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姓劉的名人 劉姓起源 劉姓家譜

劉姓為中國主要姓氏之一,全國劉姓人口排名第四。在中國歷史上,劉姓是登基稱帝人數最多的姓氏。在中國古代有“劉天下,李半邊”說法,而在中國北方則有“張王李趙遍地劉”的說法。劉姓在韓國亦有分佈。另外,根據日本可查檔案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後裔。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劉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來源一: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堯(伊祁放勳)之後,受封於劉(今河北省唐縣),建立祁姓劉國,後裔因以為源於祁姓,傳說出自上古堯帝的後裔祁氏被封於劉國(前稱定州唐縣,今河北唐縣),屬於以國名為氏。相傳,唐堯是遠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領袖,名放勳,他賢達善良,後成為部落聯盟首領,被尊為五帝之一。據傳說唐堯出身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堯因地名而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劉國(今河北唐縣),子孫遂以國名為氏,世代相傳為劉氏,史稱劉氏正宗。又一說劉姓始於劉累(部分留氏族譜作“留累”)。《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陶唐既衰,其後有劉 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竹書紀年》雲:“孔甲元年,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竹書紀年》雲:“帝孔甲七年,劉累遷於魯陽。”

來源二:源於晉國士氏: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後遷魯縣,至商代彭氏而為豕韋氏。商末國於唐,周成王滅唐,遷之杜(今西安市南杜陵),為唐杜氏。周宣王時國君杜伯無罪被殺,其子杜隰叔奔晉,其孫杜蒍在晉國擔任士師,其玄孫士會因功封於範(今河南省範縣),子孫遂以封邑範為姓,稱為範氏。士會嫡子範文子士燮,為國之賢臣;次子士魴,立彘氏,士魴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復劉氏,漢高祖劉邦就是他的後代。士會不僅是範氏、隨氏得姓始祖,也是劉氏的大顯祖。《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範宣子說)“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範氏。”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讚道:“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於世,莫若範會(即士會)之最盛也”。鄭樵在《通志》二十六卷《氏族二》中說:“堯之後分為六,唐氏、杜氏、範氏、劉氏、 韋氏、祁氏,皆為著姓,豈堯之不泯歟”!

來源三:源於姬姓,出自周定王賜給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前後,周定王將劉邑(今河南偃師),封給他的弟弟姬季子做領地。至此,姬姓劉子國就正式地在東周王畿之內建立起來了,劉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劉氏的肇姓始祖。姬姓劉氏世代任周朝卿士,主理內政外交長達一百多年。《左傳》成公十一年:晉郤至與周爭鄇田,王命劉康公、單襄公訟諸晉。

來源四:源於投降漢朝的秦末齊國將領劉到:據史書記載,“平都孝侯劉到,平都。索隱縣名,屬東海。以齊將,高祖三年降,定齊,侯,千戶。五年孝惠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六月乙亥,孝侯劉到元年。索隱故齊將。巳上孝惠時三人也”

得姓始祖

劉累,堯之裔孫。早年,劉累曾向豢龍氏董父學豢龍之術。約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於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孔甲派劉累到此養龍,長達7年之久。因劉累養龍有功,孔甲封他為御龍氏。後因一雌龍死,累把龍肉加工成美食,送給孔甲吃,孔甲享用後,感到味道鮮美,又向劉累求食,劉累怕死龍事發,孔甲追究問罪,便於約公元前1873年,遷徙到河南省魯山縣隱居,隱匿了原來的名字,改稱“丘”,人稱“丘公”,稱隱居的地方為“邱公城”。孔甲知道後,不再追究,丘公改為劉累,劉累族人遂複姓為劉氏,中華劉姓遂繁衍生息。

遷徙分佈

劉姓,以邑為氏,據專家考證,世界上劉姓人口有7000多萬,稱得上是“遍地流(劉)”。劉氏建立東、西漢兩朝,統治天下,於是其子孫分佈於天水、中山、南陽、彭城、東平等十四處之多。

劉累:堯之裔孫。約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於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孔甲派劉累到此養龍,長達7年之久。因劉累養龍御龍有功,孔甲封他為御龍氏,代行豕韋國君。

劉康公:姬姓劉子國的第一任國君(前592---前544(在位49年)),周王封劉邑與王弟季子,王季子稱劉康公。劉康公家族世代任東周卿士。

劉州鳩:又稱作伶州鳩。東周景王時掌管音律的樂官,與老子同時期人物。

劉邦:(前256—前195)字季。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漢高祖。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故人亦稱沛 劉邦公。

劉恆:(生於前203年臘月十一(12月15日)),是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漢高祖劉邦第4子。劉恆個人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恆駕崩,在位23年,享年47歲。葬於霸陵。其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

劉啟:漢景帝(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漢景帝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劉徹:漢世宗孝武皇帝(前156年-前87年),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併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諡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詢:(前91年-前49年)即漢宣帝,本名劉病已,字次卿,即位後改名詢,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

劉向 :(約前77—前6)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現在江蘇省沛縣)人,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等書。

劉歆:(約前50-23[1]),字子駿,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劉歆編制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並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

劉秀:漢光武帝(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洪:(約130-196年),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今山東蒙陰縣)人,約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據稱為算盤的發明人(或重要推廣者),因此民間稱其為算聖。

劉協:漢獻帝(181年-234年9月19日),字伯和,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是189年至220年。於220年被迫禪讓帝位給曹丕,被封為山陽公。

劉備:字玄德。(150—222),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公元221年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與曹魏、孫吳呈鼎足之勢。後伐東吳時失敗,病死,在位3年。一生以仁義為本,頗得民心。

劉禪: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蜀漢亡後被封為安樂公,封地為安樂公國。

劉徽:三國時代魏國數學家。劉徽於公元263年撰寫《九章算術注》,在《九章算術》後面寫了一篇1800餘字的註記,這篇註記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割圓術”。

劉勰:(約465—532) 字彥和,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龍》。

劉義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劉焯:(公元544~公元610年)隋代天文學家。著力研習《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曆書》等;還著有《稽極》10卷,《曆書》10卷。提出新法,編有《皇極曆》。

劉禹錫:(772-842)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劉少奇:(1898~1969)湖南寧鄉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

劉伯承: (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原名劉明昭。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

劉胡蘭:(1932~1947)革命烈士。至死不出賣共產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