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沒做過股權投資?先看看這一篇

沒做過股權投資?先看看這一篇

火線上市的富士康又燎起股權投資的一把火,關於獨角獸的話題幾乎刷了朋友圈近半個月的屏。

說來有趣,接觸到的投資人,對股權投資大抵兩種態度,一種是趨之若鶩,到處找各種爆款項目的額度;另一種是諱莫如深,自己或者身邊朋友做股權投資吃過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這兩種態度都很極端,對於股權投資,態度是:不可不投,不可亂投。

先說不可不投

最近都在說獨角獸,到底什麼是獨角獸?

“獨角獸”,是指那些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資者追求的目標等屬性的創業企業。

—— Aileen Lee,種子輪基金Cowboy Ventures創始人,2013

我們去找世界上符合獨角獸氣質的創業企業,會發現美國和中國已經形成了明顯的雙寡頭局面。

有一個香港大學生跟我交流,他說他畢業後要來內地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內地的創業氛圍好,工作機會多,如果留在香港,只有金融業可以做。香港的經濟是靠金融+房地產撐起來的,沒有自己的實體經濟,這是很可怕的。所以香港即使有巨大的IPO市場,卻沒有自己的獨角獸公司。年輕人在這樣的經濟環境裡很絕望。

反過來看我們身邊,好像每天都在上演著一夜暴富的神話。這幾年在資本的推動下,市場培育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也創造了很多很牛的公司。

可以說我們生在了一個偉大國度的偉大時代,沒有獨角獸或者獨角獸很少的那些國家,經濟格局僵化,產業缺乏朝氣,他們是多麼羨慕我們,懷揣堅定的信念——“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沒有在創業的我們或者仍然處於傳統行業的你們,如何分享高成長行業的紅利?答案只有股權投資。

現在有很多機構做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把股權投資的門檻降到了100萬元,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的機會。

也有人說這不過是培養一級市場的韭菜。

不置可否。

再說不可亂投

我接著要說的,就是不可亂投。

不可亂投,就是要把

安全性作為首要的篩選標準,不做韭菜。我們畢竟不是職業股權投資機構,不是為了投項目而投。我們根本的目的還是賺錢,能賺錢首先要能不虧錢。

怎樣尋找安全的股權投資機會?

市場上的股權投資基金,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單一標的,只投一個公司的。一類是集合計劃,視基金規模的大小投5-20個甚至更多項目。

投單一標的,要選行業龍頭。

單一標的的不確定因素太多,行業前景、公司發展、政策因素,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大體上,我們先從行業開始入手。政府很鮮明地提到了會為高端製造、雲計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四行業“獨角獸”開快車道,那目測這四個行業會成為未來很擁擠的賽道。除此之外,代表中產崛起的消費升級行業也是值得關注的,比如文娛、教育、母嬰、醫療等。選對了行業,按股權投資圈子裡的說法就是選對了賽道。

比如共享單車這個行業就是一個很壞的案例,短短兩年燒了那麼多錢,死了那麼多公司。很多人盲目尋找風口,說什麼風來了豬都可以飛上天。其實這個行業是不是真正有價值,取決於這種商業模式是不是有生命力。僅僅靠燒錢維持的商業模式遲早會死掉。

選好了行業,就要找這個行業裡的龍頭企業。這是一個資源高速集中的時代,很多行業在發展了幾年後,就迅速形成格局,強者恆強,壁壘越來越高,有新一點的公司冒出來就很快被打壓或者併購掉,屌絲越來越難以逆襲。所以我們可以選擇的範圍並不多,只能去投龍頭公司,才最安全。而龍頭企業,即使在退出方面受阻,只要企業盈利狀況健康,增長速度保持,至少不擔心股份會縮水減值。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看管理人。我們大多數人是做LP,也就是跟投的有限合夥人,GP(普通合夥人,也就是基金的管理人)拿的是不是第一手資源,有沒有退出的話語權,退出能力強不強,這也是需要考察的方面。現在很多市場追捧的好項目,分包商太多,每個人搞點額度就加一層通道轉包給別人,很多情況下資金轉了好多手都不知道投到哪裡去了,或者剝除了層層費用後能真正投到標的項目裡的資金很少。

第二類是集合計劃,這類基金更加要看管理人了。

集合計劃因為投多個項目,相對分散了風險,安全性會更高一些。但是這類基金往往先募資再投項目,管理人的能力對基金的收益起決定性作用。

那麼怎麼考察管理人呢?

股權投資完整來看有募、投、管、退四個環節,我們要找的管理人必須在這四個環節都非常強。

是募資,沒有募資能力有項目也投不了。

是找項目的能力。壞項目送上門,好項目要靠搶,如何分辨項目好壞,對大家爭著要額度的好項目是不是能拿到額度,這體現的就是管理人的能力。

是投後管理。投完項目還能夠培育項目,為企業賦能,和企業共成長,這是一線管理人和戰略投資者才有的能力。所以好的公司在挑選投資人的時候,也會考察投資人能給企業帶來什麼。

退是最重要的環節,沒有之一。沒有退出的項目始終是紙上富貴。只有落袋為安才是真正賺到了錢。股權項目的退出大多以IPO為主,但是IPO政策的不確定性太高,這幾年併購、轉讓甚至回購都成為不錯的退出方式。這個時候就很考驗管理人的資源和經驗了。

目前國內的股權投資管理人,一線有高瓴、賽富、紅杉、IDG、達晨、北極光等等,具體可以看看清科或者中投的榜單,也可以關注嘉實投資等近幾年跑出來的黑馬。有一些在專業領域有深度投資能力的,比如中鈺在醫療行業,國金量子在軍工行業。產業資本也成為一股不俗的力量,一些行業裡的龍頭企業因為對行業深度瞭解,結合資本組成產業基金,最出名的騰訊、阿里等等。還有一些投行出身的創投公司,比如漢能、華興等,因為本身深度接觸產業,再加上資本運作能力強,往往也有不錯的成績。

没做过股权投资?先看看这一篇

Beta粉絲福利 × 限免課程

五大維度判別 真假獨角獸

——從個人LP角度看獨角獸股權投資

掃碼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