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小麥收割後如何儲存,才能保存長久,還不變質?

鄉村隴原


還有不到半月小麥就要成熟了。從去年9月底,耕種,噴灑除草劑、農藥,旱澆澇排,豐收時刻即將到來。辛苦耕耘換來的幸福果實怎樣保存呢?



小麥脫粒後,要除淨麥糠,將小麥暴曬。暴曬時,要勤翻動麥粒,做到受熱均勻。暴曬兩天後,將小麥暫時貯存一星期左右,按我們這裡的說法是讓小麥‘’出出汗‘’。‘’出過汗‘’後,再次暴曬,小麥基本曬乾。曬乾的標準,按要求是達到含水量13%以下。但我們農村都習慣用牙咬一下,只要在咬麥粒時,覺著有點費勁,咬斷的麥粒截面整齊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小麥在麥場曬乾後要在3點之前趁熱入庫。因小麥‘’皮薄肉厚‘’,容易吸潮。


小麥入庫前,要將容器打掃,晾曬。用的容器儘量不用水泥製品,如水泥池子等,因為水泥製作的容器處理不好容易吸潮。我們當地一般用燒製品,方言叫大甕。倒入小麥之前,在甕底墊上土坯防止吸潮,並在甕內底層墊上3一5cm左右曬乾的麥糠。在小麥裝滿一個大甕後,頂層撒上一層麥糠,並用無毒薄膜封蓋紮緊。這樣既防止小麥受潮,也能在密不透風的情況下,防止滋生害蟲。小麥入甕後,要經常檢查:把手伸進翁內,如感覺發熱,說明要黴變,應及時晾曬。


當然,各地貯存方法不一樣,有的用藥物燻蒸容器,有的在容器內放入曬乾的植物,如艾草等,防止生長蟲子。但不管哪種辦法,前提是要將小麥曬乾防止黴變。


泰山農家人


以前小麥收割後保存都需要曬乾後存儲在自家糧倉,等待漲價後出售。現在的糧食價格穩坐泰山,多數農村人都很少在自家屋裡長時間存放糧食了,隨之而言的新型存儲方式也逐漸出現了。

家裡在農村,沒少和麥子打過交道,以前家裡大批量承包過幾十畝地,大部分都用來種植麥子和玉米,少量種植了果樹,再加上最早以前家裡開過磨坊,專門從事麵粉加工事業,所以和小麥有不解之緣。

一,固定的糧倉存儲。

以前人工收割時期效率較低,小麥的晾曬存儲工作比較大,用73歲鄰居的原話說就是翻過去倒過來的曬了裝,裝了曬,一場麥子從收割到家晾曬入倉沒有個把月甭想睡個安穩覺,存儲是建立在曬乾的基礎上,在每個裝滿小麥的化肥袋子裡塞入糧倉藥防止返潮出蟲,最後入倉存儲,幾乎家家都有個大糧倉。

二,活動的糧倉存儲。

後來演變到機器收割時候,家家經濟水平也有所提高,拆了舊房蓋上了漂亮的新房子,糧倉漸漸消失在視野當中,取而代之的是洗澡間,收割回來的小麥也很少再大批量存儲三年五年的了,經常這邊剛曬完,門口來個收麥的,價格還不錯,順道都賣了,只留少部分口糧供應自家需要,這時候出現了屯麥的大屯,有塑料的,有不鏽鋼的,還有鐵皮的,我們會將剩餘不多的小麥裝成口袋扔進去,或者直接散倒進去,也就成了農人的活動糧倉了。

三,先進的糧食銀行存儲。

今年我在村子裡見到了一種新型存儲糧食的辦法,有人做起來了糧食銀行,在村子裡開個車裝了個大喇叭開始宣傳,這是啥樣的操作呢?說白了就是將糧食像人民幣一樣存儲在他們那,定期存儲,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給農民一個糧食存摺,憑存摺可以兌換米麵糧油,存儲糧食每月都有利息返還,到時間想賣還可以直接替農民出售。


