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當下,復工在即,員工和老闆們的普遍心態是焦慮。

員工們擔心自己是否會被裁員或降薪,老闆們擔心復工的安全問題,擔心現金流撐不住,擔心未來的業務問題等。

很多老闆因為焦慮,做出了一些不理性的行為,甚至把企業幹黃了。很多員工要養房、養車、養孩子,願意出來賺錢,卻又無法復工工作。

針對這些問題,梳理了最焦慮的13件事。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1.能否復工,是一場博弈論

最近,網上有個漫畫視頻流傳很廣:

一群人中,廠家、客戶、當地政府、員工等都在睡覺,只有老闆睡不著,起來高喊:“我睡不著,胸口悶,我腦殼有點昏……”

然後被當地政府抱起枕頭給“砸”倒。

這個視頻生動地反映了當下全社會的現狀。老闆十分著急復工,因為賬上的“現金流”已經支撐不住了。而上下游廠商,甚至包括員工,卻都在“睡覺”。

究竟是選擇復工,還是再觀望一段時間?成了一場博弈論。老闆們心裡想:

如果不復工,現金流要斷了,企業可能就完了;

但一旦復工,萬一出現疫情,引起的危害更大,後果難以想象。

而且現在復工,也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是生產性企業,很多采用JIT模式(準時制、無庫存),這就導致一是上游原材料跟不上,二是下游客戶也跟不上,三是員工們根本到不齊,四是安全防護用品不夠用。所以,復工面臨很多現實問題。

對當地政府來說,如何復工,是個博弈論的問題。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所以說,“復工+疫情穩定”是最好結果,但最難實現。所以許多地方傾向於選擇“次優選擇”,就是“不復工+疫情穩定”。這樣相對難度較小,結果也會不錯。

因為當下防止疫情、保護生命健康的重要程度,不比單純的維持經濟低。

但是,維持經濟也十分重要,否則企業支撐不住,將來的損失也很大。所以,全國各地積極行動,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減免政策”“延長五險一金”等政策。

2.老闆們最焦慮的問題——現金流

因為無法開工,現金流支撐不住,老闆們很焦慮:

恆大開始7.5折賣房子了;

西貝的員工,都開始去盒馬上班了;

木屋燒烤的的創始人隋政軍,接受了員工從上到下的“半薪”請求,他說,“這次我選擇做狗熊,而不是英雄。”

其實,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時候,焦慮是很正常的。當下的企業,不再像過去那樣,別人給你打工的狀態,而是越來越像一個平臺,老闆的角色,變成了一個事業和理想的引領者。

所以說,企業不是老闆一個人的,而是大家共同的。

彼得·德魯克說:“即使是天使不需要錢,做企業也要考慮經濟績效。”所以,不能因為老闆接受員工降薪,他就變成“狗熊”了,這是十分錯誤的觀點。

既然大家眾志成城一起做企業,那員工的短期降薪,我們可以當成投資,將來老闆們要繼續把企業做大,可以再還給員工,甚至可以付利息。這才是老闆真正要去做的事情。

對於“現金流問題”,有3點建議:

1. 員工主動降薪,是對你的信任,企業家要反省自己,要有長遠的思考,看到未來5-10年。

2. 積極去改變創收方式。

有一個面部護理品牌叫樊文花,它在購物中心、社區有很多線下店,全國一共有4000家門店,疫情期間,沒人去了。

這個時候,老闆沒有怪這怪那,也沒有裁員、降薪,因為這些都是杯水車薪。

老闆想到的是,自己有1.6萬名護理師,客戶都在護理師微信裡。於是就發動這1.6萬人,告訴女孩子們,在家裡吃飯、睡懶覺、沒事做的時候,也是臉部護理的最佳時機。

他們拍了很多護理小視頻,輸送到老客戶手裡,在線教育顧客在家做護理,也產生了大量產品需求。

還有一個品牌叫林清軒,做山茶花潤膚油的,他們發現一個新需求:

湖北地區醫護人員一直戴口罩,氣體軟化皮膚,容易長成暗瘡,就出現了“口罩紋”和“口罩臉”。

林清軒推出產品去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們湖北店的銷量,做到了全國第二名。

所以,老闆們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棄,去想盡辦法創造新的收入點。這樣才是真正的英雄。

3. 想盡一切辦法融資,分攤成本。

老闆們要關注當地政策,天天看新聞。去找銀行、資本都好,爭取融資的機會。

或者是積極帶動起上下游產業鏈,把成本分攤開,都是可以的。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3.員工擔心被裁員,怎麼辦 ?

