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中李衛屢次犯錯雍正袒護,為何對同樣的“鐵桿”張廷玉零容忍?

納蘭談史


人在江湖,要想混得好,自然是到哪山,唱哪歌。而老闆用人,也要根據需求,擇才而仕。

本質上說,張廷玉和李衛因為所在位置不同,也就是坐的山不同,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

一個相當於首輔,機要秘書,掌管全局,一個相當於爪牙,到地方上具體辦事。雍正對他們兩個人的態度,以及他們兩個人自處的態度,自然有很大不同。

《雍正王朝》裡面沒有任何雍正對張廷玉零容忍的情節和畫面,只是張廷玉非常謹慎自律。從電視劇的角色上說,這兩個角色和皇帝的關係大不一樣——

張廷玉在雍正父親康熙時期,就做到機要秘書、首輔了,是幫助雍正奪位,擁戴有功的前朝老臣,對全局的把握,吏治的精通是無人可以代替的,同時對外,也就是面對滿朝文武,他又是清流代表,道德楷模,這個必須和文化,學識,經驗,資歷的積累掛鉤。

而李衛作為沒文化的小家奴,是雍正要重點培養出來具體辦事的。也就是說,一個是公司的總策劃,一個是銷售部部長。總策劃是頭,他的一言一行關係到大方向,風紀,不能太浪,而銷售部長是手腳,要直接和江湖對接,不能太迂腐老實。只要能把政策落實好,把事情辦好,有點小毛病,不是更差,反而更好。

從帝王心術的角度上說,一個人出任封疆大吏,皇帝把財權兵權交給你,你如果成為了一個呼聲很高的完人,道德楷模,皇帝並不見得就喜歡,反而要防範你擁兵自重,反而你有一些小辮子抓在皇帝手上,他隨時能制約你,才能令人安心。李衛那些沒文化,下三濫的癖好只要不影響他的工作,反而是給領導留下一個教育自己,約束自己的機會。對於促進他和雍正的關係是非常有利的。相比之下,位於機要中樞,天天都在皇帝和百官眼前晃的張廷玉是領頭羊,模範,不能吊兒郎當的,否則以後工作就開展不起來。

最後我們再來看真實的歷史,康熙,雍正對張廷玉的好是無以附加的,他和李衛的待遇到了乾隆朝才區分開來。

到了乾隆朝,張廷玉一直在和皇帝打擂臺,就是鬧著要退休,要配享太廟。

而李衛一直在升官。

乾隆3年,公元1738年,李衛病逝任上,享年才五十多歲。

張廷玉一直活到了1755年,享年八十多。

讀者們可能會覺得,乾隆表揚李衛多,批評張廷玉多,那和他們的位置也有關。

李衛在地方上幫乾隆搞錢,搞管理,簡直就是勞模,卓有成效,你罵人家幹啥?

張廷玉已經是榮享三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無以復加,乾隆把他當做一個符號和棋子來制約其它勢力,而張廷玉晚年想抽身,因為他看到過康熙朝,雍正朝傳位的殘酷,他不想把自己捲入乾隆傳位的權力鬥爭裡,想明哲保身,平安落地。

對於乾隆來說,你張廷玉這麼老油條,好事情都被你算完了,內心很不爽,所以經常下摺子批評他,動不動就以沒收給他的賞賜來要挾他,而行走江湖大半輩子的張廷玉也不是吃素的,一直選擇的應對措施就是——你說啥都是對的,我就是慫,就是不想上班,你罵歸罵,我還是要走。

張廷玉這一波操作的結局就是——自己拿著退休工資回家抱孫子,安享天倫之樂了幾年,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入朝為官,自己死後配享太廟,家族光宗耀祖。

對於我們今天的職場謀生,張相爺的故事,是不是很給人啟發?


