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7)一战爆发,为什么德意志民众还很高兴

自从20世纪初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欧洲就笼罩在战争阴云中。

奇怪的是,当时德国的广大老百姓,对战争并不恐惧,反而充满期望。大群民族沙文主义者活跃在社会上。他们主张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要联合世界上所有的日耳曼人建立一个强大的泛日耳曼国家,领土包括德意志帝国以及荷兰、比利时、奥匈帝国、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地。

他们认为,这个伟大的德意志国家要占领大片海外殖民地,而且应该统治全世界。这种目空一切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广大德国人民的追捧。

由于普鲁士时代沿袭下来的军国主义思想,他们还认为,伟大的国家体现在强大的军队身上。所以他们热烈支持扩张军队,并且打一场世界大战。德国人衷心地认为,正如当初七年战争打出了欧洲强国普鲁士,普法战争打出了世界强国德意志,再打一场世界大战的话,德意志必将站在人类的顶峰。

在这种思路下,德国疯狂扩充军队。其他各国也不甘示弱,整个欧洲陷入穷兵黩武的大竞争中。

小贴士:疯子尼采

腓特烈.威廉.尼采(1844-1900)是德意志帝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否定道德,否定宗教,宣称“上帝已死”。他主张“强力意志”才是统治世界的本源,具有强力意志的则是“超人”。“超人”的前提是良好的血缘和世家,而造就“超人”则要依靠战争。晚年的尼采发疯了。但尼采这种思想却部分被德国人所吸收。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7)一战爆发,为什么德意志民众还很高兴

(尼采)

就在德国人民满心渴望战争的时候,战争的导火索点燃了。导火索是在著名的“欧洲火药桶”巴尔干点燃的。

巴尔干这块地方,过去长期在奥斯特土耳其帝国统治下。后来土耳其帝国衰败,原本被土耳其占领的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门第内哥罗等国纷纷独立。这些国家一会儿和土耳其打仗,一会儿相互之间又打得死去活来,英法俄奥德等各国也纷纷在当地招揽小弟,谋求自己的利益。整个巴尔干多年来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各大国小国利益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当时当地,最尖锐的矛盾是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和沙皇俄国之间的矛盾。奥匈帝国之前已经吞并了波黑等地,企图进一步吞并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则反过来想从奥匈帝国口里夺回波黑,建立一个南斯拉夫国家。沙皇俄国打着“援助斯拉夫兄弟”的旗号,支持塞尔维亚,实则为自己在巴尔干扩张寻找借口。三家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1914年,奥匈帝国皇帝弗兰兹.约瑟夫的侄儿费迪南王储,前往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这就直接刺激了塞尔维亚人的神经。塞尔维亚激进组织“黑手党”派出杀手,于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市的街头,将费迪南及其妻子刺死。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7)一战爆发,为什么德意志民众还很高兴

黑手党之所以刺杀费迪南,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对奥匈帝国威胁塞尔维亚的愤怒,二是因为费迪南曾宣称要把奥匈帝国从“二元制”变成“三元制”,即把波黑地区变成和匈牙利一样的半独立国度。黑手党担心这样一来,就会平息波-黑地区的反奥运动,不利于建立南斯拉夫。在6月28日当天,黑手党派出了多名杀手,最后是17岁的中学生普林西普用手枪打死了费迪南夫妇。普林西普后来被判处20年徒刑,数年后死在狱中。

客观来说,萨拉热窝刺杀王储,对奥匈帝国而言确实是极为严重的挑衅。想象一下假如伊朗人刺杀了美国副总统,美国会采用怎样的举动?

第二天,奥匈帝国就此事询问盟友德国的意见。威廉二世当了20多年太平皇帝,早就盼望找一个借口发动大战。他激动得大叫:“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极力鼓动奥匈帝国就此事动用武力,吞并塞尔维亚。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交了最后通牒。英法俄等国一面出面“调停”,一面积极备战。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7)一战爆发,为什么德意志民众还很高兴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令。威廉二世一看,老毛子敢威胁我哥们奥匈,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对俄国宣战。转过头,威廉二世又问法国,我跟俄国打仗,你中立不中立?法国不理他,威廉二世就在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这样,几个主要大国都参加进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大战爆发后,德国全民上下几乎万众一心地拥护威廉二世。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不分党派,甚至包括德国犹太人,都纷纷愤怒地谴责俄国和英国的无耻。柏林街头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庆祝”战争来临。广大群众斗志昂扬,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向整齐行进的德军投掷鲜花。各党派达成共识,战争期间停止党争,全力支持皇帝和政府一致对外。包括以前最跟政府过不去的工人政党——社会民主党,也都投票赞成战争拨款。大批知名科学家、艺术家、学者联名鼓吹德国宣战有理。在军国主义的激励下,整个德意志变成了一个充满狂热的兵营。这在整个欧洲都是罕见的。

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仅有少数人在反对战争。其中包括社民党的左派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等革命者,还有一小绰教授。其中有一位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家庭,1900年大学毕业后到专利局工作。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1921年因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一贯反战,在20年代即参加反法西斯组织,“九一八”事变后曾号召制裁日本,在纳粹上台时则呼吁德国青年团结起来保卫共和国,武装与纳粹斗争。他不仅具有天才的科学头脑,也具有伟大的人格,因为在2003年“最伟大的德国人”评选中名列第十。

历史不以少数仁人志士的理智为转移,而是坚定朝着大多数傻帽推动的方向前进。德意志人民被绑在威廉二世的战车上,隆隆驶向世界大战的杀场。接下来,他们将经历最为惨烈的厮杀,和痛苦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