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做文化方面的原创,一直坚持持续写作,但并没有多大的收货,是什么原因呢?

yhy华宜影视行者


那是自己不够坚持,能坚持下来的都会有收获,回头看看自己写的东西总结经验就是收获,只有足够的热情和兴趣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创作的过程无功利,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功利。



淡如烟烟


一直坚持持续写作,但并没有多大的收货,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要找到原因并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客观因素

二、主观因素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往往都存在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原因,下面我们一一分析:


一、客观因素

01、大环境的改变

以前人们只能通过书籍、报纸阅读。要看书,就得到图书馆里去,找资料也需要一本本翻。看报纸,内容也非常有限。


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们开始在网络上阅读,但是那时还没有非常专业的自媒体的平台(这里理解为狭义的自媒体平台,如果广义上来说,QQ这些都可以算在里面。)。


比如十几年前,不少人开始玩博客,在上面写文章或阅读,那时一般只有这个兴趣爱好的人会去参与。


到了2012年,公众号、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开始出现,而后的几年里,又相继出现了一点号、百家号、企鹅号、网易号等等,并且这些平台发展迅猛,并且不断推广和普及。

而到这时几乎每个成年人人手都有一部手机,参与度也比过去博客时代大大提高。


加上不少自媒体平台都有细分领域,比如头条,有科技、美文、美食、体育、时尚等等领域,这些领域里又入驻了大量的作者,他们有专业的人士,也有刚入行的新手,因此也产生了无数的文章。


今日头条2019年度数据报告中显示:

2019年,头条创作者全年共发布内容4.5亿条。


今日头条CEO朱文佳在谈到头条的目标时,说道:“打造人人都可以使用的、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体裁的通用信息平台……”


这就意味着,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入驻当作者,或者作为读者来学习,获取相应的信息和学习资料等等。哪怕是不识字的人,都可以看视频娱乐或学习。


虽然参与的读者多了,但他们的选择性也多,选择的领域也精准,可以快速找到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内容。不再像过去,他们到图书馆里,书就这么多,不是看他的就是看你的。可现在有无数个精准的“他”可供他们选择。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既是一种机遇,对于作者也一种挑战。


02、读者群的变化

每个平台都有一些固定的读者,这些读者都存在某些共同的特性。比如说今日头条,几乎是全民参与,所以平台里有高知识技能的人才,也有一大群平民百姓。


相对来说,平民百姓占绝大多数。所以作为作者,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文章写给谁看?


如果是写给高学历的人看,大可写一些非常专业的内容,用一些专业的术语,因为他们几乎都看得懂。可是如果写给普通读者看,语言就要通俗易懂,否则写得文绉绉、术语满篇,他们也读不下去。


对于散文、美文领域,有不少人说,人们阅读往往要么是娱乐放松,要么是快速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所以美文、散文这种文化的滋养熏陶内容,受众范围很小,没什么人看。


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却也有些片面。根据头条数据显示:

2019年,头条创作者全年共发布内容4.5亿条,累计获赞90亿次。其中,有1825万人是首次在头条上发布内容。


这个“1825万人”仅仅是2019年首次在头条上发布内容的人次,如果加上2012到2018这7年的人数,那么作者的群体难以计算。既然作者群体都是这个数量,读者群体恐怕是作者群体的十几倍不止。


比如我发的微头条,从点赞的人群来看,同样是作者的只有几个,剩下的绝大部分是从未发过任何内容的普通读者。


在这个庞大的读者群体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十分喜欢散文、美文,不要说吸引这群读者的50%,就是30%、20%,数据也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确定读者群之后,如果能够坚持深耕,也会有收获。也就是说,需要用作品去吸引别人,真正打磨自己的技能,产出优秀的作品,领域保持垂直,总能吸引到那群喜欢这类型作品的人。


当然,如果说想试一试其他领域,持续在其他领域深耕也可以,这是个人的选择。但我们要明确的是,不管选择哪个领域,都会有它的市场会有它的读者群,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自己深耕的要问题。


03、短视频的快速发展

2019年短视频的发展十分惊人,据2019年短视频行业报告显示:

