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康熙真的是自然死亡嗎?還是雍正弄死的?

用戶65292723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那肯定看過很多描寫康熙皇帝生平跟身後的影視作品。所以在回答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康熙皇帝的一生。

生平事蹟

康熙皇帝就是愛新覺羅·玄燁。


生於1654年5月4日,逝世於1722年12月20日,享年69歲。他是順治皇帝第三子,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1661年 - 1722年),也是滿清入關,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雄才大略,一生功業無數。在位期間,康熙皇帝平定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


取得了與沙俄戰爭的勝利;
打敗了蒙古準格爾部;

消滅了臺灣的明鄭政權;
穩定了中國疆域,對促進民族融合,以及近現代中國版圖的確定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康熙皇帝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

二、九子奪嫡

對康熙皇帝這樣的有為君主而言,除了建功立業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為大清朝選擇一位合適的接班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時年兩歲的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係趨於緊張。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

皇長子胤褆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八阿哥)必大貴”,又說要替父殺掉胤礽(廢太子),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八阿哥)嚴加提防。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魘鎮(詛咒)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康熙厭惡胤禩(八阿哥)勾結胤褆(大阿哥),也將其關押,後又釋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復胤礽太子地位。

康熙五十年(1711年),有人向康熙皇帝告發太子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太子胤礽再度被廢后,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禎(四阿哥同母弟,後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


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后,敢於為胤礽說好話,屬太子黨。

胤礽二度被廢之後,胤禛看到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燁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


在位61年零10月。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禎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康熙遺囑,四阿哥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

為康熙帝上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後世爭議

康熙皇帝死後,昔日與雍正皇帝爭奪皇位的兄弟們仍舊不太平,在雍正皇帝登基初期,他們製造了許多的問題和矛盾,也散不了許多的流言蜚語。其中最著名的有兩條。

1.一是康熙皇帝的死因

當時流傳康熙皇帝驟然去世是因為被雍正給毒死了。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說法啊站得住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一日,69歲的康熙興致勃勃去南苑打獵。十一月七日感覺身體不適,十三日晚便死去。 有人說,康熙是中毒而死。

雍正朝呂留良一案中,曾靜曾寫供詞:“傳言聖祖皇帝(康熙)暢春園病重,皇上(雍正)進一碗人參湯,聖祖就駕崩了。”這是說康熙是被毒死的,兇手就是雍正。這也是當時社會上很流行的一種說法。

著名清史專家孟森認為,康熙當年的病情並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但清朝官方記錄卻有明確記載。

《清聖祖實錄》有載: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劇, 命速召諸子至御榻前,傳位於雍正。

康熙病重時,雍正並不在暢春園。他正奉命在代皇帝行郊祀大典,可見康熙在自己身體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很大可能選定的繼承人就是雍正。

康熙是精明之人,早知諸皇子爭奪皇位,身邊時有提防,毒死之說是經不住推敲的。況且當時雍正並不在暢春園內,另外皇帝用膳有嚴格的規定,參湯在入康熙口前肯定要經過必須的檢查。加了毒要想不被發現,應該不是容易的事情。況且當時康熙彌留之際還召見了在身邊的諸位皇子,王公大臣。若是中毒,很難能做到時間這樣恰到好處,都交代完了再去世吧。

根據官方史書,《聖祖實錄》的記載,我們可以相信康熙大概率屬於病死。

康熙四十七年冬開始,康熙皇帝疾病纏身,衰老體弱,心悸幾危,右手失靈,頭暈、腿腫,“稍早起,手顫頭搖,觀瞻不雅”,“心跳之時,容顏頓改”

康熙皇帝可能患老年心臟和血液循環方面的疾病,加上狩獵勞累,死得比較突然。

2.二是關於雍正皇帝即位合法性的質疑。

後世的許多人也認為,雍正皇帝即位並非是遵循康熙帝的遺詔,而是當時還是四阿哥的雍正,謀害了康熙皇帝,並且篡改了遺詔內容。




後世的故事、戲曲普遍演繹是:雍正將遺詔裡“傳位十四皇子”中的十字上面加了一筆,改成了傳位於四皇子。這個故事在雍正一朝以及後世廣為流傳。



好像改傳位詔書的說法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相信。

但事實呢?真的是這樣麼?