布衣小農人


小麥收割後,有人選擇賣掉,有人選擇先存起來,等價格高一些再賣,對於後者來說,如何保存是個問題,如果在保存過程中,發生了發黴或者發芽的情況,或者有很多蟲子,就會導致小麥的品質降低,輕則收購價格降低,嚴重的情況下,沒有人收購,所以,小麥如何保存很重要。

小麥儲存時,根據不同的季節,要有相對應的措施,具體如下:

1、晾曬

入庫前,要對小麥種子進行暴曬,把含水量降低12%以下為宜,原因是含水量12%以下的小麥,可以長時間儲存,並且不容易生蟲、也不容易發黴。

作為普通農民朋友來說,可能沒有精密的儀器來測量含水量,一般情況下,小麥收穫後,清理的天氣下,中午時候暴曬2-3小時即可。

2、趁熱進倉

小麥種子具有耐熱性,所以,在小麥暴曬的情況下,趁熱入倉,一方面,可以起到殺蟲的目的,另外一方面,還能夠促進麥種通過休眠。

一般情況下,夏季晴朗的天氣,能夠把小麥曬到40度左右,這時候可以及時入倉,隨後進行密封,大概持續十天半月的時間,能有效殺滅害蟲。

3、蟲害

小麥儲存過程中,主要的害蟲有麥蛾、玉米象、大谷盜、谷蠹等,做好防治工作,可採取高溫密閉法,或者是通過藥劑燻蒸,一般的做法,小麥晾曬後,做好清理工作(把雜質清出去),然後趁熱入倉,隨即密封、燻蒸,可用藥劑有磷化鋁。

4、通風

進入秋冬季節,要定期對糧倉的溫度和溼度進行檢查,尤其是一些多雨潮溼的季節,糧倉內的小麥很容易起熱,如果出現溫度升高過快的情況,要及時進行通風降溫。

另外,有些家庭的糧倉,密閉性不是很高,如果有水分進入,比如漏雨或者有積水,會引起小麥發黴,也要及時進行通風,保證小麥的品質。


農民的小幫手


小麥收割後如何儲存,才能保存長久,還不變質?

說實話,收割回家的小麥,在農村想保存長久不變質,在不噴撒藥物的情況下,沒有相當的經驗是辦不到的。

小麥不象稻穀,儲存不當不僅易黴爛變質,還很容易生蟲,造成損失。作為身處農村,每年都要與麥子打交道的"樂享未來的農村人"來說,身有體會。那麼,我又是怎麼來儲存的呢?

首先,小麥收割回家後,選擇晴好天氣,將麥子曝曬幾天,當麥子曬至全乾後(標準是麥粒進口一咬粉碎),在中午的太陽底下,趁熱將麥子裝入帶有內膜的包裝袋,然後扎口,至乾燥室內墊高堆放封存。為了能保放長久,堆放封存期間,不要經常去觸摸,封存好了的在堆放期間經常去觸摸不知道是怎的,容易生蟲。所以,在堆放封存期間,只要是斷乾的麥子,在外圍觀察其情況就行。



如果小麥不多,家裡有空置的平時用來盛水、現在不用了的大陶瓷水缸,用它來密封儲存小麥是最好不過的了。也是一樣,選擇晴好天氣,將空置的陶瓷水缸與麥子一同在太陽底下爆曬,當麥子曬至全乾(口咬易碎),再在太陽底下趁熱把麥子裝入已曬過的乾淨空置的陶瓷水缸裡,將其封蓋保存,不僅麥子能保存長久,還不易生蟲黴爛變質。


當然,題主想小麥儲存時間長久且不變質,具體還是要看題主到底是想把麥子要存放多長時間了,上面兩個方法將麥子儲存三五個月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題主是想把收割回的小麥存放個一年半載,或是更長的時間的,那就要視情況,將上面兩種情況儲存的小麥,在其儲存中間抽時間有必要將存放的麥子進行一次翻曬。