HannibalLecter


《雍正王朝》裡的李衛和張廷玉,都是雍正一朝的名臣、能臣,同樣以忠心、機敏練達受到雍正帝的喜愛。是雍正的心腹大臣、股肱大臣。

影視劇中的李衛和張廷玉,一個是皇帝潛邸中的奴僕,一個是雍正老師的兒子,都是可以信賴的“自己人”。但從雍正的角度來說,對待他們的態度還是有所不同。

雍正評價張廷玉:“和平端正,學問優長,自簡任機務,夙夜匪懈贊朕之不逮,正資倚任。”說明張廷玉是個穩重、比較嚴肅的人,和雍正在一起時,一個保持名臣風範,一個維持聖君威嚴,氣氛嚴肅鄭重。雍正又是出了名的勤政皇帝,時間久了,見到張廷玉會不由自主的進入到“工作模式”,在這種狀態支配下,對人對事都會要求嚴格、態度莊重。

李衛畢竟是雍正未登基前就跟在身邊的人,討雍正歡心是本能反應。別人見到不苟言笑的雍正可能會怵頭,但李衛卻能從中辨別出是真生氣,還是表面嚴肅、心中樂開花。雍正也是人,也願意身邊有個能說點心裡話的“體己人”,和李衛在一起會相對放鬆一些。

兩人身份地位的差異也會影響到雍正的態度。張廷玉是名相之子,文壇領袖,漢官首領,主持編修過《明史》,是雍正朝的道德榜樣,講求持身以正,為百官做表率,要求自然要高。稍有差池,會有人認為雍正識人不明,會懷疑雍正的眼光與能力,傷得是雍正的臉面。

李衛出身貧賤,大字不識幾個,做出不合規矩的事,是理所當然、理應如此、情理之中,畢竟是混混嘛!期望不大,自然要求不高。往往辦成的是正經途徑不好辦的事,經常給雍正帶來“驚喜”,雍正難免會偏心一些。


寒星針


李衛對於雍正的忠心,是任何人比不了的!

李衛是雍正府邸的奴才,有著“出身”優勢,自然和雍正親近。而且,李衛的一些事情的做法,確實表現出了對雍正獨有的忠心。

李衛和翠兒生了兒子以後,給兒子起名“李忠四爺”。這個套路有點俗套,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有一件事,李衛的做法很讓人佩服,就是“李衛監獄怒打曾靜”一事!這件事只有李衛乾的出,也只有李衛敢替主子這麼出氣!有這樣的奴才,是雍正的福氣。

通過“李衛監獄怒打曾靜”一事,我們就能看出為什麼雍正袒護李衛。

八爺的人散播雍正篡位登基的謠言,曾靜這樣的文人更是加油添醋的協助他們散播謠言。李衛在和雍正聊天時,想要主辦這件案子,並且說:“先帝爺萬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知道八爺他們一個個心術不正,還一個個的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了主子(雍正)了。”李衛的話,很透徹的指出了問題所在。敢在雍正面前說實話的人,也就是李衛了。

李衛知道曾靜罵了雍正以後,不顧雍正不準對曾靜用刑的旨意,去大牢找曾靜算賬。李衛到了牢房,就把牢門反鎖,用“拳頭”跟曾靜講理。李衛對曾靜是一邊打一邊罵“狗日的”,還教曾靜練習如何誇雍正皇帝。

這段很解氣,我相信,雍正看了也很解氣。所以,雍正沒有喊停,而是寶親王弘曆先張口阻止了李衛繼續毆打曾靜的。我們再來看此時,其他人的態度。

首先,刑部官員是看熱鬧的心態。他們覺得李衛打曾靜是“好玩”。完全沒有“出了一口惡氣”的想法!雍正評價他們:“身為刑部大員,對於這種無君無父之人,竟然沒有半點憤慨之心,居然還圍觀取樂!”寶親王弘曆都罵他們“忘恩負義,麻木不仁的東西”!還要將他們革職。

其次,再看張廷玉的表現,就有點“潔身自好”的感覺了。李衛去軍機處找張廷玉,想要見見曾靜,但是,張廷玉沒有同意。而且,還將李衛去大牢的事,告訴了雍正。張廷玉這樣做,明顯不想讓曾靜吃虧。他張廷玉根本就不會有李衛那樣“替主子出氣”的想法。有這層心態在這擺著,雍正跟他交流的時候,肯定隔著點什麼。這就是清朝時期漢族大臣和滿族“奴才”的區別。

漢族大臣往往更注重道義和公論,抹不開“聖人教誨”和“君子之禮”。李衛這樣沒文化的,反而展現的更灑脫,更有親切感。

然後,我們看看圖裡琛對曾靜的態度。圖裡琛雖然知道雍正對於曾靜很忍讓,但是,他對曾靜也是沒有好臉色的。圖裡琛都是拎著曾靜直接扔地上,讓他“跪下”!如果,曾靜落到圖裡琛手裡,圖裡琛雖然不會像李衛那樣揍曾靜,但是,肯定也會對曾靜“折磨”一番。圖裡琛也知道,對曾靜“不客氣”,雍正其實心裡是讚許這種做法的。所以,圖裡琛也是個好奴才!