2004年,短视频处于萌芽期,到2017年是黄金时期,到2019年各大短视频平台进入白热化阶段。


不可否认,短视频的发展会吸引一部分用户,但它有它的局限性,有它的瓶颈,比如对技术的要求、制作的效果等等。它与图文之间更像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甚至相互竞争的关系,可最后它们谁也无法打败谁,因为它们本身的特性就不同。


这就像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在谈到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关系时,他赞成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的观点:

不管自媒体怎么发达,社会上还是需要主流媒体,主流媒体的社会地位授予功能是自媒体无法代替的。


同样的道理,图文并不会因为短视频的崛起就被代替。而真正能够打败自己的,其实往往是自己。


举个手机的例子,华为、苹果、小米、OPPO等大小品牌的手机竞争,如果有一个品牌被淘汰了,可能会说它被其他品牌打败了。实际上它真正败下来的原因是它的技术、它的战策战略等等。


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如果没有提升自己,注定会被打败,而不是平白无故就被外面的东西打败。


所以从这个客观因素来说,写文章确实会受到视频的冲击,可起决定因素还是在于自身。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头条的“青云计划”会以质量为主,而要通过原创,同样需要以质量为标准。


这看似平台要求高,实则它是在保护每个作者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从以上三点客观因素看出,写文章,尤其是写美文之类的,确实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客观因素中的主观因素,这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二、主观因素

上面谈到客观因素中的主观因素才是其重要的决定作用,那么我们来看看主观因素有哪些:

01、心态因素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时间越发显得宝贵,也许是人们难以更好地沉住气,总是急于求成,练习三五个月或一年半载就想达到很高的程度,否则就不想坚持了。


谁都希望早日学有所成,这是许多人的心态,也是一种正常心态。但我们需要真正意识到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任何人能够一蹴而就,成功的人都是一路跋山涉水而来。


就像有些人在分享相关经验和方法的时候,他可能教你许多方法,可是唯独没有告诉你他练习了多少年。


看一些大作家的作品,他们从开始写到真正出版,往往也历时好几年。我们再拿网文界的大神唐家三少来说,他保持13年天天日更,可见他的成功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再跨界看看影视,例如2019年大火的网剧《陈情令》,前期花费了3年的时间在准备。


真正的成功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对于写作,我们就练习那么三五个月没有明显成效,不足为奇。


但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占优势的,甚至有可能更快取得成功。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老一辈人找素材,可能要去图书馆翻上半天。而我们现在要找素材,上网就可以找到相关的权威内容,那么剩下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学更多的内容。


所以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花上十几年才能学有所成,只要努力去做去坚持即可,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总之,心态一定要摆正,如果心态没有摆正或者摇摆不定,往往会让自己无法坚持或学习的成果大打折扣。


<strong>02、学习的方法

学习能不能取得进步,除了学习的毅力和行动之外,方法也至关重要。如果方法不对,收效甚微。


可参考的方法有哪些,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和身边优秀人士的学习方式,分享一下:


首先,学会向领域内优秀人士的学习。

向他们学习,并不是要抄袭他们,而是可以拆解他们是如何写的,看他们具体是做的,方法是什么。并且用他们的方法来对照自己的方法和作品,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不到位,具体要如何提升等。


比如你写散文,你就可以找领域内的优秀人士,或是你喜欢的作家,或是同领域的青云文章,看看他们怎么写,有哪些地方可以学习借鉴,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上提升。


想要进步最好的方向别人学习,然后不断创新,如果是关起门来自己写,进步可能会慢一些,甚至一直无法突破。


其次,练习的数量一定要够。

去年12月我见到一位作家,我提到自己的写作情况。他说:“你练习的数量太少,数量提不上来,其他都白搭。”


他说他是理科生,刚毕业的时候,为了得到一份文案工作并且把它做好,半年写了1000篇文章。既然是文章,至少也在千字以上,半年练习这个数量,非常惊人。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个程度,至少让自己一周写三篇长文,平日里三五百字进行练习,不要简短,以量变达到质变。


如果连练习的数量都没有,一切都是空谈,因为一切都是练出来的。


最后,要善于复盘。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学会及时复盘总结,看看自己哪里做得好,继续坚持。看哪些方面不足,及时调整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快速迭代,快速进步。如果做不到这一步,容易陷入瞎忙的状态,并且走偏了还不知道。


03、目标因素

标题提到“没有多大收获”,这个“收获”概念其实比较模糊,你想要的具体收获是什么呢?是变现,还是粉丝达到多少,或是通过原创呢?


