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张晋僖:浅析太极拳的“手练拳”和“腰练拳”

拳谚云:“练拳不练腰,终身艺不高”。腰是身体上下转动之枢纽,对全身动作变化,调整重心稳定,推动劲力到人体各部起着主要作用。但不少练拳者受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往往以手练拳,不是用腰练拳,练拳多年事倍功半,找不到练太极拳的韵味。如何改变以手练拳为腰带动四肢练拳呢?本人根据师父陈正雷老师的传授,结合多年练拳和教拳经验,谈谈其练习方法,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斧正。

张晋僖:浅析太极拳的“手练拳”和“腰练拳”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人们刚开始练拳时是以手为主,容易使手臂和肩僵紧、不灵活,形成身体两截劲。这种练拳方式形成习惯后在推手时,一遇来力肩就僵死,化解不了来力易受制。当以腰为主带动时,手臂和肩是放松灵活的。长期用腰练习,能达到以内催外,节节贯穿,周身相随,运用时能引进落空,化解来力。怎样用腰带动四肢呢?在练拳时,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头、胳膊为上部分,躯干为中部分,腿为下部分,要始终考虑以躯干旋转带动胳膊、腿进行练拳,躯干转动的核心是腰,腰先动,手脚才随之转动,腰不动,手脚不要转动,初期时,有些动作能用腰来带,有些动作不能用腰来带,要从腰部旋转弧度很明显的拳式中去寻找,如云手、单鞭,撇身捶等动作,要反复练习,体会两手的左旋右转是腰部带动的。进而再体会手上走的极细小弧形都是腰走弧形的外在表现。找出用腰练拳后,会发现自己以前练拳全是人为地在做作,四肢主动太多,被动太少,未能由内到外。将手练拳改为腰练拳,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腰的运转中,不仅要注意到身体纵轴的旋转,而且还要注意到两个肩关节和两个胯关节的上下对应。转腰时,一定要做到肩与胯同时协调运动,上下相合。如果肩与胯不相合、不协调,运动起来就非常别扭,易出现上下两截劲。如真正掌握腰练拳后,叫你用手练拳你也不会再用手练拳,而且感到用腰练拳很舒服,这时练拳就会明白不过是腰部转些圈而已,至于四肢之动作,都是腰部走弧形或圈的外在表现。所以,只要掌握腰的转动,才能带动上肢和下肢的协调运动,才能练出太极拳的整体劲力。

张晋僖:浅析太极拳的“手练拳”和“腰练拳”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寻找出用腰练拳后,再进一步寻找手臂松沉与腰胯脚相合的整体练拳。在练拳中,要认真琢磨通过周身放松找出手臂的沉重感,然后使其作用到肩,肩放松,手臂的沉重感就会通过肩部作用到脊椎。并通过松腰,使得腰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胯上放松下沉。腰胯的松沉劲必须在保持手臂松沉劲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腰胯始终要立身中正,当沉重的手臂,压着直立的身体,这时等于上重下轻,那么腰胯的放松加之沉重的手臂,再加上腰胯不断的转动,手臂的重量会逐渐的下移,会往腰胯的地方压转,这样不断的压和转,腰胯就会慢慢的随着动作的熟练松下来,手臂的重量就会作用到腰胯上,随着腰胯重量的增加,以及腰胯虚实转换,腰椎的这个立柱就会在腰胯上画出圈来,那末腰胯的松沉劲也就练出来了,也就是手与腰胯相合的练拳。而后再通过松胯,把胯以上的重量作用到腿上,从而使腰裆劲下沉,通过松腿脚,把脚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脚底下,如植地生根,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拔起,愈沉到脚底升腾的感觉愈强,劲力就愈大。有了向上领起的感觉,便会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体验,这时才能真正领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拳意,也就是手与腰胯脚相合的练拳。练拳至此,犹如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舒适美妙的心情难以言表。

抓住以腰(丹田)为核心的练拳,就能练出上肢动作以腰带背,以肩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的周身节节贯穿。就能练出势势衔接,圆活柔顺,内劲渐充,复归往来的连绵不断。就能练出一势即成,五弓齐备,外形沉稳,体内贯劲,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周身合一的太极功夫。

张晋僖:浅析太极拳的“手练拳”和“腰练拳”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张晋僖,1963年1月生,河南博爱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陈正雷大师入室弟子,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华夏太极拳师协会会员、特级教练,陈正雷太极体系首批签约教练。正雷太极书院/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坐馆主教练。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理事,焦作陈正雷太极拳文化研究会技术顾问,博爱县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民间传统武术太极拳七段。 1979年开始学练当地黄岭炮拳、长拳;1982年后学练陈式太极拳;1990年起拜“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陈正雷为师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二路及刀、剑、推手等。数十年艺耕不辍,擅长陈氏太极拳械、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