最後,我們看看全場表現最佳的李衛!這一頓揍,太解氣了。李衛肯定是這麼想的:什麼狗屁朝廷法度,誰都別想攔我,我他麼就是要給主子出氣!無論何時何地,敢替主子出氣,這就是好奴才!

有李衛這樣的奴才,是雍正燒了高香。雍正爺並沒生李衛的氣,反而是罵了哪些看熱鬧的刑部官員!對於李衛罰俸的處罰,絕對是最輕的處罰,就是做做樣子。

也是因此,雍正才會偏袒李衛這個奴才。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是雍正曾經府裡的奴才,十一歲就跟著雍正,先是打雜,之後才被委以重任。可以說,李衛對雍正是一種私人效忠,也就是說,他只效忠於雍正一個人,這跟雍正是不是皇帝沒有任何關係。所以,雍正對李衛自然帶著一些天然的親近,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一般而言都會板子高高舉起,然後再輕輕落下。如果說這算一種袒護的話,也是一種父對子的袒護。



比如雍正在江蘇發現李衛公開嫖妓,便狠狠地訓斥了他,還讓翠兒好好看著他,其主要出發點是什麼呢?是怕李衛這種行為被發現後,授人以柄,影響雍正對他的進一步重用。再比如曾靜悖逆一案,刑部、都察院互相扯皮,都不願審理,雍正心裡其實是有火氣的,但礙於他皇帝的身份和案件的特殊性,他不好公開朝曾靜發火。這時李衛替雍正打抱不平,跑到天牢裡去揍曾靜,其實正是做了雍正想做但又不便去做的事。所以最後圍觀的都被罷官,而主謀李衛只是被罰俸一年。

由此可見,李衛不僅差事辦的好,做事還從不觸犯雍正的底線,不犯原則性問題,還經常性地能體會到雍正內心真實的需求。對於這樣的奴才,皇帝偶爾袒護一下他不是很正常的嗎?

而張廷玉則不同,他只是效忠於雍正的皇帝身份。換句話說,他是職業官僚,只效忠於大清帝國和大清帝國的正統皇帝。康熙是皇帝,他就效忠於康熙,皇帝換了雍正了,他就效忠於雍正了。而在張廷玉看來,君子不黨是他的信條,除了國家和皇帝,他從不會效忠於任何私人,更不會做出任何政治投機的行為。張廷玉之所以會成為雍正的“鐵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雍正作為皇帝,他的所作所為符合大清朝發展的根本利益,符合黎民百姓的利益,所以張廷玉才會站在雍正一邊,反對八爺黨,反對既得利益集團。但如果雍正犯了錯誤,張廷玉雖然不會主動去反抗皇權,但也會在態度上有所表示,甚至有所不滿。



於是,張廷玉的身份就註定了他絕對不能隨心所欲,要謹言慎行,不能授人以柄,更不能違法犯罪。而這也導致雍正對張廷玉的道德期待很高,在雍正眼裡張廷玉就是一個值得敬畏的完美臣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為這個國家的大小官員做出正確的表率。

事實上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已經很接近完美臣子了,他自己沒犯任何原則性過錯,即便偶爾會被雍正訓斥,也往往是雍正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所致。唯一的一次,是他的弟弟張廷璐洩露恩科考題。但問題是,這是一個原則性錯誤,換了任何一個明君都會對這件事零容忍。而張廷玉作為百官的表率,他對這件事的態度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國家吏治的根本走向。更重要的是,當時八爺黨正在上躥下跳,串聯群臣,打算保下張廷璐,讓雍正被迫屈從於輿論。一旦屈從了,以後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威就會始終被輿論綁架著,所以雍正說什麼都不能在這件事上退讓,這是他立威的一個大好機會。張廷玉顯然想到了這一點,無論於國於法於君,他都必須服從大局,於是終於在孫嘉誠的勸說下,主動上折請殺張廷璐。