建议将这个“收获”具体化,并且进行拆解,看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哪几个步骤。


举个例子,你3月份的目标是过原创,那么可以写下:

发文数量:10篇,平均3天一篇。

接着分析,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做哪些事情。例如:

选题、拆解(学习)优秀作品、及时复盘、向优秀的人士请教、加入一些训练营等。


总之,目标确定之后,要去拆解目标,形成一步步可实行的计划,然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法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向目标靠近。


相反,如果只是一个“收获”,而不具体,指导性就不那么强,也没有什么动力,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所以在主观部分,我们是可以控制和调整的,只要在这方面不断改善,就能够更好地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客观因素虽然存在,但起决定因素的是主观因素。既然如此,就意味着主动权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就有提升和改善的机会。相信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坚持和努力,成功离自己会越来越近。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给您带来一些帮助!谢谢!



这个问题刚好我也出在这个阶段,所以看到这个问题随笔说一下我此时的感觉和想法。

我在头条平台也是申请文化领域创作者黄V,到今天为止已经二十来天了,目前还未通过。

但是我还是会继续走下去,我觉得结果只是我们行动的一个方向,而不是目的。在通往结果的方向中其过程中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努力做好每个过程其实就已经受益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一直努力不停的奔向心中所想美好的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努力和累积,从而导致了诸多结果不如所愿,内心一度失望、纠结与痛苦。

其实所有的事物运行都得有个过程,过程中也都有其规律。

《易经》乾卦六个爻就过程和规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第一爻(初爻)潜龙勿用。就在启示我们,当自己还不够强大,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才华的时候,不要老想者如何显现自己或是一味地看中结果,此时是培育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时候,要好好的打磨自己以备将来有大用。

就好像我目前在头条平台所处的状态,此时只想按平台的规律做好自己的每一个过程,历练自己、打磨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努力做好每个过程,写好每篇文章,拍好每段视频。不管能不能通过黄V审核,最起码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定会有所成长,有所受益。这是无形的价值,非价格所能衡量。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

所以真对这个问题,“一直在文化领域坚持原创写作,但并没有多大收获”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其实你已经有收获了。只是这个“收获”被披上了一层外衣,暂时没被发现而已。[微笑]

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头条平台给大家提供共同的成长空间!



龙门天成


首先,我借一个故事讲一下什么是文化:

一个咖啡厅里分别来了四位不同国家的男士!

第一位进来的是英国人,坐下来看到杯里的苍蝇,什么话也没说,放在杯子下面一张钞票走了。——大家都知道英国人很绅士,他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吵,他们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不喝但是我付钱。

第二位进来的是法国人,看到同样的场景,把服务员叫过来。“看,这里面有一只苍蝇,但是我并没有点苍蝇啊”——这就是法国人,幽默风趣。

第三位是一位日本人,看到这场景,把服务员叫过来大骂一顿,然后走了。——脾气暴躁

第三位是中国人,类似的把服务员叫过来,然后对他说“把你们领导叫过来”。——这是中国的文化,遇事找领导。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范围很广,生活、语言、历史、哲学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认为文化枯燥无味可能是把文化的概念想的过于死板,仅限于一些历史名著、人生哲理。其实文化范围很广,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博人眼球的东西,重点是我们如何把这些有趣的东西更加风趣的表达出来!


草民三观


所谓的收获,我就私自理解成了金钱上的收获了,并任性的按这个方向给出我的解答。

原因,其实用两根曲线就能解决了。

正式解释之前,先问你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家有一娃,眼下有且仅有两条路可选,一练钢琴,将来当个钢琴家;二学写代码,将来当个程序猿。

请问作为家长,哪个是最好的选择?

