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公主结了三次婚,儿子却想让她和前夫合葬,后夫坚决不同意

说起唐朝的定安公主,真是不幸。她一生结婚三次,两任丈夫都是因唐朝皇帝的争权夺利被杀,到了她病逝时,却不知道该和哪一任丈夫合葬,她与第一任丈夫生的儿子想让她和第一任丈夫合葬,可是她的第三任丈夫却不同意,这是怎么回事?

定安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个女儿,庶出,生母不祥。她的第一次婚姻是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代,她那时被封新宁郡主,后来改封安定郡主,下嫁给陈侍中、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王同皎。她为王同皎生了一个儿子王繇,后来也是驸马都尉,娶唐玄宗长女为妻。

公主结了三次婚,儿子却想让她和前夫合葬,后夫坚决不同意

王同皎是拥护大唐皇室的,公元705年 “神龙事变”中,大臣们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王同皎也参与了,他是功臣之一,所以被封作琅邪郡公,赐实封五百户。

唐中宗复位后,安定郡主自然进封为定安公主,王同皎成为驸马都尉。

可是唐中宗是昏庸的,他的皇后韦氏开始干政,韦氏和武三思关系很好,武三思就有了权势。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子,自然恨推翻武则天的人,于是他诬陷拥立唐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张柬之等人被贬被杀。

这时唐朝大臣对武三思很是气愤,尤其是王同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武则天崩逝了,王同皎计划趁为武则天送葬时,杀掉武三思,为国除害。

公主结了三次婚,儿子却想让她和前夫合葬,后夫坚决不同意

可是人心难测,王同皎的同谋人抚州司仓冉祖雍居然找武三思告密,武三思就让校书郎李悛上告诉唐中宗。唐中宗这个糊涂皇帝竟为了情敌武三思就以谋反罪将自己的女婿王同皎在都亭驿前处斩。

王同皎临刑前神色不变,天下人都知道他是正义的,都说他太冤枉了。后来唐睿宗即位后,就为王同皎平反,谥曰忠壮。唐睿宗还追封王同皎为“琅耶文烈公”,赠“太子少保”。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此时定安公主就成了寡妇,她还很年轻,她的嫡母韦皇后就把她嫁给了自己的娘家亲戚韦濯。韦濯是韦后的从祖弟,从辈数来说,他是定安公主名义上的堂舅(事实上没有血缘关系),婚后,定安公主给韦濯生了一个儿子韦会。

从此之后,韦皇后就把定安公主看成了自家人,她对定安公主很好,定安公主

开始风光起来。韦皇后让定安公主和新都公主、宜城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金城公主成为开府的七位公主。

公主结了三次婚,儿子却想让她和前夫合葬,后夫坚决不同意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驾崩,小皇帝年幼,韦后主政,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率兵打入宫城,杀死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拥立唐睿宗登基。

韦后家族也跟着受诛连,被灭族,韦濯是韦后的亲戚,当然被杀。而定安公主作为皇家公主,她和她的儿子韦濯自然不受诛连。唐睿宗还是对亲戚讲情义的,放过了侄女和侄女的孩子。

定安公主又一次改嫁,嫁给了嫁太府卿崔铣,婚后有没有子女,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是没有吧,因为定安公主和两任前夫所生的孩子都记在史书上。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二月,定安公主病逝,驸马崔铣还健在。

这时定安公主和第一任王同皎生的儿子王繇想让父母合葬,唐玄宗当然同意了,因为王同皎是李唐皇室的忠诚功臣。

可是有一个人坚决不同意,这个人就是定安公主现任丈夫崔铣。妻子和前夫合葬,这叫他这个现任丈夫的脸往哪里搁?他和定安公主已经是二十三年的夫妻了。

公主结了三次婚,儿子却想让她和前夫合葬,后夫坚决不同意

给事中夏侯铦亦反对定安公主和王同皎合葬,他对定安公主的儿子王繇说:“您的母亲已经改嫁,和你们王家恩断义绝,不是一家人了。她生是崔家的人,死是崔家的鬼。就算她肯跟你爹合埋,你爹只怕也不愿意呢!“

夏侯铦这句说得很刻薄,王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王繇跑去找自己的堂舅唐玄宗告状。崔铣也去找皇帝申诉,不允许妻子和前夫合葬。

于是唐玄宗觉得此事难办,就集思广益,让大臣们讨论。绝大多数大臣认为夏侯铦的话虽然刻薄无理,却是细想想很有道理,话燥理不燥。 于是唐玄宗判决,让定安公主不和前夫王同皎合葬,将来与后夫崔铣合葬。

为了安抚堂外甥王繇,唐玄宗贬说刻薄话的夏侯铦为泸州都督,让王繇出气。

(夏侯铦真是不理智,人家的家事你搅和什么,定安公主和谁合葬,关你什么事?你强出头,结果倒霉了吧?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公主结了三次婚,儿子却想让她和前夫合葬,后夫坚决不同意

定安公主最后还是与最后一任丈夫崔铣合葬,并陪葬唐中宗的定陵。而王同皎也是陪葬中宗定陵的,“遥望”着自己的妻子和后夫在一起。杀掉王同皎的是唐中宗,王同皎竟然给唐中宗陪葬,实在是匪夷所思,当然,也许大臣陪葬皇帝是一种尊荣。

嫁了三任丈夫的定安公主最终和最后一任丈夫合葬,她的前两次婚姻因李唐皇室的争权成为悲剧,也许和第三任丈夫在一起的日子,才是她安静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