雍正皇帝即位後,因曾靜反清的案件,雍正皇帝刊印發行了一部名叫《大義覺迷錄》的書,此書有許多寶貴史料,其中有他對即位情況的自述:當時胤禛替代其父在天壇祭天,聽聞康熙身體不適,屢次請求探視均未果。

十一月十三日,突於祭所接到召見通知:“朕未至暢春園之先,皇考命誠親王允祉、淳親王允祐、阿其那、塞思黑……原任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

這段記載即為隆科多所傳上諭,也是後來遺詔的內容。但對於它的真偽,歷來爭論不休。根據雍正自己的說法,他是在京諸皇子中最後一個到達暢春園者,而當時,康熙已告知在場的諸皇子與隆科多,胤禛將即位為帝,只有他本人因晚到而不知。

“及朕馳至,問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淚勸慰。其夜戌時龍馭上賓,朕哀慟號呼,實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昏僕於地。”

據此則他到後與康熙曾有一段關於病情的交談,但其間康熙並未透露讓他繼位的意思。直至康熙駕崩後,方由隆科多宣詔告知。好像這樣沒法證明雍正即位是康熙皇帝的意思。幸好康熙皇帝的傳位詔書流傳了下來。

康熙遺詔亦稱《康熙皇帝遺詔》,《康熙遺詔》一式四份,分別藏於臺灣故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遼寧省檔案館。康熙皇帝逝世後,遺詔頒佈天下,告示全國。


西方1725年最早出版完整英文版康熙遺詔,由康熙身邊傳教士馬國賢於1721/22年帶回,途經倫敦出版。
詔書中的滿文中,“於”和“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而且,於是現代簡體字的寫法,過去的繁體字寫法是“於”。因此,沒有矯詔的可能,十改於只是小說裡的說法。康熙遺詔用漢、滿二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

其中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雍正即位後,始建秘密立儲詔書,封於匣內,高懸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皇帝死後取出,昭告天下,終結了皇子們為了帝位而相互傾軋的局面。

結論

綜合上述內容,不才以為康熙皇帝不是被雍正皇帝毒死的,雍正皇帝即位稱帝也是合理合法的。

若有不足之處,還望指出。


通讀歷史


1722年的冬天,凜冽的寒風搖晃著暢春園裡的宮燈,燭光搖曳,悲聲悽悽,69歲的清聖祖康熙駕崩了。康熙死後的遺詔,讓人不得不懷疑康熙是被人謀害還是自然死亡?

這份遺詔到底寫了些什麼?康熙遺詔用漢、滿二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其中寫有“雍親

”王皇四子胤,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皇四子胤,就是雍正。雍正即位後,始建秘密立儲詔書,封於匣內,高懸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皇帝死後取出,昭告天下。

海峽兩岸的康熙遺詔的滿文部分的繼位人描述部分缺失,兩份滿文遺詔缺失的部位也在同一位置,不知是否巧合。在當時,康熙的繼承人有“賢王”之稱的八阿哥,有晚年格外得寵的十四阿哥,可是繼承人偏偏是不受寵的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繼位如此突然,再加上康熙遺詔滿文的丟失,病逝的原因是偶感風寒,這種種現象的累計,讓很多人都開始懷疑起了康熙的死因,到了如今,還是有很多的史學家對此爭論不休。因為當時康熙死時只有雍正一人在身邊……早年清史專家孟森先生對康熙帝之死深感懷疑。通過文獻的辨析,他認為康熙死於胤的陰謀,這是胤“內得力於隆科多,外得力於年羹堯”所造成的。清史著名學者王仲翰在《清世宗奪嫡考實》一文中也認為康熙帝被謀害致死之說不是捏造的,並以意大利人馬國賢身臨其境目擊其事的記載斷言:“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近年,學者許曾重指出:康熙帝去世和胤嗣位“是一場以武力為後盾,精心策劃,巧妙安排的宮廷政變”,是“隆科多在藥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藥”害死了康熙帝。針對康熙帝被謀害致死說,有人提出質疑。因為康熙帝生前對胤(雍正)較為信任,臨終傳位,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而且康熙帝久病在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病狀,其死亡實屬正常,再則,康熙帝本人對人參“不輕用藥”,加上警衛森嚴,用人參湯毒死他是很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