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口乾、便祕、眼澀等是怎麼回事?

今天上午一位患者給我打來電話,說自己非常難受,一吃藥就便秘,並且還口乾口苦,眼澀。因為實在受不了它的副作用,她把治療抑鬱症的藥就停了。她問我現在不吃藥,還有沒有什麼別的辦法?我給她做了一通用藥宣教,建議她恢復藥物治療,在勸說無效後,我感覺對於她的病情的治療真是無能為力了,安慰了她幾句就掛斷了電話!治療精神類疾病,目前來說主要是口服一些藥物治療,不服藥,神仙也沒有辦法!那麼如她說的服藥以後出現口乾、便秘、眼澀,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呢?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口乾、便秘、眼澀等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我們身體內存在很多神經物質來調節我們的身體的活動。其中一種神經物質———乙酰膽鹼要發揮作用,需要跟它的受體相結合。毒蕈鹼型受體(muscarinic receptor)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廣泛分佈在我們全身的很多器官上。當乙酰膽鹼與這類受體結合後,可產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經末梢興奮地效應,包括心率減慢,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胃腸道平滑肌蠕動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縮和瞳孔括約肌的舒張,以及消化腺分泌增多等。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口乾、便秘、眼澀等是怎麼回事?

臨床應用的抗精神藥物或多或少的有抗膽鹼能的作用。抗膽鹼能的作用正好逆轉上面提到的副交感神經興奮的作用。

  • 在心臟,抗膽鹼能效應引起心動過速,在正常人不成問題,但對心肌缺血的病人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引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所以具有抗膽鹼能作用的藥物用於冠心病病人要慎重!
  • 在肺部,抗膽鹼能效應引起支氣管舒張和腺體分泌減少,雖然可改善氣喘,但粘液腺分泌更加粘稠,容易惡化支氣管炎;
  • 在消化系統,因為唾液能抑制細菌和念珠菌繁殖,潤化口腔。抗膽鹼能效應能抑制唾液分泌,唾液分泌減少不能抑制細菌和念珠菌的繁殖,引起細菌性腮腺炎和口腔念珠菌病,並導致口乾、口腔有異味。此外抗膽鹼能效應抑制胃腸蠕動,引起便秘!
  • 在膀胱,抗膽鹼能效應鬆弛膀胱閉尿肌引起排尿困難,甚至出現尿瀦留。
  • 在眼部,抗膽鹼能效應引起視物模糊和眼壓增高,所以閉角型青光眼的病人,禁用抗膽鹼能藥物!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口乾、便秘、眼澀等是怎麼回事?

上面我介紹的這些副作用,並不是每個病人都會出現這麼多的副作用,即使出現了,也不會每個系統都有這麼明顯的副作用。也就是說,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個體性差異性很大,所以大家看見這麼多副作用,不必太恐慌。只要病人在服用藥物的過程中,要經常與主治醫生溝通交流,出現副作用及時處理,一般不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

在臨床工作中,當我的患者出現藥物副作用的時候,我一般都要做一些服藥方面的健康宣教。並跟他們解釋:治療疾病我們要服用藥物,這些藥物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副作用。對於藥物的副作用和它的治療作用,我們要權衡利弊。如果我們不治療,我們要承受疾病帶給我們的痛苦,服用藥物治療有可能會有藥物副作用,但是藥物的副作用跟疾病本身對我們造成的痛苦相比較是很小的,也就是說我們服用藥物的利大於弊!所以權衡利弊來講,我們還是要堅持服藥。

俗語說:是藥三分毒。也就是說沒有藥物只有治療作用無副作用,如果很不幸你遇見個大夫說他給的藥物沒有絲毫副作用,他八成這是個騙子。只要在治療中多與主治醫師溝通交流,多讀疾病治療方面的科普文章,在尋求健康的路上我們就會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我是精神心理師呂懷寶,一名二級心理諮詢師、精神科主治醫師,希望為精神心理的科普做一些工作!我利用工作之餘,用心寫了一些精神心理相關的科普知識,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使更多的人瞭解精神心理疾病,讓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在康復路上少走彎路。我正在用學習和務實的態度,走在做一個好醫生的路上,歡迎喜歡我的朋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