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張廷玉他不是奴才,而是職業官僚,是效忠皇權的臣子,是全國百官的楷模,雍正必須對他零容忍,才能把控好這個國家前進的方向。


達摩說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張廷玉吧,熟讀史書,滿腹經綸,秉性聰明,為人圓滑,貴為兩朝重巨,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辦事有理有據,處事不驚,輔佐兩朝皇帝幾十年,可謂是兢兢業業,貢盡心盡責,貢獻絕對要比李衛大得多,雍正皇帝也一直拿他當做臣子的楷模。這樣的人犯錯,就不能容忍了。因為他是朝廷的核心人物,影響極大。以他的地位和學識,在朝野上下,足以震撼雍正的權威,甚至改變朝野。偏偏是你張廷玉犯錯,帝王能夠繞過你嗎? 為了捍衛皇權,處置張廷玉也絕不會手軟。

再說李衛,就是一叫花子出生,是雍正爺當皇子時收留的家奴,雍正掌握著對他一生的生殺大權。他雖然不學無術,但性格乖張伶俐,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強,深知雍正的喜好和秉性,辦事精明,可謂是對雍正忠心不二的家奴,深得雍正的器重。雍正把李衛外放做地方獨擋一面的大員,李衛在金陵一帶為朝廷的庫銀增加,真可謂是功不可沒。雖然李衛在工作中屢屢犯錯,但他出生乞丐,不學無術,胸中的那點學問都是從聽歌唱戲中學來,關鍵他還是家奴,所以對皇帝的威信不足以構成威脅。輕罰輕放,李衛自然會感激涕零,以命相許了。

以上就足以說明,雍正為什麼對張廷玉和李衛兩個心腹重臣,同樣是犯錯,但處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結果就是一個重責,一個輕罰的主要原因了。


老蔣閒言


如果你足夠了解中國政治史就會明白,自秦漢建立大一統帝國以來,之後所有的帝國王朝政治制度都是在秦漢基礎上的演變和轉化,其根本要義還在於秦漢。就算是外族建立帝國之後也不例外,比如元朝,再比如大清朝。大清朝的政治制度就是明朝的翻版再加上努爾哈赤八旗制度留下的遺根兒形成的相關制度。

只是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大清朝的政治基礎是貴族政權,而明朝的政治基礎則是士人政權。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大清朝的統治基礎是八旗貴族階級,明朝的統治基礎則是士紳階級。

先大略科普一下秦漢政治組織核心制度:在秦漢時期,皇室和政府是分離的,這也就意味著皇權與政權也是分離的,皇室的主人是皇帝,而政府的主人則是宰相,皇室當然是整個國家的核心機構,政府機構都得圍繞皇室的決策執行。所以,相權與皇權是基本對等的,有時候相權甚至大於皇權,隨著以後各朝代不斷演變,到大明朝,朱元璋在胡惟庸亂政後,取消了宰相之權收歸皇帝,從而將皇權集中推向更高潮。到了大清朝,尤其到了康熙和雍正手裡的時候,設立了軍機處,同樣,皇權得到最大化的集中,相權基本上被剝奪殆盡。但是,皇帝總要人辦事,那麼所謂的內閣,上書房以及軍機大臣們,本來屬於政府範疇的大官小員則成為了皇帝的秘書,皇權最終代替了相權。

之所以要簡單科普一下這點知識,是要說明李衛和張廷玉份屬的職責與政治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到了康熙雍正手中之後,皇權已經完全替代了相權,內閣上書房軍機大臣雖然淪為了皇帝的秘書,但是其所辦所擬之事或者所實行的某些職責還是與宰相差不多,這就是為什麼明珠索額圖等都還被稱呼為明相、索相。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宮的時候,張廷玉還自稱是兩朝的宰相,就是這個緣故。