現在,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裁員,還有一些企業不直接說裁員,而是“停薪留職”,一停就是三、四個月,變相等同於裁員。

這時候員工很焦慮,不知道怎麼能夠保住工作。

建議 :與其蹲在家裡恐慌這些,不如冷靜地思考——作為企業一員,如何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怎樣與企業同舟共濟地面對困難。

如果你有這樣的心態,無論結果是被裁員、被降薪,還是留下,將來都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東山再起。

疫情期間,一流的員工要做2件事:

一是,去思考自己的特長、能力、經驗,想想怎麼能做出更大價值;

二是,思考外部環境帶給企業的新機會是什麼?無論是總裁、高管、還是普通員工,都要在各自層級,提出合理建議。

4.員工需不需要主動降薪 ?

很多企業的員工們,主動聯合起來,請求降薪。

一方面體現了員工與企業同甘共苦,很真誠的一面;另一面也是一種博弈,希望通過自己的“主動降薪”,保住企業,而不會被動裁掉。

這種情境下,很多員工糾結:要不要主動降薪?

目前的看法是:

員工主動降薪,是站在企業層面考慮,減少損失的一種方法。是不是可行,需要上層決策。但是員工主動提出,是表達自己的態度。

我們當然不建議所有員工都這麼想、都這麼去做。但至少類似行為是值得鼓勵的,這類的員工,是值得老闆珍惜的。

5.為什麼在線辦公,效率提高了,老闆卻更焦慮了 ?

現在,大部分人在家辦公。

有個很大的感受,工作量比以前更多了,以前是“996”,現在是“007”,每天睜開眼就是工作,直到睡前都在工作。省去了通勤的3個小時,節省了體力,省去了梳洗打扮的時間,幹得比去公司多4-5個小時的活。

但是,老闆們卻比以前顯得更焦慮了,總覺得員工在家辦公效率低。甚至說:“在線會議效率低,讓員工去公司開會吧,開完再回去。”

員工覺得:“有通勤和辦小區出入證那3個小時,什麼會議開不完?那段時間什麼也不能幹,這才是真正地效率低!”

這種心理很奇怪。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考慮:

一是,改革開放才40年,很多公司是因為疫情才線上辦公,要理解老闆,老闆們也是人,他對組織有慣性的依賴性,總覺得“看得見、摸得著”才更有安全感。

另外,雖然部分模塊效率提高了,可能因為整體業務沒起來,老闆的焦慮心理泛化了。

二是,一些企業是“未進化完全”的,總有“工廠思維”,總覺得“我要管控你”才放心。

我們主張的是,企業要從“管控思維”走向“管理思維”,我們主張的是“目標牽引”,在一個領域裡放開,為一線充分賦能。

對於這種慢性“焦慮病”,老闆們需要的是用新知識更新自己。

怎麼樣避免一些人“渾水摸魚”

在線辦公,兩級分化十分明顯:

一種是比較忙的人,他會變得更忙,特別忙;

另一種是能力不足,趁機渾水摸魚,會變得特別閒。

為什麼大部分人會變得更忙呢,員工的心理也很奇特:

在公司裡的時候,會覺得反正在公司,磨點洋工也無所謂;

在家的時候,總是會覺得,今天得多幹點活,要不然老闆不知道我幹活了。

所以,員工在線辦公會出現更努力的現象。但怎麼樣才能避免另外一些人“渾水摸魚”呢?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是看績效,同樣的時間,有的人產出的多,有的人產出的少。

知識工作者是創造性的工作,定好目標和標準即可。就像做個策劃、寫個報告,你管他是躺著工作、還是趴著工作,還是拿腳敲的鍵盤,還是白天睡覺晚上幹,只要工作結果出彩就行,剩下的那是人家的自由,讓工作帶給他樂趣和成就感就好。

第二個是看行為,他負責的事項結果,是他水平的體現。如果整天偷懶,沒有進步,沒有結果,那麼他自己就會知道怎麼處理了。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6.什麼情況下,企業要裁員?裁誰呢?