我是"樂享未來的農村人",以上是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樂享未來的農村人


不知不覺,時令已進入夏季,又到了三夏大忙的季節。按照陝西關中農曆說法:四月芒種不見田,五月芒種才下鐮。當然我國地域遼闊,根據氣候特點,小麥收割的先後順序基本是從東部省份依次開鐮。在農業機械化不發達的年代,夏收又叫"龍口奪食",從種到收,農民辛苦一年,到底收穫如何,還要看天吃飯。收割期,天氣晴好,不但能確保小麥顆粒歸倉,而且小麥質量會很好;最怕陰雨天氣,三天小雨,可以讓農民一年的辛苦泡湯。有時雖然收穫數量不會減少多少,但是品質有可能大大降低,出芽、生黴的小麥是不能食用的,因為嘔吐黴素可能超標,再者食用口感特別差。所以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農民在小麥收穫期,收割小麥大過其他任何事情,再遠都要提前趕回家,搶收小麥。好在現在收割機數量大增,基本能滿足收穫需要。

說到小麥收穫後的保管,能做到"曬乾揚淨,按時查看"就可以了。

隨著時代的變化,農民存糧觀念已變,以前農家主要經濟來源依賴糧食,除過自己日常食用外,需要錢時,糶幾鬥糧食換錢。而現在糧食已經不是農家的主要經濟來源,有的家庭主要種植了經濟作物,只留一點口糧田。有的家庭成員大部分時間在外打工,家裡常年留守的只是一些老人、孩子,不方便保管,也不方便加工小麥,他們基本選擇的是小麥收穫後,經過晾曬全部賣了。日常生活也是直接購買麵粉。所以這些家庭基本不會有存糧。

至於存糧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首先要將小麥徹底晾曬,確保小麥水分含量在12%以內,當然一般家庭沒有測量小麥水分含量的條件,那麼可以通過感官檢測的辦法確定小麥的乾溼度。有經驗的農民可以通過手摸,牙咬,看色等方法判斷小麥的乾溼。通常乾燥的小麥,摸得時候會有滑爽,扎手的感覺,牙咬時不易破碎,有崩牙的感覺,一旦咬破小麥整粒會破碎,而溼麥不但容易咬破,而且咬破後會是一整片,不會粉碎,只是咬扁了。

晾曬的時候最好選擇晴好的天氣,不但能很快的降低小麥水分,還能通過太陽殺死小麥中的各種黴菌,害蟲,有利於後期保管。存糧設施也很關鍵,不但要能防止老鼠破壞,還要能達到密封、防潮的效果。現在市面上有買的專業用於農戶存糧的彩鋼糧倉,一般三層,有防潮墊,有密封蓋,有出糧口,使用很方便。存量不少,而且實用美觀。

存放地方也很重要,儘可能選擇通風,乾燥,陰涼的地方,這些是確保存儲期小麥質量的關鍵因素。

好啦,在準備好糧倉以後,最好選擇一個晴好的天氣,把準備入倉的小麥徹底攤薄充分晾爆曬,在下午四點之前,趁熱將小麥入倉,這叫小麥的"熱入倉",可有效的殺死糧食中害蟲,為後期的安全保管打下良好的基礎。不是所有的糧食都可以進行"熱入倉"的,比如玉米就不可以。當然不是一放入糧倉就萬事大吉了,日常還要堅持按時查看糧情,什麼是糧情?分開來說就是存糧的溫度變化,有沒有在存儲期間糧溫突然連續升高;有無蟲害活動,是否返潮等。萬一出現上述情況,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晾曬。

最後在強調一點,小麥有後熟期,新麥存過三個月後食用,口感才最好,當然不是存的時間越長越好,連續存儲兩年以上品質開始有所下降,口感反而不好。


被褐有言


現在隨著小麥大型收割機的收穫小麥,小麥在收割的時間點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麥收穫的時候就是小麥的幹度就很高了!我這幾年種植小麥也許真是想吃自己種的小麥磨的麵粉吧!所以每年都會囤1000多斤小麥留做一家人的口糧!小麥現在也分為硬碴和白碴小麥,白碴小麥適合自己家磨面吃!對於收穫小麥以後怎麼樣保存不發黴不生蟲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在小麥收穫以後拉回家晾曬在塑料布上,如果說自己家的小院子水泥硬化了以後可以直接攤曬在水泥地上也可以!小麥需要再晾曬2--3天的時間!具體來說我們這裡的老百姓判斷小麥曬乾的標準就是放到嘴裡用牙咬一下就知道了!