瞭解了這個政治制度背景,那麼就不難分析題者的問題了。

李衛,是雍正在江南賑災的時候收留的流浪兒,跟隨雍正回到雍王府,因為機敏忠誠,故而在雍正的培養下迅速成長,最後成為封疆大吏。李衛的成長之路不同於滿清貴族或者士紳,更不同於通過科舉博取功名的那些學子,他就是雍王府的一個下人或者奴才出身,但是,是深得雍正信任的奴才。所以,我們聽到李衛在雍正面前的稱呼是“奴才”。同時自稱“奴才”的,還有滿清貴族的大官小員,比如說明珠,索額圖等。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他們的政治歸屬體系屬於宗族皇室,是皇帝的親戚、親信、心腹抑或包衣奴才和下人,李衛成不了皇親國戚,但是卻能成為皇帝的親信和下人。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對李衛的懲罰自然有別於旁人了,既然是自己的親信下人,只要沒犯什麼大錯(不像高福起了二心),加之李衛忠誠可嘉,說袒護也就袒護了,別人不會說什麼,也不敢說什麼。

張廷玉就不同了,他是宰相,他的政治體制歸屬是政府,如果在秦漢時期,他的權力是巨大的,是政府的法定代表人,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一舉一動都代表著皇帝的意圖,是整個朝野的風向標,並且處於皇帝和整個朝野的監督之下。到了大清朝,宰相之權雖然大幅跳水,但是影響力還在,故而他的舉止十分重要。在電視劇中,我們還看到,張廷玉在康熙或雍正皇帝面前自稱為“臣”,這和“奴才”的稱呼還是有些差別的,反映出的是漢族士大夫的骨氣以及所代表的政治體制。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認為,題者所謂李衛被雍正時常袒護說得不明確,雍正也就因為李衛逛青樓在翠兒面前袒護了一次而已,怎麼能說是屢次呢?要是屢次的話,估計在嚴苛的雍正面前也會失信。更主要是因為李衛的政治體制歸屬為皇帝的親信下人,故而雍正可以隨意處置他,或是袒護,或是像殺高福一樣自由處理。

而題者所謂雍正對忠臣張廷玉零容忍,大概指的是張廷玉在雍正關於旗人下地耕田以自給自足的問題上沒有發聲之事。這又涉及到大清的政治基礎問題了,關於滿清八旗子弟與漢人關係的問題。

之前說過了,大清朝的政治基礎是貴族政權,在滿清內部,雖然也分有貴族庶人等,但是他們的地位統統高於漢人,因為這是滿清政權的老本兒,是滿清政權的基礎。雍正皇帝公然動這些老本兒,就意味著刀刃向內,革旗人的命,是打擊旗人特權,動搖滿清政權的基礎。

身為朝廷宰相的張廷玉,很顯然他對滿清貴族政權的理解比普通人更為透徹,這樣大動旗人奶酪的事兒換做是任何漢人都不敢發聲,一旦發聲而推行不下去的時候,所有的指向必定是他宰相一人,而且當初幾個軍機大臣都沒有因此表態,張廷玉就不得不考慮後果了。

同樣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捲入科場舞弊案,按照規矩,張廷玉可以迴避,但是他是宰相,是政府的最高代表,他的態度意味著皇帝的態度,意味著朝廷最高司法的態度。儘管張廷玉深知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坑,也只有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裡吞。在雍正即位之初朝政並不穩定的情況下,雍正皇帝的零容忍是他政治的需要,這毋庸置疑。

以上,大概可以理解雍正對待李衛和張廷玉態度的不同了吧。


青燈問史


這說法就不正確!張廷玉本身做事滴水不漏,並不代表雍正對他苛責。實際上雍正對張廷玉的器重超過於李衛。這一點可以從乾隆王朝裡得到驗證。雍正的整飭吏治,攤丁入畝,到天下良田實際上是一條完整的策劃線路。這個策劃人就是雍正,執行者就是張廷玉。只是雍正壯志未酬身先死,病死在執政路上。乾隆繼位以後,就是依靠張廷玉才把天下良田的策略執行到底,因此,假如雍正多活十年,實際上所謂的乾隆盛世本該是叫雍正盛世了。由此可見,張廷玉的價值!假如不是深受信任,這麼權重的位置不會交給他。

至於李衛,雍正其實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家人,小弟弟來對待!比如,在李衛出軌揚州妓院的時候,雍正對李衛的訓斥除了罵還要踢屁股,這明顯就是哥哥教訓弟弟的做法。當然,雍正對李衛的態度也是一種駕馭方式,就像康熙說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李衛這個人做事邪著來,如果說張廷玉做事滴水不漏,那麼李衛就是亂拳打死老師傅。雍正鼓勵他去大膽突破,去創新。所以,李衛經常性犯錯恰恰是受雍正的指使,自然雍正對他寬容了。