很多老闆和員工都想問:究竟什麼情況下裁員啊?

目前情況的看法是:

一是,沒聽說過哪些企業,是靠著裁員就能活下去的。企業活不下去,主要是業務結構弱,或者風險應對能力差,不能賴著員工。

二是,企業看待人才,要用長遠的眼光,不能說疫情來了,有些人有用就留下,有些人沒用(或短期價值不大)就裁了。

有一點十分確定:我們國家,肯定不會讓疫情長久下去的。

裁不裁員沒有標準答案,但不能因為短期困難,就去裁掉一些偏長遠型發展的人才,企業要考慮未來的人才梯隊。當下,是聯合一切內、外力量,凝聚企業人心的時候。

如果真到萬不得已要裁員,最不應該裁掉的就是一線,一線是呼喚炮火的地方,他們知道你的資源該怎麼調配。

而且,根據“二八定律”,往往一線佔了80%的人,但養活的成本卻只有20%,砍掉一線人員,能省下幾個錢?

7.老闆們,該如何凝聚人心(獨家觀點)

就像這次疫情,國家“堅持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考察、識別、評價、使用幹部。”

同樣,對於企業來說,困難面前,往往是凝聚人心的時刻。怎麼凝聚呢?

我們認為:業績才是凝聚人心最直接的力量。

如果你能創造業績,能夠創造貢獻,人心就能迅速地凝聚起來。彼得·德魯克說過,企業就是要去創造顧客,因為企業內部全都是成本。

飛鶴的例子值得一學:

飛鶴有大量的一線人員,疫情期間,孕婦媽媽們不出來買奶粉,線下地推也不能做了,但是奶粉需求量並不減少。

於是,飛鶴組織一線人員,團結起來,在全國推出無接觸送貨上門服務,把奶粉安全送到媽媽們手中。

只要能讓大家忙起來,一起創造價值,就能凝聚人心。

實際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善”,中國人最大的善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任何人捫心自問,總要回到這個根本點。

人要為社會做貢獻,企業的目的,就是協助他去做出這份最崇高的貢獻。

8.龍頭企業,有哪些絕佳機會

作為龍頭企業,有3個維度的機會:

1. 行業重整的機會。因為信任、生產、渠道、資源等要素,行業格局向大品牌集中,這是不可避免的。

2. 顧客產生的新需求。

3. 資源重整的機會。這一點十分重要,甚至決定了未來10年的商業格局。

有一家企業叫溜溜梅,線下渠道佔了80%銷售額。疫情期間,大家都在線上買貨,線下的基本都停擺了。

但是,溜溜梅發現一個很大的機會:疫情期間,大家對提高自身免疫力,十分重視。

於是,溜溜梅通過自媒體,告訴大家這個事實:

在日本曾經的5次大疫情中,青梅都起到重要作用。

因為青梅含有多種天然有機酸,對痢疾、感冒退熱、止咳、殺菌防腐、中暑等,都有很好療效。

流傳到今天,青梅就成了日本人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米飯里加一粒,可以殺菌防腐,幫助消化,防止胃腸疾病。

文章發出去,大家在家沒事刷到信息後,留下深刻印象,需求就來了。將來的市場,3倍是它,5倍是它,10倍也是它。

這就叫資源整合,抓住機會,重塑競爭格局。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9.中小企業壓力更大,怎麼辦 ?

正和島數據調研顯示:有超過60%的企業,預估上半年業績同比下滑超30%,小微企業業績下滑嚴重。

中國的企業兩級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聖經·馬太福音》裡的那句話:“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使他多餘;沒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奪走。”

強者恆強,那些本身處於劣勢的中小企業,怎麼辦呢?

我們有三點建議:

1. 要聚焦收縮,更加回歸主業。集中力量,去保住最好的業務。

2. 發揮小企業靈活性優勢,去對接最新的需求。

3. 在運營半徑內,深化產品和服務創新。這點十分重要,有一句俗話叫:“做熟不做生”。

你本來是一家做小電子玩具的,現在可以做電子體溫計。但如果你知道現在開洗腳店賺錢,請問你要轉型嗎?