其次在儲存小麥的時候我家裡有專門買的一個圓桶的麥囤,先到集會上的五金店既再購買一套圓桶的塑料袋,專門用來囤麥的!在麥囤地下一定要先放一層木板防潮然後再把麥囤放到木板子上就可以了!比較好的窖麥的當時就是用白酒,一小瓶白酒擰開瓶蓋用紗布包紮住即可!讓它有揮發性!窖麥一定要選擇晴天的下午2-4點之間進行,這樣的話小麥的溫度比較高也容易發熱可以殺滅一些害蟲的寄生卵!裝滿囤以後立即把麥囤裡的大塑料帶給捆紮好不讓它跑氣!這樣的話小麥就能夠保存一年以上的時間不會壞也不會生蟲子!


豫東小農


這兩天,我們這裡本該收割小麥了,由於天氣原因不得推遲幾天,而且還感染了赤黴病,產量也會有所下降。小麥感染了赤黴病,不利於留種,今年也不儲存了。亮仔現在以種植水稻和小麥為生,很高興為大家分享我們如何儲存小麥的?

小麥種植管理相對容易些,我們管理的也比較粗放,對於儲存也是比較簡單的。

小麥收割現在基本上用收割機,收割機收好之後裝袋,天氣好的話,直接將袋拖到乾淨乾燥的場地上晾曬。小麥收割之後,還有一段生長時間,還會呼吸散發熱量,量多堆積一起,時間長了容易發熱,導致變質,要適時晾曬。在晾曬的時候,選擇太陽充足的時候,把小麥均勻的攤開攤薄,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翻面,確保每粒麥子得到充分晾曬。太陽好的話,基本一天就可以了,在太陽落山之前收回家,以免天黑下霧回潮。現在,也有一些小面積種植人工收割,在晾曬的時候,把麥殼等雜質篩乾淨,更利於陽光的照射,也方便以後加工麵粉及保存。


有時候,收割小麥時天氣不好,剛收割好就下雨了,適時的找寬敞的地方攤開晾著,待到天氣好的時候再進行晾曬。去年,收到最後幾十畝的時候,就下雨了。當天晚上,淋了雨的小麥就停放在沒雨的地方,第二天還是下雨,就把它們分別攤開晾在空著的走廊上和屋子裡,之後好幾天天晴,才拿出去晾曬,曬好之後家裡儲存,第二年做種並沒受影響。

晾曬好之後就是儲存,其實很簡單。在屋子找個合適的空地,在上面鋪上木板,把曬好裝袋的麥子放上就可以了。之後,根據空氣溼度和存儲的時間長短,檢查一下麥子是否受潮及發熱,如果有也要及時重新晾曬。

農家保存這樣做,基本就可以了。如果擔心有蟲,可以使用防蟲劑,以磷酸鋁為代表。當然,有大量的小麥需要保存,可以選擇現代糧倉進行存儲,使用冷庫環流燻蒸科技,既能很好的保存,同時也能很好的防蟲害。