優己


李衛是雍正的奴才,從小就跟著雍正,自然是非常貼心的。而張廷玉是朝中重臣,一直跟隨康熙,後來才跟隨雍正,所以兩個人所處的位置是截然不同的。

李衛是雍正培養出來的,跟雍正像一家人。

李衛雖然是雍正從江南撿回來的,但是他是雍正一手帶大的,也是雍正培養出來最合格的一個奴才。在雍正做了皇帝以後,李衛的官位一直攀升,甚至做到了兩江總督。其實這都是雍正給他的恩賜,因為他甚至連一個進士都沒有考上。如果沒有雍正在背後給他撐腰,他壓根什麼都做不成。

雍正任用李衛的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是忠心。至於處事的方法,雍正沒有過多幹涉,因為李衛骨子裡有一股聰明勁兒,總歸可以琢磨出一些好點子來管理地方。所以李衛跟其他官員做事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他有自己獨特的辦法。

張廷玉是康熙留給雍正的,他忠於正統皇帝。

張廷玉是三朝老臣,不僅經歷了康熙雍正,甚至還活到了乾隆年間。所以他跟李衛就屬於完全兩種不同的人,他是老臣謀國的社稷之臣,有匡扶社稷的能力。所以康熙將如此重要的大臣留給了雍正,其實就是希望雍正能夠好好任用張廷玉。

張廷玉本人也沒有讓康熙皇帝失望,總是在關鍵時刻拯救危局,幫助雍正一次次渡過難關。但是他跟李衛不同的是,他不是雍正的嫡系,他是皇權的嫡系。只要上面坐著皇上,那他就對這位皇上死忠,而不是隻對雍正一個人死忠,這兩種忠心是完全不同的。

李衛跟翠兒談情說愛被趕走,其實是雍正讓他去監視年羹堯。

李衛犯了第一個錯誤,那就是跟府裡的丫鬟翠兒談情說愛。這在家法嚴格的雍正府上,那是一等一的死罪。可是雍正不僅沒有處罰他們,反倒是給了李衛一個官做做,讓李衛到年羹堯那邊報道去了。

這件事徹底改變了李衛的人生,讓李衛從府裡的一個僕人,逐漸成為封疆大吏。李衛到年羹堯那邊,其實是有兩個原因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雍正希望能夠好好培養李衛,給自己多一個幫手豈不是好事麼?第二個原因,就是雍正不太放心年羹堯,想要讓李衛時時刻刻盯著年羹堯。

李衛自然是十分明白雍正的心思,所以但凡年羹堯有任何舉動,李衛都事無鉅細地告訴雍正,好讓雍正找機會敲打敲打年羹堯。年羹堯可是雍正最重要的幫手,雍正自然是不會輕易放手的。

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主持科舉卻舞弊,結果被雍正所殺。

張廷璐是張廷玉的弟弟,也是雍正看在張廷玉的面子上,一手提拔上來的官員。在雍正朝第一次科考之中,張廷璐就充當主考官,可見雍正對張廷玉還是比較給面子的。可是這次的科舉卻出了舞弊的事情,這對雍正來說是不可原諒的。因為八爺黨此刻正想趁著雍正剛坐上皇位,還不夠穩定的時候,找點事情來趕他下臺,這次科舉考試的事情,恰好就是最好的機會。

這個時候如果雍正想要賣個面子給張廷玉,放了張廷璐的話,那麼雍正的皇位就會受到動搖,證明他沒有能力做好這個皇帝。所以張廷璐是必殺的,只是要看張廷玉支不支持。

多少支持殺張廷璐的奏摺雍正都不看,因為雍正一直在等張廷玉的奏摺。他希望張廷玉能夠支持自己,大義滅親,也希望張廷玉能夠理解雍正皇帝的難處。殺掉張廷璐,解決科考的案子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要能夠得到張廷玉的理解,那就比較困難了,所以雍正是打心眼裡敬畏這位老臣。