有人说,这个因人而异,无最优解吧。

但其实有,答案是选第二条路。

因为,虽然最后钢琴家的收入大概率会比程序猿收入高。

但一个朗朗全世界可以一起来消费,而一个APP后面却需要无数的程序猿。

所以学钢琴的最后大概率成为了钢琴老师,而写程序的,哪怕当不了扎克伯格、马化腾,也大概率可以拿到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月收入。

这不是市场大小的问题,而是行业特性的问题,钢琴演奏行业,是个金字塔结构,只有登上金字塔尖,你才能从学钢琴的变成“钢琴家”,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果一件事情,少数的人就可以做好,而且做好的产品复制传播的边际成本极低,那就会产生这种金字塔形结构。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娱乐行业,所以无数的人削尖了脑子都想往娱乐行业里钻。

而编程行业因为少数人无法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相对的就没有这种金字塔结构,人人都存在着机会。

那回到写作行业。

因为写作完成的作品,复制、传播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写作行业也是个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行业的收入是从呈现幂率分布的。

如图一,收入满足28定律,最优秀的20%,获得整个行业80%的收入,最优秀里面的20%又获得优秀当中的80%的收入。

而写作能力的增长是一条S曲线(图二),

学写作一开始慢(学拼音认识字阶段),然后接着的是一段快速成长阶段(看图学写话,写作文的学生阶段),然后又会进入一段缓慢的爬坡阶段(进一步精进的专业写作)。

写作看似简单,所以人人都会写作。但要写得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好,那是需要经年累月的刻意练习。

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熬过高原期,走入无人之境,才能站在金字塔尖,收获累累果实。




飞鸟读书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谢谢。

搞文化创作,如同农民种地。首先要选优良种子,还要施足底肥,供应庄稼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再一个就是田间管理,该浇水一定要浇水,不能旱,不能涝。还要及时拔除田间的杂草。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收成。天灾谁也无法抗拒。再回头说创作:首先你写某一篇文章时,脑子里应有足够的写作素材(肥料),其次,取一个切合主题的响亮的名字(种子)。写作时把感情输入到文章中去,用心声去写,通过多写多练(勤奋),会有收获的。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在当今自媒体上写文章,一开始就不要求有多大的阅读量,因为你写的还不够好,只要坚持练习,写的多了,写作的功底也就练成了。这就是一个心态。我写文创作,不图回报,只为写的文章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就是目的。

总之,写作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灵敏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再运用多种写作技巧表达出来,就一定有收货。没有收货是写作水平还没有满足读者的眼球,应该提劲练习方可。


万德传


题主能持续做文学原创,这个精神非常值得鼓励!赞一个!

感觉没什么收获要一下几个方面考量!

  1. 网络大环境;现在的时代再不是那个看什么都要去图书馆、书店的纸质传媒时代。各大网络平台都在竞争,单单自媒体这一块就分出那么多领域。想在那么多自媒体大神中间杀出一条血路难上加难!

  2. 作品受众面较窄;题主做的自媒体主要是散文,美文,现在的读者关注比较多的几个领域分别是新闻、热点、娱乐、电影、综艺、体育、健康等等,文化历史领域关注度少的可怜,更别提在文化领域占比重更小的散文、美文了!

  3. 题主本身的文学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作者本身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文笔,想要在这个学快消费的时代让读者慢下来欣赏你的作品实在是太难了。

  4. 视频类新媒体快速发展对文字领域冲击;现在的手机App,大部分都是短视频平台,人们更喜欢在无聊的时候去欣赏视频或者看直播减压,读书的越来越少了!

总之,作为爱好文学的我们,无论时代怎么发展,都要坚持创作,毕竟“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只要坚持原创文学,总有收获,再不济自身的水平也会提高的!加油!

我是暗影迷踪,关注我!!


暗影迷踪


你好,我也是选择文化领域的写作。我是新手,但想和我分享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自己的目标

你提到没有收获,你想要的收获是什么呢?自己的成长,粉丝的增长,收藏量,粉丝的互动,或是收益呢?提出更明确的目标,相信大家会更容易给你建议,以及你也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其实无论事业,人生,或生活,我们都得明确我们真正想要什么。

第二、你所给的是别人想要的吗?

