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東亭絕對是武漢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沒有之一。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在省文聯,作協,廣電新聞出版局,湖北日報,知音傳媒,省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原先的文物局等一大批重量級文化單位的包圍之下,隨便吸口氣似乎都能聞到文學藝術的芳(suan)香(chou)。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不但文化類單位扎堆,這裡的地名也自帶古詩BGM。黃鸝路和翠柳街就直接取自杜甫那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中間還有一條東亭路,聽起來也是美美的。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東亭是個“都市桃花源”,文化氣帶來安靜力量的同時又不乏茂盛的生活氣。出門幾步就是漢街或徐東,後退幾步又是省博東湖,住在裡面方便又恬靜,很有種“大隱於市”的感覺。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和住在岳家嘴的朋友隔得不算遠,但他每次到東亭都感嘆“穿越到了九十年代”、“像是到了另一個城市”。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文學愛好者的朝聖之地


沒有翠柳的翠柳街是東亭文化氣質的集大成者。拐進翠柳街,有種森林小鎮的既視感,感受到的是一種清心寡慾的安寧。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這裡是文學愛好者的“朝聖”好去處,即使來遛個彎兒也有可能偶遇方方,熊召政這樣的文學大觸。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翠柳街一號是湖北省文聯和作協大院,左邊毗鄰湖北日報,右邊是知音傳媒。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今古傳奇是80,90後的青春記憶,熟悉的《武俠》、《奇幻》和《故事版》等雜誌都出自這裡。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初高中那會兒是《武俠》雜誌最風光的時候,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網絡也不發達的枯燥年代,每月兩刊的《武俠》就是少年們的全部期盼。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 圖片來自孔夫子舊書網


當年喜歡的作者諸如“雲荒三女神”滄月,麗端,步非煙;有時未寒,鳳歌,小椴還有畫手盧波,李堃和翁子揚……如今這些熟悉的名字鮮少露面,《武俠》雜誌也沒了從前的輝煌,只有木劍客,傲月寒這些老編輯還在。


今古傳奇在業內有編輯的“黃埔軍校”的雅號,從今古傳奇出來的編輯們技術過硬,經常被其他雜誌社“挖牆腳”。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隔壁知音傳媒出版的《知音女孩》是風靡高中的 “療傷讀物”,每個女同學的課桌裡都能掏出一本。想把沒學好數學的鍋甩給知音,因為數學課全部用在了看《知音·漫客》上。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文聯的《長江文藝》也是老牌雜誌,傳說稿費給得非常豐厚,千字一千塊,一個字一塊錢啊,分分鐘想去投個百萬字的長篇鉅著。


書法報是大院裡少有的"實業家",做的都是成本小利潤高的生意,光賣筆就賺了不少錢。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文聯作協的辦公室在同一棟樓,左邊一半是作協,右邊一半是文聯,但兩個組織的關係向來很微妙,聽說已經到了互不往來的地步,就連去食堂吃飯,也是各吃各的食堂,雖然兩個食堂在同一個屋簷下。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要是你中午去文聯或者作協食堂吃飯,對面坐著的很可能就是上學時語文考試閱讀的原作者,但請別問答案,因為他們也是看了參考答案之後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表達什麼。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 例如,浙江高考讓人蜜汁不解的“詭異的光”


隔壁的湖北日報是“大院美女收割機”,專啃文聯這蔸“窩邊草”。湖北日報和文聯大院的“姻親關係”由來已久,好多女作家女編輯都嫁到了湖北日報。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另外大院裡住的都是些老文青,樓棟裡經常能聽到鋼琴聲,戲曲聲,住周邊的人,有這麼雅緻的鄰居,也是蠻棒。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被文學耽誤了的美食街


不瞭解東亭的人都覺得那裡是“美食荒漠”,無知的好友已經無數次跟我吐槽在那裡吃個飯多麼多麼困難。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其實這塊兒蠻多不錯的館子,這一帶館子有個特點就是老,一般都是上了年頭的老字號。


翠柳街上的文苑土家是一家開了十年左右的恩施菜館,遠近有名。口味和菜品都很地道,朋友一個恩施人吃了都很服氣。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洋芋飯記得趕緊點,賣完了就只好隔天再去了。合渣是恩施菜的代表,裡面額外加顆雞蛋風味更佳。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榨廣椒炒蕨粑簡直是每次必點,且只有恩施館子吃得到,蕨粑外面微焦,裡面軟糯,加上榨廣椒,口味特別銷魂。其他菜諸如炕小土豆,土芹菜燒牛肉都很有嘗頭。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程老大口味菜也是吃了好多年了。他家辣子魚是那種值得你彎一腳去吃的地方。魚肉很嫩,豆芽打底,麻辣味十足,一端上來簡直滿室飄香,每次帶別人去吃都特別有面子。


