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新房同比上漲8%、二手房同比4%左右,這就是今年多數城市的現狀

大家好,我是勇談。投資房產其實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我就提醒過大家,要慎入!如今2019年即將過去,隨著不少城市對於房產調控的“變相放鬆”,使得一些朋友感覺房地產似乎要回暖。不過數據顯示了,

哪怕地方再怎麼進行微調,只要在“房住不炒”這個背景下,想要依靠房產來謀取暴利已經不可能。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全國70座大中城市新房同比上漲8%左右,二手房同比4%左右,這就是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剛發佈的11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來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9%和1.0%;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7.9%和3.9%;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7.0%和4.1%;而且這樣的數據已經持續了至少半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對於多數城市來說房產本身房價上漲帶來的收益其實還不如一般的銀行投資理財來得划算,畢竟如今的房產首付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在房租收益無法滿足房貸的背景下,投資房產無疑是一本賠錢買賣。幾點觀察:

新房同比上漲8%、二手房同比4%左右,這就是今年多數城市的現狀

房產投資者

第一、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提出“房住不炒”後,就意味著房價很難有過去那麼大的波動。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過去那麼多年我國房價之所以有那麼大的波動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各路資本裹挾的結果,包括上市公司、銀行、民間借貸資金等大舉進入樓市的結果就是房價大漲。而隨著對於融資端的調控開始,包括上市公司、一般性企業、銀行、信託資金等過去房地產企業主要資金來源被嚴格管控的情況下,房企資金鍊緊張的問題會愈發突出。只要融資端的調控不放鬆,相信房價就很難有大的波動,甚至不少房企會採取“降價換量”的方式。

第二、新房價格穩定是大概率,但是二手房市場就未必了,畢竟二手房對於地方財政來說作用沒有那麼大。文章開頭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所有城市有一個驚人的相似點“新房上漲幅度要遠遠高於二手房”,為何會如此?除去各種成本因素外,其實只有新房價格上漲地方財政才能維持穩定。

可以毫不客氣的講“保住了新房價格,其實就是保住了地方財政”,但是二手房就未必了。作為已經出售的房產,至於後期房價走勢如何,地方不會過多幹預。這也是為何有些城市新房價格上漲,然而二手房價格橫盤或微跌地方不出手,一旦新房價格橫盤或微跌地方就出手干預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一般的購房投資者來說,未來以二手房身份出售房屋肯定有“接盤俠”的嫌疑。

新房同比上漲8%、二手房同比4%左右,這就是今年多數城市的現狀

地產投資

無需求不購房,投資房產多數情況下是要成為賠本買賣

第一、對於多數城市來說過去那麼多年核心區域的房產基本已經銷售殆盡,房價也已經到了天花板。目前來看哪怕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未來核心區域的房價也很難有大的起伏,動輒十幾萬、幾十萬一平米的房產基本已經到了頂。而遠城區的房產,理論上來看未來確實有升值空間,但是因為本身優質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未來升值空間極其有限。畢竟房價實質上還是各種資源的集中體現,而我國說句實話至今沒有一座城市的優質資源是過剩的,尤其是對於教育、醫療等這些需要時間沉澱的資源。

新房同比上漲8%、二手房同比4%左右,這就是今年多數城市的現狀

貨幣支撐下的房子

第二、投資房產者多數都會涉及到用槓桿資金,面對如今的房貸利率壓力,房貸或會成為壓垮投資者的最後一棵稻草。最近經常看到2015年左右利用槓桿資金購房的朋友,在正常還房貸小一年後出現了斷供的情況,而且這樣的事情多發生在東北這些過去幾年炒房投資風比較旺盛的區域。為何會出現這麼多的斷供?其實還是因為當初購房的時候收入證明等資料不真實導致的,自己本身不具備持續穩定的收入,一旦出現收入斷檔就開始斷供,其中不乏當初利用槓桿資金貸款購房的朋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綜上,今年的歷次高層會議上都透露出了一點“削弱房地產的金融屬性”,一旦房產的金融屬性被削弱後,也就是說房價很難出現呈現每年10%以上是上漲。換句話說,按照目前的房價上漲水平,僅僅5%左右的年收益率真的不如一些銀行理財來得划算。

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