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茯苓这样吃,不仅利湿安神,还补益肺气,很多人都不知道

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上的菌类,又叫松苓。它有一个邻居,叫做茯神,是一味极为稀有的中药。它们其实是同一种菌类,茯苓是长在松树根上,而茯神是包含着松树根成长的。所以,人们也称,茯苓为茯灵。被称作神灵,说明百姓对他们的喜爱。

茯苓这样吃,不仅利湿安神,还补益肺气,很多人都不知道

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它善于把人体内“流动”不好的水,转化成尿排出去。茯苓深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将体内的废水排出后,体内的炎症或肿瘤就失去了生长环境了,无法生长。没有炎症肿瘤,人们就可以心平气和,松鹤常年了。这位跟松树常年相伴的君子很受百姓佩服,茯苓饼也是老百姓爱吃的食品,曾经被上贡给慈禧太后,还被定为贡品。

茯苓除了入药和制作茯苓饼外,还可以作为食疗佳品。

茯苓这样吃,不仅利湿安神,还补益肺气,很多人都不知道

茯苓常用的食疗方有:

(1)开胃汤。

材料:茯苓15g,山药12g,谷芽、麦芽各30g,鲜、干鸭胗各1个,

制法:鸭胗洗净,切片。前四味加水适量,煮沸2次成粥。加入鸭胗煮沸3次事鸭胗熟透,即可食用。

适用:消化不良,食少纳呆。

方解:山药补益脾肺,养胃止泻。茯苓利湿安神,补益肺气。谷芽、麦芽、鸭胗健脾消食,帮助肠道排出废物。

(2)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薏米各25g,陈皮5g,大米适量。

制法:煮粥食。或者将大米薏米洗净之后,加入茯苓,加水煮沸2-3次成粥,加陈皮丝,即可。

适用: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方解:茯苓有利水化湿,利尿排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引起的水湿内蕴。薏米既能清肠道的湿热,同时消除肠道的炎症。陈皮主要作用于胃部,双向调节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的消化吸收。大米煮粥后,利于吸收,也减少肠胃的负担。

茯苓这样吃,不仅利湿安神,还补益肺气,很多人都不知道

(3)茯苓栗子粥:

材料: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

制法: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适用: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方解: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