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舱内所有“小事”都要当做“大事”


2月28日,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来自平乡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刘伟护士正在登记患者体温、血压等信息。

当天是刘伟在武汉的第14天,2月15日,她作为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来到汉阳方舱医院。

抵达武汉后,经过集中培训,刘伟开始进舱工作。“目前汉阳方舱医院已收治1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一楼基本住满。我们一个班次10名护士,负责看护64位患者。”刘伟告诉记者,她们小组有明确分工,按职责分为院感护士、外勤护士和医嘱护士,目前她们按流程轮流执勤。

“牢牢盯着”队员按流程穿防护服是院感护士的责任,力求做到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们避免感染。除了一定把好队员的穿脱护具“关卡”,院感护士还是队友在病区内的“物资保障员”。如果队友的防护服发生破损,要紧急指引他按流程脱掉防护服出来,重新再到清洁区穿好返回病区。因为一旦任何防护用具在病区内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容易感染病毒,决不能让危险因素“乘虚而入”。“舱内所有‘小事’都要当做‘大事’。”

刘伟告诉记者,在方舱医院,护士的工作其实很繁琐。一天为患者测量4次生命体征并做好登记,向每位患者确定其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询问患者在饮食上是否有忌口以便在发放盒饭时特别注意,为患者方法药物并根据个体情况说明用药事项,疏导患者情绪,巡视病房、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等等。一个班次五个半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大家已是大汗淋漓,衣服和头发都湿了,脸上更是伤痕累累,“惨不忍睹”,但是我们都叫它“爱的印记”。

“虽然累,但是心是舒坦的。这里的患者也会‘照顾’我们,有时候我们去领饭,发现他们已经自取了,说‘你们都挺辛苦的,这种小事就不麻烦你们了。’”刘伟说,患者都挺好的,一句“这么长时间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你们辛苦了”让她倍感温暖。

在舱内,刘伟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给患者做好心理辅导。“前几天,我负责的病区里收治了一位新患者,她和我们说话时总是低着头、侧着脸,不愿多交流。值班的时候我就多去跟她说话,告诉她心态放好、有什么需要及时和我们沟通。”刘伟告诉记者,患者们进舱后,往往会恐惧、惊慌、害怕,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一个班次结束后,刘伟和同事进行交接完毕,脱下防护设备准备回住宿地休息。刘伟告诉记者,相比穿戴,脱卸防护设备更加烦琐。由于此时防护服、鞋套、护目镜等可能已沾染病毒,因此在脱卸时须更加小心,并且每道程序前后都要洗手,总共要洗8次。

穿脱防护服步骤多,从酒店出门到再次回到酒店一般需要八九个小时。

“培训结束进舱后,为了安全起见,回住宿地我们队友之间不再见面,沟通靠手机。”刘伟告诉记者,趁着休息间隙会跟家人联系,自己支援武汉后,8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全靠丈夫一人照顾。 有一次刘伟下夜班回来休息时接到了儿子的电话,迷迷糊糊听到儿子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呀”,然后就是丈夫“斥责”的声音:“不要打扰妈妈休息”。提起家人时刘伟感到有些愧疚:“考虑到母亲年纪大了,出发支援武汉时没有告诉她,不过现在她已经知道了,也支持我的工作。疫情结束后我要回家抱抱她们。”源自游戏人超超

舱内所有“小事”都要当做“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