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多尔衮与孝庄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薛佩萁


先说结论,多尔衮和孝庄有夫妻关系,但只是政治婚姻,两人各取所需,并无夫妻情分。

皇太极死时,满清汉化程度不深,君臣之分还不严格,而且满清本来就有八旗议政的传统,因此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当时,两白旗王大臣支持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当皇帝,两黄旗大臣则支持皇长子豪格。两派争执不下,豪格又因为母亲身份较低不敢继位。地位尊贵的孝庄太后乘机推出了自己的儿子福临。

孝庄下嫁多尔衮,以换取多尔衮的支持;而其他支持豪格的大臣,想着反正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也就同意了福临。于是福临登基,是为顺治帝,而福临当时年幼,很多事情都靠母亲孝庄帮忙。

孝庄太后下嫁之事,满清多有避讳,不过史书中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其实当时的满清还没汉化,保留了不少原始的风俗,弟弟娶嫂子并不算什么。比如顺治的董鄂妃,就是顺治弟弟的老婆,成了寡妇才嫁给顺治的。很多史料都暗示着孝庄确实下嫁了多尔衮,比如《东华录》记载追夺多尔衮封典的诏书中说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当时的诗人也有“大礼恭逢太后婚”的诗句。总之,孝庄下嫁多尔衮,几乎已经成为史学界的公论了。


但是,孝庄和多尔衮并无感情,并不像有些电视剧说的大玉儿和多尔衮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这完全是一桩政治婚姻。孝庄想拉拢多尔衮,并遏制他称帝的野心。多尔衮则想增加自己的权势,从辅政变为摄政。

其实,孝庄和多尔衮结婚后,双方也是同床异梦,各怀异心。多尔衮一直没有放弃篡位野心,他甚至宣传,如果当初自己当皇帝,以福临为储君,就不会有今天的病症了。只是由于时机未到,多尔衮才没有篡位。孝庄也一直提防多尔衮,多尔衮死后,顺治立刻下诏宣传多尔衮的罪行,削夺他的爵位,巩固了皇权。考虑到顺治当时才十四岁,这一旨意显然是出自顺治之母孝庄。


因此,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是:一对同床异梦的政治夫妻。



梦露居士


多尔衮死后先是风光大葬,然后才被清算的。这个故事要扯的比较圆就要看下面的故事。

多尔衮对孝庄说不准,也可能就是为了成就感去占有孝庄(搂着先皇的老婆,现今的皇太后这是多么荣耀的事儿呀。),也有可能是报复皇太极(多尔衮他老娘可是被皇太极活埋了的——皇太极下令阿巴亥给努尔哈赤陪葬)。


而孝庄应该对多尔衮有点意思。野史是这样说的,多尔衮以“皇父”的尊号和孝庄举行了盛大婚礼以后,两个人就“合宫同居”了。但是多尔衮还放不下娇滴滴的侄媳妇(豪格的老婆),想把侄媳妇纳为侧福晋,这个经孝庄批准,有点吃醋但是勉强同意了。

可是多尔衮,还是花心不已。又让朝鲜使者送来两朝鲜公主(以前打朝鲜的时候,看上了才7、8岁的朝鲜公主姐妹花),这对姐妹花年纪15、6岁,正是娇滴滴的时候。多尔衮甚是喜爱,就来了个金屋藏娇(这个是以外出山海关打猎为名带回来,孝庄不知情。)


这样,多尔衮就没事就外出打猎,实际是都要带公主姐妹花出游,跟前的人都相视一笑,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只是不让孝庄知道就OK。可是这多尔衮太放纵了,以至于死在一次外出打猎中。怎么死的?死在姐妹花肚皮上。

摄政王英年早逝,孝庄肯定要厚葬,免不了难过几滴眼泪。可是顺治不爽呀,被多尔衮给他老爷子戴了绿帽子,而且压了顺治这么些年。不管是国事,还是私愤,他都不能让多尔衮死后舒坦了。可是没了多尔衮,他头上还压着孝庄。要处理多尔衮,就必须过孝庄这一关。


顺治怎么说服孝庄?顺治把意思往外一扩散,自然有奴才分忧。树倒猢狲散,多尔衮的以前的忠臣们纷纷跑到孝庄跟前揭发多尔衮的黑历史。孝庄一听这狼心狗肺的家伙居然死在了别的女人肚皮上,顿时醋瓶子一倒,由爱生恨。孝庄发狂了:“福临,给老娘狠狠处理那个负心汉。”