雍正皇帝用不同的辦法,駕馭不同的人才。

雍正是古代少有的明君,他能夠駕馭各種各樣的人才,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對待李衛,他採用家人的方式,始終把李衛當成自己的兒子來看待。而且對李衛處事的風格不管不問,只看結果,這是對李衛的一種恩寵。也只有這樣,李衛才能放開手腳去辦事,畢竟他後面有個大靠山。

而對張廷玉,雍正可就不能那麼冒失了,人家是康熙朝的老臣,是國家的骨幹棟樑。辦事能力比自己強不知道多少倍,所以雍正對這樣的大臣,必須要恩威並用。對張廷璐的提拔其實就是恩賞,張廷玉本人是不需要恩賞了,已經位極人臣了。

後來殺掉張廷璐,其實也是一種威懾,希望張廷玉能夠好自為之,當然雍正也希望得到張廷玉的理解,對張廷玉也十分尊重。


江湖小曉生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李衛和張廷玉都是雍正的肱骨之臣,李衛從11歲就跟在雍正身邊,張廷玉跟隨康熙皇帝二十年兢兢業業,雍正繼位以後又作為軍機大臣輔佐雍正。對於兩個人雍正都是十分信任,題主所說李衛犯了錯誤原諒指的應該是和翠兒私通和逛妓院兩件事,但是雍正都原諒了他首先先說李衛和翠兒夜晚偷情,其實這是有預謀的,年羹堯擔任四川提督後來又升任四川總督,但是這個人首鼠兩端,當時作為四阿哥胤禛的門人還要和八阿哥和十四阿哥這些胤禛的對頭來往,胤禛很不放心,鄔思道知道了這件事,給胤禛出主意說派個人監視他,李衛就成為監視年羹堯的人選。


藉著李衛和翠兒夜晚偷情,胤禛將他兩個人綁在了樹上示眾警戒,其實這已經算對李衛的懲罰了。這時候年羹堯看到替李衛求情,順理成章的胤禛把李衛送到了年羹堯那裡,李衛不僅當了官後來作到了四品糧道,可以說這不是懲罰反而是獎勵。這裡胤禛対李衛的明貶實升其實是要李衛去監視年羹堯的,所以雍正對李衛的寬容的。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李衛忠心不二,差事完成的好,到萬永當鋪當東西的時候就表現出他的機靈,很適合做間諜。

第二次是李衛當上了江蘇巡撫,封疆大吏,當時已經稱為皇帝的雍正要求李衛在江蘇實行攤丁入畝。為了看看李衛在江蘇的做法和成績,雍正微服私訪來到了江蘇。當天晚上李衛到一個自己喜歡的青樓女子家裡,被雍正抓了個現形,翠兒也在家裡鬧,讓李衛顏面盡失。朝廷明令朝廷官員行為不檢點逛青樓,要求廷杖八十。但是雍正皇帝也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真正的去實行,只是對李衛進行了呵斥,表面上批評那幾句。這一次事件,其實雍正也並沒有對李衛進行零容忍,言語上對其進行了批評。李衛在江蘇實行攤丁入畝初有成效,雍正是很高興的,當時朝廷內很多人都反對新政,李衛能夠做出成績,雍正自然高興,在加上雍正對李衛的信任,所以批評幾句就可以了,而且李衛的行為並不影響大局。


但是張廷玉的兩個事情卻不一樣,已經嚴重關係到雍正新政的實行和他皇位的穩定 。第1件事就是張婷玉的弟弟張廷璐科考舞弊案被曝光,雍正決定將張廷璐處斬。但是雍正沒有明確決定而是特意在等張廷玉的奏摺,他想張廷玉在奏摺上要求處斬張廷璐。張廷玉作為軍機大臣之一,地位十分重要,雍正的這一舉動表面上是替張廷玉著想,實際上確實給了張廷玉最大的為難,張廷玉不把自己的弟弟參死也不行了。如果張廷玉一旦挽留,那麼以後張廷玉和家人的結局就有待商榷了。