亮仔為農


我是一個老農民,我說一下我自己的經驗,我的經驗是小麥收臘黃期,這期間收的小麥顆粒飽滿,產量高,用聯合收割機收穫損耗小,(等麥穗幹了收割機拾禾器一碰就容易把麥粒掉地裡)缺點就是含水量大,涼曬起來比較費勁,一般曬到百分之十七、八個水就行,待曬乾後,用編織袋裝滿並紮緊袋口,在乾燥通風的房間裡地面鋪上塑料布,把袋子碼好,再把“磷化鋁片”用衛生紙包好,一片一包,每三四袋放一包,最後用大塑料布封嚴,這樣儲存小麥半年沒問題,中間也不用再倒登出來涼曬。具體到危害糧食的害蟲很多,其中有:玉米象,赤擬谷盜,米象,雜擬谷盜,麥蛾,鋸谷盜,大谷盜,黃粉蟲,黑粉蟲黃菌蟲等六十多種害蟲,最常見的也就八九種。還有一種藥物儲存方就是用防蟲磷,把小麥攤開後用防蟲磷兌水錶面拌藥,攪拌均勻後再曬乾儲存,不過此方操作起來比較費勁,農民一般不太採用。



古村居士1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了,小麥存儲尤其重要,會存了存個三五年保持原質原味,不會存存不到一年面質變味,請看存儲方法。

一、麥子收後應優先曬糧。大家知道每年一到收麥開始,有好多農事都要一連串去做,收割曬糧種秋抗旱施肥治蟲。好多農民手忙腳亂。有的是收了麥先種秋後曬糧,有的是麥子收到家,種上秋騰出時間專一曬糧。那麼究其先曬糧好還是後曬糧好呢?以我看當時有晴好天氣應搶先曬糧,應把糧食搶先曬在暑伏前期。一來糧食曬得幹二來不易返潮好存好放。這就是在存儲小麥之前要事先做的第一步,那就是把小麥曬乾揚淨再存儲。

二、現在說起小麥收割後怎樣保存。其實有的農民收後麥子隨即就賣給收糧店了,根本不用存放。有的是把糧食拉到家裡隨便堆在涼棚裡,等糧價上漲再賣掉。不過有一些農戶存糧都是買個鐵皮麥圈,也有的使用膠皮做麥圈進行保存小麥。但有的因麥子不太乾存放不了幾個月就會返潮發黴腐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就是因為鐵皮麥圈看著乾淨就是有點圈氣,不利於小麥呼吸排汗。以至造成麥圈底部返潮及帖近麥圈裡層周圍掛汗使小麥返潮變質。為了改變不良現狀,希望大家在裝圈入屯之前應把曬乾的小麥冷卻放涼後再入屯。或利用人工製做的布沙袋分層分格存入麥屯,以便達到更好吸收水份潮氣,這樣做會使你的小麥存放更放心更安全。




農村土秀才


我的老家在山東半島農村,我們這裡也是小麥的主要產地之一。每年小麥收穫之後,父母都要保存一些,留足一年的口糧,多餘的才拿出去賣掉。我們當地農村,保存小麥的方法主要是“三個字”:

第一個字是“曬”。就是要把小麥曬乾,這是保存小麥的基礎。小麥收穫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完全乾透,因為那樣收割的時候會掉粒造成損失。因此,收割以後的小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攤到場院裡,或者空閒的地方進行晾曬,目的是降低小麥的水分,適合長期保存。那究竟曬到什麼程度,可以保存呢?農民並沒有專門的儀器來測量一下,我的父母一般都是用牙咬一下,一咬就知道是不是曬乾了。

第二個字是“封”。保存小麥,如果是放在編織袋裡或者麻袋裡,到了夏季很容易生蟲。我們村的老人們保存小麥,以前一般是用一個大缸,有的是燒製的大水缸,有的是水泥缸。缸裡套一個大塑料袋子,小麥收穫曬乾之後,就把小麥裝進大缸裡的塑料袋,再把塑料袋的口紮緊密封起來。這樣,既能防蟲,也能防潮防黴。


第三個字是“燻”。為了預防小麥的生蟲,過去,人們一般會在這個大缸的頂部再用毒砂封一層。毒砂,就是用一些六六六或者辛硫磷等農藥,攪拌到砂子裡。毒砂封在存小麥的大缸最上一層,類似於糧所的燻倉,既能預防小麥自身生蟲,還能防止老鼠等偷食。這樣保存的話,基本上可以存放三兩年沒有問題。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或者啟發。您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關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