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這麼治才科學

便秘,这么治才科学

便秘是日常生活裡經常會碰到的小煩惱,如何才能科學合理地改善便秘呢?

偶爾便秘,試試這幾招

便秘是一種極常見的臨床症狀,絕大多數人都經歷過,或輕或重,或長或短,偶爾便秘不是大問題。

一、食物通便

吃一些特定食物,例如熟香蕉、生蘿蔔、酸奶等、普洱茶,這些食物都有一定的刺激腸道蠕動的作用,但適不適合自己,那就要問問自己的胃腸道,試一試才知道。

對於同一種食物不同人的反應相差甚遠,可能張三吃了通便效果槓槓的,到了李四這裡就泛不起一點波瀾,因此食物通便,主要還要根據個體的特點來選擇,大家可能會有不同的小竅門。

二、藥物通便

有口服的,有外用的。最常見的外用藥如開塞露,直接刺激肛門引起便意。口服瀉藥,通過刺激腸道蠕動,或者改變腸內滲透壓來促進排便。

通便藥可首選容積性瀉藥和滲透性瀉藥,例如乳果糖,可以長期使用。乳果糖雖然有個“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使用,不影響血糖。

其實改善便秘的各種偏方很多,但不得不說,便秘還是有比較大個體差異,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如果以上簡單兩招都不管用,建議尋求醫生幫助,進行個體化治療。

經常便秘,還需這麼做

嚴重的便秘不僅危害健康,甚至還導致抑鬱症,如果經常出現便秘,可不能每次都指望以上幾招,還需從飲食、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入手解決。

一、定時如廁

改善便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喚醒”便意。便秘常常是逐漸發生的,剛開始每天一次廁所,後來因生活習慣改變或等原因,不是每天都有便意,幾天才會上一次廁所,隨後身體就養成了便秘的“習慣”了。

因此,充分利用人體天然的條件反射喚醒便意就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我們在吃完飯後會有一種“胃-結腸反射”,能促進結腸的蠕動,很容易產生便意。三餐之中,晨起後的早餐效果最為明顯,由睡到醒,由躺到走,本身腸道蠕動就會增多,再加上早餐的刺激就能造就另一個排便“天時”。

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排便習慣,身體便會形成記憶,讓便意定時來報道,因此喚醒天然的排便反射對於改善便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便秘,这么治才科学

二、多吃粗糧

纖維素是形成糞便和促進排便的重要因素,纖維素能刺激腸道加速蠕動, 能增加糞團中的水分,讓糞團體積擴大,刺激腸道蠕動,使排便通暢。

因此食物不應吃的太精細,要確保纖維素佔到食物中30-50%體積的比例,但與此同時,還得喝足夠多的水,膳食纖維才能發揮潤腸的作用。

多吃含膳食纖維的蔬菜,不僅能緩解便秘,還能順帶幫助減肥,降血脂,降低餐後血糖。

三、保持鍛鍊

運動能刺激腸道蠕動,人動腸也動。醫生常常鼓勵胃腸手術後的病人儘早下床活動,目的就是促進腸蠕動恢復。

運動的方式不限,可以散步、慢跑、做體操,目的要保證一定量的身體活動,運動前後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身體脫水,這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便秘,这么治才科学

四、合理用藥

切勿亂用刺激性瀉藥,例如大黃、番瀉葉、果導片等,否則可能導致腸道對這些藥物產生抵抗或者依賴。

對嚴重便秘患者,可短期適量應用刺激性瀉藥,但切不可長期如此,不僅會導致藥物依賴,甚至還可能會引起結腸黑變。目前一些新型分泌型的通便藥依耐性較低,例如利那洛肽、魯比前列酮等,但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頑固便秘,別忘體檢

頑固的便秘還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因此,頑固便秘老是不好,或者突然出現便秘,不能簡單認為只是腸道功能不太好。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嬰幼兒不可大意,這兩個年齡段導致便秘的原因多種多樣,容易誤診漏診。

例如,老年人常見原因包括:腸道腫瘤引起的腸腔狹窄或梗阻、盆底疾病、糖尿病合併周圍神經病變、甲狀腺功能低下、腦中風後、使用某些藥物後導致的便秘。兒童容易因為先天性巨結腸、巨直腸、吞食異物等原因導致便秘。

很多人便秘並不太在意自己為什麼會便秘,發作時就用開塞露或者瀉藥解決,但過後常常還是一樣,經常性地發生便秘。如果按功能性便秘治療無效,就要注意排除有沒有其他器質性的原因,以免耽誤病情。

便秘,这么治才科学

知道了背後的科學道理,我們就應該針對性地去預防和改正,減少便秘的發生。歡迎讀者留言分享您的經驗與見解!

便秘,這麼治才科學------消化病公益科普1443帖

馬醫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