴力溝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變換一種溝通方式,儘量避免以上三種誤區(不恰當的暴力溝通方式)。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兼顧彼此之間的感情,兼顧彼此之間的需求和請求。而不是自私自利、頤指氣使的命令要求。

最後,舉個例子:

(觀察)此刻你正在看我的文章

(感受)說實話,我感到很開心

(需要)我其實很需要你的關注和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