除了招牌辣子魚以外,老闆還會推出應季新菜,也是店裡一大特色。另外,如果叫他家外賣的話,速度那叫一個快。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我是小英yo


兄弟麵館的早點在這一帶蠻出名,東亭花園,湖北日報,省文聯的人都習慣來這邊過早,老闆做事蠻清爽麻利,生意火了好多年了,東西不到十點就賣完,賣完就關門。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旁邊的原二十六號聽名字很特別,聽周圍的人說以前店子叫二十六號,生意特別好,粉絲很多,後來換了地方,怕老粉絲認不出來,就給新店起名叫原二十六號。


菜品屬於家常菜,味道踏實,用料也很捨得,飯後還可以喝一碗老闆熬製的桃膠。


對面的漢高酒軒也算是個值得推薦的館子,名字很有點江湖味,湖北菜系,生意也很好。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一日三餐都可以在方粥湯包解決。老闆做白案出身,他家的湯包確實不錯,皮子薄,湯汁超級多,肉餡兒特別鮮,夾起來不破皮。


炒麵和燒烤也很不錯,味道不大,不是特別油特別膩的那種。米酒湯圓的湯圓是自己搓了下的,非常細滑,吃燒烤的時候特別解辣。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愛吃肉的陳兔兔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harululu


襄樊牛肉麵也是社區過早的好地方,牛雜麵和豆腐面很正宗,另外那個羅氏面窩賣得太火了,每次去都沒剩幾個,老闆也很熱情。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小叮噹也是周邊住戶宵夜的好去處,想吃燒烤的時候,就選他家。


花甲扇貝味道都還不錯,沒有沙,做得入味。雞爪子很爛,一吮肉就下來了,點王中王的話,烤老一點會好吃些。價格也便宜,三個人加酒水也才一百四五。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東湖中學的伢有三寶:老漢口汽水包,東北餃子館和江西瓦罐湯。


朋友以前上學的時候,下午一下課就去汽水包那排隊,那個汽水包味道真心好,還實惠,經常去的時候就沒有了。瓦罐湯的飯要錢,一個湯能下好幾碗飯。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東湖中學還是全市唯一一個開了新疆班的學校,週末去那邊能看到蠻多新疆人,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東亭路那家名字巨長的大盤雞味道超級棒,分量大到吃不完,還可以加面,幸福。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另外黃鸝路那家蘭州拉麵也好吃,感覺比別的蘭州拉麵選擇多些,味道不錯,環境也衛生。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省話小吃對面的公安鍋盔也很棒,每天傍晚小區門口還有個滷菜攤子,滷味一級棒。這麼一盤點,東亭好吃的還真是不少啊。


隱廬和蒸鮮屬於非常適合請客的地方,走的是精緻路線,環境蠻好,裝修雅緻,文聯作協的人喜歡帶朋友去那裡請客。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隱廬是精細的湖北菜,蒸鮮主打海鮮,兩家味道都還可以,服務也算周到,但是長得好看的店都有個“通病”就是貴。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郭小火


黃鸝路上的省話小吃真的是被傳了很久,裡面位子蠻小,出品全靠老闆兩口子,口碑在那裡嘛,可以去打卡吃一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春林咖啡茶語和明月茶人,春林咖啡館適合午後休閒,文聯的人經常在這裡辦(chi)沙(dong)龍(xi)。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明月茶人也是開了很多年,最近剛翻新,文化機構多的地方總少不了這些去處。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住在這的人習慣了這裡的安靜氛圍,吃慣了這裡的味道,對外人讚不絕口的“文化氣”,人家也是壓根就沒當回事兒,一切都只是生活的常態罷了。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每次去東亭那邊,

經過鳥叫聲不斷的黃鸝路翠柳街,

總有種闖進了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東亭就好像鴛鴦火鍋,

既有川椒紅油鍋底般豐富鮮活的生活氣息,

也有滋補高湯一樣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底蘊,

如此不同,卻又搭配得和諧互補,有滋有味。

希望東亭就這樣安靜到天荒地老吧。


聽說這個地方,住著武漢一半的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