接下来就是多尔衮风光葬礼之后的疯狂清算。其实多尔衮在国事上没什么大罪,基本是“莫须有”编出来的,要不然后来乾隆给多尔衮平反呢。


尔朱少帅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与政治牵扯上一点儿关系,往往就会为人所诟病。倘若这个女人和多个男人有染,那红颜祸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清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曾经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她都评价颇高,这个人就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了不起的女人——孝庄文皇太后,通常我们称之为孝庄太后。



据说皇太极死后,孝庄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她跟多尔衮、皇太极这个三角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皇太极作为一位皇帝,自然是妻妾成群,其中一个老婆叫哲哲,是孝庄的亲姑姑;后来皇太极又娶来一个蒙古女人,叫海兰珠,是孝庄的亲姐姐;最后皇太极连孝庄也娶来了。两辈人侍奉一个丈夫,本来孝庄管皇太极叫姑父,最后姑父变成了老公,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种不伦之恋?



我们都知道,皇太极死后,孝庄抱着年幼的顺治皇帝忍辱负重下嫁多尔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呢?在说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得搞明白另一个小问题,就是孝庄姓甚名谁。

孝庄不姓孝庄,也不叫孝庄,孝庄文皇太后是孝庄死后康熙给她封的谥号。且不说她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孝庄这个谥号,就算有,也没有哪个敢这么叫。



既不叫“孝庄”,也不叫“大玉儿”,那么孝庄叫什么呢?她的全名叫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来自漠南蒙古科尔沁部落。这样一来又有了一个冲突,《孝庄秘史》中说孝庄跟多尔衮是有真感情的,两人小时候就认识,还曾一起在蒙古草原上骑马、射箭,是皇太极横刀夺爱,把孝庄抢走了。但是,当时的满族部落跟漠南蒙古部落距离很远,若孝庄真的来自漠南蒙古,那多尔衮又如何与她青梅竹马呢?不能青梅竹马,也就不能私定终身,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岂不也就没有了吗?

实际上,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本来就没有。孝庄绝不可能跟多尔衮有私下会面的机会,至于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就更不可能了。关于多尔衮和孝庄,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在孝庄成为清朝的核心人物之前,她只和多尔衮见过三面。第一次见面,是孝庄的姑姑哲哲嫁给皇太极的时候,那是1615 年,当时多尔衮3 岁,孝庄2 岁。要说这俩小孩儿能一见钟情,估计谁都不会相信。那是不是后来再见面时两人情窦初开了呢。


云说经济


孝庄本来是皇太极的妃子,为什么最后下嫁给了他的兄弟多尔衮?究竟是多大的仇恨让顺治如此痛恨多尔衮以至于在他死后甚至挖坟鞭尸?真实的清代宫廷到底有多乱?历史远比电视剧离奇,且听我慢慢跟您细说。

上一回讲到“皇太极和大博氏们”,其中,永福宫庄妃,也就是孝庄太后,在“五宫福晋”中排名第五,并不占优势。而孝庄太后的名气,一开始来自一个传说——太后下嫁。

混乱的宫廷关系

早在南方的抗清势力还没被清军完全镇压的顺治初年,远在江南抗清的宁波人张煌言(苍水)(1620~1664年)就写了一首《建夷宫词》,

里面有“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诗的大意是: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所居的慈宁宫成了(太后与摄政王多尔衮)大婚的新房,礼部尚书(春官)制订了隆重的大婚典礼的仪式(新仪注),典礼非常隆重,到慈宁宫敬酒祝贺(奉觞上寿)的人非常之多,把门槛都给踩烂了(烂盈门)。

如果这首诗是张煌言出于反清的需要而故意制造出来的谣言以讽刺清宫不顾廉耻、渎乱人伦的行径的话,而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宣布将叔父多尔衮的称号由原来的“皇叔父摄政王”进封为“皇父摄政王”却是载入史册的,现在还有大量的实物作为证据。

从常识上说,“皇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这两个称号是有本质区别的:多尔衮是顺治帝的叔父,称“皇叔父摄政王”一点问题都没有,而“皇父摄政王”就很值得玩味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父亲,如何能称“皇父”?不由得人们不相信,多尔衮实际上已经成了顺治帝的“父亲”,也就是意味着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此时已经“下嫁”给了多尔衮。