這個機會是挺大,但沒有實際意義。因為這是別人的機會,要審視自己長處,找準自己的機遇。

10.什麼樣的企業該倒閉 ?

不排除一些極端情況。

疫情之下,恰恰是檢驗自己企業戰略的時候。企業的消亡無非遇到幾個問題:

企業戰略有問題、品牌獨特性沒有、顧客連接不夠、顧客感知差異化不足、內部運營效率不行,外部資源整合不到位,團隊信心不足等等方面。

面對這樣極端情況,企業需要“向死而生”。

在利潤像刀片一樣地情況下生存著,不如趁此“自我革命”一下,暫時把現在的業務關了,最小損失,保存實力,迎接未來最大的機會。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人生路漫漫,可以再出發。

11.“公司制”是不是迎來了黃昏 ?

疫情期間,很多企業意識到一個問題:

在線辦公效率更高,辦公室完全可以減少一半,能省下不少錢。

甚至退一步講,即使在線辦公的效率比在辦公室損失20%,那也比在CBD中心租個辦公室省錢。

這樣的話,是不是意味著“公司制度”將迎來黃昏呢?

我們反對這種單一的思考模式。至少有兩個方面值得深思:

第一,作為企業家,你第一位永遠要先考慮的是潛在顧客需求,要去創造新顧客。其次才是商業績效和社會績效。

哪怕一線員工每個月有15天都在星巴克辦公,只有3、4天回公司,但如果他覺得能夠在“環球金融中心”擁有一個辦公位,是對他的認可,能夠激勵他的創造價值,那就應該保留。真正創造價值的企業,不應過分計較這點錢。

第二,辦公成本是公司的運營成本之一,假設一些工作在沒有辦公室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高效完成,那高層可以考慮把辦公室成本轉化為對員工的激勵、獎勵,甚至是工資的提升。

總之,老闆們要摒棄“單一的小算盤”思路,該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激勵員工,去給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12.沒有工資,房子、車子、娃子咋辦?

由於復工遇到不少困難,很多員工在家待崗,只發基本生活費或者停薪留職。

實際上,很多員工願意出來工作,想要出來賺錢,但遇到不少限制。

大部分人春節返回了農村,但很多農村實行“封村令”,雖然村裡讓你出去工作,但中國農村的情況是“村村相連、相互交織”,你能出得來自己村,但是再往外走,要經過別的村莊,是通不過的。

實際情況十分複雜。有一些老闆認為員工故意不願回公司,甚至缺少常識的要求員工提供村裡的“封村公告”,這是對中國社會現實認知的不清醒。

這部分員工實際上的生活壓力更大,因為很可能要還放貸、車貸,養活一家老小。

還有一部分人遭受的經濟壓力更大,疫情導致旅遊業損失慘重,很多導遊沒有底薪,都是靠提成生活的。沒有線下帶團,可能就沒有一分收入。

現實的生活壓力是真實客觀的。對於這種困難,並沒有特別好的辦法,生活就是會有很多磨難。但有一點很重要:無論如何,生活總要繼續。

旅遊業未來遲早是要恢復的,你可以先趁機把原來的“銷售能力”,轉化為“營銷能力”。

比如說,你可以組織員工把一些國外和國內的景點,做成系列的小視頻、小文章等,把這些景點提前賣給潛在顧客,把品牌影響力擴大N倍。

還可以趁這個階段,梳理一下所有顧客先前的投訴,改進未來的服務。

總之不要坐以待斃,努力從絕望中看到希望。

13.總結:“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無論對個人也好,對老闆也好,疫情的事實已經發生,悲傷毫無意義。

你去怨天尤人、去責難別人,都沒有任何價值。最後還是迴歸到一點,市場競爭面前,“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你如何更好地活著,活得長久,活得有未來,這才是任何企業和個人,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免責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十分抱歉。如來源標註有誤,或涉及作品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及時予以更正/刪除。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2.如果喜歡更多股權和管理知識乾貨,請關注本號【一棵松商業資訊】。

3.關注後私信或評論區回覆“198”,可以為您提供股權諮詢服務,並且有機會獲得《股權結構設計方案》、《公司股東進入與退出機制》、《股權融資協議》和《股東合作協議書》等股權激勵落地工具表單,實用性超強!!!

復工在即,老闆和員工最焦慮的13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