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什麼美國一直髮生槍擊案,難道禁槍就真的那麼難嗎?

1

關於美國殖民地形成的歷史前面已經寫過很多篇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看,這篇主要想聊一聊為什麼美國現人明知道槍支氾濫很不好,但是為什麼控槍就是那麼難呢,這就又要回到殖民地那段歷史了。

北部的新英格蘭的殖民地已經在英國名聲與遠洋了,分別是:普利茅斯、馬薩諸塞灣、羅得島、康涅狄格、新罕布什爾。

遼闊的北美大陸讓來自狹隘的歐洲島國的英國人眼界大開,他們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富足之地”。在英國,由於地域狹小,只有貴族或大富之人才可能擁有土地,平民連做夢都沒想過。可是,當殖民者來到北美,滿眼看到的就是土地,而且你可以合法的擁有這些土地,只要你能開墾,要多少有多少,於是大量的英國人,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蜂擁來到了北美。

這就讓另一夥人憤怒了,北美真正的主人印第安人已經在這裡世代相傳了幾千年,眼看外國人來到這裡,不停的搶佔他們的土地,他們如何能容忍?怎麼能容忍!


為什麼美國一直髮生槍擊案,難道禁槍就真的那麼難嗎?


雙方慢慢的從原先的互有交易開始漸漸進入了敵對狀態,這篇的主角就是一個很有名的印第安部落:萬帕諾亞格部落

2、

萬帕諾亞格部落的首領馬薩索伊一開始與殖民者相處的還不錯,他與普利茅斯的第一任總督約翰·卡弗簽訂了和平協議,希望大家能和平共處,初始,的確雙方相處融洽,畢竟,英國人剛來,食物供給不足,都是印第安人給他們救濟的,不過殖民者倒也是知恩圖報,他們從舊大陸帶來很多家禽、家畜,比如豬、羊、牛、馬、雞,還有狗和貓,都送給了印第安人,另外還給了他們工具、武器和馬匹。

尤其是馬,原來北美地區是沒有馬的,但是當殖民者把馬引進美洲,印第安人立刻如虎添翼,原一下子全都變成了騎兵了。


為什麼美國一直髮生槍擊案,難道禁槍就真的那麼難嗎?


前面我們說了,隨著殖民者越來越多,他們對土地的渴望也越來越大,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對基督教那最初的好奇漸漸變成了仇恨。

在馬薩索伊還活著的時候,衝突已經開始發生。馬薩索伊盡全力周旋,勉強維持著脆弱的和平,可是,他的兒子們,就不以為然了。馬薩索伊有兩個兒子,大的叫瓦姆蘇塔,小的叫梅卡塔姆。關係融洽的時候,馬薩索伊還請普利茅斯議會為兩個兒子取英文名字,議會把古希臘兩個國王的名字送給了這哥倆。老大叫亞歷山大,老二叫菲利普。

馬薩索伊去世,亞歷山大成為萬帕諾亞格部落的領袖。1662年,他去普利茅斯與總督約西亞·溫斯洛談和平協議的事,在回來的路上被殖民者偷襲幹掉了。印第安人群情激憤,歷時兩年的“菲利普國王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3

這裡我們要補充一點就是殖民者當時沒有正規的軍隊,他們靠誰呢?就是手握槍支的人,也就是民兵啦。

起初,菲利普的隊伍佔了上風。因為印第安人會騎馬啊,他們來去如風,讓殖民者防不勝防。普利茅斯、馬薩諸塞、康涅狄格、羅得島等都遭到襲擊,損失慘重。

但是殖民地有源源不斷的武器供應,而印第安人只能靠傳統的弓箭,武器上的差距使得殖民地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而且隨著戰爭規模不斷擴大,所有的新英格蘭殖民地全部聯合起來,互相合作,漸漸扭轉了戰局。

最終善於內鬥的印第安人砍下了菲利普的腦袋,送到普利茅斯,在那裡“示眾”了20年。他的妻子和兒子被賣到百慕大為奴。印第安人對殖民者最大規模的反抗以失敗告終。

“菲利普國王的戰爭”使新英格蘭的印第安人遭到滅頂之災,他們再也沒有恢復元氣,被迫逃離家園,向西遷入阿巴拉契亞山,或向南進入紐約、新澤西地區。新英格蘭的印第安人幾乎滅絕,這個地區終於落入了殖民者手中。

4

在整個戰爭中,英王沒出一兵一卒,沒花一分錢,也沒提供任何形式的幫助。戰爭需要的糧草和武器完全由殖民地自己籌措,軍隊由殖民地的志願者組成。

比如普利茅斯殖民地在1633年就規定,每個成年男子必須擁有一把火槍、一條子彈袋、一把刀或劍、兩磅(1磅=0.45千克,下同)火藥和十磅子彈。

這就和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了,無論在亞洲還是歐洲,統治者非常不願意他們的臣民手裡掌握著足以發動叛亂的武器,但是在北美殖民地,由於得不到本土的援助,出於自衛和開拓土地的需要,尤其是在與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中,殖民者只能被迫自己裝備槍支,做到了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有武器。

而這個優良的傳統也就一直保存了下去,在獨立戰爭中,民兵組成的軍隊狠狠打擊了英國人,為北美爭取到了獨立的地位。

所以在獨立戰爭勝利後,召開的立憲會議上,由各州代表共同制定的美國憲法裡,其中第二修正案對公民普遍有權持有武器這一原則做了簡明扼要的總結,其中規定: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需的,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


為什麼美國一直髮生槍擊案,難道禁槍就真的那麼難嗎?

自此,兩三百年來,這種人人都有權持槍的傳統在美國人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哪怕在今天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的情況下,要想禁槍也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除非修改憲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