顺治为什么痛恨多尔衮?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先是以帝礼将他安葬,追封他为“诚敬义皇帝”,不久后却追责其罪,削其爵号,撤其庙享,黜其宗室,籍其财产,没其府第,毁其陵墓。

在顺治帝罗列多尔衮的几大罪状中,就有“背誓肆行,自称皇父摄政王”和“亲到皇宫内院”这两条(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第3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51页)。

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虽未必确定他已与太后成婚,但很容易让人猜测,二人之间或有暧昧关系或同居关系。

孝庄太后是多尔衮的嫂子,在当时的满洲婚俗中,父死子娶其庶母,兄死弟娶其嫂子本来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但随着满清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稳固,汉族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跃居满清高层的主流意识,后人才以此事为耻,在修《清世祖实录》时删掉了这句话。

再加上雍乾两朝施行残酷的文字狱,就没人敢再提这件事了。当然也挡不住有人技痒难耐,在写小说、野史时顺便地影射一下。

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用焦大之口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说不定就是影射这件事的。

到了清末,随着革命党兴,一些革命党人为了“反清”的需要,重新将此事提了出来,张煌言的那一首《建夷宫词》,就是章太炎于1901年将它收在《张苍水集》而出版流行的(在此之前只是在坊间辗转传抄,没有正式出版)

那么,孝庄太后到底与多尔衮有没有私情?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给多尔衮呢?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未能留下由谁继承皇位的遗命,突然在前线去世,一下子让“大清”朝廷炸开了锅。

当时有实力继承皇位的有皇太极的二哥代善、十四弟多尔衮以及长子豪格等。几人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甚至有爆发内战的危险。

但结果似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后继承皇位的既不是多尔衮,也不是豪格,更不是代善,而是才年仅六岁、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也就是未来的顺治,而辅政的是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堂弟济尔哈朗。

但是为什么是顺治继位?他又为什么如此痛恨多尔衮?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且容我下回再和您细细分说。


边读边看话历史


大家好,我是爱历史的小少年,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开那段尘封的记忆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在权力争夺的平行四边形中,两条边的两个不同方向的分力斗争的结果。往往不是其中的任何一边,而是两个分力产生的合力。”

这也就是对角线的力,而懵懵懂懂无知的福临,凭借着他一个聪慧的母亲,幸运的成了这条权利斗争的对角线。

公元1644年四月初九,多尔衮领大将军印,统帅14万大军开往山海关。一路激战,问鼎中原!同年十月初一,顺治帝颁诏天下,定都燕京。祖父和父亲28年,奋争未能实现的愿望,7岁的福临却实现了。之后功勋卓著的多尔衮开始逐个翦除其他皇室宗亲的势力,一步步将朝政大权握在自己手中,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大权独揽,权倾一时。

在当时一个30多岁的寡妇,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儿皇帝。实在是不容易,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时候的孝庄深知同摄政王多尔衮搞好关系才是自己最稳固的靠山,由此也引发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桩悬案太后下嫁。


爱历史的小少年


要了解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可以从努尔哈赤、阿巴亥、代善的关系上获取些许线索。

阿巴亥是多尔衮的额娘,比努尔哈赤小31岁,在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孝慈高皇后)去世后,阿巴亥晋升为大妃,又因生了三儿一女,深得努尔哈赤喜爱,地位极尊。阿巴亥为了长期保住自己的尊荣(因为与努尔哈赤巨大的年龄差,必然导致她还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努尔哈赤这座靠山),也为儿女谋利,阿巴亥虽是大贝勒代善的庶母,但比代善小7岁,遂与代善有染,以图努尔哈赤死后,自己还能稳住权势(实际也主动吸引过皇太极,可惜皇太极不但不接招,反而派人举报了她)。

后来,努尔哈赤查实了阿巴亥与代善的事,为维护家族荣誉,另外也出于理解,便将此事偃旗息鼓,并未深追。那么,为什么说,也出于理解呢?因为关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婚丧嫁娶礼仪上,有着跨时代的鸿沟,出于奴隶制社会的(当时的)满族,“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即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将其后母收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将嫂子收为妻子。所以,皇太极也是以这个借口堵住了群臣的嘴巴,才终止了此事。

从多尔衮的父母大哥这里,已经找到了基本的习俗根基,虽然皇太极1736年建国为清后,曾大力清扫落后旧俗,不过,这也要等到后世,才能真正清理出效果。如此,皇太极死后,大玉儿“被托付”给多尔衮(大玉儿和皇太极也相差20多岁),在那个时代,在他们的观念里,其实并不算一件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而顺治为什么看此不爽,则是皇太极清扫落后旧俗,以及顺治是读儒学长大的原因了,已经与上两代有了明显的分割,这也算是从文化上来看,为什么顺治也称祖(清世祖)的原因了!


