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胡適,真正的君子

胡適:“魯迅罵我十多年,但我從不回應”!何謂君子!

魯迅與胡適交惡,罵胡適最兇,但胡適從不回應。1936年魯迅去世後,作家蘇雪林給胡適寫了一封長信,稱魯迅是“刻毒殘酷的刀筆吏,陰險無比”。但胡適不出一句惡聲。

最終,《魯迅全集》還是胡適幫助給與出版的。當許廣平就《魯迅全集》出版事宜給胡適寫信,請他“鼎力設法”介紹商務印書館時,胡適“慨予俯允”,立馬出面推薦讓商務印書館出版,並親自擔任魯迅紀念委員會委員,為《魯迅全集》的出版奔波效力。

胡適為什麼會這麼做?胡適的一句名言說明了一切,他說——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他在給楊杏佛的一封信中說:“我受了十餘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得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得太過火了,反損罵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

大學者陳之藩說,每次讀胡適給自己的來信,並不落淚,而是想洗個澡,只覺得自己汙濁,因為從來沒見過這樣澄明的見解與這樣廣闊的心胸。

胡適26歲做北大教授,後任北大校長,自掏腰包資助過的學者有:林語堂、季羨林、吳晗、羅爾綱、周汝昌、李敖、沈從文、千家駒等等一眾俊才。

真正的大家!絕對的君子!迄今為止。

胡適與民國是命中註定的 。如果民國少了這樣一位謙謙君子,民國好像就黯然失色了。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民國極有國際聲望的駐美大使,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者,他一手締造了民國的氣質:早期魯莽衝動,新舊交揉;到後來風流溫厚,澄澈明亮,終成一代大師,開創一個時代的風潮至今。

中國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人格,便是君子。

但何為君子?

君子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該怎樣做君子?

若求答案,毫無疑問,世間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適。

陳丹青說胡適:“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唐德剛說胡適:“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羅爾綱說胡適:“我還不曾見過如此一個厚德君子之風。”

錢鍾書說胡適:“統言之,胡適之品格絕高於蔡元培等。”

君子不降志、不辱身

1958年,在一次就職典禮上,蔣介石致訓:“應擔負起復興民族文化之艱鉅任務......”,胡適站起來,一開口就說:“總統,你錯了。”然後逐條駁斥蔣介石,蔣介石氣得全身發抖。蔣介石原來是去“致訓”的,結果成了“聆訓”。

蔣在當天日記中憤慨記錄:“今天實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橫逆之來。”

這就是“不受左右”的胡適。“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趕時髦,也不迴避危險。”學者王元化說:“我這輩子,最欣賞胡適這句話。”

1962年2月24日,胡適突然心臟病猝發,這位偉大的謙謙君子與世長辭。整個天下,哭聲一片。梁實秋說:“但恨不見替人。”但蔣介石心裡的石頭終於放下了,他在日記中寫道:“胡適之死在革命事業與民族復興的建國思想言,乃除了障礙也。”

李敖說:“40年來,能夠一以貫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傳他所相信的,而且在40年間,沒有迷茫,沒有‘最後見解’的人,除了胡適之外,簡直找不到第二個。”

正是這樣一個溫暾的謙謙君子,才能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著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現,不世故。以這樣一個平和的態度,在那樣汙濁的世界裡特立獨行6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