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行走職場的44堂課」11、不投資自己,未來不會屬於自己

新人進入職場,必須要知道人不是生而知之,是學而知之。

進入職場必須要明白的事理是:

(1)、知識是學出來的,只要你用心的學,沒有學不會的。人不是會而才是學,而是學了才可能會。

(2)、技能都是練習而來的。沒有誰有天生就會的能力。就像學說話,只有到了一週歲生日,才可能說話利落。不是天生就擁有能力,而是經過練習才能夠擁有能力。

(3)、人際關係是交往出來的。沒有誰天生就善於溝通和交際,只有在經過多次溝通練習後,才能夠學會溝通。

(4)、職場的習慣的養成將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意識不到,習慣的重要性,人將會因為習慣的不好,而毀掉不知不覺中。

(5)、學不會職業化的思維方式,在職場中就不能夠勝任角色。


「行走職場的44堂課」11、不投資自己,未來不會屬於自己


為此,一個職場信任進入職場的前十年(即25歲到35歲之間)應該為自己進行六項投資:

1、知識的投資:

幹一行,一定要愛一行;愛一行,一定要幹一行。幹什麼一定要學什麼,即使不是曾經自己的專業,你也要擺平心態。比如,一進企業,公司安排你在辦公室搞人力資源招聘工作

,而你曾經學技術理工生,不能因為專業不對口而抗拒。又一天公司領導又把你安排在生產經營部工作,這個時候,你又必須學習生產經營。職業生涯中,職業在不斷的變化,你就必須要不斷修整自己的職業角色,而不斷轉換專業而學習。不然,會因為不勝任角色而造淘汰。

比如,我1988年大學畢業,學生物分到一所中學,教生物。這是我的專業,半年後,校領導讓我當初中部的班主任,於是,我趕緊學如何當好班主任。後來,又通知我做教育處團委書記,我又學習團的工作。總之,你要隨著崗位的變動,而不斷的學習。如果不學習,早晚會遭淘汰。

2、經驗教訓的積累:


職場中,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因為做對事而積累經驗。也會因做錯事,而積累教訓。吃一塹長一智,不能夠同樣的錯誤,犯兩次。

孔子曰:君子不二過。

3、能力的拓展:

職場中能力的提升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為了生存而必須有的生存依賴。一個沒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職場是不能獨立生存的。生活中很多人動不動就發脾氣,其實是能力不足的表現。只有你自己擁有解決問題能力,才能獨立生存而不依賴任何人。

4、人際交往:

職場中人際關係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資源。人際交往關係好的人,可以贏得別人對你的好感,更可以換來信任,這對一個人職場的發展大有幫助。

5、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

職業習慣的好壞,將會因為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的職業習慣,將會被職業人排除出隊伍。所以,職場新人在進入職場中養成三個職業習慣:

(1)、守時,嚴格按照作息時間工作,甚至要提前進入職場,不能讓人等你。

(2)、守信,言而有信是職場最大的信用卡。一個隨意而為,不守誠信的人在職場會走不遠的。


6、學會職業化思維:

職業化的新人,進入職場,必須改變學生思維,凡事只求標準答案,而不知變通的人,是情商低的表現。學會用結果導向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工作中的問題。不能夠任性,不能夠自以為是,這些都需要在職場中慢慢修煉和改變。


「行走職場的44堂課」11、不投資自己,未來不會屬於自己


職場新人,必須明白:

1、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是成長

2、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是改變

3、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是突破

只有自己隨時隨地隨事隨人地不斷進步才能夠適應職場生存所需。


「行走職場的44堂課」11、不投資自己,未來不會屬於自己


「行走職場的44堂課」11、不投資自己,未來不會屬於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