汉中


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了,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撒手人寰。皇太极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不久皇太极在盛京(现在沈阳),建立大清,皇太极是开国皇帝,也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当时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

皇太极是突然死亡,并没有交代遗嘱。大明皇帝基本上都是世袭,但是也需要立个遗诏,有个凭证才行。而刚刚建立的大清时局比较复杂,就出现皇位空缺的情况是很危险。国不能一日无君,况且此时夺取大明江山正在关键时刻,如果出现内乱后果不堪设想。

(皇太极)

大清刚刚建国,各种制度一定是不完善的,开国皇帝死了,后面争夺皇权的纷争必定会出现。皇权之至高无上的存在,自古皇争斗都是最残酷和血腥的。好在当时的亲王和旗主还是比较团结的,并没有兵戎相见,大家坐下来协商具体要由谁做皇帝。

(孝庄太后)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极具军事天赋。本来皇太极对多尔衮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因为多尔衮是名优秀的将领,其他兄弟虽也不差,和多尔衮相比相形见绌。所以皇太极重用多尔衮,在登基之后就封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战功卓著,在军中也有很大威望,也为他争夺大权垫定了基础。

八旗中正白旗旗主是多尔衮,镶白旗旗主多铎,两白旗和其宗族都是多尔衮的拥护者。竞争皇位的另一个对手就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代善资历老实力雄厚,统领两红旗,是皇位强有力竞争者。不过代善的并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处于中立一方。剩下的多尔衮的最强对手,就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

(多尔衮)

一般皇帝的继承者都是皇帝的长子或者嫡子,很少出现让皇帝的兄弟当皇帝的情况。明帝国中兄弟当皇帝的有景泰帝、嘉靖帝和崇祯帝,一般是皇帝没有子嗣或者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才会考虑立皇帝的兄弟登基,北宋也有弟弟赵光义接替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的情况。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理论上是不能立多尔衮为皇帝的,而应该立先帝(皇太极)的儿子。

(顺治帝福临)

在这方面,多尔衮不占优势,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并且屡立战功位高权重,在血缘上占有优势。豪格还有两黄旗支持,实力不容小觑。多尔衮此时心情一定是复杂且焦急的,不过他最终找到了能帮助他的人,就是皇太极的庄妃,后来的孝庄太后。庄妃和多尔衮搞在一起,把豪格的资格给搞没了,庄妃是想让他的儿子福临来做皇帝,那么庄妃就成了皇太后。

(和硕肃亲王豪格)

按照庄妃的意思,多尔衮提议让年幼的福临来做皇帝,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福临做皇帝,符合先帝子嗣的规定,而且年幼也非常好控制。多尔衮十分想做皇帝,但考虑到名声问题,退而求其次,让福临封他和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侄子)为辅政王。之后多尔衮设法让福临封他为摄政王,清廷大权落入多尔衮的手中。

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是大清实际的“皇帝”,八旗军兵也正是在多尔衮的统领下,南下统一了中原地区,夺取了大明江山社稷,大明灭亡,清朝成为全国性政权屹立在华夏大地之上。参考资料:《清史稿》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公元一六四四年五月初三日,多尔衮统军占领北京,坐只有皇帝才能坐的辇,入武英殿升座,故明降官俱拜伏地下,口呼:万岁,万万岁。这时,关内关外只知有睿王多尔衮一人,而大部份人都不知有顺治皇帝。同年九月,孝庄皇太后随顺治帝移居北京,看到多尔衮揽权擅政,一呼百应的情形,更为母子的地位和安危而忧心忡忡。不久,多尔衮干脆挤掉郑亲王济尔哈朗,废除肃王豪格,出入称尊,形同皇帝,所缺者唯:皇帝,名号而已。所有这些,都使孝庄皇太后感到一种难言的不安,总有一朝不保夕的感觉,而且孝庄相信这种感觉是正确的,似乎早在她那年幼的儿子登上皇帝的时侯,她就感觉到了。如今,道路上的所有障碍似乎都巳被多尔衮清除了,他在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帝的宝座。谙熟宫廷斗争的孝庄皇太后决心孤注一掷,用一个女人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以纤尊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主要目的:作为保住母子地位的最后防线。她成功了,尽管多尔衮连登基做皇帝所用的印玺,和龙袍都早已预备就绪,却至多尔衮死的当天也未能愿以得偿。