第二件事情是旗人耕種,自食其力上,四個軍機大臣胤禩,隆科多,馬齊,張廷玉都被雍正問有沒有把章程拿出來。胤禩,隆科多和馬齊都是滿族貴族,所以都持反對意見。張廷玉作為漢臣沒有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順從了其他三個人,雍正當場呵斥了張廷玉。這裡雍正其實是希望張廷玉站出來替自己說幾句話,但是張廷玉也有自己的難處,畢竟同朝為官,軍機處四個人只有自己反對,那以後會很難做。後來雍正認識到自己急了,專門留下了張廷玉道歉。張廷玉也在單獨面聖的時候,替雍正出主意,如何實行旗人耕種,自食其力。


所以雍正並不是對李衛寬容對張廷玉零容忍,而是四個事情性質不一樣。雍正其實都是十分信任兩人的,即使後來呵斥了也主動道歉,處斬張廷璐的時候雍正也和張廷玉說是自己疏忽了。雍正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皇位穩固,人心更高,新政更能利國利民的角度出發,才有了不同事件的不同態度。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李衛雖然是一方封疆大吏,但畢竟是雍正潛邸時忠心耿耿的奴才,所以奴才有錯還是可以容忍的。而張廷玉是群臣之首,天下官員表率,別人可以有錯,他是不能有錯的。

雍正對於兩人的態度不一樣,是有著於公於私的兩方面考慮的。

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家解惑一番。

張廷玉與李衛雖然同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但兩人的出發點不同。

李衛的出發點是身為奴才般的忠心耿耿。

張廷玉的出發點是忠於皇權,這也是他歷兩朝而一直位高權重的原因所在!

什麼叫忠於皇權呢,就是我是君子不黨我不結黨營私,我只忠心於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康熙活著時候我忠心耿耿,雍正上來了我繼續忠心耿耿,乾隆上來了我也是這樣。

說完兩個人的出發點,再具體說說於公於私方面。


一、雍正對於李衛的培養

李衛是雍正九子奪嫡時下江南賑災帶回來的乞討兒。

當時一同帶回來的還有高福和翠兒。高福最後因為不忠心被賜死了。翠兒則是成為了李衛的媳婦。

李衛可以說是雍正培養最成功的奴才,沒有之一。

雍正登基以後,李衛和年羹堯這兩個奴才是水漲船高。(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江蘇巡撫。

但最後還是如同當年李衛與高福同時起步,高福被賜死一樣。雍正登基後與李衛一同水漲船高的年羹堯最後也是被賜死了。

年羹堯為什麼被賜死呢,就是因為雍正對他放縱太多了。所以雍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再現特意命令李衛去負責賜死年羹堯,藉以敲打李衛。

李衛身為雍正培養最成功的奴才,而且奴才有錯也很正常。所以於私來說,雍正當然是偏袒李衛了。

而且於公來說。李衛辦事不拘一格,經常是不按套路出牌。這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肯定會經常出現形式主義上的錯誤的。所以雍正將他下放到地方任職,好靈活治理地方,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比如在江蘇巡撫任上試行新政遇到阻礙時李衛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來應付的。


二、張廷玉的為臣之道

張廷玉最大的特點是忠於皇權和君子不黨。

而君子不黨就是不拉幫結派,所以在九子奪嫡時張廷玉是與包括老四胤禛在內的所有皇子保持距離。

雖然在忠於皇權的前提下幾次不著痕跡的幫助了為國為民的老四。(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又在康熙駕崩當晚將幾位皇子限制在殿內,讓老四到偏殿有機會發號施令。同時監督隆科多宣讀聖旨。對於老四有著擁立之功。

但兩個人可是從來沒有私交可言的。

沒有私交就沒有私心一說了,或者說沒有私交雍正就不會對他有著私心偏袒的。

而且於公來說,最重要的在於張廷玉在康熙後期到雍正登基一直是群臣之首,因為君子不黨一直潔身自好,甚至隱隱約約是清流最大的領袖,這樣的大臣表率群臣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打個比方來說雍正是新上任的班主任,張廷玉是老班長了。老班長全班都服氣,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大家,所以雍正肯定是不能讓張廷玉這個老班長有錯誤的,出現了錯誤就要馬上教訓。主要在於什麼錯誤不是問題,問題是別帶壞了大家!

為什麼說這麼複雜呢,因為帝王心術有時候就是這樣私心中有公,公事中有私心。沒有那麼簡單,以帝王心術來看待這件事,雍正做的還是很完美的。

大型權力遊戲劇雍正王朝解說到此為止。

第108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