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考古挖掘战国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开千古历史之谜


1978年,我国在湖北随州发现曾侯乙墓后,对其进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的稀世文物,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历史之谜。要知道,曾侯乙墓的墓主人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乙”的墓葬,但是在所有的史书中都没有关于曾国这个国家的记载。也就是说,随着考古的进行,曾经的这个诸侯国出突然出现的。但历史怎么会忽略一个战国的诸侯国呢?其实,在历史上这一直是个谜团。

考古挖掘战国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开千古历史之谜

只不过,在曾侯乙墓的考古挖掘后,这个历史谜团变得越来越复杂;有历史之谜,就更需要考古。在曾侯乙考古挖掘后的30年,我国在湖北随州同样发现了不少的战国古墓,而曾国的历史之谜也由此被揭开。在本世纪初的随州叶家山墓群中,考古家挖掘了不少的古墓,出土了不少的珍贵文物,其中最有历史意义的便是“随大司马戈”以及一件写有180字的编钟。

考古挖掘战国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开千古历史之谜

说到编钟就不得不提一提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在其中一件编钟上有铭文“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乙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这铭文的意思是说“曾侯乙的祖先是括南公,因为辅佐周王推翻了殷商,最后安定了天下;周王派遣南公到南方经营疆土,警戒淮夷,监视江夏的异动”。但在史书《春秋左氏传》中记载,括南公受封之地并非是曾国,而是随国,难道说史书错了?或者说曾随在历史上会不会本就是一个国家?

考古挖掘战国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开千古历史之谜

在2013年,考古多次挖掘叶家山大型战国古墓群后,出土的随大司马戈文物上刻有一个“曾”字,在随国的古墓中出土曾国的文物,说明了什么?当时考古家想到的两种最大可能便是,一是曾随真的是同一个国家,二是随国在历史和曾国发生战争后获得的战利品。不过,随着考古的挖掘,又出土了一件文物,这件文物上有180个字,直接记载了战国时期吴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国的历史。而在各种先秦史书中,记载楚昭王逃亡的国家是“随国”,这也完全的证明了曾国并不是被史书忽略,而是被记载成了“随国”。

考古挖掘战国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开千古历史之谜

证实这历史之谜的还有一件文物,这件文物是一件青铜簋上, 铭文为“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正好与曾侯乙编钟上的铭文记载相吻合。这几件文物的出土,揭开了这个千古历史之谜,证实了历史上记载的“随国”其实就是考古中发现的“曾国”。

考古挖掘战国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开千古历史之谜

那么,曾国是怎么消失在历史上的呢?其实,史书中记载得非常的清楚,是楚国最后灭掉的曾国(随国)。至于楚国为何要灭曾国,史书中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但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楚国认为曾国是“姬”姓后裔,而且其青铜礼乐文化很强大,任由其发展下去必定会取代周天子,成为下一个“天子”,因此灭掉了远比楚国弱小的曾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