茹叔敬


孝庄和多尔衮的故事虽然在正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影视剧和野史中一直被人们提起,而且他们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他们两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在《孝庄秘史》、《山河恋》这两部剧中多尔衮跟孝庄皇后都有一段感情,而且是在很年轻的时候,据说两个人是青梅竹马。但是在历史中孝庄跟多尔衮不过是共同辅佐了顺治皇帝而已,虽然有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说,但是这件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证明,就连现在的史学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先说影视剧中的描述,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大玉儿跟多尔衮两个人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是英雄配美人最经典的写照。本来以为这两个人会永远在一起。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皇太极娶了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后。当初恋人分离,两个人都非常伤心,但是没有用,毕竟对方是皇帝,只能就范。但也因为这件事情,多尔衮怀恨在心,起了抢夺皇位的心思,所幸后来被孝庄给压下去了。

再说历史中的记载,在正史中虽然有资料记载两个人曾经在一起过,但那也是在皇太极死后才相遇的,之前两个人并不认识,而且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因为年纪太小,所以多尔衮回朝辅佐,成为了摄政王。因为怕他篡权,所以孝庄皇后从旁监督。

但是日久生情,多尔衮喜欢上了孝庄,孝庄刚开始非常反感,但是后来她发现自己也喜欢上多尔衮了,所以后来就有了孝庄下嫁摄政王这一说。不过关于这件事情好多的史学家有争议,所以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这是真的,只能称为野史。

无论怎样孝庄跟多尔衮的关系还是一直被后人评说,不管他们有没有在一起过,真相都被历史掩埋了,所以我们也不必过分的追究。


阿妹电影


两人是利用关系。多尔衮利用孝庄想夺皇位,孝庄笼络多尔衮稳住朝廷,并立自己六岁儿子为帝。

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又名大玉儿,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



一生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历四帝。她既具雄才大略、挽狂澜于既倒的政治家气魄,又淡泊名利、仁慈护下、黜奢崇俭,一心一意抚育子孙成材。她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之一。

13岁嫁给皇太极。生有一男三女,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八年夏,皇太极因突发脑溢血,暴死于清宁宫。



几经波折,立六岁的小娃娃福临被扶上了皇帝宝座、改元顺治。

对皇位垂涎已久的多尔衮,听了孝庄的建议,当起了摄政王,几乎把持住朝政。虽然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方人之上,但毕竟没有畅其所愿,还是一种缺憾。于是私下造龙袍,用御器,对镜孤芳自赏。这些都被顺治查到,后被幽禁至死。

孝庄和多尔衮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孝庄皇帝驾崩,面临朝廷动乱的时候,提出这样的办法,稳住了暗流汹涌的局面。



那么多尔衮为何不自己称帝?实际上,多尔衮掌握了一切权力。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进逼下,采取了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她的方法是,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不使多尔衮废帝自立。顺治元年十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



后人对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持有怀疑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孝庄去世后并没有和先帝合葬。一个女人,在那个朝廷动荡的时候,她在众朝臣和多尔衮中间周旋,扶持儿子和孙子稳住大清江山。

她把她的一生都交给了帝王之家,死后不愿意合葬也许是因为帝王圈里生活太累了吧!



其实,不管她是否下嫁多尔衮,她一生辛劳,一定受了不少委屈,也承受了比常人不知多多少倍的苦和累。如果真下嫁了,她或许还能好受些,有人帮她不至于太累。即便下嫁了,她还是以朝政为主,没有让把持朝政的多尔衮夺得皇位。多年的辛劳,她没有把功名看重,只想做个无名功臣兴旺大清!所以我们应该理解这位漂亮、善良和一世英名的孝庄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