如果你是说没有粉丝关注、没有收益。说一句比较实在的话,有时候我们想给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对读者来说没有价值,那自然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同。

我们中华文化如此的深渊、博大精深,其实内容真的很多。我发现很多创作者写得真的很好,他了解得也很深,但是浏览量却不高,我也纳闷。

但后来仔细想想,现在是快速运转的社会,很少会有人静下心来看一篇深沉而“干巴巴”的文章。

不妨结合时事热点,结合受众群体,文章风格或内容做一些创新,这样能让大家不仅仅在反思社会现状,还能从本质上去治疗自己的浮躁心或者迷茫的心。

无论生活工作,其实万变不离其中,真理永远是真理,但得结合现代人的口味,做一些调整,这样影响范围广了,真正把传承文化的情怀做下去。

第三、持之以恒

信心、用心、耐心,都很重要噢!不管做什么领域的创作,都需要坚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态去前行,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我是今年二月初选择自媒体方向的,主要做易学,或引领大家往本质去探讨内容。我其实写作的速度很慢,因为文化功底不够,每天最多只能输出两篇,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其实也挺累。

但是痛与快乐并存,收获也很大。只要持之以恒,我相信我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与感觉,而吸引的读者也是同样欣赏我们的内容。

第四、自媒体是具有使命感的角色

从决定做自媒体的那刻起,我便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事业。除了得养活自己,我们所发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会影响到每个人,甚至几十万号人。

所以我们的文章内容一定要正能量,尽量结合自身的经历,所感让人家感觉是温暖的。

你所写的模块,散文,你的初心,以及使命感,是什么呢?找出来,然后围绕它来展开。

其实还有其它的,一些写作技巧,运营之类的,也可以好好学习。我也在学习阶段。大家多交流吧,希望上面的回答,能让你有收获。

多交流,关注我“天易壹点”!


天易壹点


文化领域受众面其实还是很广的,不太清楚您说的收货是指哪方面?所以想以我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说一下。

文化领域不像社会和新闻类,不太容易出爆款,也不容易“蹭热度”,您在写文章更应该注意与时事相结合,这样大家也会更愿意看。

不知道您坚持写作多久,如果时间不太长,建议可以试试写书评,多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体现个人特色。

不管写什么我想内容一定是最重要的,自媒体下的写作不是学生时代的作文,我们没那么多限制,所以更要拿出属于自己的文风和思想,这样才能留住读者。我自己也还在写作这条路上摸索,有人总觉得无论写什么文章一定要起一个爆炸性的标题才能吸引人,但如今自媒体的推荐机制只会更偏向内容优质,主题明确的文章。

您觉得没有收获可能只是目前还没有找到自己擅长的写作方式,文化当面也需要更细致的划分。比如探讨诗歌,传统文化,书籍,艺术等等这些都需要根据您的兴趣来选择。写作不是机械性工作,需要我们更灵活的思考,同时也要源源不断接受新的事物。好的内容加上独特思维还有不断坚持,一定会有令你满意的收获。


课代表小路


不知道你是想要哪方面的收获?

就我看来应该还是有收获的。

持续写作这件事,让你能够坚持做一件事,就已经是一件成功的事。

本身坚持是最难的,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差的就是坚持,而成功与失败之间差的也就是坚持。当然坚持可能不会成功,不坚持肯定失败,你坚持了,你就成功可以一半。至少让人知道,你可以坚持。

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有些人坚持到晚年才会成功,有些人或许不适合换个方向她就成功了,如果觉得不成功试试换个思维或者方向。

你可以看看别人成功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文化其实很宽广,容纳性很强,拓展度很远,看你怎么去找属于你的那个点。

多看看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能发表出来的书肯定是有很多读者的,好好归纳,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多看看名著,那是中国的文化宝典,我们可以以史为鉴,文化方面的题材,大多都是从名著中提出来的,可以试试。

每个人喜好不同,有时候不能强求。这上面的成功也就是有人关注,如果实在没人关注,你可以试试写个调查,看看观众都喜欢什么,然后再试试哪方面的题材。

当然坚持自己最重要啦!就算没人关注,也要做好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剩下的让别人去评说。

我是新人,也没多少人看,不过没关系,我是为了坚持这件事上头条的,它给我平台,我负责唱戏,有没观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每一场都用尽全力。

加油!祝你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