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五期|郭兰:急性心梗患者 康复带来“心”活力

“51好心脏”心脏康复产业研究院推出“心脏康复专家推荐计划” ,旨在通过推荐百名心脏康复领域的专家,提升心脏康复学科在医学界和健康界的影响力,让好的专家做好的领路人,让患者找到好的心脏康复中心。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系列:

“心脏康复专家介绍”|丁荣晶:中国心脏康复现状和发展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二期”|李宪伦:心脏介入术后的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三期|冯雪:适合心脏康复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模式探索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四期|刘慧:基层心脏康复 ——从落地到生根 从播种到收获 从探索到思索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五期—郭兰

专 家 介 绍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五期|郭兰:急性心梗患者 康复带来“心”活力

郭 兰: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四区(心脏康复病区)主任,主任医师,为我国最早开展临床心脏康复的专家之一,从事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康复工作20余年,并多次组织心脏康复论坛及学习班,致力于推动心脏康复在国内的发展。

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获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学位。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参与多本卫生部规划康复教材的编写。心脏康复区主任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肺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任多种国家级杂志编委。主持及参与多项省和国家及科研课题。

专业与特长:为心血管病的康复治疗。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


郭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康复带来“心”活力

心脏康复是冠心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心脏康复不仅可降低8%~37% 总死亡率,7%~38%的心血管死亡率,45%的1年内猝死风险,还可降低再入院率、血运重建率以及医疗费用。作为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国内外指南以及专家共识均强调了心脏康复的价值。


在不同地区,患者心脏康复参与率为14%~37%不等。而Medicare心脏康复计划显示,心脏康复的治疗次数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在这项纳入3万余冠心病患者的研究中,仅有18%完成全程36 次心脏康复治疗。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36 次治疗的患者比参加24次、12次和1次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14%、22% 和47%, 心梗风险分别下降12%、23%和31%。


针对急性心机梗死患者提供一套康复方案:


一、心脏康复的评估方式

运动评估:

评估方面,临床上医生比较认可的普通的运动试验包括运动心电图平板、踏车运动试验,而比较正规的,也是运动处方最客观的指标,就是依据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五期|郭兰:急性心梗患者 康复带来“心”活力

6分钟步行试验是医院在没有配备相关评估设备的时候可以采取的一种评估手段。在医院里面给患者做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患者做完后有没有症状、最大心率和步行距离,这都是对患者基本的一个评估手段,特别是对心衰、慢阻肺和肺高压的患者。这些患者此运动过程中也是可以获得一些有关心功能信息的。

临床评定:

除了运动评估,对患者的临床评定也很重要。如患者的B超结果,或做介入时从冠脉造影观察其血管的情况,如血管是否有不稳定斑块。以上都是一些风险的评定,从整体上来讲心脏康复的评估是一个综合评定。


对于心梗患者,康复运动的风险是一个综合评定。临床上有些患者心梗后还有心绞痛的发生,就更加要特别考虑。大家谈到心脏康复就是讲运动治疗,还有其它四大处方也很重要,包括药物、心理、戒烟、营养。


康复方案实际应用到患者身上,特别是运动治疗仍需要很细致的评定。康复工作人员包括医生同样需要训练,如果康复工作人员没有运动医学知识,没有心血管诊治的经验,对患者的心脏康复是有风险的,她建议心脏康复团队工作人员要参加正规的培训。

二、心肌梗死的康复方案

心肌梗死的康复方案在整个冠心病康复的指南、共识里面都有涉及。患者的一期康复(心梗住院期间的康复)是有延续的。过去要求患者卧床时间很长,然后慢慢缩短,现在卧床时间可能就一两天,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如果心肌梗死患者没有并发症,患者住院期就很短,康复的实施最多的就是教育。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方案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I期康复

I期我们主要是让患者尽早活动、坐起、离床,目的是减少并发症,体能不下降,能够尽早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教育就很重要。

II期康复

II期康复是一个稳定期的康复。这期间最好让患者每周做到五次以上的运动,或者每天都做,最少也要三次。如果有医院设有心脏康复服务就让患者回到医院做,到专门的康复区域做运动疗法。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五期|郭兰:急性心梗患者 康复带来“心”活力

但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所以一般医生在患者出院时候就给他一个方案,让患者在家里做的可能性更大,最重要需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去保持。否则这个习惯就很难维持。


在国外有些国家,患者会有3个月36次的康复医疗保险,希望其在此期间养成运动的习惯。从预热到运动到放松,整个过程都是在监督下进行,患者在医院里面会安排听健康教育课,那么这些患者可能会将这些习惯维持终生。

III期康复

III期的康复,这期主要是在社区或者家庭进行,坚持已有的运动习惯和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的方法。多年来整个心脏康复的理念是起源于急性心梗的康复,现在已经扩展到到心脏手术后患者,心力衰竭、其他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患者,甚至也指导肺高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应该是一个很成熟的方案。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五期|郭兰:急性心梗患者 康复带来“心”活力

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需注意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患者需要注意药物、心理、营养、戒烟和运动这些方面。


1.关于药物。药物处方是康复非常重要的内容,康复团队一定要督促患者按心脏科医生的处方服药,不能擅自减药或者停药,而且要观察服药过程的副作用,及时反馈有关医生调整药物。

2.关于心理。患者如果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去找心理科的医生,轻度的话可以找康复专业人员解决。有很多患者心梗后存在心理焦虑抑郁,我们有专业的团队去解决,包括一些简单的用药或者是心理辅导。

3.关于营养。康复团队会为患者提供一些总的概念性的指导,具体到某一个患者的时候可以找营养师,营养师会为患者算出他每天吃的热量和食物的份量。

4.关于戒烟。现在认为抽烟是一种慢性烟草依赖性疾病,是需要治疗的。对于很多患者戒烟都不容易,因为戒烟会有戒断症状,也就是烟瘾。戒烟后很多患者慢慢又抽回去了,血管会有再次狭窄或心梗的风险。康复团队要对患者随访,监督其做运动,或者运动评估的时候反复会有一些教育,反复提及戒烟问题,对患者戒烟起到一种反复强调的作用。

心脏康复专家推荐第五期|郭兰:急性心梗患者 康复带来“心”活力

5.关于运动。心脏康复团队一定要评估患者的风险,给患者一个合适的运动处方,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实时调整。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到患者运动处方,但是患者能不能接受还存在个体差异。

对于从来不运动的患者,做一次运动评估机体反应可能就很大,如肌肉酸痛等等,实际上并不是心脏问题。康复团队可以跟他解释,从合适他的低运动量开始运动。对于很爱运动的患者,他可能会觉得我们的运动处方的运动量太轻。那康复专业人员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所以在康复过程中运动的量是需要个体化并要调整的。


总的来说,希望大家做好一级预防和危险因素控制,避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患病后尽量减少急性心梗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梗再次复发的机会,同时做好二级预防工作。


“51好心脏”-心脏康复产业研究院是心脏康复领域内垂直专业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脏康复产业发展,提供心脏康复前沿资讯传播,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心脏病患社群建设,心脏康复产业研究,心脏康复创新技术研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